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东西问·人物丨严文明:用一生叩问大地
...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5月11日电 题:严文明:用一生叩问大地《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倪伟2024年4月14日,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严文明逝世。92岁的严文明,出生于1932年,从事考古71年。他担任过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主任...……更多
【最美社科人⑨】东湖评论:以古观今 用心育新
...“最美社科人”发布仪式举行,10位社科先锋以扎根荆楚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展现社科担当的动人事迹,在湖北社科界的璀璨星空熠熠闪光。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江汉文明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孟华平“最美社科人”位列...……更多
拯救华夏文明的真正传奇女子是谁
...且身先士卒,很快就击败敌人并大获全胜。这次战役,大大地削弱了商朝的宿敌羌人的势力,使商朝西北边境得以安定。虽然甲骨文里面记载的是妇好伐羌国,但是根据现有的考古证据表明,这里的羌国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历史上...……更多
《繁花》之后,胡歌又出王炸
...文物,来“复原古代”。▲干超拜访中国考古界泰斗,严文明先生请来的专家团阵容堪称“奢侈”,几乎全国所有的考古单位都参与了拍摄和帮助,8集文本的主撰稿人都是考古界的学者。“50分钟的片子,末尾有8 分钟用来致谢...……更多
寒区旱区生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落户甘肃
...类生存环境重建与人地关系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在甘肃大地湾、齐家坪、磨沟、西城驿、马鬃山玉矿、圪垯川、南佐、白石崖溶洞遗址等开展大量调查、发掘、研究工作,推出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为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更多
共赴文明之约 同飨文化盛宴
...人类文化的巍峨高峰矗立在这片神秘土地”“它如同广袤大地上被岁月尘封的宝玉,是我们探寻历史发展、解读文明密码的珍贵钥匙”……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在第五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暨首届凌家滩文...……更多
《中华文明的形成》考古专著:早期中华文明是“一元多支一体”格局
...游(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多层次“一体”文化格局。中华大地上这样一个萌芽于8000年前、形成于6000年前的超稳定的“重瓣花朵式”文化格局,也就是“早期中国(中华)文化圈”或称“文化上的早期中国”,后世则发展为“文化上...……更多
颛顼到底做了什么,为何夏朝秦朝都奉他为祖
...轻女性随葬;其二:墓主在墓中的位置是头顶苍天,脚踩大地,乘龙伏虎,处处突显王者之气,预示墓主在当时是一位身份地位相当高的人物,绝非普通的氏族首领;其三:蚌壳龙虎图案摆放与二象与北斗吻合,表明墓主所在部...……更多
四部作品解读考古学家柴尔德的神秘一生
...古学术界而言是绕不开的人物,尤其是他关于近东和欧洲文明的研究,对中国的考古学界具有很大启发性,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就曾在日记中写下阅读柴尔德著作的感悟。此外,目前人们对中国考古学和世界考古学的关系认识...……更多
...我国边疆考古系列重大发现。这些发现进一步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文瑛介绍,在过去五年中,基于《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疆共实施了78项主动性考古工作,取得了重...……更多
【探寻乌蒙文脉·弘扬时代精神】 威宁中水遗址:见证乌蒙三千年农耕文明
...年,滋养了一代代勤劳勇敢的毕节人民,也孕育了黔西北大地多姿多彩的灿烂文化。黔西观音洞遗址、赫章夜郎古迹等一大批古人类遗址,静静讲述着古代先民勤劳勇敢建设家园的故事;织金财神庙、大方奢香博物馆、黔西象祠...……更多
...展首展,该展览6月27日开展,将持续至10月10日。展厅以大地黄、铜青绿、朱砂红等颜色为背景,由“发现三星堆”“解读三星堆”“定位三星堆”3个篇章组成。“‘发现三星堆’讲述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过程;‘解读三星堆...……更多
著名考古学家孙华走进商都讲坛 讲述中国上古时期的城市
...例,向大家介绍和解析中国古代城市“法象上天”“缩放大地”的都城规划布局理念,让大家了解到古人营造都城的奇思巧智,他们将观察到的天空中最显著和稳定的星象,如银河、紫薇、天极等投影到地上以营建都城,以天文...……更多
...国》总导演干超:拍一部超难的纪录片让青年人感受中华文明之源2020年,还在英国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和著名纪录片导演干超聊了一个话题,就是能不能基于考古来做一部讲述中华文明史的纪录片,两人越聊越...……更多
东西问·中国石窟丨程耀东:须弥山石窟如何见证丝路古道上的多民族融合?
