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孙策为何传位给孙权而非儿子孙绍
...负时,却遇刺身亡。孙策临死前,将打下的基业尽数交于孙权。虽有打仗亲兄弟之说,但毕竟亲疏有别,比起兄弟,还是儿子更近一步。那么,孙策为何舍弃儿子孙绍,反而传位于孙权呢?其子孙绍最终下场如何?刘禅如此愚钝...……更多
孙权晚年太子之争背后的权力博弈
...虽然有一定的波折和意外,但基本上还是很平稳的。而唯孙权在太子的问题上最波折,最意外,杀戮最重,杀得人头滚滚,最后就连陆逊都被逼死。孙权在太子选择上的摇摆不定导致了东吴内讧,极大地消耗了东吴的力量。可以...……更多
陆逊之死:孙权对江东世家的猜忌与打压
...心,将陆逊等残存之人的半数送还扬州,陆逊方能保命!孙权的薄恩寡情可见一斑。孙权为何如此对待陆逊,其中关键一点就是陆逊就是江东世家之首,而孙权属于外来户,为了确保自己权力基础,打压江东世家就是必然选择,...……更多
孙权:三国时期的复杂人物与东吴的权力斗争
...写了很多三国方面的历史,但是很少提及一个人物,就是孙权。在有他的历史情节里,总是尽量的一笔带过,原因就是因为孙权这个人物太过于复杂,一句两句根本把他的事情掰扯不干净。每次讲到孙权第一个字就是愁,犹豫了...……更多
孙权的三位皇后背后的权力游戏
就曹操,刘备,孙权三人评价已经很多了,但对三位皇帝背后的女人却知道的不多,今天我们就来点评一番,提及曹操和刘备我们都知道那句话。刘备娶寡妇,曹操爱人妻。刘备正式的皇后就一个,吴皇后,她是吴懿之妹,刘...……更多
东吴的世家大族诞生了哪三位名将
...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朱氏。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孙权刚接手江东,被曹操表为讨虏将军,朱桓开始在孙权手下做事。从这一角度来看,朱桓堪称孙权的心腹了。当时,朱桓被任命为荡寇校尉,统领士兵二千人,统管吴、...……更多
江东霸主孙权,面对曹魏和蜀汉,他是如何一步一步称帝的?
前言在三国乱世之际,江东霸主孙权身临曹魏和蜀汉的夹击之势,面临着沉重的政治压力和军事考验。然而,他却成功地一步一步走向称帝的高峰。是何种智谋和决断,让孙权在乱世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一方霸主?拼爹奋斗...……更多
在孙权的统治下,东吴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赋税和兵役像是永不干涸的井,老百姓被折腾得够呛。就连孙权身边的智囊团——张昭、顾雍、陆逊这些人都看不下去了,纷纷跳出来劝说:“大哥,手下留情啊,这样下去百姓要...……更多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
...颖而出,播下了璀璨的一页传奇。而东吴的兴起,与孙策、孙权兄弟密不可分。他们各有千秋,却也颇有不同。孙策胸怀坦荡,孙权深谋远虑,两人的抉择折射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正是这种区别,孕育了东吴的独特精神。一、风云际会...……更多
东吴背刺蜀汉之后,明明拿下了荆州,为何还是打不过魏国?
...取荆州之前说起。很多人都知道,作为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的位置,其实是从他哥哥孙策那继承来的。在三国时代的几位开创者当中,只有他自己是“继承者”。而孙权从孙策那里继承来的地盘,则是只有大半个扬州,以及荆...……更多
东吴政权的最后一缕曙光是谁
...到政敌曹爽的排挤,被封为太尉,明升暗降。而东吴大帝孙权则刚刚亲征合肥新城归来,和以往一样并未取得大的进展。可以说,孙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表面上三国暂时和平,实则暗流涌动的时代。1少年封王,意外得位孙休是...……更多
寻踪东吴大墓
...境内的东吴帝王陵墓所在地进行了细致梳理。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建立东吴政权,不久又迁都建业(南京),此后一直到公元280年被西晋所灭,东吴政权前后持续了51年。当时被称为吴郡的苏州是江东孙...……更多
聊聊三国时期东吴的6位荆州牧
...分。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东吴的6位荆州牧。一、孙权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吕蒙袭取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增。曹丕称帝后,孙权便遣使请求成为魏的藩属,并将降将于禁等送回北方。八月丁巳日(9月23日),曹丕赐...……更多
孙策死前给孙权留下一句遗言,孙权却理解错了!结果害了东吴政权
前言孙策死前给孙权留下一句遗言,孙权却理解错了!结果害了东吴政权。这段看似扑朔迷离的历史谜团,似乎在一句简短的遗言中埋藏了深刻的悲剧。孙策的遗言究竟隐藏了怎样的含义?为何孙权在理解时产生了误解,导致...……更多
孙鲁班:东吴传奇公主的三嫁人生
...远播的政权,其兴起与一个女子的命运息息相关。她就是孙权长女孙鲁班。她的一生经历了太多不为人知的传奇与变故,几度嫁妆江东,又在权力斗争中命丧黄泉。这位东吴名门望族的公主,波澜壮阔的人生,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钟...……更多
东吴政权的兴衰,平定山越,江南大族势力迅速扩张,亡于孙皓昏暴
孙权称帝后,东吴正式建国。东吴建国后,采取联蜀抗曹的方针。在国家统治上,征伐山越,扩大了兵员,又实行领兵制、屯田制,都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在东吴统治期间,江南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江南的大族势力也...……更多
孙权为什么要废掉太子孙和,赐死四子孙霸
孙权是三国吴国第一位皇帝,早期英明神武,继承父兄之基业,曾与刘备联合,在赤壁之战中,击败强大的曹操,鼎足江东,任用贤才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为一代明主,然而,到了晚年,孙权却变得有些奇怪。尤其是在...……更多
盘点三国历史上的10大英勇将领
...21岁的周瑜,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死后,辅助孙权,对孙氏忠贞不二,勇武不凡,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可惜,在建安十五年(210年)...……更多
如果当初孙策没有被杀,是否能带领东吴统一天下?完全有可能!
