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东西问·中国石窟丨程耀东:须弥山石窟如何见证丝路古道上的多民族融合?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8-25 21:54:00 来源:缘之心

中新社银川8月25日电 题:须弥山石窟如何见证丝路古道上的多民族融合?

——专访宁夏固原市文史专家程耀东

中新社记者 李佩珊

东西问·中国石窟丨程耀东:须弥山石窟如何见证丝路古道上的多民族融合?

编者按:石窟,凝结人类智慧,汇聚多元文化,记录文明交流。作为石窟遗产大国,中国石窟璀璨如繁星,散落中华大地,串联中华文明发展足迹,勾勒中外文化交流图景。中新社“东西问”自8月20日起特推出“中国石窟”系列策划(二),带读者穿越古今,一眼千年,领略中国石窟之美,洞见文明互鉴之光。

东西问·中国石窟丨程耀东:须弥山石窟如何见证丝路古道上的多民族融合?

以佛家谶语“须弥”为名的须弥山石窟,是丝绸之路上大大小小石窟中的一个代表。须弥山石窟屹立千年,见证着丝路古道上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变迁与风云际会。须弥山石窟为何选址建在宁夏固原?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体现着什么样的艺术价值和时代特征?近日,宁夏固原市文史专家程耀东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上述问题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须弥山石窟为何建造在宁夏固原?

程耀东:总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的须弥山石窟群,修建在西北内陆的宁夏固原市境内,与古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佛教东传有着密切关系。

固原地处陆上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交通要道,东西方往来的商人、僧侣和贡使曾云居于此,使固原成为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城”。由于地势险要,历代在固原都曾设关制卡,使这里成为通往关中的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同时,固原地处中原与边地过渡带,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在此碰撞交融,促进了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对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起到推动作用。

同时,石窟的开凿对周边地理环境有很高要求。须弥山周边有明显的丹霞地貌,石质较为松软,有利于石窟的开凿。

东西问·中国石窟丨程耀东:须弥山石窟如何见证丝路古道上的多民族融合?

航拍须弥山石窟一景。(受访者供图)

须弥山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当时的统治阶层大多有浓郁的崇佛背景,再加上北周政权奠基人宇文泰将其子宇文邕寄养于柱国大将军李贤家中,对原州(今属固原市)开始着意经营,使得固原在当时无论从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可以说,固原是宇文家族的“发迹地”,这为须弥山石窟的开凿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

与此同时,固原本土成长起来的李贤、田宏、蔡祐等官员对须弥山的开凿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加之在佛教兴盛的南北朝时期,东西往来的商贾大多信奉佛教,经过此处时,多有人为须弥山石窟的开凿给予经济资助,成为须弥山石窟的供养人。

中新社记者:为何说须弥山石窟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又表现出了一定的民族地域性特征?

程耀东:须弥山石窟现存洞窟160多座,造像1000余尊(其中500多尊保存较为完整),壁画200多平方米,碑刻16方,汉藏西夏文题记53则,明代石碑3通,分布在4平方公里的崖面上。这些石窟历经了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大规模营造,宋、元、明、清各代也进行过修葺和完善。

唐景云年间新修景云寺,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曾有过大规模修缮,并敕赐“景云寺”。到了元、明时期,佛教逐渐世俗化,须弥山还陆续修建了子孙宫、三清宫,甚至还修建了一座具有藏传佛教色彩的喇嘛塔,内容更加丰富。明英宗时期,曾敕赐“圆光寺”匾,让须弥山石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发展。

须弥山石窟现存160多个石窟的千余尊造像中,保存着全国范围内目前已被发现的北周时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窟群。

东西问·中国石窟丨程耀东:须弥山石窟如何见证丝路古道上的多民族融合?

须弥山圆光寺北周45窟一景。(受访者供图)

可以说,须弥山石窟自始建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融入了许多新元素,与时俱进的同时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中新社记者:须弥山石窟与丝绸之路上的其他石窟有何异同?

程耀东: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佛教东传奠定了重要基础。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东而行,新疆拜城克孜尔、甘肃敦煌等地石窟中的佛像具有明显的“胡人”特征,而在须弥山石窟内,佛像则不同。据考证,第5窟唐代弥勒大佛坐像原型为武则天,具有明显的“汉化”痕迹,同时也体现了当时造像艺术的背景和审美时尚。

北魏开凿的石窟,窟室多为中小型窟龛。造像面目清瘦,透露出秀骨清相之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造像多为身着圆领窄袖的胡服,迁都之后,造像多改为身着中原宽袍大袖的服装,这是北魏孝文帝服饰改制,对须弥山石窟造像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

须弥山石窟中,现存造像最多的第45、49两窟,有比真人还大的造像40余尊,周边的装饰性雕刻有幔帐式的佛龛、龛边龙嘴衔口的流苏,很具中国特色。同时,龛颔上的各种小佛和龛座下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或吹横笛、或弹琵琶、或击羯鼓,姿势各异。窟顶围绕塔柱,还雕有一对相向手舞足蹈的伎乐飞天,披巾飘动,显示了北朝音乐艺术的盛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须弥山石窟最具代表性的第51窟内造像精美宏大,在国内各石窟中绝无仅有。因此,国内所有佛造像衡量是否为北周风格,都以第51窟造像为衡量标准,它也被北京大学考古学家宿白先生称之为“须弥之光”。

东西问·中国石窟丨程耀东:须弥山石窟如何见证丝路古道上的多民族融合?

