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靖难之役:朱棣的生死之战与朱允炆的迷失之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4 21:58: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建文元年(1399),发生了明朝建立初期内部权力争夺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历时四年,将明惠帝朱允炆赶下皇位,自己登基称帝,是为明成祖永乐大帝。

朱允炆被朱棣打败是必然的,如果朱允炆成功,那才是偶然的。究其原因,朱棣是为了活命,朱允炆是却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生死之战。

靖难之役:朱棣的生死之战与朱允炆的迷失之路

1、朱棣必须要玩命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大孙子,本身皇帝的位置是他父亲朱标的,奈何朱标早逝,朱元璋才将皇位传给朱允炆。登基初期,就在几个黄子澄、齐德、方孝孺等人的怂恿下,大刀阔斧地进行削藩。

当时掌握实权的藩王,无非是宁王和燕王等,朱允炆非常聪明的先向实力比较弱的藩王动手。在削藩的过程中,简单粗暴,只是一些藩王宁可玉石俱焚,也不同意削藩。如湘王,全家自闭宫门,自焚而死。这种惨烈的事件,使其他藩王不免有了兔死狐悲的想法。

这边磨刀霍霍,那边也不是傻子。在一个又一个藩王倒下的同时,燕王朱棣眼看着他这个大侄子是来真的。不玩命肯定是不行了,不然最终的结局就是被削藩、赐死、

当时的朱棣处境比较艰难,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是像他其他的兄弟一样,等着被干掉。要么就是造反。他比父亲朱元璋更为尴尬,朱元璋就算造反失败,还可以跑路当和尚,可是朱棣却不能跑,也跑不到哪里去。

那么,就造反吧!

起兵后,战争也不是像想象中那样顺利。毕竟坐在皇位上的朱允炆,是合法的皇帝,而朱棣本身,虽打着靖难旗号,实质上怎么回事,他心里非常清楚。在道义上,自己就站不住脚。何况当时天下初定,很多人不愿意再打仗。

靖难之役:朱棣的生死之战与朱允炆的迷失之路

所以,这场战役的性质,就决定了战斗必须速战速决,越是拖得时间越长,越是对这对不利。到那时,朱棣别说皇帝,恐怕全家性命都难保。起兵后的朱棣,就如同站在万丈悬崖的边上,退一步就会粉身碎骨,因此,唯有不断地向前。

战争的具体过程不再赘述,总而言之,这场战争打的不太顺利,虽说最终朱棣取得了胜利,但其中的惊险与艰辛,着实令人心悸。数次都差点兵败身死。这是一场只能胜利的战争,如果失败,可能史书上对于朱棣,也就仅仅会留下“建文元年,燕王反,灭之”寥寥数字而已。

2、朱允炆对这场战役的态度

首先从削藩开始,朱允炆就错的离谱。削藩政策是对的。但是在执行上,出现了偏差。急功近利,手段单一。同时粗暴的推进,让其他藩王有了同仇敌忾的一直想法,这一点上,就失去了人心。

像朱棣登基后,也进行了削藩,但是在手段上,就高明了很多。该怀柔怀柔,该刚烈刚烈。最终把藩王收拾得服服帖帖,对比朱允炆,高下立判。

其次,就是对于朱棣的措施,前文讲到,朱棣曾在建文元年进京朝拜新皇。当时的情况已经比较紧张,朱允炆已经将自己人安排到北平,同时集结了三万大军在山海关一带,准备随时动手。因此,对于朱棣还敢进京,许多主战派的大臣向朱允炆建议将朱棣留下,可是,朱允炆以燕王是自己至亲的缘由放走了朱棣。更为令人已获得就是在朱元璋忌日时,朱棣托病派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进京,此时兵部尚书齐泰和魏国公徐辉祖就建议必须扣留这三个人,尤其是徐辉祖说道此三人日后必成大器。可惜,建文帝又一次将他们放走。

建文帝的迷之操作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在战争开始后,双方已经真刀真枪地砍人了。建文帝竟然下令“勿伤吾叔”,这个命令,就好比是朱允炆亲手为朱棣穿上了一件防弹衣,并且还是加强版的。在之后的战役中,有很多次朱棣已经落入下风,但是就是依靠这个命令,逃出生天,这实在是朱允炆自作孽不可活。都真刀真枪的砍人了,还在念及旧情,着实让人费解。

