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五代十国时期科举考试作弊现象及其应对措施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那么在五代十国时期,也沿用了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但是其沿用的效果其实并不好,主要是因为战争的因素依旧存在。但在五代十国时期,科举制度的实行,其实是遭遇了一系列的困难...……更多
宋朝科举制的繁荣与防舞弊措施
宋代重文轻武,因而相比其他任何朝代,都要重视通过科举制来选拨人才。如宋太祖时期创设了朝谢制度,让及第举人皆为天子门生。此举不仅增加了读书人的优越感,还巩固了中央集权,实为上上策。此后创设了殿试,与唐...……更多
从唐到宋:士族瓦解与寒门崛起
...的不懈努力,士族对皇权的威胁,越来越低,特别是五代十国时期,这些频繁更替的君主,大多出身草根,对昔日士族门阀比较反感,而且也下得去狠手,仅仅白马驿这次,朱温一口气就屠了数十名唐代一线大臣,这些人都是有...……更多
清朝科举案揭秘:一品重臣柏葰因何无辜丧命?
...文字狱案件当中,还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类型,它们便是“科举案”。科举制度自唐朝盛行之后,便一直是中国古代选取人才最重要的制度。不过在古代封建制度当中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科举考试当中也是如此,经常出现徇...……更多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状元的历史变迁与影响
科举制度自创建以来,各个朝代状元及第的前景如何?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考试制度,始于隋朝,完备于唐朝,终于清末。从建立至清朝灭亡,历经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六朝,而其中又以唐朝为最...……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古代的科举考试备受瞩目,这是唯一通过学问以考试的形式来改变自己以及家族命运的机会。高中状元是每个莘莘学子的期望,可每一个人的学习水平不同,聪明的人一举高中,而大多...……更多
后晋、南唐、大理国祚为何相差如此之大
...原政权的视野中。正是因为越靠近政治中心,因此在五代十国这种割据时期,后晋相比于南唐、南唐相比于大理也就更容易成为群雄逐鹿的对象,后晋、南唐、大理国祚相差如此之大也就不足为奇了。2、经济原因与政治原因相...……更多
科举制在唐朝中后期为何不断侵蚀官僚体系
...相互合作。说到隋唐时期的官僚选拔制度,就不得不提起科举制。魏晋时期采取的九品中正制集中于贵族阶级,不利于扩大统治范围,到了隋朝时便面向下层阶级广泛选拔人才。科举制在唐朝趋于成熟,并逐渐为朋党政治的兴起...……更多
汉人的科举制度,在金元时代是怎样发展的?
...的确稍逊一筹。随着李唐王朝在内忧外患下的灭亡,五代十国再次使得武人有了依靠军功上升的途径。直到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和城府极深的弟弟赵光义,二人均意识到:必须打压武将的气焰,否则“皇帝轮流做,明年...……更多
宋朝商业繁荣与买卖官位现象
...的现象开始广泛存在。没有以合法途径,也就是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人,就想要通过一些歪门邪道来提高自己的地位了。因为在那个时代,都以科举入仕为荣,所以才会买官来找回自己的颜面。其实在前期这个现象还没有那...……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的奇特现象与统治者的微妙心理
...场,使得社会阶层更加固化。为此从隋朝开始,大力推行科举制度,一直到清末结束,科举制度一直延续了近1300多年。据统计,在这段时期内,中国一共产生了800多名状元,其中第一位状元便是唐高祖时期的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更多
让朱元璋心灰意冷的殿试,为何大放光彩
...它应皇帝的政治需求而生,又随着皇权的强化而完善,是科举考试中与皇帝联系最为密切的环节。明代殿试的沿革以科举为依托,以皇帝的政治需求为标尺,经历了确立发展、稳定巩固、变更强化三个阶段,皇帝是影响殿试沿革...……更多
宋代科举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特奏制”,成宋朝的国策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更多
宋朝冗官问题及其影响
...恩荫人数的前提下,仍有皇后亲属十八人被授官。第二,科举之弊。宋朝科举制度与前代相比,取士数量大为增加。《宋史·选举制志》载:“时取才唯进士、诸科为最广”,此外还有贡举、武举、词科、童子举和宗室应举等科...……更多
