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从唐到宋:士族瓦解与寒门崛起
...而寒门之士的真正崛起,直到宋朝才真正出现。整个唐代士族出身的登科者占进士科的比例在七成以上,特别是百官魁首——宰相之中,寒门所占的比例,甚至还不到十分之一。这就说明了唐代时期,士族在科举考试,特别是进...……更多
科举制与士族门阀的兴衰
...方式。东汉末年到唐朝初年,对皇权威胁最大的群体就是士族门阀,而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是打击士族门阀的“利器”。既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那么隋文帝之前的英明君主为什么不用“科举...……更多
黄巢虽然残暴,却为我国拔掉了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造了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官场圈子?答案是门阀士族,以及古代朝廷默认的门阀士族制度。门阀制的核心特点,就是任何事情都以门第出身为第一标准。最直白的解释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当官...……更多
唐代士族中‘五姓七家’是指哪几大家族?五姓七家有何狂傲的资本
今天我们来详细地聊聊唐代士族的门阀政治。何为“五姓七家”?“五姓七家”在不同书中有不同叫法,又叫“五姓七望”或“五姓七族”。它是中国古代世族政治发展到隋唐时期后最终的产物。主要指的是在当时社会上享有...……更多
唐朝时期的关东士族敢和皇权叫板,他们究竟有多强?
前言: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发展几近于不受控的状态,尤其是东晋,就连皇帝都要看士族的脸色行事。出身于琅琊王氏的王敦只是暗示一番晋明帝让其回朝,晋明帝立马亲自写下手诏,让王敦还朝,并赐其“奏事不明,入...……更多
2022-12-22 21:46:00关东,士族,皇权,时期
我国古代的贵族,为什么没能延续至今?
...可言了,不过大家应该也知道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这些士族门阀成为了自先秦之后的新贵族,他们普遍代表着有权力、有钱、还霸道……今天我们便来说一说魏晋时期的“贵族”们。从永嘉之乱之后,许多世家大族举族迁往长...……更多
魏晋时期皇、士之争,造成了“上品无寒门”的现象
...\"九品中正制\",也因九品中正制度的不断发展,造成了士族与寒门的阶级差异性不断扩大,皇权与士族的矛盾日益激化。并由此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现象的产生,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出身寒门的有志之士,报国无门...……更多
曹操唯才是举是为了清除士族集团,曹丕为何要废除这制度?
...少数人明白,他这么做,是为了清除那些忠于汉室江山的士族大臣。在清除这些人的同时,曹操不断吸纳新鲜血液进入朝堂。这些人要么是寒门子弟,要么是地方性的小贵族,很少有登上汉朝高层士族的那种人。当这帮人在朝堂...……更多
东晋寒门在淝水之战成功崛起,士族统治走向没落
...候,皇帝手上所拥有的权力在不断的缩小着,南北地区的士族,野心在不断的蓬勃和彰显着,他们形成了强强联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把权力直接垄断在自己的手中,而这一时期也就被称之为门阀政治。就像是士族的子弟,在床...……更多
历史上的门阀士族前后几百年,为何还是走向湮灭?
...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就是官僚政治下的政治群体——门阀士族。在东汉到唐朝这几百年间,依靠可操作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门阀士族在各地都具有相当大的权力,甚至于东晋王朝的建立都是由各个门阀士族所拥护起来的。尽...……更多
宋朝科举改革: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之路
...官员任选的垄断。毕竟隋朝以前,尤其是两晋时期,门阀士族的势力可谓是达到顶峰,在东晋甚至是“王与马共天下”。一般来说皇位传递属于是世袭制,下面官员并没有世袭一说,但门阀士族的权力大了以后,已经实质性的垄...……更多
刘裕为何不用汉或楚作国号,而选择宋?
...都是不妥的,这既容易丧失寒门阶层的支持,又会被门阀士族所拖累,使国家内部阶层矛盾加深。可以说选用宋作为国号,是刘裕政治上平衡各方势力的考虑。很多人有个误解,认为刘裕建国时距离汉朝两百年了,所以刘氏在民...……更多
科举制下的寒门困境:唐朝科举真相揭秘
...了再说进士。《新旧两唐书》中记载的830名进士,70.96%是士族大姓,有589人;13.13%是小姓,有109人;余下15.91%是寒门,有132人。这132人平均到唐朝的289年中,平均2.2年才有1个寒门子弟考中进士,何其可怜!而且,严格地讲,这13...……更多
士族在东晋与南朝时期的权力斗争中的重要角色
...团。而提到东晋与南朝时期,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士族政治。“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王家与谢家即是南方士族的代表。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王与马共天下”。士族政治从汉朝中后期出现,到三国时渐渐成型,最终在东晋...……更多
何谓士族?为何能在三国时期影响整个局势?士族与皇权的对抗!
