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杨士奇:以死尽忠的明朝重臣
...朱棣的统治持有不同的态度。一位老臣名叫杨士奇,他是建文帝的重臣,对于朱棣的篡位感到非常愤怒和失望。另一位老臣名叫姚广孝,他是一位著名的和尚,也是朱棣的谋士之一。在朱棣登基后,杨士奇和姚广孝都感到失去了...……更多
聊聊从草根逆袭成首辅,见证明朝50年兴衰的杨士奇
...十分赏识这个年轻人,认为他的才能正是国家之需,便向建文帝朱允炆引荐了杨士奇,使得他得以进入朝廷,开始为官的生涯。入朝之初,杨士奇作为一名史官和编修,参与到《明太祖实录》的编纂中来,随后在朝廷对新入选史...……更多
明朝传奇人物胡濙,历经7朝辅佐6帝,见证明朝60年兴衰
...大臣名叫胡濙[yíng],在此前的16年,他一直在帮朱棣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据《明史》记载,这次二人见面之后,朱棣“至是疑始释”,终于消除了疑虑。可见,胡濙已经完成任务。至少,他把自己查访到的关于建文帝的消息汇报...……更多
明朝五朝元老杨士奇以小小举动赢得人生转机
...个小小的举动而已!明朝最强内阁组合“三杨”之一的杨士奇在8岁时,就因一个小小举动,令严厉的继父刮目相看,从而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杨士奇(1366年-1444年),吉安府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明朝重臣,先后历经五朝,...……更多
明朝历史:杨士奇从幼年孤苦到内阁首辅的逆袭人生
杨士奇幼年丧父,跟着母亲历尽生活的艰难,他嗜书如命,手不释卷,逆袭成为内阁首辅。杨士奇在建文年间参与编修《明太祖实录》,被朱棣选入内阁,是明朝最早进入内阁的七位文臣之一,杨士奇从此在内阁任职四十多年...……更多
...基早期,朝廷里掌握大权是,是以三杨(杨荣,杨浦,杨士奇)为首的文官内阁,对待这三位老家伙,王振一度比亲孙子还乖,比如他受命去给杨士奇送文件的时候,常常显得毕恭毕敬的,一说话就点头哈腰,杨士奇请他坐下,...……更多
文臣杨荣手无缚鸡之力,却敢拦住朱棣的去路
...他们甘心赴死,绝不投诚朱棣,杨荣却觉得十分惋惜。(建文帝朱允炆)因为对他来说,无论是做人,还是做臣,都是要学会变通的。这个世界是会变的,所以人也要跟着这个世界做改变。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南京城破,烈...……更多
杨士奇:明朝五朝元老,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
...十岁的他,终于走完自己光辉传奇的一生,这个人就是杨士奇。杨士奇,本名杨寓,字士奇,号东里,是吉安府泰和县人士,就是今天江西省的泰和县,1366年,他出生在江西袁州的宜春县凤凰台,不过在他一岁的时候,他爹就...……更多
盘点明朝的杨姓人物,历史的主导力量
...而是因为三个姓杨的人在明朝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作用。杨士奇第一个人是杨士奇。至正二十五年,杨士奇出生在袁州。杨士奇出生的时候,正是朱元璋老先生闹革命的时候,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杨士奇一家颠沛流离,朝不保夕...……更多
明英宗朱祁镇的生母,到底是孙太后还是宫女?
