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的门阀士族前后几百年,为何还是走向湮灭?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31 22:41: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国古代社会有没有特殊阶级?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便会不假思索的答道: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皇亲国戚。其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么一种特殊阶级的存在,显得十分特殊,既是时代下的特殊产物,又同样的被时代所终结。他们曾权倾一时,虽无贵族之名,却有贵族之实。大到中央,小到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就是官僚政治下的政治群体——门阀士族。

在东汉到唐朝这几百年间,依靠可操作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门阀士族在各地都具有相当大的权力,甚至于东晋王朝的建立都是由各个门阀士族所拥护起来的。

尽管门阀士族权力如何之大,但是以南北朝为起点,唐朝为终点,门阀士族终究还是走向了一条由盛转衰,走向湮灭的道路。那为何权倾一时的门阀士族会走向湮灭呢?

一、从魏晋到隋唐发生的数次社会动荡,如农民起义,地方割据等,都打击了门阀士族的势力,致使门阀士族实力衰退

东汉之后的中国历史可不平静,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分裂时期,同时也是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大大小小的战争每天都在上演,而持续不断的战争也导致农民苦不堪言。因此,在这个时期农民们索性揭竿而起,发生过许多次农民起义,声势浩荡的行动,都不同程度上严厉打击了门阀士族的势力。

历史上的门阀士族前后几百年,为何还是走向湮灭?

图丨魏晋时期频发的农民起义

除了农民起义外,在这大分裂的乱世之中,自然有许多枭雄想要反抗,还这便是政权上的造反,比如侯景之乱等敌对势力造反,都推动了门阀士族的衰退。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动荡中,农民不种地不听话导致门阀士族被削弱还是小事,更可怕的是当农民和敌对政权拿上武器后,自然会对代表中央的地方门阀士族发动进攻,被灭门的门阀士族都不少,更别提势力被打击的了。

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农民对土地的依附程度变低,同时门阀士族内部的血缘关系也减弱,使得门阀士族经济地位不稳定

自从南北朝开始,民间贸易不断多了起来,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商品便是土地。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的流转也就越来越频繁,从而使得以土地为基础的农民不必一定要依附于某个门阀士族,如果不能霸占农民,那么门阀士族获得的利益自然也就减少了。

历史上的门阀士族前后几百年,为何还是走向湮灭?

图丨南北朝时期供喝茶住宿的茶寮

同时门阀士族也在此背景下进行分户析产,也就是多个孩子分家产,原本一百亩地一代一代分自然就会少很多,并且大多分户析产之后便会自立门户,从而导致血缘关系淡化,原本是一个大家族垄断,而后的家庭越分越多,越分越多。原本稳定的经济便变得不稳定了,经济地位不稳定,门阀士族的势力自然就会削弱。

三、南北朝以来盛行的土地买卖使得土地依附关系松弛,门阀士族对土地和农民的控制能力遭到削弱

在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古代,土地自然是社会的根基,而门阀士族正是拥有了大量的土地和农民才使得其拥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力。

但是自南北朝起,虽推行均田制,名义上归国家所有,但实际在此时,土地买卖已十分盛行,北魏孝文帝还曾下令:

“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有盈者无受无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

意为如果土地多了或是少了,都可以用买卖的方式来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土地买卖甚是盛行。

历史上的门阀士族前后几百年,为何还是走向湮灭?

图丨南北朝砖画中表现的土地农业

在唐朝,均田制早已名存实亡,大唐直接用法律规定,土地可以随意买卖。《唐律疏议·户婚》里便记载:

“诸卖口分田者,一亩答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地还本主,财没不追。即应合卖者,不用此律。”

意为非法的买卖土地便会行杖罚,而合法的买卖便不会有惩罚。这些法律都表示土地买卖是合法的。

在这种情况下,门阀士族对于土地的控制自然削弱,而且农民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门阀士族的依附也自然减弱。门阀士族对于农民和土地的控制减弱了,在以农为本的古代,影响力自然直线下降。

四、以才论人的科举制取代了自上而下直接任命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使得门阀士族对地方官的垄断被打破

门阀士族形成一个集中的政治集团的重要原因,便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这种可操作性的选官制度的存在。

之前的察举制即顾名思义考察之后推举。原意是根据乡邻推荐,地方上的人再来选用,但是无法保证推荐的人和官员选用的人就一定是个有德行的人。曹丕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便采用了九品中正制,让中央的中正来选官,起初是好的,但后期中正也逐渐变味。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尴尬局面。

历史上的门阀士族前后几百年,为何还是走向湮灭?

图丨可操作的九品中正制

因为德行无法被量化,造成了权力的滥用,州上郡上选的官员不一定要是德才之人,但一定是对扩大自己政治影响力的人,这便是门阀士族在自己地方上选人的标准,这就导致了选地方官的权利一直被当地的门阀士族所垄断。

而自隋朝开启的科举制则打破了这个局面。不在使用那种虚无缥缈的德行来选人,而是通过可量化的考试成绩来排名,来选人。选官的权利回收到了中央,这便是科举的核心。

这之后寒门子弟有了往上流动的好机会,而士族之子大多都是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之辈,因此的量寒门学子登上了政治舞台,而门阀士族的集团却一点一点缩小,政治特权一点一点的被削弱,从而推动了门阀士族的衰败。

五、中央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做大,也从各方面去打压门阀士族的发展,通过扩大士族的范围来降低士族地位

特权之所以能成为特权,自然是因为拥有了普通民众所没有拥有的权力。

而自南北朝开始,士族便不断扩大,士族是越来越多了,可权力却还是只有那么一点权力,士族的地位自然也就下降了,毕竟有特权的人多了,自然不能称其为特权了。

北魏孝文帝南迁时,就将“刘”、“陆”、“于”等八姓来与原本就在中原为豪族的范阳卢、清河崔等同,全编入士族。而后,又将地方上的豪族都编入其中。这样,门阀士族的范围便不仅仅是局限于其几个大士族中间了。

历史上的门阀士族前后几百年,为何还是走向湮灭?

