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嘉靖王朝最大的一出闹剧和惨剧——大礼仪之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14 19:3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个人觉得,明朝是一个奇葩的朝代,发生过太多奇葩的事件,既有可笑的,也有可憎的。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大礼议之争”,这是明朝众多奇葩事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聊聊嘉靖王朝最大的一出闹剧和惨剧——大礼仪之争

所谓“大礼议之争”,其实是爆发于明嘉靖时期的一次事件。表面上,这只是关于朱厚熜父母的名分之争,实际上,这却是一场事关皇权的权力博弈。

聊聊嘉靖王朝最大的一出闹剧和惨剧——大礼仪之争

1521年春,浑浑噩噩的明武宗朱厚照过世了,这位霍霍了一辈子的朱皇帝,死前竟然没有一个皇子。为了延续朱氏的江山,首辅杨廷和与皇太后经过数次商议,终于选定由明武宗的叔叔朱祐杬之子朱厚熜为新帝。

继任之君确定后,杨廷和以明武宗遗诏的形式公布了这项人事任命:

兴献王次子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词,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

当时,朱厚熜在父亲朱祐杬过世后,刚刚继承了兴献王的爵位,准备本本分分、平平安安地待在湖北做一个富贵王爷。可是,突然一声炸雷惊现一道圣旨,自己竟然要即位九五之尊了。

十四岁的小朱同学非常激动,赶紧打包行囊出发,目标直指北京城。经过一个多月的车马劳顿,朱厚熜一行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北京城,来到了紫禁城。

聊聊嘉靖王朝最大的一出闹剧和惨剧——大礼仪之争

不过,初来乍到的小皇帝朱厚熜还没来得及熟悉环境,很快就遭到了首辅大臣杨廷和的强力挑战。由于自己并非正统继位,而是以“小宗继大宗”的方式取得皇位,自然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首要问题,就是面临该管谁叫爹!

幸亏,这种事也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历史上没有子嗣的皇帝也出现过。比如,汉哀帝刘欣就是以侄子的身份继承了汉成帝的皇位,他登基后将伯父汉成帝刘骜和生父定陶恭王刘康两人都追尊为父。

如果依照此例,嘉靖帝也可以把伯父明孝宗和生父兴献王都尊为皇帝。不过,以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朝臣却坚决反对,非逼着嘉靖皇帝过继给明孝宗一脉,抛弃原来的兴献王一脉。

说白了,朝臣们都希望朱厚熜管自己的伯父明孝宗为父亲,管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叔叔。

在龙椅上,朱厚熜的屁股还没坐热呢,朝臣们就开始出招了。礼部尚书毛澄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支持下,率先上疏要求嘉靖帝过继给明孝宗为子。据《明史》记载:

陛下入承大统宜称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王妃为“皇叔母兴献王妃”。

看完他的奏折,朱厚熜当时就懵圈了,啥意思?难道以后自己的父亲就变成叔叔了?不过,小朱皇帝虽然很生气,但深知自己羽翼未丰,因此既没有驳回,也没有批准,只是将这封奏折搁置了。

很快,嘉靖帝开始行动,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向毛澄以及他背后的靠山杨廷和抛出了橄榄枝。不过,他显然低估了这帮老头子们的骨气,对嘉靖帝的示好竟然视若无睹。

尤其是首辅杨廷和,简直到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地步。历经了宪宗、孝宗和武宗三朝,他的能力和威望都无人能敌,也无人敢敌。在朱厚照过世后,他一人总揽朝政长达三十七天,期间俨然就是“代行君权”。

等到朱厚熜这个毛头小子抵达京城后,杨廷和虽然表面恭敬,但内心却丝毫不怵这位小皇帝。而且,他还得到了张太后的支持,自然是心中有底。

聊聊嘉靖王朝最大的一出闹剧和惨剧——大礼仪之争

在这种背景下,“大礼议之争”陷入了僵持局面。一方面,礼部要求新皇帝尊孝宗为皇考,被“留中”;一方面,新皇帝要求追封兴献王为帝,被“封驳”。

几个月后,大礼议之争终于出现了一些转机,原因竟然是一位本来名不见经传的“五荀进士”张璁。因为出道太晚,张璁如果正常排队熬资历,到死也进不了内阁。因此,他决心乘机插队,而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据《明史》记载,张璁第一次提出了“继统不继嗣”的主张。

张璁认为,嘉靖不是以明孝宗侄子或嗣子的身份继承大统,而是以明武宗弟弟的身份来承继皇位。根据《皇明祖训》规定,皇位继承优先使用“父死子承”,但“兄终弟及”也是应该被承认的。

聊聊嘉靖王朝最大的一出闹剧和惨剧——大礼仪之争

处于困境中的嘉靖帝,终于看到朝臣中间出现了分裂迹象,显得非常高兴。于是,他亲自召见张璁并对他委以重任,当面鼓励他要坚持己见,要继续与以杨廷和为首的“黑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不过,区区张璁显然无法撼动杨廷和的地位,他被内阁找茬发配到了南京任职。恰巧此时,嘉靖的生母蒋氏从湖北千里迢迢来京探亲,竟然听说“儿子”如今变成了“侄子”,而自己也从“母亲”变成了“婶婶”。

“蒋婶子”当时就奔溃了,掉头就要回湖北老家,而且还要带着朱厚熜一起回家,扬言“皇帝不当了”。这下张太后慌了,毕竟大明帝国的皇帝不能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吧,于是开始向杨廷和施压。

无奈之下,首辅杨廷和只得做出妥协,同意嘉靖皇帝尊自己生父朱祐杬为“兴献帝”。不过,这只是“大礼仪之争”的上半场而已,真正的高潮还远未到来。

到了嘉靖三年的正月,南京刑部主事桂萼联同被发配到那边任职的张璁再次上疏,开启了“大礼仪之争”的下半场。据《明史》记载,桂萼、张璁在奏折中提到:

今陛下奉祖训入继大统,未尝受孝宗诏为之子也,则陛下非为人后,而为入继之主也明甚。考兴献帝,母兴国太后,又何疑?