士族就是贵族,可以世代有特权,顶级门阀士族都是掌控国家政治经济命脉,比如谢安的孙子谢混“”家业百余处,童仆数千人“”,而庶族就是寒门最多只能做到县令,萧氏没做皇帝之前也是庶族。司马懿是士族的最大代表...……更多
隋炀帝生前做了这3件千秋大事,功绩前无古人
...当时,整个国家经过动乱更迭其实已经具备统一的条件。士族实力逐渐衰弱,寒门子弟得到重用,官员实实在在听命皇帝,党派纷争变少。同时,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占领中原,例如鲜卑,匈奴等部族,受中原风土人情影响,少...……更多
魏晋士族门阀可“平流进取,坐至公卿”,为何还提倡家庭教育?
魏晋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由士族门阀占据主导的时代,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王权不兴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朝廷中的高位官职大多数是由这些士族门阀占据,寒门子弟只能在庙堂之外。因此,诞生在这个时代的门阀子...……更多
...标准所引导形成的士人群体。从东汉世家大族到魏晋门阀士族,再到明清士绅,士人都在地方社会中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指导着社会生活,并充当着社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关键词】乡贤 推举 地方社会【中图分类...……更多
隋炀帝当政注意到士族们的势力很大,自己家的王朝都是因为自己家的权力大才得来的,为防止士族们篡权,隋炀帝创建了科举制度,允许寒门子弟通过科举来走入仕途,这可大大侵犯了士族们的利益,很多人说隋朝灭亡是因...……更多
聊一聊“士族”集团是怎么出现并走向成熟的
...学世家逐渐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也是魏晋时期士族最初的样子。很多人认为士族本身就是一个利益巨大的集团,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它也是魏晋特殊的背景之下慢慢形成的,并且影响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的历史。今天...……更多
萧衍本是南齐宗室子弟,称帝后为何改国号为梁?
...兰陵萧氏也是从北方来的,而且是四大侨姓之一,在门阀士族中地位非常显赫。南齐的建立者是萧道成,是萧何的二十四世孙。而萧衍的父亲萧顺之与萧道成同辈,萧衍便是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由于在四世祖萧整时兰陵萧氏出现...……更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体系演变:从官学到私教的兴起
...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也相对公正。然而,到了汉朝后期,士族集团的崛起导致情况发生了变化。士族集团往往代代相传,几代人都在朝中做官,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官场资源,对选拔制度了如指掌。这使得士族集团掌握了选拔官吏...……更多
武则天首创一项制度,令世家大族有苦说不出
...的优秀人才。因此在朝廷中做官的,绝大部分仍旧是豪门士族的子弟,最为关键的是,这些人的才能堪忧,并不能满足治国理政的需要。密卷制的发明,使得科举试卷中必须糊上名字,这样的话,考官根本就不知道考生的名字,...……更多
谁为我国拔除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
...反攻之下,黄巢最终被李克用击败,自刎而死。消灭门阀士族 黄巢虽然有残暴不仁、为害百姓之举,但他却为我国拔掉了一个,危害近600年的“毒瘤”,那就是——消灭了门阀士族阶级。自三国时期陈群提出“九品中正制”开...……更多
​科举制度确立与进士轻薄,朱元璋却认为科举取士于国家无用
...门微士也可以通过科举挣得一份功名,国家的权力不再是士族、功臣、外戚、宗室的专属,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唐朝的统治基础是门阀士族,所以当皇帝引入另一股势力进入朝堂后,...……更多
魏晋时期婚姻观念为何偏离了秦汉时期的道德礼仪标准
...着门阀制度的影响,一个新的群体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即士族阶层。受此影响,随着士族经济以及政治地位的不断上升,之前传统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魏晋是一个极其重视门第的时期,在六朝的门阀制度之下,婚姻...……更多
...,什么叫“豪门”?什么叫“寒门”?“豪门”是“豪门士族阶级”的简称,“寒门”是“寒门士族阶级”的简称,所谓的“出身寒微”就是指出身于“寒门士族阶级”。后来人们也将“豪门士族阶级”简称为“豪门阶级”、“...……更多
柳宗元出身名门少年天才,为何却一生潦倒仕途不顺?