平民是如何当上宰相的
...重视的一项特殊制度。为了体现统治者的求贤若渴,五代十国的君主们在夺取江山后,大多会给中举考生提供政策上的优待,以鼓励更多人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仕途,并对君王感恩戴德。这其中,后唐免除举子们的徭役,当属时代...……更多
他是后人公认的五代十国最杰出的帝王,没有他就没有大宋
五代十国,是一个以“混乱”著称的时代,各种势力盘踞一方,常年战争征赋不断,民不聊生。然而,就是如此黑暗的一段时期,有一个皇帝,在位仅有六年,史书之中对其评价极高。欧阳修《新五代史》称他为“雄杰贤主”...……更多
中国封建时期的门阀世家与科举制度的兴起
...的发表意见,妄图以这样的方式来影响皇帝下发政策。而科举考试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就很好的抑制了门阀世家在朝廷之上为所欲为的现象。但直到唐朝时期,门阀世俗才有了逐渐消亡的趋势,最后更是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之...……更多
古代没有摄像头,古人如何防止科举作弊
...弊?在古代,普通人要想走上人生巅峰,除了参军打仗,科举考试是唯一的上升通道,既然是考试必然会有人作弊,那古代考生有哪些作弊神招?作弊被发现后又将面临什么处罚呢?“替考”随着唐朝科举制度真正成型,古人的...……更多
“人分四等”为何成为了元朝的标签
...很大程度把持官僚体系。直到宋朝,经过黄巢之乱与五代十国,士族彻底衰落,宋朝皇帝才真正用科举做到选官任官皆出自皇帝。 元朝从忽必烈开始,就希望改变大蒙古国时期的贵族封建制,尽可能实现皇权集权,但毕竟传统...……更多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起源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封建时期的一项创举,他打开了寒门学子得以进入仕途的大门。但关于科举制度的起源历史上的学者们却各有争议,有的人认为科举制源于汉代“分科举人”的考试形式,有的人将隋朝设立进士科作为科举...……更多
在宋朝,当公务员是一种什么体验?
...史之乱以来,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包括极其黑暗的五代十国时期,武将的权力过高,是造成国家动荡的重要原因。实际上,他自己也是武将,通过造反而获得了皇权。因此,在宋朝建立之初,赵匡胤就奠定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更多
墨水惩罚:古代科举制度的奇葩法律
...喝“墨水”,瞬间变成文化人的传奇;但对于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儒生来说,他们不仅要面对十年寒窗苦,甚至考试完还要被迫“喝墨水”,更让人惊讶的是,“喝墨水”居然还上升到了国家法律的阶层。这还要追溯到隋朝...……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古代考状元都考些什么?状元有多难考?一、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科举在我国历史悠久,包括上学时的教材课本中,也曾说过隋炀帝杨广开创科举制度,这让很多同学莫名的恨上了这个千古昏君。然而,在科举的完善道路上,隋...……更多
吴越王后人钱易,少年天才17岁就该中状元,因提前交卷被除名
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是最为富庶的国家,宋朝建立以后,末代吴越王钱俶归降宋朝,吴越国的钱氏宗室和大臣许多都被封官,只有吴越王钱倧的儿子钱昆和钱易兄弟不被宋朝录用。钱昆和钱易两兄弟心里憋着一口气,从那以...……更多
聊聊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才选拔制度,从诞生之初起,就受到当时统治者的大力重视。到了明清时期,更是成为了统治者眼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广。以此为背景,科举制度带动了不少的...……更多
...的后晋(936-947年)。唐朝覆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中原地区开始出现一批私人创办书院,应天书院的前身睢阳学舍由此而生。当时有商丘人杨悫乐于教育,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助下...……更多
五代十国对宋代及后世的影响