...流。作为石窟遗产大国,中国石窟璀璨如繁星,散落中华大地,串联中华文明发展足迹,勾勒中外文化交流图景。中新社“东西问”自8月20日起特推出“中国石窟”系列策划(二),带读者穿越古今,一眼千年,领略中国石窟之美...……更多
中建一局建设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正式开馆
...持设计。新馆以《诗经•商颂》为源,以绿野草台、鼎立大地、层叠深邃、青铜装裹为形,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要,形成具有殷墟文化内涵和考古学意义的“中华之范、文明圣殿”。“主馆高22米,宽146米,以‘鼎’...……更多
被忽视的真相:尧舜禹禅让背后的权力斗争
前言远在4000多年前,中原大地上繁衍生息着早期人类。在黄河流域,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尧、舜与禹。他们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却也留下了一个历史难题。我们熟知的历史,讲述着他们和睦有序的禅让故事。尧因德...……更多
不断发掘内涵丰富的长江文化(传承之光)
...护传承和利用,活化长江文脉的历史场景,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和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才能讲好长江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加强长江流域水利文明研究,多种方式展示先民的水利思想和水利文明。长江中游的屈家岭遗...……更多
探秘夏朝 《寻古中国·寻夏记》将开播
...店遗址、新密新砦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连续展示的中华大地多种文化因素在中原汇聚,最终孕育出以二里头遗址文化遗存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从山西闻喜千金耙遗址采矿,到绛县西吴壁遗址和夏县东下冯遗址的冶炼,再到二...……更多
探寻五帝时代:颛顼的故乡与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
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大地上曾存在着一个神秘而伟大的统治者,他的名字叫颛顼。传说中,他是五帝之一,位居黄帝之后,被尊称为"高阳氏"。然而,关于颛顼的起源和传说中的故事,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版本。第一种版本,...……更多
中新教育|浙江大学首届亚洲文明周杭州开幕 集结国内外文物与专家
...内外顶尖学者齐聚,在浙江杭州举行的浙江大学首届亚洲文明周上,系列活动让观众感受亚洲文化魅力。活动现场。浙江大学供图2019年5月,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五周年之际,5月10日,浙...……更多
夏朝前中国出现3次历史空档期,发生了什么
...并且互不统属,各自都打出天命旗号。而放眼当时的中华大地,山东的大汶口文化族群,湖北的屈家岭文化族群,甘肃青海的马家窑文化族群都在各自向外扩张,天下一片纷乱。 第二个空档期是黄帝到帝尧之间。尧的生存年代...……更多
见证中华文明源起(博物视界)
...舞蹈纹彩陶盆和陶寺文化的彩绘蟠龙纹陶盘等,这些中华大地不同地区先民创造出的代表器物都是时代的精品。从满天星斗到百川归海,它们正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表征,也是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鲜明印证。陶器的出...……更多
“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严文明:勤于耕作,不问收获
...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将“终身成就奖”授予北京大学的严文明教授。这一奖项是世界考古论坛颁发的最高荣誉,专门表彰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学术造诣深厚、对考古学领域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学者。这是论坛首次授予中国考古...……更多
...帮助两国以及全世界更好了解意中历史文化,推动东西方文明互鉴。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遗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海伦妮·波尔菲里欧对记者表示,意大利和中国同属目前世界上拥有最多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批国家,这些遗...……更多
横跨欧亚,飞越万里 “小而美”卢森堡文物精品展来了!
