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建文帝:朱棣敬上,败者没有话语权,胜者为皇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7 18:04:00 来源:掉进书堆的小胡
建文帝:朱棣敬上,败者没有话语权,胜者为皇帝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我国明代改变政局的一个大事件,这是叔叔和侄儿之间围绕皇权的一场斗争,有人说,建文帝不削藩的话,朱棣也不会起兵造反,但是还有人说,早在削藩之前,朱棣就有了谋逆之心,说朱元璋打江山的时候,作为儿子的朱棣是出了大力的,并且现在的建文帝也是暗弱无能的,相比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建文帝是无法比拟的,因此,朱棣暗生不臣之心,通过这些说法,我们无法得出真实的原因,所以我们下面只能通过还原历史来阐述分析这段事件的背后故事。

朱棣其人

朱棣生于元朝末年,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棣11岁的时候,洪武三年被封为燕王,封地名为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早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他对国内不太平的局势,就显得很忧虑,当时,北方蒙古还有北元的残存势力,这些残余势力随时都可能侵扰明朝边境地区,所以朱元璋就把自己的各位儿子们沿着边境线封为了藩王,大儿子封为了当朝太子,二儿子亲王封到了陕西地区,到了朱棣这,被封为燕王,封到了北平地区,这些藩王中,实力最强的就是朱棣,朱棣这个人上马能打天下,下马能治国理政,因此,朱棣是朱家皇子中难得的全才。

建文帝:朱棣敬上,败者没有话语权,胜者为皇帝

朱棣

朱元璋大肆封儿子们为藩王的目的,就是让“羽翼王室”,保卫大明江山,而燕王朱棣,在与北元残余势力作战中,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军事才能,而且还培植了自己的势力,朱棣在建文帝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已然具备了强大的军事能力。

暗示密谋,生不臣之心

朱棣身边有一个和尚,叫做姚广孝,早年,朱元璋身边就有一批和尚,辅佐他,帮助他,因此他也给自己的儿子们每个人身边配备一个和尚,来辅佐帮助他们,姚广孝这个人经常暗示朱棣有帝王之相,他曾经对朱棣说过:“要给朱棣一顶白帽子戴。这个白帽子是什么东西哪?朱棣本身是亲王,”王“字上面加一个“白”的帽子,就是“皇”,因此,早在当亲王的时候,就有人开始鼓动朱棣造反。

建文帝:朱棣敬上,败者没有话语权,胜者为皇帝

姚广孝和朱棣

这个姚广孝,本是一个读书人,后来因为考场失意,就半路出家当了和尚,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做官从政的理想,所以他来到朱棣的身边,必须要大展宏图。到了后面,姚广孝一口气为朱棣推荐了两个能人,一个叫做金忠,一个叫做袁珙,这两个人都有算卦之能,袁珙还为朱棣算了一卦,说他有帝王之相,此话一出,使的朱棣越来越相信自己有帝王之命。

《明史·姚广孝传》:乃进袁珙及卜者金忠。

建文帝削藩,北京政变。

建文帝登基的那年,他听从黄子澄等一批庸才的劝诫,开始了削藩,他派军队奇袭开封,把分封在开封的周王逮捕,贬为平民,后续还有云南的岷王和湘王,齐王等人先后被以各种借口“削藩”,这些亲王或死或者被流放,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北平,朱棣已经在在金忠,袁珙等人的帮助下,招兵买马,大肆囤积兵器。为起兵做准备。

《明史·姚广孝传》:乃进袁珙及卜者金忠。于是成祖意益决。阴选将校,勾军卒,收材勇异能之士。燕邸,故元宫也,深邃。道衍练兵后苑中。穴地作重屋,缭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

