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题:权力稳固与否,与是否勤政爱民根本无关,关键在于控制力:控制力强,哪怕躲到九霄宫静养,照样操纵一切;控制力弱,就算废寝忘食、没日没夜扑在工作上,该不济还是不济。什么是控制力?简而言之,就是如何用人驭人...……更多
明朝首辅最厉害的是这五人,他去世后首辅就没什么作用了
...廷和不懂变通的是什么呢?嘉靖皇帝一上台,就开始搞“大礼议”。所谓“大礼议”,也就是希望朝廷能够把他的父亲立为“皇考”。然而杨廷和等大臣们,却反对这样做,因为这事和嘉靖皇帝闹得不可开交。杨廷和或许是在正...……更多
明朝内阁首辅的更迭:从蒋冕到杨廷和的权力之争
因为“大礼议之争”的硝烟弥漫,首辅杨廷和被嘉靖皇帝罢职归乡。自此开始,蒋冕成为了明朝的第二十二位内阁首辅。不过,他的首辅任期有点儿短,只有不足三个月的时间就被嘉靖帝罢免了。蒋冕(1462年——1532年),字敬...……更多
杨廷和:从神童首辅到帝国掌舵者
...续太久,随着一场史无前例的争执而彻底断送,这就是“大礼议之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双方都损失惨重。嘉靖帝伤得很重,以致于他今后一生都在提防文官;杨廷和伤得更重,不仅君臣关系彻底决裂,他也被罢职永...……更多
明朝“大礼议”之争,是嘉靖与文官集团的深层次权力博弈
大礼议是指发生在1521年到1524年间的一场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这场争论始于朱厚熜(后来的嘉靖皇帝)以藩王身份继承堂兄朱厚照的皇位,导致与文官集团就改换父母的问题。这件事表面上是宗法礼仪之争,但实质上却是嘉...……更多
朱厚熜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朱厚熜即位之初,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史称“嘉靖新政”。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在嘉靖二...……更多
杨慎与嘉靖:一场“你爹不是你爹”的争论,改变明朝历史
...明的小皇帝却提出了一个要求:我要从午门进入,行天子大礼。这个要求立即引发了内阁首辅杨廷和的不满。杨廷和认为,朱厚熜应该继承孝宗朱佑樘的嗣位,而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朱祐杬。因此,他坚持朱厚熜应该从东安门进...……更多
明朝首辅夏言被处斩,是谁的过错?
...围绕这个问题,嘉靖皇帝和满朝文武掀起了持续久远的“大礼议之争”。在“大礼议之争”期间,尽管嘉靖接连撤换了杨廷和、蒋冕和毛纪三任首辅,但丝毫没有起到震慑作用。当时,明朝官员的气节很足,颇有前仆后继慷慨赴...……更多
从牛李党争,探讨中晚唐到灭亡的内在因素
...乱爆发,至十世纪初朱温灭唐,这一时期唐帝国在地方的控制力被藩镇极大削弱,中央权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弱化趋势。而本文所要探究的,正是从牛李党争,探讨中晚唐到最终灭亡的内在因素。唐代牛李党争代表人物李德裕、...……更多
大礼议事件:嘉靖皇帝与杨慎的权力斗争
...大才子之首,曾是名门之后,政治前途一片光明,却在“大礼议”事件中彻底失去了仕途的路,杨氏家族也从辉煌堕入了沉寂。这一切似乎印证了父亲杨廷和的“傀儡场”预言:杨氏家族因早年耀眼的成就耗尽了气运,盛极必衰...……更多
...棣的庙号是太宗,之后就成了明成祖了。这场历经三年的大礼议之争,表面上是关于嘉靖亲爹的身份问题,其实是皇帝与内阁首辅关于权利的一场拉锯战,最后以君权的高压之下结束,在这场斗争中,嘉靖帝体会到了如何行使皇...……更多
明朝嘉靖皇帝的权术与杨廷和的悲剧
...这位手握一切大权的元老,并没有丝毫怯场。反而利用“大礼议”事件,通过张璁、桂萼的引经据典,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嘉靖流放了有“明朝第一才子”之称杨廷和之子的杨慎,又逼杨廷和致仕,就这样回收了全部权力。嘉靖...……更多
大礼议与明朝政局的动荡:朱厚熜与朝臣的权力斗争
...续了近二十年,这一系列的事件与世宗继统问题并称为\"大礼议\",这在明代政治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朱厚熜一心修道,内阁首辅严嵩得以肆意妄为。在严嵩专权的二十年间,国家日益腐败,逐渐衰落。二十年励精图治...……更多
聊聊嘉靖王朝最大的一出闹剧和惨剧——大礼仪之争
