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大礼议”之争,是嘉靖与文官集团的深层次权力博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1 23:31:00 来源:戏说三国

大礼议是指发生在1521年到1524年间的一场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

这场争论始于朱厚熜(后来的嘉靖皇帝)以藩王身份继承堂兄朱厚照的皇位,导致与文官集团就改换父母的问题。

这件事表面上是宗法礼仪之争,但实质上却是嘉靖与朝廷文官集团的权力争夺。

明朝“大礼议”之争,是嘉靖与文官集团的深层次权力博弈

文官们想把嘉靖拉入儒家文化价值体系中,以便影响并掌控皇权,而嘉靖则借礼议之争打压以时任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使权柄掌握在自己手中。

双方因此展开长达三年的拉锯战,嘉靖凭借强硬的政治魄力,通过循序渐进和分化瓦解的手腕,打败文官集团,取得大礼议的全面胜利。

藩王北上,小宗入继,新旧政治势力较量的开始

公元1507年,朱厚熜出生于湖广安陆(今湖北省钟祥市)的兴王府,他的父亲朱祐杬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

朱厚熜虽然是兴王的次子,但因长子出生没多久夭折,所以朱厚熜成为世子。

朱厚熜幼年时期聪敏过人,他父亲教他读诗几次就能准确背诵,少年时通晓《孝经》《大学》等儒家经典,不仅如此,他父亲还让他参加王府的祭祀典礼,因此他很小的时候便熟悉各种礼仪规范。

明朝“大礼议”之争,是嘉靖与文官集团的深层次权力博弈

1519年朱祐杬病逝,年仅十二岁的朱厚熜世袭为兴王,不过世事难料,1521年三月,当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驾崩。

由于朱厚照没有子嗣,再加上明孝宗也无其他皇子在世,为了避免皇位悬空,时任内阁大学士的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向皇太后张氏奏请朱厚熜继承大统,张氏准奏。

当年四月初一,十四岁的朱厚熜在使臣的护送下启程进京,虽然朱厚熜年纪尚轻,但他深知自己这个未来的儿皇帝前途难料,道路凶险,尤其是即将面对的内阁首辅杨廷和,更是让他内心如临大敌。

那么杨廷和又是何许人也?

杨廷和出生于1459年,四川成都人,从小聪慧过人,闻名乡里,十二岁时乡试中举,十九岁时中进士,在朱厚照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是其身边侍讲。

1507年拜东阁大学士,成为内阁成员,此后联合大太监张永扳倒权倾朝野的宦官刘瑾,1512年出任首辅,武宗驾崩后,又设计除掉江彬等擅权奸臣。

到朱厚熜进京前,总揽朝政共三十七日,是宪宗、孝宗、武宗三朝元老。

明朝“大礼议”之争,是嘉靖与文官集团的深层次权力博弈

杨廷和不仅背景资历深,而且宦海沉浮二十年,在波谲云诡的危险政治环境中担任内阁首辅十年不倒,是个老谋深算的政治行家。

在他看来,连刘瑾、江彬这样的大宦官大权臣都不是其对手,更何况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可是杨廷和不知道的是,正是这个少年在三年后将其斗败,而且连同他背后的整个文官集团也被掀翻。

1521年四月二十二日,朱厚熜使团到达北京近郊,很快双方就入宫礼仪问题发生了第一轮冲突。

按照礼官建议,请朱厚熜以皇太子的礼仪继承皇位,由东安门入居文华殿,择日登基。但却遭到朱厚熜拒绝,给出的理由是“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的确,当时杨廷和帮朱厚照起草遗诏时确实使用“嗣皇帝位”这四个字,而这也成为朱厚熜拒绝的有力依据。

杨廷和在听到朱厚熜拒绝入宫的消息后,先是诧异,而后觉得这个十四岁的少年并不是好摆弄的对象,必须立威予以制服。

于是杨廷和仍要求朱厚熜按照礼部的方案进宫,没想到再次被拒接,双方未见面就已僵持,由于谁也不肯让谁,最后太后出面让双方各退一步。

先是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笺,然后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不过这只是小插曲,双方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明朝“大礼议”之争,是嘉靖与文官集团的深层次权力博弈