建文帝这种一连串的暴风雨般的措施,暴露了他的终极目的,是消灭他的叔父一代,但他把代王朱桂囚于高墙之后,他就将目标锁定到了燕王朱棣的身上,朱棣这个时候也察觉到了,因此就开始装疯卖傻,迷惑朝廷,但这都只是的朱棣一厢情愿,朝廷还是不相信朱棣,就派了北京都司的都指挥张昺、谢贵等人来逮捕朱棣的手下,以达到敲山震虎的目的,但是一个叫张信的人提前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朱棣,使的朱棣有所准备。

《明史·姚广孝传》:建文元年六月,燕府护卫百户倪谅上变。诏逮府中官属。都指挥张信输诚于成祖,成祖遂决策起兵。兵起,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号其众曰“靖难之师。”道衍辅世子居守。

当张昺、谢贵二人还傻乎乎得去燕王府拿人的时候,早被朱棣布置好的兵士捉拿了起来,后续朱棣命令他的兵士迅速控制了九门,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将北平牢牢控制到自己的手上。

建文帝:朱棣敬上,败者没有话语权,胜者为皇帝

朱棣起兵

虽然朱棣控制了北平,但他还缺少一个起兵的理由,如果这样冒然起兵,将会成为众矢之的的,他现在急需一个合理的理由,来赢得天下的舆论,就这样,一个为朱棣量身打造的“靖难”口号应运而生,这个“靖难”的口号打了朱家祖训的一个“擦边球”,朱家祖训上说,朝内朝外如果有奸臣的话,亲王就可以“训兵待命”,等待朝廷的诏令,如果诏令一来,你就可以清君侧,而朱棣现在把“训兵待命”去掉了,直接就是清君侧,这种文字游戏,一般老百姓看不懂,还以为朱棣受祖训前来勤王的,这下就使的朱棣起兵占得舆论先机。

三战定皇权

第一战,真定之战。

燕王朱棣拿下北平周围的地区,便开始迅速南下,南下的时候遇到了老将耿炳文,这个耿炳文是明代元老级的大将,年轻的时候,或许很厉害,但是现在因为年龄的问题,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锐气。

建文帝:朱棣敬上,败者没有话语权,胜者为皇帝

真定之战

当朱棣与这位老将军的时候,二人还进行了一场说辞言论,但他们说完之后,二人就开始了激战,结果耿炳文率领的明军还是敌不过朱棣的燕军,一败再败,从涿州败到雄县。朱棣趁势继续南进,二军又在真定发生激战,这一役,燕王使出了“半渡而击”,的计谋,趁着明军过河的时候,发起了攻击,将明军又一次大败。

《明史·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八》:建文元年,燕王兵起。帝命炳文为大将军,帅副将军李坚、宁忠北伐,时年六十有五矣。兵号三十万,至者惟十三万。八月次真定,分营滹沱河南北。都督徐凯军河间,潘忠、杨松驻鄚州,先锋九千人驻雄县。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忠等来援,过月漾桥,伏发水中。忠、松俱被执,不屈死。鄚州陷。而炳文部将张保者降燕,备告南军虚实。燕王纵保归,使张雄、鄚败状,谓:“北军且至。”于是炳文移军尽渡河,并力当敌。军甫移,燕兵骤至,循城蹴击。炳文军不得成列,败入城。争门,门塞,蹈藉死者不可数计。

至此,明军连败三场,退守城内,燕王通过真定之战士气大振,使的他对于登上皇帝宝座信心倍增。

第二战,攻大宁,夺兵权。

朱棣道自己势单力薄,所以现在要需找帮手和兵员,因此,他离开北平,去往了大宁,这个时候大宁是明朝另一个藩王所在的封地,在明朝这几个亲王中,燕王善战,宁王善谋,并且宁王,不仅谋略厉害,他的军事能力也很强,他手下有蒙古骑兵,这些蒙古骑兵是朵颜三卫的人马,朵颜三卫是蒙古族最善战的部落,在明朝几次对外作战的时候,朵颜三卫的人马都是战功赫赫。