图丨描绘北魏孝文帝南迁的绘画作品

唐朝对于门阀士族的打击程度更为严厉,唐太宗修《氏族志》时便写上:

“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

意为不论你的出身是什么,只要你今天做了高官,都可以排列等级,皆入士族之流,即编入士族,成为门阀。这种扩大门阀士族范围的做法,将权力分散,自然会削弱大的门阀士族的权力,其地位自然也就下降了。

门阀士族湮灭的原因多种多样,都不同程度上地推动其湮灭。但最为重要的便是经济上的原因。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其商品经济的发展,才导致了土地的流转,再加上国家法律添一把火,从而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便产生,因此,经济方面的原因,也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而门阀士族的湮灭在历史进程中起了进步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经济繁荣。观其东周和大唐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当地方权力过大,政治经济等影响力都超过了中央时,便会造成混乱。东周的诸侯国是如此,大唐的藩镇割据也是如此。

历史上的门阀士族前后几百年,为何还是走向湮灭?

图丨声色犬马的门阀士族

门阀士族虽不是名义之国,但是一个家族或者是一个集团,掌握了这里的所有土地,掌握了这里的所有人口,当老百姓把地方官当作是皇帝时,这个州郡离反叛的道路还远吗。

从古至今,中国在历史上的大致趋向一直是中央集权制度,即中央大过地方,这种制度无疑能够减少地方上的叛乱,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将中国的各个地方都团结起来,使得中国能够在这泱泱世界之林中屹立不倒。

门阀士族的湮灭,对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国家的稳定,都是有利的。即使在这之后,中国依旧发生过许多次地方叛乱,但中央都能及时解决。而且在这之后,中国地方再无贵族,再无门阀。但没有门阀士族,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1 05: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士族门阀形成历史条件和衰落原因
门阀士族,是我国历史上代表地主阶级权益的一个阶层。用时间来简单概括的话,它起源于汉朝时期,在魏晋时期开始形成发展,而在南北朝时期而衰败。魏晋时期,士族门阀几乎成为一种制度,随后又
2023-05-31 11:50:00
李世民命高士廉修《氏族志》,抬高了皇族地位瓦解了门阀集团
...导下勘定品级,并且具有对应品级的政治特权,所以门阀士族成为了魏晋南北朝的特权阶层。于是他们成为了国家和朝廷的中坚力量,控制着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土地和教育等各种资源,也成为
2023-05-14 21:19:00
黄巢虽是杀人魔王,却对中国影响深远
...祸害,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这一祸害就是“门阀士族”。门阀士族是从汉朝开始起步的,在汉朝的时候它慢慢的开始积蓄力量,那个时候的门阀士族还不是很强大,但是三国时期的“九品中
2023-05-31 11:44:00
东晋时期的琅琊王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他们为何不敢篡位?
...建时期的历史潮流。然而汉朝后期皇家的逐步衰落,门阀士族们却渐渐兴起,演变成一种不容忽略的政治势力。但皇位只有一个,世家门阀壮大了,势必要走向谋朝篡位的地步,这几乎可以说是历史
2023-06-09 10:42:00
魏晋时期,外戚势力为何将女子送进皇宫
...跌宕起伏的时代。就在这么一个特殊的年代,出现了门阀士族这种独特的社会阶级。魏晋时期,士族门阀制度是主要的政治统治制度,作为人上人的士族阶级不仅能够垄断国家的政治命途,就连社会
2023-05-01 11:00:00
士族与皇权的对抗: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与门阀统治的形成
在看历史书时,我们经常会看见一个词士族,所谓的士族,就是经学传家的世家大族,按照现代的话来说,便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学识是士族的基础,有了知识才可以入朝为官,继而影响到整个国家。
2023-12-21 21:52:00
杨佺期遭遇东晋士族门阀歧视的原因
东晋是中国历史上的士族门阀鼎盛时期,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门阀政治”。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门阀政治”就是比祖宗,谁的祖宗厉害谁是爷。弘农杨氏早在汉末就已经是“五世三公”
2023-09-21 01:33:00
聊一聊“士族”集团是怎么出现并走向成熟的
...学世家逐渐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也是魏晋时期士族最初的样子。很多人认为士族本身就是一个利益巨大的集团,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它也是魏晋特殊的背景之下慢慢形成的,并且影响了魏
2023-05-14 13:11:00
东晋士族门阀把控朝政近百年,凌驾于皇权之上
...均被世家子弟把持,以致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 除了行政上的垄断,在军权上更是世家大族说一不二。朝廷中几乎所有武装力量都把持在他们手中,在这
2022-12-31 22: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