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姚广孝:才华横溢的僧人政治家,死后进明祖庙被供奉万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21 07:31: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僧人入朝为官,当然,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佛家文化,但也有不少僧人避世不出世。尽管如此,中国历史上还是有许多厉害的僧人,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是个僧人,后来还在民间流传,还建立了明朝。

明代有另一个人,他改写了明朝的历史,他就是姚广孝,把朱棣推上了皇位,可见其才能,而他又被称为“黑衣宰相”,不过历史上姚广孝有很多争议,有人说他是“妖僧”,也有人说他左右着明朝的发展,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姚广孝,他究竟是人还是妖。

姚广孝:才华横溢的僧人政治家,死后进明祖庙被供奉万世

编辑

姚广孝出身于杏林世家,并未当上大夫,而是十四岁出家,跟随师父,开始学阴阳术,虽然成了和尚,却忍耐不住姚广孝聪慧异常,非常有才。30岁时,跟师父一块儿学佛法,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姚广孝并没有闭门造车,而是积极地与文人交往,集百家之长,也读了不少书。正是黄金总会发光的,只是早晚有机会。姚广孝就是一位胸怀大志、渴望有所成就的人。

机缘巧合,明太祖下令让精通儒学的人到礼部应试,姚广孝也去了,但没有成功入选,只得到了僧衣,之后经人推荐,得到了僧职。可是老天爷并没有埋没这一优秀的人物,不久,姚广孝的机会来了,被人推到燕王朱棣身边,二人相谈甚欢。建文帝即位之初,大力削藩,朱棣对此表示不满,再加上姚广孝此时正竭力劝朱棣起兵反叛,朱棣最后决定拼杀,

姚广孝:才华横溢的僧人政治家,死后进明祖庙被供奉万世

编辑

著名的历史靖难之役,是由姚广孝策划的,由于前期的充分准备,使这次战役大获成功,因为这次战役的成功也使姚广孝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靖难之役成功后,姚广孝便留在北平。此后的战役中,姚广孝运筹帷幄,仿佛早已了如指掌,一切的事情都离不开他的预判,在他的帮助下,朱棣最终杀出重围,成为皇帝。

此后姚广孝一直竭尽全力辅佐朱棣,朱棣也非常欣赏姚广孝,两人谈话时,朱棣对他十分尊敬。由于对姚广孝极为欣赏,朱棣赐给了姚广孝很大的赏赐,但姚广孝心里有自己的坚持,他在赈灾时,把自己的家产送给了自己。此外,姚广孝不仅是太子的老师,也教过皇长孙,可见姚广孝有多么能干。

姚广孝:才华横溢的僧人政治家,死后进明祖庙被供奉万世

编辑

#姚广孝的一生极其传奇,他是明朝的第一谋士,为朱棣即位出力不少。虽然历史上对姚广孝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姚广孝是一个才华横溢,才华横溢的人。姚广孝终年84岁,当时的皇帝把他奉为僧人,还追赠他许多身分,以示尊敬,甚至亲自给姚广孝写了碑文,让他在明祖庙供奉文臣,这是姚广孝第一次。姚广孝死后,来送他的官员很多,可见他身份尊贵。