建文帝:朱棣敬上,败者没有话语权,胜者为皇帝

宁王

现在,朱棣率兵攻大宁,有三个目的,一个是为了得到朵颜三卫的指挥权,二是争取宁王的支持,拉他入伙,三是为了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他如果率军南下,万一宁王受到明廷的诏令,来攻北平的话,就会腹背受敌。

于是乎,朱棣见到宁王后,就打起了亲情牌,向宁王哭诉自己的委屈,使的宁王深受感动,当宁王送朱棣到城外的时候,朱棣埋伏城外的兵士,立马将宁王扣住,朱棣威逼利诱下,使的宁王就范,这下朵颜三卫和大宁地区尽归朱棣之手,使的朱棣实力大增。

《明史》:燕王初起兵,与诸将议曰:“曩余巡塞上,见大宁诸军慓悍。吾得大宁,断辽东,取边骑助战,大事济矣。建文元年,朝议恐权与燕合,使入召权,权不至,坐削三护卫。其年九月,江阴侯吴高攻永平,燕王往救。高退,燕王遂自刘家口间道趋大宁,诡言穷蹙来求救。权邀燕王单骑入城,执手大恸,具言不得已起兵故,求代草表谢罪。居数日,疑洽不为备。北平锐卒伏城外,吏士稍稍入城,阴结三卫部长及诸戍卒。燕王辞去,权祖之郊,伏兵起,拥权行。三卫彍骑及诸戍卒,一呼毕集。守将朱鉴不能御,战殁。王府妃妾世子皆随入松亭关,归北平,大宁城为空。权入燕军,时时为燕王草檄。燕王谓权,事成,当中分天下。

第三战,直捣南京。

虽然有了宁王的军队和地盘,朱棣手中能打的牌也越来越多,但是因为他面对的是举国之力,所以朱棣只能够勉强维持与明军的对峙,这两年来,两军互有胜负,谁都没有占上多大的便宜。

这个时候,朱棣面对这相持的局面,一筹莫展,这个时候,南京城内的官宦却向朱棣朱棣通风报信,说南京城内空虚,陛下可以直接进攻南京。朱棣听完后,也是又喜有忧,喜的是有机会一战定胜负,忧的是如何绕过相持的明军。

建文帝:朱棣敬上,败者没有话语权,胜者为皇帝

朱棣

这个时候,朱棣和谋士们商议完之后,采取了避开强敌,专门走朝廷把守的空隙。他绕开了有重兵保守的凤阳和淮安,迅速杀到了长江边上,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后夺取了扬州和仪真,准备渡江攻南京。

建文帝:朱棣敬上,败者没有话语权,胜者为皇帝

燕军兵临南京城下

此时的,南京城里乱成一锅粥,没想到燕军会从天而降,这下建文帝急了,赶紧下罪己诏,说自己做事情,有问题,请大家来批评,其次派遣了自己的姑姑庆成公主去找朱棣和谈,妄图用亲情来打动朱棣。但是此时的朱棣不为所动,他也玩起了建文帝的套路,打起了亲情牌,表示自己可以效仿周王辅佐你,不会推翻逆你,此时的朱棣开始用政治宣传来瓦解明廷了。

《明鉴纲目》卷二:征天下兵勤王。……下罪己诏,遣庆成郡主诣燕军

败者没有话语权,胜者为皇帝

这个时候朝中局面越来越混乱,使的建文帝也失去了冷静,他的两个连续”动作“,使的他彻底失去了对明朝的话语权,第一件事情,使他擅自杀掉了朱棣的小舅子徐增寿,使的他与朱棣两个人之间彻底翻了脸,没有了回旋余地,第二件事情就是让李景隆这个败将和诸王们去守城门,这显然不是一个败笔吗。诸王和建文帝因为削藩一事,势同水火,建文帝让他们去守城门,还不如把城门打开,迎朱棣进城哪。果不其然,朱棣率军到了南京城下,谷王和李景隆主动开了城门,迎接朱棣,而建文帝则在宫廷里焚火自尽。