唐代虽然实行科举取士,但士族门阀对官场还有极大的垄断性。唐朝和宋朝都是不到300年的历史,但宋朝大约录取四万进士,唐朝只录取四千人。不是这四千人都是官场精英能以一对十,而是多数职位都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即...……更多
《大唐狄公案》12集过后,读懂这三个反派,便读懂了半个大唐
...时期,真正传世的诗词歌赋,凭借的是创作者背后的门阀士族力量。 换言之,这些时期,是靠人来传诗,而不是诗成就人。这种情况,到了大唐之后,尤其是唐朝开了更为完善的科举之后,出现了别样变化。诗可以先站在人的...……更多
盘点历史上那些考编落榜的猛人
...不如后来的宋朝、明朝,此时的朝堂中占绝对势力的还是士族门阀,出身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寒门士子即使是通过科举,位列宰相,地位也依然不高,黄巢一介私盐贩子,想进入编制内,谋个出身难度还是相当高的。...……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简介明朝官员杨鹤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6 10:50:00
建文帝坐拥天下,兵强马壮,为何还会被朱棣轻易打败
提起靖难之役,还得从朱允炆组建“参谋团”开始说起。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危,考虑到大孙子没什么处事经验和能力,朱元璋便让兵部左侍郎齐泰担任顾命大臣
2024-06-26 10:50:00
简介明末政治家丁此吕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6 10:51:00
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之后建文帝为了解除诸侯藩王尾大不掉的隐患,于是就施行削藩。但没想到的是,建文帝削藩不成
2024-06-26 10:52:00
有了汉晋的教训和唐宋的经验,明代的朱元璋为啥还要捡起分封制
朱元璋和刘邦有一个不好的名声,那就是滥杀开国功臣。在大部分人眼中,开国功臣对一个王朝的建立有着巨大贡献,他们理所当然应该得到优待
2024-06-26 10:52:00
明朝朱元璋和朱棣的亲子关系有多差
朱棣年号“永乐”,在位23年(纪年,1402~1424),被后世称“永乐大帝”,是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屈指可数被称“大帝”的皇帝之一(秦始皇
2024-06-26 10:53:00
张居正终生不重用海瑞,是什么原因
只要了解了张居正和海瑞是什么样的人,就明白为什么张居正“不敢”重用海瑞的原因了在明朝的历史上,张居正和海瑞作为政治家,绝对值得大书特书
2024-06-26 10:53:00
明朝时期的那场大鼠疫发生于何时
我国先民们在秦汉以前,对于疫的记载是不多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资料小编带来的文章。对于大明王朝的覆灭原因的探讨,历来众说纷纭
2024-06-26 10:54:00
明穆宗在位期间,有哪些为政举措与成就
朱载坖,即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在位共6年,年号隆庆,他是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生母是杜康妃,朱载坖早年受封裕王,因母亲杜康妃失宠
2024-06-26 10:55:00
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为何无法严厉
可能是被无道的王朝迫害怕了吧,他对一直跟着自己的大臣也不是很信任,他十分多疑,害怕有人会骗了自己。想到自己也有驾崩的一天
2024-06-26 10:58:00
朱元璋经历了哪些?为何变得越发狠毒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少年时期众所周知
2024-06-26 10:59:00
历史上曹端妃为何会死于壬寅宫变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明朝皇宫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一年,嘉靖皇帝朱厚熜差一点被几个宫女杀死,如此行为,朝野震动
2024-06-26 10:59:00
揭秘这位沈康王朱佶焞的一生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十一月,封国山西潞州(今长治市)的沈王朱佶焞向当朝皇帝朱祁钰上奏,称自己已经是亲王,但王妃韩氏只有郡王妃的冠服
2024-06-26 11:00:00
戚继光的结局为什么如此凄凉
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实行改革,得罪了万历皇帝。戚继光原来给张居正当过秘书。张居正死后7个月,戚继光由蓟镇总兵调任广东总兵
2024-06-26 11:01:00
为何关于明武宗朱厚照的评价都是负面的
说起明代的皇帝,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便是很多人都认为明代十六帝,无一是英主。其中又以明武宗朱厚照被黑得最惨,昏庸
2024-06-26 1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