• 我的订阅
  • 人文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6 20:1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自从隋文帝首创科举取士以来,整个封建社会的庞大官员队伍中,除了极个别的人是凭借家族恩荫走上仕途,其余都要经过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包括隋朝在内的所有采用科举选拔人才的的朝代中,唐代考试难度之大,录取人数之低是出了名的。我们可以通过两个例子了解一下。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

在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一共录取进士四万人左右。而唐朝同样接近三百年的时间,只录取四千左右的进士,人数只是宋朝的十分之一。平均下来,每年也就十几个人。这是十几个人若是放到当代社会,恐怕每个都会被各个国际知名学校疯抢吧。在唐昭宗时,朝廷打了胜仗,皇帝龙心大悦,下旨在科举考试中可以录取几个年纪大的,以示皇恩浩荡。结果出来一个“五老榜”。这五个人中,三个六十多岁,两个七十多岁。这个年纪才入仕途,能有什么作为呢?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文坛领袖韩愈四次考中进士,这是很幸运的。那么在第四次时,韩愈是怎样考中的呢?除了不变的学识,最大的还是幸运。我们来看看韩愈能高中进士,除了自身才华外,还有什么重要因素帮助他。

找工作时,有“眼缘”一说。就是这个人即使各方面条件都不突出,但是面试官看着顺眼,就把她留下了。考试也是如此。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没有数学物理这样有标准答案,阅卷官可以按照步骤给分的科目,他的每一科每一道题的主观性都特别强。这是若是主考官和你的三观接近,你自己也颇有文采,自然容易考上。若是你的思想和主考官差别太大,那么即使你能写出锦绣文章,落选的几率任然很大。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

韩愈这一年,就遇到适合自己的主考官和副考官。当时的主考官虽然善于写骈文,但他更看重文章内容。这与韩愈的思想不谋而合。韩愈虽然可以各种文体随意切换,但因为从心底反对骈文,所以客观来说,他的骈文并不惊艳。这次,韩愈幸运的遇到一位注重思想不注重文章形式的主考官,且两人思想切合度很高,所以韩愈得以高中。

除了主考官,副考官也很重要。韩愈这一年的副考官之一是之后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所以极为赞赏韩愈的文章。另一方面,这位副考官还是韩愈哥哥韩慧的至交好友,这一点也至关重要。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

满腹经纶的韩愈在五年内考了四次科举,终于凭借过硬的实力和运气考中进士,接下来是不是就可以做官了呢?不是。因为唐朝的学子想当官,除了成为进士这一必要条件外,还要参加一个吏部主持的考试,只有这个考试成绩好,才有官可做。当时的韩愈已经有学识,有名气,有高官赏识,参加四次进士考试也算考场老手,是不是可以轻松通过呢?按照常理是可以的,当时的许多学子也认为他能考中。韩愈或许也这样认为。所以他兴致勃勃地去应考,结果没有考中。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

这时的韩愈很冷静,因为一次考试没关系,我还有第二次呢。并且自己二十出头,年纪不大。但是冷静归冷静,还是心中不平的。因为在他认为,考中的那几个人都不如自己,他们都是凭借关系上来的。所以他给这次考试的主考官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气愤不平的想法。并且文章结尾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一定可以通过实力考中。不走关系,我韩愈也能从穷小子逆袭称人上人。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

这篇文章,既可以看出韩愈不惧权贵的性格,也能看出他对自己才学的自信。可是接下来的两场吏部考试中,韩愈仍然被拒之门外。这时的韩愈,已经没有当初的翩翩风度。因为如果这个考试考不中,他千辛万苦考中的进士就是一张白纸。为了改变现状,焦急又气愤的韩愈就给当时的丞相写了一封信。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

在这封信中,高傲的韩愈也没有摇尾乞怜,即便当时他已经没钱交房租了。他对宰相说当今的考试有问题,考官只注重文章是否符合格律,不看重真才实学,更把许多对国家好的建树弃之敝履,这样是不对的。身为丞相,您要为国家推荐像我这样的人才,只有我这样的饱学之士才能振兴国家。这封信再一次把韩愈的性格暴露无遗,虽居于人下,但不卑不亢。信写的慷慨激昂,但石沉大海。接着韩愈又写了第二封第三封,甚至说出“我就是没有办法了,现在若是春秋战国,我就但别的国家谋发展”这样的话,可是依然毫无回音。不死心的韩愈又去拜访京城权贵,可每次都被拒之门外。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