靖难之役:朱棣的生死之战与朱允炆的迷失之路

从靖难开始到结束,朱允炆对于这场战争的额态度就不端正,充满幻想和憧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生死之战,最终的结局,必然是其中一方踩着对方的尸首高呼胜利,这个道理,他明白得太晚。

3、失败的原因

朱允炆失败的原因,首先,无将可用。朱元璋时期,为了给儿孙铺平道路,将开国的能臣良将屠杀的一干二净。留给朱允炆的,是有一个耿炳文,这位是一个守城好手,不过很可惜的是,他面对的是经历过血雨风腥的朱棣。

其次,过于听信谋臣的话,而没有自己的分析判断,同时这几个谋臣,如方孝孺、黄子澄等人,确实是忠心之人,可惜不是治国之才,尤其是适逢当时的情况,他们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以至于纰漏频出,书生误国,诚不欺人!

最后,根基不稳,朱允炆的皇位,是因为朱标突然暴毙而得来的,虽说名正言顺,但是在自身的势力培养和根基上,完全没有沉淀,对于全局的掌控,基本为零,无论是削藩,亦或是对阵,整体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智囊团不给力,前线无将可用,因此,失败是必然的。

靖难之役:朱棣的生死之战与朱允炆的迷失之路

靖难之役,是朱棣的皇位之路,也是朱允炆的埋葬之路。而朱棣是历史上藩王造反成功的第一人,在登上皇位后,勤于政事,使明朝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稳固了明初动荡的局面。而朱允炆,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下落,至今是一个谜。后世的史书上,也对朱允炆多评价为无能的居多。

胜者王,败者寇,恒古不变的真理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4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在局势所迫下建文帝该如何服众
明太祖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却起于微末,从一介乞丐做到天下之主,其手下众多文臣武将自然功不可没。因此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便决定大封有功之臣。然而尽管朱元璋为了犒赏这些鞍前马后,
2024-04-26 11:10:00
朱棣为何将建文帝后宫妃子全部杀死
朱元璋智者千虑却有一失明太祖朱元璋从贫穷放牛娃历经磨难成为明朝开国皇帝,建立不朽的功业,称帝后的朱元璋为了能够让明朝昌盛不衰,想尽办法通过皇室成员本身的力量来维持朱氏天下的长治久
2024-04-19 15:32:00
“靖难之役”是因什么而起
...著名的一次削蕃,非明朝建文帝削藩莫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给孙子建文帝铺路,可谓是费尽了心机。他在位后期几乎杀尽了功臣,就是避免他们对建文帝形成威胁。然而建文帝登基后,年
2023-08-08 22:16:00
建文帝要想避免被篡位,需要怎么做
...是下场悲惨?建文帝要想避免被篡位,就必狠心杀伐!借朱元璋大丧,藩王进京之际一网打尽朱允炆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他被立为继承人之后,问了朱元璋一个问题:“诸王不靖,孰御之?”朱元璋
2024-04-28 22:18:00
明朝藩王之乱:朱棣起义与建文帝的覆灭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开始对各个皇子进行分封,这一点就类似于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只不过在明朝时期,分封的不是诸侯,而是藩王。洪武三年的时候,朱元璋为了加强皇室的力量,开始分
2024-03-23 09:27:00
姚广孝:黑衣宰相的权谋之路,辅佐朱棣登上帝位
...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臣只想向皇上要一个人。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出生于1360年的南京,当时的南京还叫应天。1360年,对于朱元璋来说,是险象环生的一年。因为就在那一年,陈
2024-03-28 13:41:00
朱标不死,朱棣有机会夺取皇位吗
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从朱标出生的那一刻起,朱元璋就把他当做继承人来培养,朱元璋称吴王后,立刻封朱标为世子。接着,朱元璋称帝后,也是第一时间封朱标为太子。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可以
2023-08-11 21:26:00
朱棣抢了侄子的皇位,他以什么理由登基
...说事情的来龙去脉。1398年农历闰五月初十,70岁的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因为皇太子朱标已经在6年前去世,皇位改由21岁的皇太孙朱元炆继承,因为朱允炆登基第二年改元建文,所以史称
2024-06-24 22:10:00
朱棣与姚广孝上演明朝的权力游戏
...样的惊天秘密?它又预示了怎样的历史巨变?一、朱标之死,朱元璋难题重重1392年5月17日,是朱元璋最伤心的一天。在这一天,他最疼爱的儿子、明朝的太子朱标,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2023-09-09 18: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