须弥山石窟第51号造像“须弥之光”。祁学斌 摄

总的来说,中国的石窟造像有雕塑和开凿两种形式和类型,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造像为泥塑,敦煌莫高窟为泥塑彩绘,炳灵寺造像大多为彩塑或者石胎泥塑,麦积山石窟仍是以石胎彩绘为主。须弥山石窟中的佛造像均采用石刻手法雕造,处在石窟造像泥塑与石刻的过渡带上,其造像艺术手法、精美度足以与更东的山西云冈、河南龙门石窟造像媲美。

另外,“须弥”在梵语中的意思为“宇宙的中心”,目前虽还未发现史料解读为何以此命名,但可看到,当时的须弥山已具有重要影响力。

中新社记者:须弥山石窟经历了几次修复?

程耀东:须弥山石窟屹立1500年,见证了固原地区的风云变化和丝绸之路的发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重要的历史意义。然而,在风吹、雨淋、日晒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须弥山石窟群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尤其是须弥山大佛还陆续出现各类裂隙延伸加剧、岩石表面片状剥蚀、造像风化脱落严重、彩绘褪色及粉化现象明显、造像表面污染等病害。

应该说,须弥山石窟自从北魏开凿以来,历代均有过修复、改造和保护。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的修复有两次。

1982年,须弥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正是从那时起,须弥山石窟进入考古界、学术界专家的视野,有关须弥山石窟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1984年,须弥山石窟迎来首次加固整修保护工程,后经多次修缮,2020年4月开始,须弥山石窟再次启动“全面体检”“闭关治疗”,修复壁画,加固窟体。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固原市政府等层面出台了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的工作方案、须弥山石窟保护条例等文件,须弥山文管所等相关部门先后实施了须弥山石窟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项目、须弥山文物保护管理及配套服务设施项目、文物本体保护等项目,使须弥山石窟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但不仅须弥山石窟,世界上其他露天石窟、岩画普遍面临风化危害的问题。也许再过若干年,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再看到须弥山石窟的宏伟面貌。因此,数字化修复是当前大规模修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东西问·中国石窟丨程耀东:须弥山石窟如何见证丝路古道上的多民族融合?

须弥山石窟大佛像。中新社记者 李佩珊 摄

中新社记者:如何让须弥山石窟受到更多关注?

程耀东:须弥山石窟堪称“中国十大名窟”之一,开凿如此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若无当时统治者的加持和地方官僚贵族的支持,恐无法成型。然而,无论在正史或地方志中,都未留下任何关于须弥山石窟开凿的记载。这让原本充满神秘色彩的须弥山石窟更加神秘。

现阶段须弥山石窟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仍不够全面,唤醒大众对须弥山石窟的保护尤为重要。同时,须弥山石窟的研究与保护急需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团队的加入。

另外,须弥山石窟景区的打造也需要更多文旅融合的新创意、新内容、新产品,让更多游客尤其是年轻人走进石窟、了解石窟,爱上石窟文化。(完)

受访者简介:

东西问·中国石窟丨程耀东:须弥山石窟如何见证丝路古道上的多民族融合?

