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孙策死后,周瑜为什么敢带兵回来奔丧,他在江东地位到底有多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2 16:18:00 来源:精彩生活

前言

孙策死后,周瑜为什么敢带兵回来奔丧,他在江东地位到底有多高?这段历史轶事仿佛揭开了一幅江东豪杰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图。

周瑜奔丧的举动究竟蕴含了怎样的胆略与地位?他在江东地区是如何建立起如此崇高的声望,甚至敢于率兵回敌境奔丧?

孙策死后,周瑜为什么敢带兵回来奔丧,他在江东地位到底有多高

一、为救人才孤身犯险吕蒙智勇双全开先河

公元208年,在攻打反叛军领袖黄祖的沔口之战中,东吴先锋吕蒙一个人驾小船,闯入敌阵。先斩杀敌将陈就,然后冲到黄祖旗舰前,大呼“速速就擒”。

敌军抛弃船只,四散逃窜,黄祖军遭到重创。孙权闻吕蒙之奋勇,大加赞赏。这一仗,不但显示出吕蒙在战场上勇猛无畏、智勇双全的良好素质,更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他对东吴士兵生命的高度重视。

早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中,甘宁中了曹仁的假退兵之计,孤军深入,被围困在夷陵城内。面对甘宁处境危急的局面,东吴中堂核心周瑜本打算按兵不动,一心防备北方的曹操大军。

孙策死后,周瑜为什么敢带兵回来奔丧,他在江东地位到底有多高

然而吕蒙却力排众议,坚持救援:“甘公乃国之良臣,此时覆没,上下悲恸,社稷离析。”最后在吕蒙的坚持下,东吴军派出精锐,成功救出甘宁。

吕蒙之所以执著于救援甘宁,不仅因为甘宁是东吴枢要之臣,更因为他体察甘宁为人正直忠厚,深得士卒拥戴。若是甘宁一死,东吴军心必然受到严重打击。吕蒙的这种行动,充分显示出他重视人才、顾全大局的胸怀和远见,为日后他担任大都督打下坚实基础。

孙策死后,周瑜为什么敢带兵回来奔丧,他在江东地位到底有多高

二、识英雄重谋士成就不凡开疆拓土

在东吴创业伟业的道路上,有一位不可或缺的谋士,那就是周瑜。周瑜与孙策自小便情同手足,琴瑟和鸣。后来孙策东山再起,也第一时间向周瑜发出邀请。毫无疑问,周瑜必将成为东吴事业的中流砥柱。

孙策也果真给予周瑜极高的评价:“吾得卿,谐也。”在他看来,有了周瑜在侧相助,大事可成。而在孙策遭遇不测身亡后,更是嘱咐孙权有事问周瑜,由此可见周瑜在其心目中的地位。

孙策死后,周瑜为什么敢带兵回来奔丧,他在江东地位到底有多高

周瑜英明睿智、见识过人,更与孙权心意相通。每逢东吴遇到疑难决策,周瑜的意见常常能直指孙权内心所想。由此,在短短几年间,周瑜便成长为东吴一方的实际掌权者、军国大事的总汇人物。

然而命运多舛,周瑜猝然病逝,年仅35岁。对东吴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创。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孙权需要有人承接周瑜的衣钵,分担军国重任。于是,我们看到鲁肃应运而生。

孙策死后,周瑜为什么敢带兵回来奔丧,他在江东地位到底有多高

三、识人之明胜过江山鲁肃助孙权定大计

鲁肃本是乡绅豪杰,长袖善舞,乐于助人。其心有灵犀、见识非同小人的气度,很早便为周瑜所关注。在周瑜力荐下,鲁肃逐渐受到孙权的宠信。

有一次,孙权凌晨梦醒,忽发奇想:不知鲁肃现在正在做什么?于是让人叫醒鲁肃前来谈话。谁知鲁肃竟也在读书,两人侃侃而谈,竟谈到天明。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思维的契合。

在多次交流中,鲁肃向孙权逐步阐释了自己的抱负和对东吴前途的规划。主张应固守江东之地,伺机而动,逐鹿天下。这正中孙权下怀,引他大加赞赏。

孙策死后,周瑜为什么敢带兵回来奔丧,他在江东地位到底有多高

建安十三年,北方曹操讨伐西南的刘表,意图吞并整个江南。此时鲁肃不顾诸将劝阻,极力主战。最终,在鲁肃计谋促成下,孙刘联盟在赤壁投石立下汗马功劳,终于逼退北伐大军。

可见,鲁肃的谋略与坚持,在东吴的创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正因如此,周瑜病逝之际,鲁肃被孙权提拔为代理大都督,接手东吴军政大权。