四月二十七日,朱厚熜下令群臣议定明武宗的谥号及生父的主祀及封号。

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朝中大臣认为朱厚熜既然是由小宗入继大宗,就应该尊奉正统,以明孝宗为皇考,兴献王和母妃蒋氏改称皇叔和皇叔母,祭祀时对其亲生父母自称“侄皇帝”。

五月初七,在杨廷和的支持下,礼部尚书毛澄和六十余位大臣将此议上奏朱厚熜,并声称朝臣中“有异议者即奸邪,当斩”。

杨廷和等人措辞如此强硬一方面是在警告朝廷其他大臣不要站队,搞政治投机,另一方面也是在震慑朱厚熜,不要造次。

很显然朱厚熜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不过他深知以自己的实力尚无法和杨廷和抗衡,只能委曲求全。

一边优抚杨廷和,另一边向毛澄厚赠黄金,欲使其改变主意,但两人都不为所动。

就在朱厚熜一筹莫展之际,当年七月,有一名叫张璁的进士上书支持朱厚熜,说应当是继承皇位,而不是过继给人当后裔。

朱厚熜得知后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让司礼太监拿张璁的奏章给杨廷和看,杨廷和却反说:“秀才怎么知道国家的重大事务。”又将奏章送回宫中去,并把张璁打发到南京任职,坐冷板凳。

随后朱厚熜干脆直接下诏要他们尊崇自己的亲生父母为皇帝、皇后,但杨廷和却将朱厚熜的手诏密封封还,朝臣们也都坚持原先的决议。

明朝“大礼议”之争,是嘉靖与文官集团的深层次权力博弈

在与杨廷和等文官的第一回合较量中,朱厚熜狼狈地败下阵来,作为皇帝,诏令被内阁公然封还,此刻朱厚熜才意识到皇权荡然无存,想要拿回权力,任重而道远。

奉迎生母礼节之争——嘉靖与杨廷和势力的二次权力争夺

1521年九月,朱厚熜的母亲兴献王妃来到京城,母亲大老远从南方过来,朱厚熜自然很重视。

他亲自确定仪式,由中门入城,访问祖庙,坚持以皇太后之礼迎接母亲,顺便再次向朝廷说明想尊称兴献王、王妃为皇帝、皇后的意愿。

毫无疑问,朱厚熜的这两个提议均遭驳回,朱厚熜气得痛哭流涕,甚至表示愿意辞位,奉母返回安陆,眼看皇帝撂挑子了,杨廷和无奈之下只得让步,当年十月,朱厚熜以皇太后礼迎母亲入宫。

至于加尊称的请求,杨廷和丝毫不妥协,并引经据典,拿出汉宣帝继汉昭帝,光武帝承继汉元帝的例子。

并严厉批评朱厚熜如果追加兴献王、母妃的尊号为皇帝、皇后,就是忘记先皇帝而看重亲生父母,以私人情感而放弃国家大义,随后杨廷和以罢官相要挟,大臣谏诤的有一百多人。

明朝“大礼议”之争,是嘉靖与文官集团的深层次权力博弈

朱厚熜被朝臣的这一架势吓到了,迫不得已在嘉靖元年(1522年)下诏,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王、王妃为本生父母,不称为皇帝、皇后。

在这段时间里,杨廷和先后四次把朱厚熜的亲笔批示密封退回,坚持自己的意见,上了近三十篇奏章。

最后换取了朱厚熜的妥协,内阁和文官集团在第二回合的较量中全面获胜,皇权几乎被内阁架空。

不过在那个奉君主权威至高无上的儒家文化社会中,杨廷和的行为不仅引起朱厚熜的愤愤不平,就连他身边的近臣也批评说杨廷和放肆妄为,失掉做臣子的礼仪。

谏官史道、曹嘉甚至上奏弹劾杨廷和的罪过,文官集团内部出现裂痕。

但朱厚熜明白,杨廷和的势力仍然强大,一旦撕破脸,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政治后果,于是嘉靖只能继续隐忍,并将二人贬谪,以抚慰杨廷和,但心中已不对其尊敬如前,开始酝酿扳倒杨廷和。