...件,既有可笑的,也有可憎的。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大礼议之争”,这是明朝众多奇葩事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所谓“大礼议之争”,其实是爆发于明嘉靖时期的一次事件。表面上,这只是关于朱厚熜父母的名分之争,实...……更多
崇祯时期的内阁斗争:温体仁与钱谦益的权力之争
...,这与权力的双面性是分不开的。巨大的权力带来巨大的控制力与支配力的同时,也为权力掌握者带来了巨大的政治风险。这种风险既有来自外部的事功成就与否和皇权对内阁事功德评价标准,还有来自内阁内部及中枢政治体系...……更多
嘉靖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他靠什么将一国朝政玩弄于股掌之间
...皇帝因为炼丹修道,差点让十几个宫女活活勒死;再比如大礼议之争,为了给自己的生父母正名,嘉靖帝耗时三年,最终以胜利告终,还顺带把朱棣的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如果地下有知的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知道...……更多
明朝诤臣冯恩与大礼议之争:直言进谏的勇气与影响
...臣,无异于是赤裸裸打嘉靖皇帝的脸。因为这三个人都是大礼议时站在嘉靖皇帝一边的干将,是嘉靖能够打倒杨廷和的倚仗所在。大礼议后,这三人也得到了嘉靖皇帝的重用,特别是张璁,从一个三甲进士被破例提拔成大学士,...……更多
让朱元璋心灰意冷的殿试,为何大放光彩
...治素养的下降与明中期隐患的暴露,明代后期皇权的集中控制力明显下降。加之铨选“独重进士”在明代后期的进一步深入,使得殿试在取士中的地位居高不下。皇帝为强化皇权,增强对取士权的控制力,对殿试的规则与程序进...……更多
明朝为何会爆发大礼议之争
...要继嗣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和争执,这就是著名的大礼议事件。比如:在最初阶段,当朱厚熜于正德十六年,四月份准备前往京城继承皇位时,却突然在北京良乡这个地方停了下来。原因是京城那边的旨意是要朱厚熜以孝...……更多
明朝内阁和皇帝间的权力游戏,最终的胜利者是谁呢
...想法引发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对,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礼议”事件,后来首辅杨廷和一怒之下辞官回家,这一轮他又胜了!嘉靖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就算你不还你儿子孙子也得还上,这不张居正上台了,这个时候张居正...……更多
朱翊钧在历史上到底是个怎样的皇帝
...着啥都不管了,也不理朝政了。甚至都不意味着对朝廷的控制力会减弱。就像人家嘉靖皇帝也经常不上朝,并没有什么坏结果出现。但不得不说,不上朝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上行下效,一个皇帝不上朝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更多
嘉靖皇帝朱厚熜为什么要给祖先改庙号
...状元杨慎大,但他在政治上的影响却不可小觑。杨廷和在大礼议这场重大的政治事件中发挥了重要角色。大礼议涉及到两个主要方面的分歧,一是继统与继嗣之争,二是朱厚熜生母的待遇和礼节。 正德皇帝继位时,按照传统礼...……更多
张居正的传奇首辅之路:从荆州秀才到内阁首辅
...吻起草了一封遗诏,不仅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更加把“大礼议之争”期间所有被波及的官员统统昭雪,差点儿就把刚烟气的嘉靖给气活了。引用《嘉靖遗诏》中的一段内容: 朕以宗人入继大统,获奉宗庙四十五年。深惟享国...……更多
明朝时期的内阁是怎么出现的
...。但是张璁上台之后,一家独大,独揽重权,当时嘉靖在大礼议之中杖责百官,导致朝廷上他的支持者很少。所以张璁就成了他不得不信任的“独相”。张璁当内阁首辅之时,其它阁员根本没有票拟权力,所谓“独揽票拟”,而...……更多
张居正及其变法,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吗
...局之后,便“报复相寻”、“日以报怨为事”,不仅将“大礼议”对立派排斥一空,同类之间也相互排挤倾轧,正如《明史》所说,“欲力破人臣私党,而已先为党魁”。这使得内阁在权力膨胀之始,便成为党派纷争的中心和源...……更多
李时:明朝政坛的过渡者与言论自由的倡导者
...荐,李时的官场机会终于到来。然而,朝廷内部发生的“大礼议之争”使得政局动荡不安,李时又成为了新时代的过渡者。 随着“大礼议之争”的解决,嘉靖帝开始对文臣不信任,自信心也膨胀,挑战祖制,甚至进行裁改古法...……更多
张居正变法维护明王朝的统治,为什么会下场惨烈?
