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13 16:0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前言: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战火纷飞。在此动荡不居的乱世中,东吴以其独特的文化精神,在魏蜀吴鼎立的局面中脱颖而出,播下了璀璨的一页传奇。

而东吴的兴起,与孙策、孙权兄弟密不可分。他们各有千秋,却也颇有不同。孙策胸怀坦荡,孙权深谋远虑,两人的抉择折射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正是这种区别,孕育了东吴的独特精神。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

一、风云际会,乱世枭雄

三国时期,在魏国有曹操,蜀国有刘备,东吴则旗下凝聚着一批不世出的英才。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数孙策和孙权兄弟。派头十足的孙策与的孙权,各有千秋,共同缔造了东吴的辉煌。然而,两人在关键抉择上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风云际会,乱世枭雄。当曹操称魏王、刘备稱漢中王之时,孙权也于公元229年正式称帝,国号吴。在此前的数十年间,孙氏一族可谓是起起伏伏、跌宕起伏。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

这一时期,正值东汉王朝衰落,群雄逐鹿的乱世。在这动荡不居的局势中,孙策和孙权兄弟凭借其过人的谋略和勇武,逐步统一江东,建立起日后的吴国基业。

乱世中,英雄辈出。曹操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手腕,控制了北方。与此同时,孙策和孙权也崛起于江东一隅,与曹操鼎足而立。在曹操称魏王之时,孙权最终也选择正式称帝,彰显其实力。可以说,三国鼎立的局面,正是这乱世群雄并起、各领风骚的产物。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

而在孙氏兄弟中,孙策和孙权各有其过人之处。孙策武勇无双,不仅在战场上勇冠三军,还招揽到了当时最杰出的谋士周瑜等人辅佐。

而孙权则更具政治手腕,早年出使刘表就已颇有作为。两人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了东吴的崛起。三国老一辈英雄逐渐凋零之时,正是这对兄弟在江东崭露头角、风生水起之日。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

二、临终托孤,大局为重

公元200年,小霸王孙策在一次行军中不幸遭遇暗算,身受重伤,不久便殒命沙场。临终前,他托孤于弟弟孙权,让他继承大业。

这一决定,凸显了孙策的大局观和无私精神。要知道,按照当时的习俗,王位本该传给孙策的儿子孙韶。毕竟,父死子继,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孙策放眼望去,却认为此时的形势并不允许自己的子嗣继承大位。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

东吴刚刚立国不久,国力尚弱,他的儿子孙韶又太过年幼。如果命他治理国家军队,恐怕难以掌控大局。更关键的是,长子孙韶性格直率果决,不似孙策那般圆滑多谋。让这样一个少年执掌东吴国门,难免操之过急、引发混乱。

于是,孙策毅然决定传位于自己的亲弟弟孙权。当时18岁的孙权,虽然年轻,但已经在各方面展现出过人的才能和势力。他精通军事谋略,善于求贤纳士,早年独自出使刘表,便已大展手腕,深得荆州牧的赏识。这样一个英明神武、城府深沉的年轻人,正是东吴现的唯一希望。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

孙策的选择,不仅体现了他对大局的考量,也显示了他那种少有的无私与胸襟。作为一国之主,他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和家族利益之上,甘愿让自己的儿子失去继承权,以确保东吴的延续和发展。在那个讲究嫡庶亲疏的年代,孙策的作为无疑是非同寻常的。

此举虽然牺牲了自己亲子的利益,但却保全了整个江东。孙策看清了大势,做出了舍小我、顾大我的抉择。正是有了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东吴在危难时刻得以再次崛起,最终在三国中脱颖而出。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

三、嘱咐心腹,精诚团结

更惊人的是,孙策还在临终时嘱咐心腹大将,让所有人都全力辅佐新主公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他将自己这些年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一干心腹重臣,全权交给孙权使用,以确保政权的稳固。这在当时的诸侯中可谓少见。

通过这种安排,孙策不仅展现出对人才的重视,也显示出他树立了一个以团结战胜一切的价值理念。他深知,能否团结住这批心腹老臣,直接关系到东吴的生死存亡。所以,他在最后时刻还不忘交代继任者孙权,一定要继续团结、倚重这些为东吴打拼过的宿将们。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

这种精诚团结的价值观,是东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个讲求个人恩怨的年代,孙策却要求这些老臣忠诚拥戴新主,。正因孙策奠定了这种纯粹的爱国主义精神基石,孙权才得以顺利接班,使东吴国仍能屹立于乱世之中。

而这批老臣们也确实没有辜负孙策的嘱托。周瑜、等人都辅助孙权完成了对江东的全面控制,使吴国国力日渐强大。可以说,如果没有孙策这番情真意切的嘱咐,以孙权的年轻难免会遭遇阻力,东吴的局面也不会这样顺利。正是孙策的大局观和团结精神,成就了吴国的传奇。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

四、追封之异,性情有别

然而,当孙权终于稳定局势,于229年称帝后,他在追尊兄长孙策方面,却也展现出了与孙策不同的心态。他追尊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却仅仅追封孙策为长沙王,没有追封为皇帝。历史学界对此也有不同解读。

一种解释是,孙权忌惮孙策的后代,担心他们会对皇位产生觊觎。毕竟,如果追封孙策为皇帝,孙策的后人便有资格竞争皇位。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孙权决定扼杀这个隐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孙权对权力的敏感和警惕,他不愿看到任何可能动摇自身地位的势力存在。