百官伏阙逼宫,血染左顺门,嘉靖绝地反击,大获全胜

在前两次交锋中,嘉靖都吃了哑巴亏,看来和杨廷和正面硬刚已无胜算,只能迂回作战,嘉靖开始从文官集团内部寻找突破口,暗中积蓄力量。

明朝“大礼议”之争,是嘉靖与文官集团的深层次权力博弈

1523年,被贬至南京刑部主事的张璁与同僚桂萼在嘉靖的暗示下又上疏重提封号旧事,嘉靖下旨诏两人入京。

由于反对派大臣策划暗杀张璁与桂萼未果,嘉靖封两人为翰林学士,专负责礼仪事项,在一切铺垫好后,1524年正月,嘉靖召集群臣集议。

杨廷和看出嘉靖想变更尊号,此时的杨廷和已65岁,既厌倦了几十年的政治斗争,也想试探嘉靖的态度,于是上疏请求致仕。

此时,朱厚熜的地位已稳固,早已厌恶他的跋扈难制,干脆顺水推舟,同意杨廷和致仕归里。

不过老辣的杨廷和却并不在意,因为他代表的是力量庞大的文官集团,自己走了,朝臣还会推出其他代表。

果然颇感群龙无首的文官中,礼部尚书汪俊站出来酝酿再次集体谏诤,吏部尚书乔宇等人率群臣近两百五十人一同进言,反对嘉靖以兴献王为皇考。

明朝“大礼议”之争,是嘉靖与文官集团的深层次权力博弈

于是嘉靖下令更多的官员参与议论,可没曾想给事中张翀等三十二人,御史郑本公等三十一人,以及邹守益等也都据理力争。

在这些大臣中,邹守益是王阳明的大弟子,唐皋是前朝状元,都属于影响较大的文臣,嘉靖因此恼羞成怒,所有进言之人均被斥责、罚俸甚至罢黜,汪俊等只好妥协:

“于兴献帝、兴国太后止各加一‘皇’字,以备尊称。”

同时嘉靖也不敢事情做得太绝,1524年三月,嘉靖无奈之下,勉强同意称父亲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母亲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

“本生”二字实际上只是承认了嘉靖皇帝的生物学父母,但宗法上他还是要称孝宗为“皇考”,称张太后为“母后”,事实上还是被过继到了孝宗名下。

当然,这对于嘉靖来说是有进展的,不仅在加尊称上有了突破,而且斗败了四朝元老、内阁首辅杨廷和,打击了文官集团的气焰。

此后嘉靖决定彻底亮剑,1524年七月十二日,他在早朝突然诏谕礼部,十四日为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这等于在没跟大臣商量情况下就改了尊号,群臣一片哗然。

早朝刚一结束,杨廷和之子、状元杨慎说:

“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坚守节操大义而死,就在今日。”

随后编修王元正、给事中张翀等纷纷响应,在杨慎率领下,两百余位朝廷大臣在左顺门跪请嘉靖改变旨意,哭声震天,嘉靖命太监传谕大臣们退朝。

明朝“大礼议”之争,是嘉靖与文官集团的深层次权力博弈

但群臣直到中午仍伏地不起,企图迫使嘉靖屈服,杨慎等人更是撼门大哭,声震阙庭。

不过嘉靖早已不是当年刚继位的懵懂少年,连老谋深算的杨廷和都被扳倒了,在嘉靖看来这些只是乌合之众,这次绝不退让,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

震怒的嘉靖先是令锦衣卫逮捕为首者八人,下诏狱。此举令其他人更为激动,冲至左顺门前擂门大哭,嘉靖再下令将五品以下官员一百三十四人下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八十六人停职待罪。

总之来闹事不走的有多少抓多少,嘉靖的强硬回击彻底消灭了文官的抗争,七月十六日,嘉靖为母亲上尊号“章圣慈仁皇太后”。

七月二十日,锦衣卫请示如何处理逮捕的大臣,嘉靖下令四品以上官员停俸,五品以下官员当廷杖责,这一天因廷杖而死的共十六人,领头的杨慎被杖责罢官,谪戍并终老云南。

至此反对议礼的官员纷纷缄口,为时三年的“大礼议”以朱厚熜获胜告终。

明朝“大礼议”之争,是嘉靖与文官集团的深层次权力博弈

小结

1528年,嘉靖重定议礼诸臣之罪,杨廷和被定为罪魁,嘉靖随即降敕称杨廷和“为罪之魁,以定策国老自居,门生天子视朕”,将其削职为民,次年杨廷和病故。

嘉靖以藩王入京继位是明朝历史继朱棣靖难之役后,第二次小宗入大宗的事件,此次大礼议也是永乐以后明代历史中最大的政治撕裂,从此内阁失去了文官集团之首的地位,转而成为皇权的代言人。