姚广孝:才华横溢的僧人政治家,死后进明祖庙被供奉万世

编辑

但他虽然身世显赫,才华横溢,却在晚年写了一本书,诋毁旧儒,使许多人不喜欢他。最初姚广孝回家乡赈灾时,家里人都避之不及,甚至连自己的朋友也只让人传话。因此,人是两面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正如历史上许多人所说的姚广孝是妖僧,和现在还不一样,这是因为大家所看到的各方面都不同,有些人看到了姚广孝好的一面,有些人看到了姚广孝不好的一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1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精,无物不晓,每言必中,算无遗策……这位披着袈裟的政治家,在明初的风云际会中以其卓著功勋而留名青史。姚广孝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辅佐燕王朱棣夺得皇位。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
2023-03-12 14:47:00
“靖难之役”的策划者是谁,被世人称为“黑袍妖僧”
...道士袁珙,袁看其面相,认为他是个奇特的僧人,和元初政治家刘秉忠是一类人,姚广孝因此非常高兴。袁珙的话最终得到了验证,公元1382年,马皇后病逝,朱元璋挑选得道高僧为其诵经祈福
2024-04-19 15:11:00
身为僧人,姚广孝为何与世俗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的详细解析:姚广孝,生于元末明初,是明朝初期的著名政治家、佛学家、诗人。他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自幼聪慧好学,然而他对仕途并不热衷,反而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十三岁时游历苏
2024-03-30 20:39:00
姚广孝为何被世人称为“妖僧”?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人,作为唯一一个以文臣的身份进入明祖庙的人,他这一生已经足够让无数的人望其项背了。他此一生不甘于平凡,是一个天生叛逆的人,而对于他的种种行径,有人称赞也就有人
2023-06-29 12:29:00
靖难之后姚广孝为何没有还俗当官
...绩。等到朱棣死后,继位的仁宗还把姚广孝的灵位配享成祖庙庭。姚广孝也成为明代第一个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的人,也是唯一一人。
2023-04-25 10:44:00
朱棣问姚广孝:明朝能传几代?姚广孝是如何回答的
姚广孝是明朝时期一位著名的僧人,精通三教。他一生中的最大成就就是帮助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子的王位。在十几岁的时候,姚广孝就剃度出家做了和尚。 随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姚
2023-08-12 16:10:00
姚广孝助朱棣夺得帝位,晚年却众叛亲离是为何?
姚广孝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佛学家,法名道衍,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年少出家,大器晚成至元元年(1335年),姚广孝出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1
2023-01-09 23:03:00
姚广孝:黑衣宰相的权谋之路,辅佐朱棣登上帝位
...亦道亦儒的和尚,他幼名天僖,法名道衍,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祖上时代为医,带他没有继承祖业,而是在14岁
2024-03-28 13:41:00
一生致力于劝朱棣造反的姚广孝,有着怎样的故事
...式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进入核心政治圈子。出家僧人与野心政治家的双重身份,自此达成完美的统一。仕途上的失意与彷徨 少年时,相士曾预言他“形如病虎,性必嗜杀”。这一评价让他十分欣喜
2024-04-26 12: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山河铭记|一张泛黄的毕业证
大皖新闻讯 “这张证书见证了我父亲的革命岁月,是他革命生涯留下的唯一物件,我把它捐赠给安徽革命军事馆。”安徽萧县的刘长青向大皖新闻记者讲述了父亲刘永泰《雪枫军政大学毕业证书》背后的故事
2025-08-05 12:29:00
“太原工程队”的血泪记忆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被关押劳工在“太原工程队”农场劳动。(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众所周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
2025-08-05 13:43:00
多彩贵州文化新风采|朱启钤:没到过贵州却只认自己是贵州人的营造巨匠
“朱启钤的一生从未踏入贵州,但因籍贯贵州紫江(今开阳县),他只认自己是贵州人。”7月31日,79岁高龄的朱延琦带着他和曾祖父朱启钤的愿望踏上一段寻根之旅
2025-08-04 21:08:00
玉皇山脚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一直是杭城观展热门地。最近几年,每年暑假的“丝绸之路周”主题大展,都吸引了许多观众。眼下,2025“丝绸之路周”主题大展——“碧色万里
2025-08-04 14:28:00
上栗县金山镇开展“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活动
江西手机报萍乡讯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为彰显参战老兵的新时代风采,弘扬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家国情怀
2025-08-04 15:31:00
长影出品电影《731》发布“血证”版海报
历史不容遗忘,真相终将刺破黑暗。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长影集团出品电影《731》正式官宣定档9月18日全国上映,并于今日(4日)发布“血证”版海报
2025-08-04 16:35:00
千年文脉滋黔北:遵义书院的起源、发展及当代创新
多彩贵州网讯 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地处黔北要地,自古便是中原文化与西南边陲文化交融的重要节点。其书院的发展轨迹,不仅是一部地方教育史的缩影
2025-08-04 18:14:00
鲁网8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邹城孟府。孟府是国内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较为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和封建地主庄园之一
2025-08-04 18:19:00
山河铭记丨粉墙黛瓦间,触摸烽火岁月的温度 大皖新闻走进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大皖新闻讯 庐江县汤池镇的翠林深处,一片粉墙黛瓦的建筑群静静矗立,这里便是承载着华中敌后抗战记忆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2025-08-03 12:56:00
释永信被查,才知道她有多让人敬佩
释永信终于“暴雷”了。7月27日晚,少林寺官微发布消息称,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
2025-08-03 05:40:00
杭州日报讯 近百年来,古文字学家多致力于研究古文字的识读及其历史价值,而书法家更倾向于如何将其转化为新的艺术创作范式。当然
2025-08-03 07:15: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和平期盼的时刻,始终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书法家樵夫怀着对历史的敬畏
2025-08-03 07:15:00
写在叶子《中国书画收藏史》新书出版之际杭州日报讯 在中华文明的星河中,书画艺术是最璀璨的星座之一。当我们驻足凝视王羲之的飘逸
2025-08-03 07:15:00
“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8月1日,“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本次展览以中国画教育中的“课徒稿”为核心
2025-08-02 1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