程耀东,民盟盟员,中国作协会员,固原市文史专家。先后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等国内40多家刊物发表文学作品百余万字,部分作品被《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读者》《经典美文》等转载,20余篇作品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漓江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等出版的年度选本。曾获第7、8、9届宁夏文学艺术奖;固原市文化建设贡献奖等。出版散文集《在大地上过完一生》《大地温暖》等。【编辑:付子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6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足迹·丝路24小时”全球全媒体特别节目即将播出
...新生的光彩。未来一周内,跟随镜头,我们还将领略宁夏须弥山石窟的震撼,见证新疆苏巴什佛寺遗址的千载沧桑,走进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感受当年的商旅繁盛,来到拉萨综合保税区体会日光之城的
2023-10-09 15:24:00
丝路古道辟“钢铁驼队+空中丝路”新线“重唤”贸易盛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兰州8月18日电 (闫姣 李亚龙)从“沙漠驼铃”到“钢铁驼队+空中丝路”,漫漫古丝路商道在现代科技加持下,于近年来重新唤归贸易盛景。地处丝路黄金段的甘肃
2023-08-18 16:52:00
甘肃省嘉峪关市:丝路古道助推文旅产业强劲复苏
...展全域旅游,还引进了一些高科技的主题乐园,让游客在丝路古道不仅可以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还可以在主题乐园寻找童趣和快乐。丝路古道丰富多样的旅游形态,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2023-03-12 15:46:00
茶船古道连京华——2025“茶船古道·新丝路”梧州六堡茶行销全球(北京站)活动盛大举行
...展服务中心、梧州市茶业商会协办的 2025“茶船古道・新丝路” 梧州六堡茶行销全球(北京站)活动,在北京广西大厦隆重举行,北京站活动包含品鉴交流会、经典茶品分享会与展销会三项
2025-11-01 16:20:00
数博会为何“落户”敦煌?
...汇流之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重新点亮了沉寂的丝路古道,让古老敦煌再次焕发青春,愈发时尚。
2023-09-20 16:28:00
永平曲硐:永不消逝的丝路驿站
...就是独特的历史印记,记录着曲硐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丝路驿站镌刻出最美乡愁永平境内的博南古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经南方要隘博南山顶叮当关,越兰津古渡霁虹桥,达永昌,通西域
2023-07-17 00:13:00
晋陇共绘丝路发展新蓝图
...省,是承东启西、连接欧亚的重要通道。巍巍太行、云冈石窟、壶口瀑布……在表里山河、伟岸气魄的三晋大地上,山西已成为国家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构建国内外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战略区
2023-07-07 11:54:00
浅山诗社丝绸之路专题(开创篇)(《浅山之韵》第29期)
...吕首思(山西)武帝挥旌开绝塞,张骞杖节破天关。至今丝路驼铃月,浸染千年祆火山。注:祆火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祆教(拜火教)的发源地。打通河西走廊(通韵)沈超(北京)雄韬汉
2025-03-08 08:09:00
重磅!人民日报“新时代河西走廊见闻”系列报道在头版开栏
...评审。“河西走廊,既是地理界定,也是人文概念。一条丝路古道,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说,文脉国脉紧相连,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
2024-04-30 12:4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在地化儿童水墨画教学研讨会在东北师大附小举行
2025年11月7日,“在地化儿童水墨画教学研讨会”在东北师大附小繁荣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吉林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会指导,由吉林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
2025-11-08 21:50:00
宏大叙事·早期中国——博物馆策展联盟主题交流暨“吉金·中国”展览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11月8日,由陕西省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承办,博展联盟协办的“宏大叙事·早期中国——博物馆策展联盟主题交流暨‘吉金·中国’展览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2025-11-08 18:51:00
穿梭在城市街巷的“公交急诊医生” —太原公交二公司修保车间马路救援纪实
城市的每一条公交线,都是市民出行的“生命线”。当公交车在运营中突发故障,总有一群身着反光背心的“公交急诊医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2025-11-08 18:07:00
洪崖山国有林场2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
近日,由洪崖山国有林场选育的“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两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是洪崖山国有林场新品种培育团队于2020年在蒙古栎收集圃发现
2025-11-08 13:16:00
央媒看太原11月5日,新华社客户端以《特写:17个女孩的3分半钟》为题,报道了太原市聋人学校17个无专业舞蹈基础的女孩
2025-11-08 07:15:00
河南3人入选!2025年第二批“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揭晓
大河网讯 11月6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
2025-11-08 07:02:00
央媒看太原11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山西太原男子跌落山沟被困多方合力紧急救援》为题,报道了太原一男子在户外探险时跌落山沟被困
2025-11-08 07:15:00
擦亮文明窗口|崂山区:看派出所民警如何化身“救火队员”化解身边纠纷
鲁网11月7日讯生活中,难免遇到让人“心头一慌”的麻烦事,车辆突然不见、邻里争执不下、家庭矛盾升级……每当这时,他们却一直都在
2025-11-07 11:42: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李晓萱 郑艺佳)近日,泡泡玛特某平台官方直播间在推广某款IP周边产品时,两名现场工作人员的私下对话被直播间收录
2025-11-07 12:10: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7日消息,为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2025-11-07 12:11:00
近日,一网友通过“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自己不喜欢名字“丽春”,跑了4次派出所,两次提交申请材料要求改名
2025-11-07 12:28:00
“经纬共生,澜湄艺境”国际艺术展暨学术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9-30日在泰国曼谷举行
——共庆中泰建交50周年,推动区域文化艺术交流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泰两国艺术与人文交流的深入发展
2025-11-07 13:28:00
【名医预约】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团队即将莅临泰安市中医医院,开展高水平多学科诊疗及学术交流!
鲁网11月7日讯为了让泰安的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的诊疗服务,11月16日,我们特别请到了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旗下的核心医疗团队亲临泰安
2025-11-07 14:06:00
外卖小哥、网络主播集体发声!这份文明宣言请查收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请您珍视职业声誉、请您内容真实守底线、请您自觉抵制低俗虚假内容……”11月5日晚,在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上
2025-11-07 14:11:00
小叶医探 | 安徽疾控最新研判!手足口病疫情或达近十年高峰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也意味着进入了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11月7日,“小叶医探”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5-11-07 1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