聊聊嘉靖王朝最大的一出闹剧和惨剧——大礼仪之争

杨廷和对此心知肚明,二话没说,直接安排言官们开始弹劾,说桂萼和张璁二人图谋不轨。要是在即位之初,嘉靖帝一定会“舍车保帅”,但此刻他已经翅膀硬了,索性发出了大招,下旨恩准杨廷和“归乡养老”。

杨廷和被罢免后,内阁首辅由梁储来接任。不过,他的能力和魄力都明显不及前者,对于“大礼议之争”完全不知所措。因此,缺乏领导核心的文官集团很快落于下风,嘉靖甚至要将生父和生母的牌位都移入太庙供奉。

聊聊嘉靖王朝最大的一出闹剧和惨剧——大礼仪之争

这下,群臣再一次被激怒了,一些大臣甚至推出了古法“伏阕”。每天,六部九卿的官员都有上百人跪在左顺门外,连哭带喊声势浩大,逼迫嘉靖帝收回旨意。

忍无可忍下,嘉靖帝下令锦衣卫对其中的八名带头者施以廷杖,希望能够吓退这些文臣。不过,此举使得局势更加恶化了,使得明朝文官的气节彻底激发了,大家纷纷耿着脖子排队挨打。

聊聊嘉靖王朝最大的一出闹剧和惨剧——大礼仪之争

骑虎难下的嘉靖帝,只得硬着头皮继续来,扩大了廷杖的规模,当场就打死了十七人,重伤了四十余人,史称“左顺门事件”。此后,守礼派们被悉数瓦解,嘉靖彻底确立了自己的皇权,取得了“大礼仪之争”的惨胜。

这场“大礼议之争”,既不关国家的存亡,又不关百姓的福祉。但是,它却是明史中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的一次重大事件。或许,这场争斗捍卫了儒家的正统礼制,但它的意义并不大,甚至是微乎其微的。

聊聊嘉靖王朝最大的一出闹剧和惨剧——大礼仪之争

说到底,无论是嘉靖皇帝,还是这些士大夫们,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名誉而不图实务地咬文嚼字和盲目内耗。张廷玉在修撰《明史》时,曾经提出了“明实亡于万历”的观点,但笔者个人窃以为,从“大礼议之争”开始,明朝就已经埋下了巨大的祸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4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嘉靖和大臣张璁,成了陪伴对方走到最后的人
...帝谁都不能信,皇帝要时时刻刻怀疑任何人。所以在大明王朝的政治氛围中,皇帝是十分孤立的存在。如果别的皇帝是比较孤独,那么朱厚熜这个皇帝当的,则是特别孤独。他小统出身,无依无靠,
2023-01-11 23:30:00
蒋冕生下来就是神童,在文化方面造诣很高,过目不忘的本领
...员制度在永乐年间得以确立,几经发展,已经成为了大明王朝里一种极为重要的干部储备方式。在明代朝堂里,甚至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如果不
2023-01-11 23:15:00
嘉靖皇帝久不上朝痴迷道教,居然可以把大明管理的井井有条
...衡臣子和把握皇权的一种方式,他仍然是下棋人,是大明王朝这艘大船的掌舵人。是非功过,皆有后人评说,明君昏君,且看百年之后后期嘉靖皇帝不上朝是有原因的,事情是从一件谋杀开始的。以
2023-04-23 12:32:00
明朝内阁和皇帝间的权力游戏,最终的胜利者是谁呢
...自立场的不同,常常会引起战争。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争斗终于在明朝时期走向巅峰,然而多面开花导致的连锁反应,终使得大明王朝被斗争连累,终究走向了毁灭。崇祯皇帝以身殉
2024-06-26 17:35:00
梁储:明朝时期被首辅职位耽误的书法家
...,首辅杨廷和归家丁忧守制,自此开始,梁储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第二十一位内阁首辅。不过,他的首辅任期只有三年,属于一个过渡性质的内阁首辅。梁储(1451年——1527年),字叔厚,
2023-10-03 16:07:00
嘉靖是怎么把父亲从藩王拔高为皇帝的
...嘉靖皇帝手中,嘉靖皇帝也得以以外藩的身份坐稳了大明王朝的皇帝。整个事情的过程,还得追溯到嘉靖皇帝朱厚熜刚刚继位的那个时刻。朱厚熜继承了堂兄朱厚照的皇位,但是他的亲生父亲却不是
2023-08-08 22:14:00
礼部尚书:古代王朝的权力枢纽
...部的情况来看,吏部的实权肯定是最大的,所以自古代的王朝都是把吏部放在第一位。吏部就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它主管着人事的升迁,对于那些当官的人来讲。吏部可谓是大于天,所以吏部尚书
2023-12-22 21:57:00
...十五岁的朱厚熜到达京城后,杨廷和安排的礼部用太子的礼仪接待他,这让朱厚熜很不满,他的说法是‘我是来当皇帝的,不是来当皇子的!’双方互不妥协,现场一度十分尴尬,最后还是太后出面
2024-05-18 10:43:00
因“大礼仪之争”差点儿被移出太庙的明成祖朱棣
...又来了,兴献王朱祐杬的牌位该怎么办?自古以来,历代王朝基本都有“天子七庙”的规定。简单地说就是,天子的太庙里只能放七位皇帝,如今太庙里已经满员了,嘉靖皇帝如果想把自己的父亲放
2023-10-23 07:1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