孙策死后,周瑜为什么敢带兵回来奔丧,他在江东地位到底有多高

四、用人唯贤任大任吕蒙继承周瑜精锐之师

周瑜去世后,鲁肃暂时接管军队。然而鲁肃毕竟是文臣出身,根基不在军事上。此时此刻,孙权最需要的是一位嫡系大将,同时又要顺应民心,稳定军心。

当时的东吴,并无第二个人选可与之相提并论。最终在众人推荐下,孙权选择了当年便以骁勇善战闻名的吕蒙,担任大都督,统领周瑜生前精锐主力部队。

吕蒙勇猛过人,善于用兵,颇得孙权宠信。每每军机要事,孙权必定星夜召见吕蒙详谈,征询意见。甚至在关羽守荆州期间,也多次与吕蒙商议夺取荆州之事。可惜英雄难过猛将关,吕蒙最终死于非命。然而在他短暂的军旅生涯中,却屡建奇功。继承周瑜的衣钵,发扬光大,不负重任。

孙策死后,周瑜为什么敢带兵回来奔丧,他在江东地位到底有多高

五、扶持良将裨益社稷陆逊匡扶大业

周瑜、鲁肃、吕蒙等先后接任大都督之位,可谓人才济济。而在他们之后,陆逊的加盟更使东吴军事力量达到全盛时期。

陆逊襁褓中的异象,很早预示了他不同凡响的佼佼者身份。他博古通今、灵活变通的特质,尤其深得孙权的欣赏。甚至有次谈及军国大计,孙权脱口道:“非陆伯言不可当此大任。”由此可见陆逊在东吴心目中的地位。

孙策死后,周瑜为什么敢带兵回来奔丧,他在江东地位到底有多高

陆逊上任后,果真团结官民,大业。在孙权亲征合肥一役中,他更是运筹帷幄,屡出奇谋,终于大败曹魏名将张辽,为东吴争得战略主动。

可惜大业未成便殒命沙场。陆逊从此成为孙权心中一根刺。每每想及,孙权总要长叹:“天乎!天乎!失陆伯,吾谁与共图大事!”由此可见,陆逊的才能,对东吴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损失。

孙策死后,周瑜为什么敢带兵回来奔丧,他在江东地位到底有多高

六、扼腕叹息英雄陨落周瑜华年何悲剧

历史长河中,最让人扼腕的事例之一,便是周瑜的英年早逝。建安十三年的赤壁大战,是周瑜人生中的巅峰之作。联军成功击退曹操大军,为东吴赢得喘息之机。此时此刻,周瑜已经成为东吴实质上的第二号人物。

然而就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周瑜的宿疾——头痛症却在这时发作。他奋战在生死边缘,与病魔进行殊死搏斗。此时此刻,后方的孙权也在为他祈祷、等待佳音。

孙策死后,周瑜为什么敢带兵回来奔丧,他在江东地位到底有多高

直到有一天,传来噩耗:周郎去世了。时年仅35岁。这无疑是对东吴的毁灭性打击,数十万大军失去领袖,艰难自持。

而就在同一时期,北方曹操父子也开始谋划夺取江东。此时此刻,孙权内外交困,前途茫茫。千钧一发之际,鲁肃挺身而出,迎接了这一历史重任。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假使命运女神再眷顾周瑜几分,不要让他英年早逝,东吴与中原的对峙,又将会变成怎样的局面?这位羽翼未丰的年轻天才,能否在乱世中写就不同的人生?

孙策死后,周瑜为什么敢带兵回来奔丧,他在江东地位到底有多高

结语:

历史无法重来,过往的种种,皆成泡影。然而这些生命的绚烂,也在叙述着他们REST的不平凡。

相较于虚无缥缈的命运,现实中真正重要的是珍惜与重视。不管是君主对臣下,或是长官对士卒,唯有情感和人性的连接,方能汇聚百川,创造奇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2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公元210年,周瑜向孙权提出,自己想去打益州,孙权点头同意。不过这并不是周瑜第一次向孙权提这事,那么之前孙权为啥没同意呢?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因为赤壁之战刚打完,东吴内部还有很多事
2024-08-01 15:53:00
周瑜的形象究竟是什么?他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诸葛亮一直是以羽扇纶巾、足智多谋的形象的出现。而周瑜则是年轻气盛、气宇轩昂的文学形象。所以当看到“诸葛亮三气周瑜”时,大家并不会觉得有些奇怪。毕竟一个年轻人都不够沉稳,遇事
2024-02-07 20:12:00
东吴儒将周瑜:赤壁之战的传奇与英年早逝的遗憾
周瑜,字公瑾,熟读兵书,志向远大,自幼跟孙策一起长大。东吴名将,“武庙六十四名将”之一,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早年帮助孙策打败江东诸侯,一统江东,为孙权建立东吴奠定了基础
2024-02-08 15:33:00
周瑜的预言与东吴的未来
...但真正能够视天下、建立霸业的却屈指可数。其中东吴的周瑜和蜀汉的刘备,都因其过人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成就了各自的事业。然而,两人最终却成为了宿敌。周瑜生前曾明确看到刘备的威胁
2024-01-07 18:12:00
周瑜临终前说此人不除,东吴必危,这个人是谁呢
...竟历史上有三分天下诸葛亮的说法,然而,事实上,东吴周瑜若不是死的早,未必没有诸葛亮那样的成就,因为周瑜也有强大的推演能力。周瑜临终前告诉孙权:此人不除,东吴必危。然而孙权却没
2023-05-03 11:29:00
同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瑜比诸葛亮差在哪里?
三国原史:同样是献身于死,然后周瑜和诸葛亮有什么区别?我们都知道,说起三国历史上的名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唯一比主角还受欢迎的角色。很多人的印象中,诸葛亮
2023-02-13 20:55:00
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东吴能一统天下吗
...方面,孙策比孙权更懂用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孙坚和周瑜的交情,对比一下孙权和周瑜的关系。惺惺相惜的孙坚和周瑜,一周瑜在孙坚手下得重用,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本来想在乱世开创盛世
2023-06-10 13:48:00
三国时期周瑜选择跟随孙策的原因是什么
...95年),准备脱离袁术自行创业的孙策,写了一封信给好友周瑜,召其相助,周瑜慨然率部来投。从此,周瑜成为孙策身边不可或缺的心腹将领,帮助孙策平定江东,在孙策死后,又辅佐孙权,为
2023-06-11 14:25:00
周瑜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
2023-06-10 13: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图壹站|向前,向前,向前!重温新中国成立以来17次大阅兵
齐鲁壹点·齐鲁壹点 高峰 牛长婧 马晓迪
2025-09-02 18:35:00
墨铸华章——薛济权书法展将在广州举行
墨铸华章——薛济权书法展将于9月5日—12日在广州高剑父纪念馆举行。展览由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收藏鉴赏》杂志、收藏周刊+联合主办
2025-09-02 12:58:00
78年前的前线回忆!94岁老兵毕可金追忆峥嵘岁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杜春娜 王贝艺 通讯员 顾晓羽我是毕可金,今年94周岁,1947年参军,曾在华东军区白求恩医院学习
2025-09-02 13:25:00
从辽源战俘营到密苏里号 还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被尘封的历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5年9月2日,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举世瞩目
2025-09-02 10:18:00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9-02 10:54:00
厦门抗战老兵盖鸿儒回忆在战场伏击杀敌的故事
盖鸿儒曾经的军装照和奖章等。(本组图/厦门轻工集团 提供)盖鸿儒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8月20日,在厦大附属中山医院病房
2025-09-02 08:10:00
一场庄严而宽大的审判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太原特别军事法庭外观。(资料图片) 坐落于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侧的山西饭店,以其地道的晋菜传承
2025-09-02 07:34:00
纪录片《慕湘将军和他的<晋阳秋>》座谈会在晋源区文旅局举行。省市区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40余人齐聚,围绕慕湘将军的革命精神与小说《晋阳秋》的历史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01 23:17:00
黔滇渝共筑“抗战生命线”|晴隆二十四道拐:45万吨战略物资从这里运送到抗战前线
【写在前面】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2025-09-02 00:38:00
百岁抗战老兵胡西:破路拆石,让敌人“一块砖都找不着”!
在贵州省荣军优抚医院的走廊上,身穿深蓝色毛线背心,103岁的胡西老人缓步而行。他身上那件深蓝色的毛线背心,已经穿了十多年
2025-09-02 00:38:00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魏俊 通讯员 张娟 龚义)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近尾声,日寇却仍在中华大地上负隅顽抗
2025-09-01 21: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㵲阳河畔 和平之光永驻‌
㵲阳河畔,镇远县和平街南端,沿着青石板路便见到“和平村”的大门,这里不是一个村子,而是战俘收容所旧址。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
2025-09-01 23:04:00
“冀东抗战,打得既艰难又勇敢。一拨一拨地牺牲,又前赴后继地去参军。”“爬起来,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为全民族而抗战
2025-09-01 14:53:00
特别报道丨一馆一展,藏着黑土热血的英雄故事
“沉默太久,不是因为遗忘,是因为雪与泥埋的太深。”8月30日,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深埋地下数十年的文物第一次集中呈现在世人面前
2025-09-01 14:55:00
铭记烽火连天 砥砺强军壮志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吉林省白城军分区近日组织“纪念抗战胜利、争当抗联传人”主题党日活动
2025-09-01 1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