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曹操唯才是举是为了清除士族集团,曹丕为何要废除这制度?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18 11:47:00 来源:戏说三国

曹操的唯才是举,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追捧,但是只有少数人明白,他这么做,是为了清除那些忠于汉室江山的士族大臣。

在清除这些人的同时,曹操不断吸纳新鲜血液进入朝堂。这些人要么是寒门子弟,要么是地方性的小贵族,很少有登上汉朝高层士族的那种人。

当这帮人在朝堂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后,曹操的目的自然就已经达到了。只要忠于汉室的人大臣越来越少,那么他们老曹家取代汉室的阻力也就越来越小。

曹操唯才是举是为了清除士族集团,曹丕为何要废除这制度?

一、唯才是举的目的是为了清除异己,还是为了选拔人才?

在我看来曹操的确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雄,他能够独占北方全境,手下文臣武将不计其数,这需要相当大的魄力和能力才能够做到。

这么多人该怎么应付,这是曹操需要考虑的问题,要想全部照顾到,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曹操常常被人家骂,而且是当着他的面被骂,比如说北海孔融和祢衡,就总是骂他。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三国志》

为此我们可以想到,曹操当时的处境肯定很不好。那么他该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让这帮人消失。

曹操唯才是举是为了清除士族集团,曹丕为何要废除这制度?

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是历史上自古流传的办法。这么一来孔融和祢衡就相继消失了。

其实消失的又怎么可能只有他们俩呢?大多数忠于汉朝的士族,其实都被曹操弄消失了。有些藏得比较深的,勉强能存活下来。

由此我们就能够看清一点了,曹操的唯才是举,其实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清除异己。只有通过唯才是举,才能让这件事做得行云如水,丝毫没有迹象。

曹操唯才是举是为了清除士族集团,曹丕为何要废除这制度?

二、唯才是举,让大多数寒门子弟有了上升之路。

汉朝的察举制度,在运行了多年以后,其实已经变得腐败不堪了。选拔官员的权力落在了士族集团的手里,那他们当然会选择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做官。

这么一来情况就变得复杂了,朝廷发现以后,那么他们就会改变策略,互相推荐彼此的孩子做官,这么一来不就没问题了么?

久而久之,汉朝的官场就被这帮士族集团所垄断了。就算民间有一些非常有才能的人,那也没办法做官,因为不给机会啊。

曹操上台以后,抓住了这一点,他发现士族集团大多数都忠于汉室,没几个是真心支持曹操的。为此曹操只能想办法弄死这帮人。

可是这件事还要做得悄无声息,于是曹操就将寒门子弟中的大部分有才华的人,都给提拔了上来做官,这么一来曹操的行为就引起了寒门子弟的一致拥戴。

得到这帮人的拥戴以后,曹操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了。寒门子弟的一致好评,使得曹操可以放手清除士族集团的成员,反正舆论已经倒向他这边了。

曹操唯才是举是为了清除士族集团,曹丕为何要废除这制度?

三、唯才是举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当年商鞅变法的时候,对军中士卒进行奖惩制度,只要立下军功,那么就能够得到嘉奖和晋升。这是一件好事,毕竟过去士兵想要升官,几乎不可能。

在秦国能做官的,都是贵族集团,底层人员根本没有翻身之日。所以整个王国都显得暮气沉沉的。贵族集团们才不管这些,他们为了保住自己和子孙后代的权益,宁可放弃王国的发展,也要阻挠改革。

其实曹操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曹操想要在选拔人才上做出改革,可是士族集团全都不同意这件事,为什么呢?因为士族集团要保护自己的权力地位不受到伤害。

为此曹操针对士族集团,也是有好处的。至少唯才是举,调动了寒门子弟的积极性。曹操的求贤令下发以后,若干人才前来效忠,可见影响力有多大。

曹魏集团也是三国当中,人才最多的一个集团,为什么呢?前期人才选拔策略的正确性,给曹魏积累了大量人才。

曹操唯才是举是为了清除士族集团,曹丕为何要废除这制度?