...现了华夏文明诞生、演变、发展的历史进程,展示了中原大地繁荣祥和、包容大气的物质与精神面貌。今天,与之相呼应的“小而美——卢森堡文物精品展”在河南博物院如期举行。卢森堡国家考古、历史与艺术博物馆馆长米歇...……更多
忠州博物馆升级国家二级馆 数万文物等你来“寻宝”
...收藏忠州博物馆按照“历史线”划分展区,第一部分是“大地史书——先秦时期”,其中最具知名度的是中坝文化。忠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坝文化”距今约4600——3700年,出土的陶器以花边口圜底罐为主,多饰绳纹、...……更多
...反响热烈。该作品用文学艺术的形式吟颂了考古界“中华文明探源者”的艰辛劳动及其科学发现业绩,主题鲜明,情节生动,事迹感人,科学性强,可谓是时代的美丽强音。细读作品,其特点显著。一是突出时代主题。2022年5月2...……更多
...”等一系列理论研讨会,引导哲学社会科学界把双脚踏在大地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量稳步增长、成果质量不断提升。 把透彻的理论讲透彻,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从《“黔”进的力量》理论互动宣...……更多
...列进展。项目研究认为,大约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5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和王朝时代两个时代,其中古国时代可进一步细分...……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惊艳法国!折纸《五马渡》,“奔腾”凡尔赛
黄晓娴。折纸作品《五马渡》。 折纸作品《拿破仑》。以鼓楼绿雕孔雀为原型的一对吉祥孔雀。 折纸作品《龙踏沧浪》。□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日前
2025-07-16 08:22:00
抗战中的太原:宁死不屈的游击战士王四锁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文中提到的收条。(资料图片) 侵华日寇真残狂,“三光”政策祸民殃。游击战士王四锁,拋头洒血庙门旁
2025-07-16 08:26: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魏拯民:为救人民于水火而斗争
在松花江畔、在白山黑水间,魏拯民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魏拯民是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原名关有维
2025-07-16 13:57:00
义务守陵二十二载,临沂九旬老人践诺言
22年,7000多个日夜,足以让青丝染尽霜雪,从壮年步入耄耋。在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陡沟庄村,90岁的村民李振江,却将这漫长的岁月
2025-07-16 16:27:00
山河铭记丨抗日英烈储蓄谋:隐蔽战线上的“红色长城”
大皖新闻讯 巍巍大别山,滔滔江淮水。80年前,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曾走出一位令日寇胆寒、让百姓传颂的抗日英雄——储蓄谋
2025-07-16 17:38:00
读方志 行贵州|镇远留书:王阳明对贵州旧友和弟子的深情告别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其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和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中国四大儒家”
2025-07-16 17:58:00
“鏖兵齐鲁 功昭山河——许世友战山东”讲座将在烟台图书馆开讲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7月16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为深入挖掘展示烟台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07-16 18:09:00
合肥83岁退休教师历时8年研究解读《增广贤文》 希望为传统智慧注入时代新解
大皖新闻讯 “一生爱学习,永远有追求,这是我的初心。”因从小爱读书,热爱传统文化,合肥83岁退休教师张宗贵潜心研究蕴含前人智慧的《增广贤文》一书
2025-07-16 18:13:00
血色丰碑丨杨靖宇智取大荒沟
提起杨靖宇将军大家都不陌生至今他的故事仍旧广为流传1936年秋杨靖宇率领抗联第一军军部直属部队在桓仁、宽甸一带活动期间曾与刚刚改编为抗联第一军直属第十一独立师的左子元部联合行动于
2025-07-15 21:35: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
在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有这样一片山脉——春天杜鹃花红如霞,秋天枫叶红似火;最为奇特的是,在阳光照射下,山顶石砬子呈现出红色
2025-07-15 11:33:00
山河铭记|一封家书寻找安葬地后续:被收编一二九师,随军前往晋冀鲁豫
大皖新闻讯 “为救国工作誓死,为救国奋斗到底,希大人不必盼望。”7月9日,大皖新闻报道了六安籍烈士杜立成的一封家书,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2025-07-15 15:01:00
钱江观潮丨汪帆:匠心修古籍
今年五月,浙江图书馆启动浙图文澜阁本《四库全书》修复工作,让传承数百年的珍贵典籍重焕生机。今天的《钱江观潮》,一同走近古籍修复师汪帆
2025-07-15 15:47: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红光故事永留磐石大地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由杨靖宇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2025-07-15 12:36:00
沈正志:一句承诺,四十余年坚守,三代人接力
文化传承的脉动,从来不只在博物馆里静态展示,更在民间生生不息。在第二十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发布活动上,一支“文保小分队”格外醒目——69岁的基层老文保员沈正志身着白衬衫
2025-07-15 07:06:00
大常村活捉日本兵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身着缴获日本鬼子军服的八路军武工队队长王立岗。(资料图片)1942年春,日伪军在晋中平川地区多次开展所谓的“治安强化”运动
2025-07-15 0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