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如何能够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在某个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抑或是说出惊世骇俗的话来?应该说,这些都可能会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但其实也没那么复杂,有时候,仅仅需要一个小小的举动而已!明朝最强内阁组合“三杨”之一的杨士奇在8岁时,就因一个小小举动,令严厉的继父刮目相看,从而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
杨士奇(1366年-1444年),吉安府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明朝重臣,先后历经五朝,担任内阁首辅长达21年,是明朝最强内阁组合“三杨”之首。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杨士奇出生在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家,当时,正是元末最动乱的年代,天灾人祸横行,到处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作为普通人家,杨士奇一家也未能幸免,为了生存,一家人只得四处奔走,日子过得清苦至极。
原本杨士奇一家人生活就够苦的了,可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很快,一个厄运又降临到了他们头上,那就是在杨士奇一岁半时,他的父亲突然撒手人寰,去世了,这样一来,杨士奇母子的生活就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困境。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对于贫苦人家来说,死了倒是一了百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种解脱,最难的就是活着的人,因为,他们为了生存,还要继续无情的命运抗争。
因此,对于父亲的死,杨士奇母子俩虽然很难过,但却没有太多的时间沉浸于悲伤当中,他们还要生活,为了生活,他们只好不断地奔走,日子也过得更加艰难了。
幸运的是,正如常言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为你开了另一扇窗”,杨士奇虽然没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却有一位好母亲,他的母亲始终秉持着“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除了在生活上给予他力所能及的照料之外,始终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虽然是在颠沛流离,但还是尽可能地保证杨士奇有书可读。
杨士奇母子俩就这样在东奔西走的流离生活中相依为命地度过了4年多艰难的岁月。
洪武四年(1371年),杨士奇的生活迎来了一个巨大的转折,因为他的母亲改嫁了,从此,他也多了一位继父。
杨士奇这位继父名叫罗性,是当时一位有名的学者,并且有官职傍身,因此,生活条件自然好得多,杨士奇母子也从此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当然了,来到罗家之后,虽然杨士奇的生活条件大为改观,但由于继父性情孤傲,脾气暴躁,再加上他毕竟不是人家的亲生儿子,也不受人家重视,生活中稍有过失,动辄一顿责骂,因此,杨士奇的生活依然不好过,而他虽然年纪小,却也非常懂事,在平时生活中,总是小心翼翼的,尽量不惹祸,省得给母亲和自己带来麻烦。
就这样,杨士奇又在罗家战战兢兢地度过了2年的童年时光,直到五年后,一件小事的发生,他的这种境况才得到彻底的转变。
这一年(即洪武六年,1373年),罗家举行祭祀先祖仪式,当杨士奇看到罗家人对先祖牌位三叩九拜之时,他那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他想到了自己过世的父亲,出于一片孝心的驱动,他开始萌生了祭拜父亲的念头。
可在当时,杨士奇虽然年纪尚小(仅8岁),但也知道,罗家祠堂是不可能有他父亲牌位的位置的,更何况他母亲改嫁之后,应继父的要求,他早已经改姓了罗,因此,如果他公开祭祀父亲的话,一旦被继父发现,继父肯定是不会高兴的。
面对这样的境况,杨士奇终于还是不肯放弃祭祀父亲的念头,于是他想了想,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一个隐蔽的角落,用土块垒成牌位的模样,然后郑重地向牌位行三叩九拜之礼,以此祭奠亡父。
可令杨士奇没想到的是,他自认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的行为,却被一个人看在了眼里,这个人当然就是他的继父罗性。
罗性在目睹了杨士奇祭拜父亲全过程之后,他彻底被杨士奇的孝心感动了。
不久,罗性就找到杨士奇,郑重地告诉他说:“你年仅8岁,寄人篱下却孝心不改,志气不堕,将来必成大器,从今以后,不必再随姓罗了,恢复杨姓吧!”
接着,罗性又叹了叹气,说道:“我的几个亲儿子都不成器,只希望你他日功成名就之时,能够对他们稍加照顾!”
罗性是对的,有志不在年高,三岁小儿看八十,杨士奇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有志少年。
自此之后,罗性彻底对杨士奇刮目相看,并开始着重培养他,而杨士奇也最终没让继父失望,在自己的努力下,先后辅佐建文、永乐、仁宗、宣宗、正统五朝皇帝,稳坐首辅宝座21年之久,成为五朝元老、“三杨”之首,为大明王朝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7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