五代十国是唐过渡到宋的一个重要时期,虽然时间短暂,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上继承了唐以来的大潮,下启宋社会发展之趋势。但不知为何,五代在民间的影响力非常低,和东汉末年至三国这段时期相比黯然失色。事实...……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科举制度,乃系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这种科举取士的选拔制度予以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按照《清史稿·选举志》的说法,“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三大鼻祖:孔子、隋文帝与武则天
古代科举制,从隋文帝创立,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结束,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古代“高考”也不断在革新,其中有三大鼻祖,特别值得我们纪念。古代高考的“理论鼻祖”--孔子说到古代高考,先要从孔子...……更多
唐朝科举制度探秘:从秀才到进士,科举背后的选拔与挑战
...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日高中状元,然后光宗耀祖。科举考试成了不少家庭改换门楣的方式,更是成了不少学子改变人生的途径。但是对于科举制度,经过不少朝代的革新,方式一直在发生改变,很多人认为秀才只是跨越身...……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2024年,名人大讲堂全新启程,正式推出“蜀道文化季”,邀请专家学者聚焦蜀道价值、蜀道考古、蜀道保护
2024-06-17 09:05:00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执掌封神榜,负责对战死的将士及枉死的魂魄封神,一共分封365路正神。这些正神包罗万象,囊括了方方面面的神仙
2024-06-17 09:34:00
天启乳母客氏为何成了东林君子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关注明末奸臣阉党历史的朋友,聚焦点多在魏忠贤等前台人物上,很少注意魏忠贤本身的崛起。魏忠贤实际是靠一个女人崛起的,这个女人就是天启帝的奶妈客氏
2024-06-17 09:37:00
周易为何叫周易,为何强调“君子自强”
所谓“周易”,按照传统解释,其中“周”为周朝,或为周全,意为无所不包、无所不备;“易”为变化,有日月变化为易之说。因此
2024-06-17 09:38:00
为何说老三胤祉才是八王议政成败关键
在《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一幕莫过于八王议政逼宫了,这也是雍正帝正面硬刚老八胤禩的最终决战。老八胤禩之所以在这场斗争中失败
2024-06-17 09:39:00
东汉末年,三足鼎立。司马炎小时候有个至交好友,名叫羊琇。在司马昭当权的时候,羊琇多次帮助司马炎,为司马炎谋取储位立过大功
2024-06-17 06:24:00
到了朱瞻基,大明朝已经风风雨雨的到了第三代。他亲爷爷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打进了南京的金銮殿,坐上了龙椅。朱棣一生戎马
2024-06-17 06:25:00
胡善祥能成为皇家钦点的太孙妃,一方面是占卜结果,另一方面足见她的品貌举止都是很出众的。而胡氏入宫后,从太孙妃做到太子妃
2024-06-17 06:25:00
朱棣崩逝后,仁宗当了10个月的皇帝也随着自己的爹去了。朱瞻基登基为帝,然后就得册封皇后。现成的胡氏是太子妃,理所当然的皇后
2024-06-17 06:25:00
后宫绯闻起,失宠复得宠凭资历、年龄、家世,阿巴亥可以说都不占优势,因此她后来居上成为大妃,自然有的是人不服气。于是后宫前朝开始有了大妃与二皇子代善之间的暧昧传闻
2024-06-17 06:29:00
即使后宫佳丽如云,他们只会宠爱怜惜这一个人。比如说皇太极与海兰珠,顺治帝与董鄂妃,而他们这些专情可能都是遗传于自己的祖辈
2024-06-17 06:28:00
公元234年,诸葛亮从汉中出发,发动了第五次北伐,当时魏国将领魏延被任命为前锋。不过此次北伐并取得很大的进展,虽然诸葛亮实行屯田
2024-06-17 06:26:00
不仅事迹广为流传,之后的历代王朝都还表彰他的贡献,将其塑造为武圣人。直到现在,很多地方还有祭拜关二爷的传统,更有一些帮派团体入会集会都要祭拜
2024-06-17 06:26:00
更重要的是,于谦的少时偶像,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他非常佩服文丞相的人品与气节,一直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指引和模板。他一方面用功学习
2024-06-17 06:30:00
因为类似的原因,在打下成都后,王建想约束自己的小弟时,有人竟然口放狂言:你当初说过,打下成都后,节度使大家轮着坐,现在我们在你面前只是稍微缺乏点礼数
2024-06-17 0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