另一种解释是,孙权担心两家亲人内斗会给东吴带来灾难,所以有意为孙策一脉留有退路。这说明,孙权也有一定的家国情怀,不希望亲族兄弟反目成仇。但与孙策那种心系天下的胸襟相比,孙权的世界观还是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

无论如何,这件事反映出,孙权与孙策不同,他更多地考虑的是个人权力的保障。在他治下的数十年间,孙权为了巩固皇权,诛杀过不少兄长孙辅一脉的后人。他是一个典型的权力炼金师,将权力视为自己最高的利益。

这与孙策那种大局为上的精神,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孙策忠于国家与天下,而孙权忠于的是自己。孙策胸怀坦荡,孙权则心思缜密。两人信奉的价值观天差地别,性情也颇有不同,这在他们的政治抉择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

五、东吴精神,兼容并蓄

当然,孙权的这些举措,也出于对东吴政权稳定的考量,其爱国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只是,与孙策相比,孙权的内心深处似乎更多的是对权力的渴望和对自我的保护。这种微妙的不同,恰恰体现了两代东吴主的本质区别。

在这变幻不居的三国乱世中,我们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哲学。孙策代表了大仁大勇、胸怀天下的气度,而孙权则是精明权谋、势力平衡的代表。也许,正是这两种截然不同思想的结合,孕育了东吴那独特的文化精神,了它在三国史上的璀璨一页。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

东吴的辉煌,是这对不同性格但同宗同源的兄弟共同缔造的。如果仅仅只有热血大义的孙策,东吴难以在惊涛骇浪的乱世中镇稳舵轴;如果仅仅只有精明权谋的孙权,东吴也难以激发人心,获得广大民众的拥戴。

正因两人优势互补、兼容并蓄,东吴才曾在三足鼎立的格局中脱颖而出,其精神亦将被历史铭记。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将孙坚追封为皇帝

结语:

孙策的大无畏与孙权的深思熟虑,共同推动了东吴的崛起。他们兼容并蓄、互补优势,这种团结与合作的精神成就了东吴的辉煌。

虽然时移世易,今人难再体会当年风云变幻,但这段兄弟患难与共、建功立业的传奇,仍值得我们学习其中蕴含的无私奉献与精诚团结的美好精神。也许,正是这种精神的传承,造就了中华民族恢弘的历史画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3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什么孙权到了晚年变成了昏君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为什么英明神武的孙权到了晚年变成昏君?280年5月1日:西晋将领王濬兵临建业,吴帝孙皓出降,立国52年,历五帝的东吴宣告灭亡,三国时代正式结
2023-05-12 09:01:00
承父兄基业,开东吴盛世:孙权
...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孙权,这位江东雄主,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谋略,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中脱颖而出,与曹操、刘备三分天下,奠定了东吴的基业。他的一
2025-03-11 09:47:00
《三国演义》中孙权的优点是什么?
(孙权)孙权,根据坊间传闻,这哥们是春秋时期写出《孙子兵法》的孙武的二十二代孙。这个传闻,那还是比较有可信度的孙权的父亲孙坚,当年击溃了肥头大耳的董卓,撵的无双战神吕布满街跑。孙
2023-08-30 17:36:00
东吴的大都督为何几乎都壮年去世
...个,而且三位还是壮年就离世,研究历史我们可能发现,孙权对此要付很大的责任。三国各位领袖都有自己的特点,曹操生性多疑,但对麾下人才抱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态度,让很多降将得到机会
2023-04-25 15:24:00
东汉末年,被抢的美女生下了两位乱世英雄,其中一位还做了皇帝!
...男一女,其中长子就是孙策,而次子就是东吴的开国皇帝孙权!191年,身在舒县的吴夫人得到了一个噩耗,丈夫孙坚战死于荆州!自幼饱经磨难的吴夫人并没有被打倒,她撑起了这个家,抚养众
2023-08-28 15:12:00
揭秘孙权用人之术:让东吴稳坐江东数十年
...也以其独特的魄力在乱世中屹立了近七十年之久,这其中孙权的用人之道功不可没。不知各位听过这样一个反问吗?司马懿运筹帷幄,诸葛亮出神入化,为何仍难敌吴国当政者在用人识贤才上久久建
2024-03-09 02:31:00
他才是三国时期最大的赢家,不是孙权,也不是曹操和刘备
...许多耳熟能详的大人物。在这些人中间当属曹操、刘备、孙权最为出名,他们分别是魏蜀吴的实际掌权人,这里面孙权、刘备都当上了皇帝,虽然曹操在世时没能登基称帝,但一生所做的努力使得儿
2023-01-12 19:59:00
鲁肃:智谋布局,东吴崛起的幕后推手
...言,皆为之动容,愿追随鲁肃南下。三、孙策遇刺,辅佐孙权然而,命运的转折再次降临。孙策外出狩猎,遭人刺杀身亡。年仅十六岁的孙权继任成为东吴新主。面对内忧外患,这位少年君主需要一
2024-05-09 21:51:00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可是三国却有三个人,竟对亲儿子痛下杀手
...王的担当和勇气。二、太子废黜风波起,兄弟阋墙难独活孙权是东吴的开国之君,他的子嗣众多,相互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孙权原本立长子孙登为继承人,但孙登英年早逝。公元242年,孙权改立
2024-08-19 11:2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