《明史》遣李景隆及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如燕军,申前约。壬戌,复遣谷王橞、安王楹往。皆不听。甲子,遣使齐蜡书四出,促勤王兵。乙丑,燕兵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伏诛。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建文帝死后,朱棣即位,他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如果不是削藩,他还只不是是一个亲王,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应该感谢建文帝。毕竟是建文帝给了他这个机会。

建文帝:朱棣敬上,败者没有话语权,胜者为皇帝

朱棣入南京城

我们在看看建文帝,建文帝的这个削藩政策本身在任何时代都是正当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允许同时存在多个独立王国,但是有两件事情是让建文帝失去话语权的真正原因,第一就是诸亲王没有割据一方敌对中央的行为的时候,不要擅自下结论削藩,因为这个行为会有失公允,让那些没有反叛之心的诸王也产生叛乱之心,第二,建文帝启用了黄子澄等一批庸才,根本不懂政治,不是处理削藩这种政治事件的良好人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7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允炆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呢
...失败者,但颇有一番作为。此人就是在位仅有4年时间的建文帝朱允炆!那么朱允炆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呢?话说1402年6月,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占领南京城,夺取了原属建文帝
2023-02-13 14:38:00
...词。但朱棣当时那样做也是情非得已,因为侄子朱允炆(建文帝)登基后积极推行削藩政策,要削弱皇叔们的兵权,其中也包括朱棣的兵权。朱棣明白,这样继续下去,自己的下场将非常可怕,甚至
2024-06-02 06:04:00
靖难之役:朱棣的生死之战与朱允炆的迷失之路
...三个人,尤其是徐辉祖说道此三人日后必成大器。可惜,建文帝又一次将他们放走。建文帝的迷之操作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在战争开始后,双方已经真刀真枪地砍人了。建文帝竟然下令“勿伤吾
2024-05-04 21:58:00
汉朝七国之乱和明朝靖难之役,为何结局不一样
...终还是靠战争解决问题。吴楚七国之乱一千五百多年后,建文帝朱允炆也面临着削藩的难题。一边上自己的藩王叔叔,一边是股肱之臣齐泰、黄子澄。权衡之下,建文帝也选择了削藩。洪武三十一年
2024-05-07 21:32:00
靖难之役,他曾向朱允炆献上一计,如果被采纳朱棣将万劫不复
...燕王朱棣攻占南京后,处死了一位忠臣,准确的说是忠于建文帝朱允炆的忠臣,这位誓死不屈的建文遗臣名叫卓敬。朱棣处死卓敬后,忍不住感叹道:“自大明建国以来,国家培养30多年的人才,
2024-11-10 10:08:00
朱棣夺权后的清算,揭示权力斗争的无情
...惜的悲剧。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明朝初年,朱棣夺权后对建文帝母子的残忍清算。这场骇人听闻的惨剧,揭露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本质,对后人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一禁城大火朱棣的冷酷与温柔
2023-09-19 19:12:00
从建文功臣到永乐重臣:李景隆的跌宕人生
大明“第一战神”李景隆,本是为建文帝效力,为何成了靖难的最大功臣?影视剧李景隆扮演者剧照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的长子李景隆,也是朱元璋的外甥孙,和朱允炆也算表兄弟。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朝
2024-01-06 16:43:00
朱棣为何苦苦寻找建文帝下落
建文帝下落之谜,堪称是明史第一谜案了。时至今日,研究者也未能弄清事件真相,依旧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不过,对于获胜者明成祖朱棣来说,心中很可能已经存有答案了。按照我个人的观点,建
2023-06-08 10:16:00
明朝历史上的一个处境颇为尴尬的皇帝——朱棣
...身份。朱允炆也因此得以登基,成为大明王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 《明史》记载,建文帝这个人,“天资仁厚,亲贤好学”,和他爸爸朱标一样,性格偏于宽厚文静。他在位期间,致力于革除朱
2023-02-21 20: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