...操官渡之战时,孙策可能会偷袭许昌,孙策领导的东吴和孙权领导的东吴,完全是气质不同的两个集团。因为就是在孙策和孙权进行交接的那一刻,东吴政权确立了其割据属性。孙策死的时候,只有二十六岁(虚岁)。之前几年...……更多
为什么孙权在三国中存在感很弱
孙权是我们在三国中看到比较无足轻重的帝王,他在三国中的地位就像一个天平上的筹码,当曹操吞荆州拥有百万雄兵后,他和刘备共同在赤壁之战打破了曹操一统天下的梦想。赤壁之战让曹操大大降低了统一天下的野心,之...……更多
周瑜的预言与东吴的未来
...为了宿敌。周瑜生前曾明确看到刘备的威胁,但东吴主公孙权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导致东吴在刘备去世后的数十年里不断受到蜀汉的压制。作为东吴的臂助之才,周瑜与刘备的故事,成为三国历史上一段传奇却令人唏嘘的命运交锋。...……更多
...地盘,公元213年,曹操到了东吴的濡须口,东吴的当家人孙权不光没像刘琮那样直接叫爸爸,反而是和曹操对峙了起来,并在双方的交锋中,并没有落了下风。曹操一看孙权这么难缠,于是说出了那句去千古名言——生子当如孙...……更多
孙策死后,周瑜为什么敢带兵回来奔丧,他在江东地位到底有多高
...速就擒”。敌军抛弃船只,四散逃窜,黄祖军遭到重创。孙权闻吕蒙之奋勇,大加赞赏。这一仗,不但显示出吕蒙在战场上勇猛无畏、智勇双全的良好素质,更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他对东吴士兵生命的高度重视。早在公元208年的赤...……更多
孙权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侄子的呢
...继承人之位并非由自己的儿子孙绍继承,而是由他的弟弟孙权接过。那这究竟是为何呢?其中又有什么隐情,最终孙权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侄子的呢?惊蛰三月,江东,突袭当时正值三月惊蛰,江东大地氤氲着春寒料峭的水汽。...……更多
孙权因自己的凶狠的王妃,所以才将大位传给孙亮
...孙坚,再就是“小霸王”孙策,随后就是身为东吴之主的孙权,就连当时的曹操也评价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当时的孙权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孙坚的确,孙权,不愧是一方霸主,在孙权小的时候,就跟随这自己的父亲和兄...……更多
孙权为何要偏居江南一隅
前段时间跟朋友去南京,正好路过中山风景区的姜陵(孙权墓)。在那里短暂休息时,我们小组聊起了三个王国的历史。当时有体制内的朋友感叹,东吴坐拥长江天险,进可攻,退可守,而吴主孙权却“不思进取”而只想“闭...……更多
孙权的偏安一隅:东吴在三国时期的战略选择与困境
...,实施了唯才是举的策略,这也让曹操吸引了众多人才。孙权的家族是江东的名门,在江东地区,孙权家族有很多人脉。否则也不会吸引陆逊这样的人才。魏蜀吴三国出现后,无论是哪一个诸侯国,都是想要一统天下的。毕竟一...……更多
曹丕与孙权的虚假盟友关系及其破裂
公元222年7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败北。然后大魏吴王孙权告诉曹丕自己的战果,并将取下的蜀军将士首级和战场上夺取蜀军的官印等东西交给了曹丕。表面上是报告,实际上也是孙权向曹丕炫耀自己的战果。《吴历》记载:权...……更多
江东猛虎周瑜:文治武功双全的一代名将
...渡江前往江东投奔了孙策。不久,孙策被刺客杀死,其弟孙权继承其位,命周瑜管军事和行政事务。在周瑜的辅佐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孙权的实力逐渐增加,江东的局势日趋稳定。并且得到了孙权的信任和重用。在赤壁之战中...……更多
三国神人诸葛瑾,为什么没有受诸葛亮的影响,一直被孙权重用?
...言三国神人诸葛瑾,为什么没有受诸葛亮的影响,一直被孙权重用?这段在三国历史中颇具独特性的故事,似乎揭示了一位军事谋略家与其亲属之间的复杂关系。诸葛瑾究竟是如何在诸葛亮的阴影下独树一帜,展现出独特的才智...……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