四、曹丕为了个人利益,再次向士族集团妥协。

曹操可以顺利实行唯才是举,那是因为他在曹魏有绝对的权威性。他虽然不是皇帝,但是比皇帝的权力还要大,因为他手里有军权。

那些士族集团成员,想要反抗他的,基本都被他消灭了。剩下的人,只能唯唯诺诺地苟活着了。可就是这帮人,依旧还有很大的影响力。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他登基称帝以后,采取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来选拔官员,其实就是将选拔官员的权力再次交还给了士族集团。

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因为曹丕无法再实行唯才是举了。过去选拔上来的人才,经历了曹操一代,已经成为了新的士族,他们也想要拥有让后代做官的权力,这是人的天性,根本改不了。

而曹丕不像曹操那样拥有大量战功,为此他只能通过笼络人心,来加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就是一点官位吗?留给士族子弟也翻不上天。可是如果曹丕得不到士族集团的支持,那么他的皇位可是坐不稳的。

曹操唯才是举是为了清除士族集团,曹丕为何要废除这制度?

总结:都为了各种的利益,没有高尚低贱可言。

曹操唯才是举,是为了打击士族集团,笼络寒门子弟。给一帮新人机会,比笼络老人的成本要低得多。况且老人拥有权力,他们觉得是理所当然的,而新人拥有权力,他们会对曹操感恩戴德。

此后曹丕把这件事给终止了,其实保护的还是那帮人的利益。因为那帮新人经过时间的洗礼,也已经变成了老人,所以曹丕的策略也是对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8 1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假如没有高平陵之变,曹魏会怎样
...吴二代皇帝孙亮也都是一路货色,曹魏一脉还算不错了,曹丕和曹叡有一个多活二十年,也就一统天下了。如果曹魏能够一统天下,也就是另外一种情景了。由于曹丕和曹叡的短命间接地促成了士族
2024-04-11 22:07:00
曹操为什么能多活20年?
...是因为曹魏前两任皇帝寿命太短了。高平陵政变 魏文帝曹丕一生只活了40年,魏明帝曹叡一生只活了36岁,比起他们的长辈曹操来说,都算是活得太短了,曹操一生活了66岁,正因为曹丕
2023-08-25 21:46:00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登基为帝,三国之一的曹魏从此正式建立了。曹丕登基后封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贾诩为太尉。但因为贾诩当时年老多病,所以钟繇很快就取代贾诩成为曹魏太
2024-06-06 06:46:00
曹丕登基之后为了自己的地位,都做了什么事情
...下了司马篡权的伏笔。虽说曹操是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但曹丕才是真正意义上曹魏的开国之君。历来对曹丕评价不是很高,但其实曹丕在君主中来说,最起码是中等偏上的。曹丕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
2023-07-02 22:24:00
揭秘曹魏新政权的建立与改革之路
前言在三国乱世的浩荡历史长河中,曹丕这位另类明君的形象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蜀吴两国纷纷整军备战的时刻,曹丕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效法汉文帝,以文治国。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为何
2024-03-09 02:36:00
为何说从曹丕代汉起就已经埋下曹魏灭亡的基因
...剩下的仅仅只是按部就班、橡皮图章地办完手续而已。从曹丕代汉起就已经埋下曹魏灭亡的基因。曹操从创业之初依靠的都是寒族,他一直希望建立一个代表寒族利益的政权,唯才是举。所以曹操的
2024-03-21 15:43:00
没有兵权的司马懿,是如何反败为胜的呢
...曹操强征司马懿为文学掾,司马懿踏入朝堂。黄初元年,曹丕登基称帝,司马懿开始得到重用,先后担任尚书、督军、御史中丞、侍中等职位,留镇后方,不过这个时候的司马懿主要扮演萧何、曹参
2024-04-25 15:33:00
...行打压,反而开始积极拉拢,希望他们能辅佐自己的儿子曹丕。 当曹丕接过帝王的重担,司马懿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成为了执掌兵权的重要人物。他在魏国的大局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甚至
2024-04-27 20:41:00
曹操最终能成功靠的是什么
...,在他生前还能尽量保持存在,等到他死后,却被继任者曹丕废掉一半,造成的后果也相当严重。当然,本文所要讲述的被曹丕废掉的人和,主要集中在社会上层。 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只
2023-06-11 16: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