张居正的集权变法是明政府对晚明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积极回应。张居正能在短短10年间取得如此成就,正是因为他抓住了晚明社会的主要矛盾。晚明社会的主要矛盾体现在官员腐朽、土地兼并严重、税收制度不合理、国防空...……更多
...法打破现状。至于打破现状的方式:当大明朝廷对各地的控制力强时,他们会支持自己入幕的对象获取更高的权位,从而让自己可以在政治上施加更大的影响力;当大明朝廷对各地的控制力减弱时,他们就会支持自己入幕的总督割...……更多
从“嘉靖中兴”到“壬寅宫变”:明世宗朱厚熜的治世与乱世
...终弟即”,入京继承大统。二、即位遇“改认”事件,“大礼议”逐步实现皇权巩固按照明朝《皇族明训》和《武宗遗诏》,皇位由伯父明孝宗朱祐樘的亲儿子堂哥明武宗朱厚照传给嘉靖帝朱厚熜,从宗法传承的角度,朱厚熜应...……更多
费宏:从少年状元到明朝内阁首辅的辉煌人生
...为南京礼部右侍郎。 担当首辅在嘉靖初年(1522年)“议大礼”事件中,首辅杨廷和同阁臣蒋冕、毛纪合力与皇帝争持不下,费宏的看法虽同杨廷和等一致,作为阁臣他也在论疏上署名,可不同于杨廷和顽强地坚持己见,使嘉靖...……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同时也把首都定在了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
2024-06-30 21:00:00
与元末明初朱升等诸多名仕一样,由于元朝官场过于腐败黑暗,汉官难以掌权,升迁基本无望,1346年刘伯温辞官隐居。但透过刘伯温的经历来看
2024-06-30 21:01:00
1360年,刘伯温来到南京,成为朱元璋的谋臣,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以下是实打实的三件功劳。1,针对当时形势,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
2024-06-30 21:01:00
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刘伯温发挥了顶级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刘伯温功劳来看,足以封公爵
2024-06-30 21:02:00
韩信本为平民,虽“志与众异”,但却没有谋生手段,因而家境贫困,常常靠他人接济度日,日久便为乡邻所恶,“一饭之恩”、“胯下之辱”等均发生在这一时期
2024-06-30 21:03:00
从仗剑投项到转投刘邦,韩信始终没能受到重用,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然而作为刘邦左膀右臂的萧何,却对其如此看重,甚至不惜冒着被刘邦猜忌的风险
2024-06-30 21:03:00
父亲曾担任锦衣卫百户。1568年,明神宗在民间大范围选美,王氏没能进入前三名,但因为自身条件较为出色,便留在了宫中,成为了慈宁宫的一名宫女
2024-06-30 21:06:00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上下的舆论越来越激烈,李太后不得不出手干预。在太后的质问下,明神宗说出不肯册立朱常洛为皇子的原因,因为他是宫女生的
2024-06-30 21:07:00
王恭妃死后,明神宗只是草草埋葬了她,陪葬品少的可怜,即没有派人守坟,也没有下拨守坟的费用。儿子朱常洛继位后,连追念母亲的仪式都还没形成
2024-06-30 21:07:00
聊聊大唐名将薛仁贵的传奇故事
威名赫赫的大唐名将薛仁贵一生身上出现了许多传奇故事:大丈夫弃耕从戎;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勇猛作战惊动天子;生擒敌将神射手
2024-06-30 21:08:00
聊聊隋朝名臣——赵绰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盛世—“贞观之治”。唐太宗手下,人才济济。其中,魏征直言进谏
2024-06-30 21:10:00
聊聊太子李建成为什么斗不过李世民
陈寅恪先生,对于唐朝,有一个精彩的论述,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
2024-06-30 21:10:00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做了贡献巨大,那她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文成公主的远去的身影消散在了茫茫大漠之中,她对汉藏文化交流的贡献却永载史册,书写了民族间友好往来的篇章
2024-06-30 21:11:00
220年12月,享国195年的东汉王朝走到了尽头,汉献帝刘协被迫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操之子曹丕。一般而言,亡国之君都不会有好下场
2024-06-30 21:12:00
白毦(ěr)兵,三国时期蜀汉的精锐部队,由永安都督陈到统领。“白毦”顾名思义,该部队的装束是以白色的鸟羽兽毛作为标志。文献资料见于诸葛亮在公元226年写给李严的书信中
2024-06-30 21: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