...废掉。朱瞻基找到的大臣分别是张辅、夏原吉、杨荣、杨士奇、蹇义,每一个都是当朝重臣,其中杨荣、蹇义表示认同,但张辅、夏原吉、杨士奇都表示不认同,其中态度最为坚决的是杨士奇。在朱瞻基的三次劝解下,张辅、夏...……更多
明朝谋士李善长与姚广孝的迥异命运
...洽,都是在临死前说的。溥洽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人,他是建文帝时期的主录僧人,建文帝失踪后,有人说他知道建文帝的去处,甚至还有人说,建文帝就住在他的住处。朱棣后来就把他囚禁起来。对于这么一个敏感人物,姚广孝...……更多
永乐盛世:朱棣的统治与明朝的繁荣
...朱棣得位不正。诚然,虽然永乐帝朱棣的皇位是夺自侄儿建文帝朱允炆之手,但朱棣在位期间,能做到五伐北元残余势力,令其短期内不敢南下滋扰;收复安南,在东北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在西北地区设立哈密卫;又在西南少...……更多
明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功成不居的智者
...,这一年,朱元璋去世,他疼爱的小孙子朱允炆继位,为建文帝。但年幼的建文帝治国经验不足,继位不久便听从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实行削藩,其中周王朱橚、代王朱桂等先后被贬,湘王更是被逼得全家自焚。在这种情况...……更多
姚广孝:比刘伯温还厉害的奇人,一生干了2件大事
...。三、劝谏燕王玄学助其谋反到了1398年,明太祖驾崩,其孙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决心削弱藩王势力,直接导致燕王朱棣自身难保。此时40多岁的姚广孝,成为朱棣最重要的心腹谋士。建文帝频繁发布诏书,削减燕王原有的权力。朱棣为此...……更多
张太后:仁宣之治的背后推动者
...么大事没有办。杨士奇提出了三件事: 其一,建庶人(建文帝朱允炆)虽死,但应当编修实录。其二,太宗曾下诏凡收藏方孝孺诸臣遗书者死,这条禁令应当解除。第三件事还未来得及上奏,张氏就已经崩逝。可惜,张太皇太...……更多
揭秘明朝三大幕僚,下场迥异
...帝驾崩后不久,这天下就因为另一个和尚再次风云变幻。建文帝登基后于元年(1399)六月,在削掉实力相对较弱的周王、齐王、湘王等五个藩王后,又着手对付实力雄厚的燕王朱棣。即使建文帝不对燕王下手,燕王也有觊觎皇位的...……更多
姚广孝:辅佐朱棣登上帝位,开辟永乐盛世的传奇和尚
...并问他有没有什么要求,没想到姚广孝提出让明成祖释放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由于当时有人传言,溥洽知道建文皇帝的下落,因此朱棣便囚禁了他,姚广孝此时要求释放此人,朱棣便答应了他的要求,不久,姚广孝病逝,终年...……更多
姚广孝:明朝的神秘谋士和建都北京的策划者
...年的诺言——送给朱棣一顶白帽子,由王变成了“皇”,建文帝不知所终。姚广孝不仅在军事上才能卓著,同时他也是一个擅长风水,精通建筑布局的人。在朱棣即位不久,决定迁都北京。一来是为了威慑元朝的残余势力,二来...……更多
汉王谋反之谜:朱高煦的野心与文官的诡计
...封信完全是照搬当年朱棣靖难时候的那篇檄文,朱棣是让建文帝把齐泰和黄子澄交出来。这话如果说了,那就相当于反了,然后朱瞻基就不得不亲征。 杨士奇和杨荣他们原本是拦着朱瞻基不想让他亲征的,因为内阁它巴不得想...……更多
姚广孝:明朝黑衣宰相的智谋与荣耀
...亲自探视,并“赐以金睡壶”。期间姚广孝要求朱棣放了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朱棣立即照办。不久姚广孝病死,享年84岁。朱棣闻讯,“震悼,辍视朝二日,命有司治丧”。如今姚广孝的墓塔依然矗立在北京房山区常乐寺村北...……更多
建文帝生死之谜:一场六百年的争议,他到底有没有被烧死?
...8月6日),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续三年。由于建文帝缺乏智略,任用不当的主帅,导致朝廷军队的主力被屡次击败。而朱棣以燕京(今北京)为基地,灵活运用战略,在几次大战中...……更多
明朝最不堪一击的将军,却被朱棣称为靖难第一功臣
...人心溃散的时候,估计耿秉文就会发动致命一击。但此时建文帝朱允炆以耿秉文常败为由召回了耿秉文。此时建文重臣黄子澄建议派\"曹国公\"李景隆出征,建文帝欣然应允。 建文元年(1399年)8月,建文帝朱允炆任命李景隆为...……更多
姚广孝:才华横溢的僧人政治家,死后进明祖庙被供奉万世
...孝的机会来了,被人推到燕王朱棣身边,二人相谈甚欢。建文帝即位之初,大力削藩,朱棣对此表示不满,再加上姚广孝此时正竭力劝朱棣起兵反叛,朱棣最后决定拼杀,编辑著名的历史靖难之役,是由姚广孝策划的,由于前期...……更多
甲申之变:明朝的灭亡与四川的危机
...张献忠大军都快兵临重庆城下了。被去职的前四川巡抚陈士奇,此时还暂时滞留重庆,他见情势危急,赶忙派信使向新川抚龙文光求援。血战佛图关,轰破重庆城据史料记载,新晋川抚龙文光原先是川北道台,其人颇具气节,为...……更多
从皇太孙妃到废后:胡善祥的跌宕人生
...里。三这一天,朱瞻基把张辅、蹇义、杨荣、夏原吉、杨士奇招入宫中,商讨一个大事。朱瞻基把这些人找来,是商议孙贵妃有了儿子后,胡皇后应该怎么安排?诸位大臣刚开始都不说话,这些人都知道,这时候说话,回头被记...……更多
“靖难之役”的策划者是谁,被世人称为“黑袍妖僧”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挥师南下,反抗建文帝朱允文的削藩措施,史称\"靖难之役\"。这是明朝历史上第一次统治阶级内部夺权斗争,最终燕王称帝,建文帝下落不明,大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然而,这次战役的主要策划者,也是...……更多
明朝在安南的兴衰史:从军事扩张到体面撤军
...不会同意;蹇义和夏原吉等人也是死心眼,于是只能跟杨士奇、杨荣两人吹风,提出“兼并安南只是暂时的,将来还是应该按太祖的意图让安南复国”的想法。杨士奇、杨荣两人立即表示响应,并且称颂宣宗皇帝颇有中国古代春...……更多
姚广孝助朱棣夺得帝位,晚年却众叛亲离是为何?