明朝政治从皇权在内阁和司礼监寻求政治平衡被打破,转变为皇帝乾纲独断,内阁和司礼监全部依附皇权的局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2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的武将开国,最后文官却占据朝政的主导力量
现在有个说法,就是大明朝末年文官集团占据了主导力量,尤其东林党人占据了舆论舞台,掏空了大明朝。这个东林党的问题不去说他,大明朝文官在中后期占据了主导力量这点倒是真的,不过这一切并
2023-01-11 22:53:00
嘉靖皇帝在位45年,曾六次大赦天下,为何唯独不肯放过一个人?
1521年,名为“大礼议”的争论震撼了整个明朝朝野。作为新皇帝的嘉靖,他的态度与大臣们的意见产生了严重对立,点燃了日后的政治冲突。这一年,紫禁城的新主人朱厚熜正是当时年仅14岁的
2024-12-10 09:15:00
嘉靖追封父亲为皇帝闹出大礼议事件的原因
...们翻看史书就发现,要论把父亲追封为皇帝,嘉靖并不是明朝的第一人。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朱允炆,在登基的第2年,就把父亲朱标追封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嘉靖用了整整27年才循序渐进
2023-12-18 16:09:00
明朝的“文官集团”对皇权起到什么作用
明朝的皇帝,并没有几个屈从于文官的。相反,文官却需要皇帝的支持来获取自己的利益。对于这一点,证据很多。朱元璋大杀文臣,有哪个文臣制约了他?朱棣终其一朝,也没有出一个强势的权臣;嘉
2024-06-01 20:28:00
明朝中期皇权衰弱,文官集团与宦官的权力斗争
在历史上,有些时候的皇权是十分衰弱的,特别是到了明朝中期的时候,皇权衰弱的特别厉害,这个时候皇帝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傀儡,只有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才会向皇帝请示过问,或者在一些重大场
2024-02-06 19:39:00
嘉靖帝:明朝最聪明皇帝的权力游戏
明朝十六帝中有两个“奇葩”,这两人便是嘉靖和万历这对祖孙,爷孙俩都是连续几十年不上朝,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皇帝最久不上朝的“光荣”记录。嘉靖帝朱厚熜自偶然继位后,便与文官群体展开了一
2023-12-02 22:07:00
揭秘明朝宦官:皇帝的秘密武器与制衡文官集团的力量
...官专权的现象屡见不鲜,但若要评选出其中之最,必然是明朝。明朝宦官,可谓是权倾朝野,风光无限。但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面对如此嚣张的宦官势力,明朝的大多数皇帝竟然都很“佛系”,似
2024-04-07 14:13:00
在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太监为祸最为严重?
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所创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封建王朝,共传承16位皇帝,享国276年。期间,通过废除丞相制度、设立特务组织等方式,不断加强了君主专制。但是,伴随着中央集权持
2023-03-06 21:35:00
明朝太监为什么权力这么大?皇帝不怕他们产生异心吗?
...赵高,后有东汉十常侍、唐代李辅国、北宋童贯。因此,明朝开国后,明太祖朱元璋就规定“内臣(太监)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可是,和朱元璋这条祖训背道而驰的是,整个大明王朝出现了一
2024-10-18 09: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
在地理概念中,“八百里”多为虚指,强调疆域之广袤。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纸敕书,将巍峨的武当大山凝结成四方界石——东抵冠子山奇峰
2025-04-02 20:18:00
曹操有七个女儿,全都年轻貌美,为何曹操让她们全嫁给一个男人?
对曹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曹操异军突起,成为了曹魏北方霸主的奠基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历史很难进行界定
2025-04-02 21:01:00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腹背受敌,被别人困在中间,到了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囧境。可很少有人知晓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讲的是谁
2025-04-02 2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