四次科考,三次吏部考试,多年的应考生活已经耗尽了韩愈薄弱的家资。没办法,为了养家,韩愈只能到地方节度使中做幕僚,虽然不及朝中官员风光,但至少有薪水可拿。韩愈先后在多个地方幕府中担任过幕僚,日子单调且薪资微薄。并且在幕府中工作非常危险,因为战乱频繁,各个地方武装势力经常发生冲突。单单韩愈就经历过两次战乱,差一点危及家人。所以韩愈再次开动脑筋,希望可以到朝廷工作。只要能回到朝廷,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和薪水多少都好说。

在唐朝如果没有显赫的家世,想入朝为官有多难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韩愈也是多方面开阔人脉,终于时来运转,他的工作关系顺利从地方调回中央。但是并不是后来的朝中大员,而是在学校教书。著名的《师说》就是这个时期写出了的。在这一阶段,韩愈依然穷困,且被人看不起。直到很长时间后才有一个正式的小官,分到一个小院子。

客观来说,韩愈虽然囊中羞涩,可并不是寒门学子。他的家庭在朝中还是有一些人脉的。并且韩愈的学识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可以排在前列。就是这样一个人想要入朝为官都这么难,若是家境差一些,学识差一些的人,恐怕没有出头之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6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我们统计了唐朝75位状元的家世背景,发现69位都是官员的直系亲属
...肇都是这样的例子。而颜标之所以为状元,是因为当时的主考官郑熏是颜真卿的资深粉丝,郑熏误认为颜标是颜真卿的子孙而把他选为状元(颜标虽然是误点,但也颇有作为,曾任御史、池州节度使
2025-01-23 21:42:00
科举制度:古代寒门子弟的奋斗与机遇
...上,还就是因为令狐綯的竭力相助,若不是令狐綯替他在主考官那儿说了好话,他还不知道要再等多少年。黄巢“考不上就另谋出路!”不过,对于黄巢来说,这另外谋的路未免也太偏了些。身为唐
2023-10-02 18:15:00
李白为何没有参加科举考试
...显贵和文坛名流,为自己能够在同届考生中营造声誉或向主考官推荐扩大机会,进而提高及第的概率。因为唐朝科举考试时并不糊名,主考官往往会参考考生平日的作品和才誉来定夺。白居易就是靠
2023-06-27 20:35:00
韩愈与李绅本是伯乐识千里马的佳话,却被连累卷入朋党之争
...科举还不是非常完善和普及,想要在科举当中脱颖而出,主考官的喜好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外,是否有高官举荐,主考官的喜好,是否给主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都是能否考中的重要因
2023-06-17 05:17:00
假装穿越大唐 走进科举考场
...最擅长的,赋是汉代流行的文体。这三篇,都是命题作文,由主考官设定一个主题,考生们需要根据主题进行创作,诗需要押什么韵,都有明确限定。到这儿,赋还没上场为难人呢。赋是比诗更难写
2024-06-15 05:05:00
“寒门贵子”考了四次才登科,作一首诗将狂喜展现得淋漓尽致
...代科举考试最重写诗,但是大概是孟郊写的诗歌,不太对主考官的胃口,因此他拿不到高分。如今的高考也是一样,高考作文拟定一个题目,给你划定了一个范围。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角度去写它,
2023-02-14 19:30:00
画眉如何识深浅:科举“公平竞争”背后的博弈
...试前,向著名文人张籍询问自己呈献的诗作是否得到他和主考官的赏识,是否有机会被录取的探问诗。诗中,朱庆馀将自己比作初入洞房的新娘,将张籍喻为审视新娘的新郎,以羞涩的神态和忐忑的
2023-06-07 15:40:00
...现在的说法就是“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其优点是确有主考官录取了许多社会上公认的高水平才士。如唐贞元八年(792年)的“龙虎榜”,就出了韩愈、欧阳詹等名士和多位后来成为宰相的著
2024-01-06 08:38:00
“打秋风”的说法从何而来
...意。 次年是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戊午科进士科考试,主考官还是高锴。考前为了防止出现有人请托,高锴还特地嘱咐下人不得随意接收信笺。而裴思谦怀揣仇士良的亲笔信,穿上一身紫袍
2023-07-06 06: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