...逆不道”之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建文帝继位。上位伊始,朱允炆就开始对各位叔叔动手削藩。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继获罪,被废除藩国。湘王自焚,其余都废为庶人。...……更多
建文帝:朱棣敬上,败者没有话语权,胜者为皇帝
...件,这是叔叔和侄儿之间围绕皇权的一场斗争,有人说,建文帝不削藩的话,朱棣也不会起兵造反,但是还有人说,早在削藩之前,朱棣就有了谋逆之心,说朱元璋打江山的时候,作为儿子的朱棣是出了大力的,并且现在的建文...……更多
姚广孝:化解不祥之兆,助朱棣成就大业
...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上位以后开始大力削藩,几个月之内连削五王,甚至逼得湘王朱柏以死明志,等到收拾强藩之首的燕王朱棣之时,朱棣并没有坐以待毙,与姚广孝密谋以后...……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另一方面,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
2024-06-28 20:32:00
曹操当初能够削平诸侯,一统北方地区,除了手里的军队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有皇帝汉献帝。由于将汉献帝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曹操打着汉室的旗号征伐异己
2024-06-28 20:32:00
电视剧里纪晓岚铁齿铜牙,是个敢于跟和珅争不平的人。而且他们俩几乎平辈,跟乾隆也是一般大小的样子。事实上这三个人还是有一定年龄差的
2024-06-28 20:34:00
既然纪晓岚一辈子都不敢得罪和珅,甚至由衷地佩服和珅,那么为什么后世会把纪晓岚描绘成一个专门跟和珅对着干的纪大烟袋呢?其实这些故事当中
2024-06-28 20:34:00
相比较于和珅,纪晓岚的结局就好太多了。纪晓岚虽然没有跟和珅正面对抗,甚至曾经屈服于和珅的膝下。但是纪晓岚做了一件大事,使得他得到了嘉庆皇帝的信任
2024-06-28 20:35:00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的重头戏,这是诸葛亮精心组织的第一次伐魏军事行动,可是,百密而有一疏,初出祁山
2024-06-28 20:35:00
飞将军李广征战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被封侯。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再次北伐匈奴,年迈的李广请求出战,汉武帝不同意
2024-06-28 20:36:00
公元前91年,司马迁完成《史记》,而当年巫1蛊之祸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巫1蛊就是用人偶来诅咒仇人,有人在皇宫中大搞巫1蛊之术
2024-06-28 20:37:00
清朝皇帝从康熙开始的平均年纪在整个中国历史之中都算得上是十分长寿了,康熙皇帝八岁即位统治了六十一年,活了六十九岁,那个时候人的平均年纪是四十多岁
2024-06-28 20:38:00
清朝皇帝因为是从东北入关的原因,所以他们十分的怕热,为了躲避炎热的夏天,从康熙皇帝开始就修建了所谓的避暑山庄,其实就是为了在里面享乐
2024-06-28 20:38:00
我们受到的教育从小就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戒色,不然老了就是空流泪。这种教育在普通人的教育之中尚且普及,想必咸丰皇帝身边的那群帝师也一定告诉了他这些道理
2024-06-28 20:39:00
赵云虽说只是侍卫首领,但是他的战斗力惊人,深得刘备重用。诸葛亮把他安排在此处,曹操逃跑时费了好大功夫才通过。好不容易逃过了赵云的追击
2024-06-28 20:46:00
军令状的存在,可以说是军人的最高保证。如果军人完成了任务,可能得不到任何恩赐,但如果没有完成军令状上的任务,签下军令状的人却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2024-06-28 20:46:00
这次军令状也有他的影子,甚至是直接参与者。军令状的威力,刘备比任何人都清楚,关羽作为他的结义兄弟,自然有他护着,哪怕违反军令状
2024-06-28 20:47:00
前文说过,但凡诸葛亮出谋划策,必然不止一个目的。华容道事件同样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为了自己在军中站稳脚跟,第二则是为了拉拢刘备身边最重要的将领
2024-06-28 20: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