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魏晋时期,外戚势力为何将女子送进皇宫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1 11:0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魏晋时期,政权更替,战乱不断,这,既是文化灿烂的时代,也是百姓生活跌宕起伏的时代。就在这么一个特殊的年代,出现了门阀士族这种独特的社会阶级。

魏晋时期,士族门阀制度是主要的政治统治制度,作为人上人的士族阶级不仅能够垄断国家的政治命途,就连社会经济也是全力掌控。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正是对魏晋时期门阀士族的真实写照。所以说当时整个魏晋时代都被笼罩在士族门阀的统治迷雾当中。

魏晋时期,外戚势力为何将女子送进皇宫

但是这种门阀士族政权也仅仅是昙花一现,不久之后与之相对的外戚势力竟慢慢蓄满了原力,后期一步步地将门阀阶级蚕食殆尽,最终导致了后者的衰败和灭亡。

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且看下文的详细讲解。

一、逐渐稳固统治,打击外戚

士族门阀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的皇帝为了选拔官员就采取了察举制的选官制度,一开始是为了让官员举荐德才兼备的下级官员,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没想到,这些官员竟纷纷举荐自己的亲戚子侄,皇帝日理万机,一时之间难以分辨,于是这种选官制度就流传下来了。

到了东汉时期,官员们愈加放肆,很多官位逐渐被垄断,这也就导致了"累世公卿"现象的出现。而这些垄断官职的官员家族就成了最早期的士族。虽然此时士族大家的势力逐渐显现,但是终究还不曾被朝廷承认。

魏晋时期,外戚势力为何将女子送进皇宫

直到三国时期,曹操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些士族的政治地位和权利才被政府正式承认。但是渐渐地,士族门阀权力越来越大,皇族和选官制度也成为了他们掌控国家政治的工具。

最著名的莫过于司马懿夺取了曹魏的政权,可怜曹操亲自颁布的九品中正制竟成为了覆灭自己政权的利刃。也就在这时起,魏晋时期的门阀士族才逐步走向正轨。

当然,政治上的得利还是没能让士族放宽心,他们明白,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必须要打击隐藏的祸患。而那些势力庞大的外戚就是他们打击的首要对象。

比如曹丕,这位仁兄就在打击外戚上颇有一番成就。曹丕的夫人甄氏出身于士族大家,正是这样不寻常的身世才让曹丕多出了几分忌惮,他为了抑制外戚参政,在杀掉甄氏之后才立其儿子做太子。

魏晋时期,外戚势力为何将女子送进皇宫

虽然今天看来,曹丕的行为过于残暴,但是对于当时的政权统治来说却是必要的。于是,打击外戚就成了曹魏时期的一个时代特征,除此之外,其他士族也是在打击外戚上各尽奇招,这里就不赘述了。

但历史总能出乎我们的意料,在那个强烈打击外戚的时代中,外戚势力非但没能消声灭迹,反而运用了诸多手段加入到了国家政权统治当中。

二、外戚的进击

魏晋之初,士族门阀阶级乃是一手遮天的,他们掌控得越多,野心也就愈加膨胀,所以皇室与士族之间以及士族内部的关系也逐渐地土崩瓦解。

内耗严重的士族统治,给了外戚势力一个机会,于是外戚势力在此时展开了一场进击战。而这场进击战自然取得了诸多战果。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益于当时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政治条件。

魏晋时期,外戚势力为何将女子送进皇宫

西晋之初,当时的统治者覆灭了曹魏政权,他与曹魏政权有着同样的政治理解。面对外戚不能听之任之,要尽早提防,但是曹魏政权的覆灭也教给了西晋统治者一个的道理,那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面对外戚可以保留一部分的信任。

于是西晋统治者确定了士族、外戚共同协作,相互扶持、牵制的政权统治方案,这给外戚的发展和参政提供了一个光明的前景。

此后,很多士族大家的女子被送往皇室联姻,这些女子背后的家族也借此进入了政治统治中心。但是这种士族、外戚共同协作的政治统治方案始终是一个虚幻的美好愿景,并不能真实地实现,只能造成外戚强大的尴尬局面。

魏晋时期,外戚势力为何将女子送进皇宫

因为魏晋时期的士族经常内部通婚,很多统治者会出现痴呆、愚钝的硬伤问题。比如西晋时期的晋惠帝就是痴呆皇帝中的一个代表人物。因为荒淫、呆傻,他还曾对百姓发出"何不食肉糜"的慨叹。而晋惠帝的硬伤问题也让他逐渐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

他的皇后贾氏在晋惠帝还在位的时候就大肆滥用私权,在朝堂之上随意地排除异己,不仅损害了士族的权益,更是为西晋政权埋下了很大的祸患。

这次外戚参政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皇后外戚干政事件,奠定了外戚势力发展的基础。

魏晋时期,外戚势力为何将女子送进皇宫

三、士族政权衰败,外戚时代的来临

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士族政权与外戚政权是一直并立的,只不过因为士族内部矛盾以及各家族之间关系的逐步恶化才逐渐式微,慢慢地被外戚势力碾压了,而魏晋时期也就逐渐成为了外戚势力的天下。

首先是外戚家族鼎盛发展,作为干预朝政的外戚,他们最开始就是为自己的家族谋福利,有时候甚至是牺牲皇族利益。

外戚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和利益不择手段,同时很多外戚在面对国家危难之际也很难表现得凌然大义。

魏晋时期,外戚势力为何将女子送进皇宫

其次是外戚干政,皇室往往势力微弱,皇帝或痴呆或羸弱,抵抗不了外戚的猛攻。外戚干政,国家政治导向要么激进、要么逃避避世。再者外戚政权下,还会促进民族融合以及百姓的依附性。与新政权相比,外戚这种有着皇族关系的政权更容易使人信服。

不过,无论是士族门阀政权还是外戚政权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从中国历史的进程来看,门阀士族政权的没落也不是一种偶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1 16: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孝洁陈皇后的故事:从得宠到失宠
...貌的姑娘,于是封她为后。▲朱厚熜坐画像03一般来说,外戚势力是皇帝的重要助力,用于帮助皇帝抗衡朝堂(和太监的作用相近),因此也格外招人恨,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痛骂外戚干政、外戚篡
2023-09-24 19:13:00
东汉时期,皇权、宦官与世族门阀三方的斗争
东汉中后期,皇帝欲通过宦官和专权的外戚势力进行政治斗争夺取皇权,所以皇权和世族门阀的斗争,可以说就是宦官集团和外戚势力的争斗。外戚势力严重影响了皇权,皇帝想要执政必定要和外戚势力
2023-02-22 17:07:00
宦官、外戚与士族,东汉时期的权力斗争
...和后妃的清白,也为了防止内廷人员与外界勾结。宦官与外戚、士族的斗争东汉时期,由于皇帝多数是年幼即位,无法亲自处理朝政,因此外戚和宦官就成为了朝廷的两大政治势力,他们经常互相斗
2023-10-04 07:24:00
朱元璋与明朝后宫制度的变革
...家女子”。虽然并未规定不能选取豪门之女,但为了防止外戚势力对皇权的威胁,更偏向于选择出身寒门的女子。这使得后宫的主要来源成为选秀女制度,其中母仪天下的皇后更是全部来自于选秀女
2023-12-31 15:40:00
...吕后死后,功勋集团联合刘氏宗亲发动倒吕政变,将吕氏外戚铲除,同时还将刘邦的嫡子一系杀个干净。要有人来继承大汉王朝的皇位,陈平、周勃等人左挑右选,选中了代王刘恒。刘恒战战兢兢地
2024-05-29 06:40:00
为何明朝外戚干政影响不及其它王朝
自从我国秦朝时期起,封建王朝中的外戚干政现象就屡有发生,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让皇帝身边的外戚势力很容易介入中央权力中枢,从而导致外戚干政的情况。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史也是皇权与臣权
2024-06-17 12:22:00
东汉宦官势力是如何崛起又是如何覆灭的?
...族靠的就是这三个人。汉和帝让皇兄刘庆出宫寻找《汉书外戚传》借来阅读,想从之前的历史经验寻找扳倒外戚的方法,并让刘庆收集皇帝诛杀舅舅的先侄,因为窦宪是汉和帝的舅舅,汉和帝杀窦宪
2023-07-26 13:33:00
明代最嚣张的外戚,嚣张跋扈到敢偷戴皇帝的御冠
...个素有仁慈宽政的皇帝,养出了两个明代最为嚣张跋扈的外戚侯爵。仗着明孝宗对张皇后百依百顺的宠溺,张皇后的两个弟弟不仅将皇宫大院当成了自家花园子,甚至还干出了醉酒偷戴皇帝御冠的大
2023-07-16 09:53:00
何进掌权后,是否担心像窦宪梁冀等外戚一样被杀
...汉的政治自从汉章帝去世之后,就落入一个怪圈:皇帝、外戚、宦官、士族不断进行政治斗争。东汉皇帝寿命都不长,只有汉光武帝刘秀和汉献帝刘寿活过了50岁。汉章帝去世的时候只有33岁,
2024-07-15 18: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
文物出道计划 | 莽嘟嘟的贵州汉代袖珍孤品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08-27 10:23:00
近日,“鲁迅故里景墙画面是否误导青少年”一事引发热议。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认为景墙中鲁迅吸烟画面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025-08-27 11:34:00
胜战·2025丨佛堂变战场!别再说福州没硬仗!162名普通警察以命护城,这段记忆,我们从未忘记。
2025-08-27 11:38:00
父辈的抗战丨微山老兵李延广身藏麦田,躲过日军小队搜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刘冲 从微山湖畔扛着红缨枪的儿童团团长,到战火中穿梭送信的少年通信兵;从解放战争里冲锋的战士
2025-08-27 13:24:00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队伍参观胶东革命纪念馆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烟台市的胶东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深入了解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历史
2025-08-27 16:58:00
筝鸣时评丨一位守陵人,一座忠义城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25:00
隐秘战线上的无声丰碑——探访威海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潘佳蓬 李孟霏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2025-08-27 17:26:00
“中国好人”杨智忠:24年,720名烈士,56次“回家”!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潍坊报道8月27日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35:00
台湾青年巩义行:触摸千年文脉,沉浸体验中原文化魅力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24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巩义市,二十余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先后造访石窟寺、杜甫故里与永昭陵
2025-08-27 18:43:00
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在山东潍坊有一位老人,用人生最宝贵的24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他不是英雄,却守护着700多位英灵
2025-08-27 1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