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从科举到学堂: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转
...911年的“辛亥革命”!参加科举考试,是一千多年来无数读书人的图谋进取之路,是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所以,“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也只是提出了“兴学校”,却没有提出“废科举”。当时的新派人...……更多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与周进: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悲剧
...的意图并不是真的想以喜剧结尾作为对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的肯定和奖励,反而是为了写出了更露骨的讽刺。与周进相似命运的范进又遭到了科举制度的何种残害呢?范进中举一节我们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他的科考之路也是...……更多
当学历贬值,古代读书人何去何从?
...人还是今人,仿佛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考取功名后,读书人的生活便一帆风顺吗,抑或只是漫长人生的一个节点?历史学者王瑞来的《士人走向民间:宋元变革与社会转型》一书站在历史研究的角度上,给予我们颇多启示。...……更多
历史上真正的唐伯虎到底是什么样的
...此,入朝为官这条路彻底对唐伯虎封上了。对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来讲,读书科举乃是正统,更别说这是寒门唯一改变人生的机会。他的妻子知道这件事后,意识到唐伯虎再无出头之日,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唐伯虎。事业和家庭的双...……更多
他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人,下场却如此悲惨
...中国前后延续了一千三百余年。在这期间,有着数不清的读书人,不惜花费数十年的时间。只为在科举考试中,能够金榜题名。其实科举制度与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大同小异,都是逐层向上的。在科举考试中,我们称乡试的第一...……更多
朱元璋最明智的举动,为大明招揽无数人才
...叛的情况。而科举制度根本没有实行或少量实行使得许多读书人也不支持元朝,到元朝末年,元朝朝廷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也不知道当时的元朝政府有没有后悔不实行科举制度。朱元璋设立开科取士的原因朱元璋虽然只是一...……更多
古代最幸运的考生,因皇帝出差错被钦点为状元
...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到朝廷当中的人,大多数都是穷苦的读书人,而且没有任何的身家背景,对于这样的人,皇帝用起来才更加的放心,因为他们能够依附的人只有皇帝。所以很多皇帝对于科举考试都非常的重视,尤其是在最后...……更多
举人如果没有考中进士,能到哪里工作呢
...让,弱者下,在这种考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少的读书人为了能够考取功名,寒窗苦读十几年,可是能够中榜的人依旧是小众。举人和进士都是科举考试等级的一种称谓,虽然科举考试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但是...……更多
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科举,官员多说了一句话,第11名成了状元
...宋时期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读书人通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最终成为封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虽然科举制度在今天看来有许多弊病,但在古代,不失为最公平的选拔方式。乾隆朝最尴尬的一次...……更多
中国历史上10大状元排行榜
...不相称,毫无一名学子应有的思想和谦让,真是有辱天下读书人的斯文,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他的脸皮比城墙还厚。第三位:郑颢上榜理由:史上唯一的驸马状元郑颢是今天河南省荥阳县人,他于会昌二年也就是公元842年考中状元...……更多
清朝科举入仕难度大,想要作弊可以说是比登天还难
...才有资格参加官府举办的对孔夫子的祭祀活动,这在当时读书人眼里是完全的盛会了。再有就是当时的举人也就是士绅阶级是和百姓在政治上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级,单说遇到官司的时候,士绅往往都不用亲自上堂,只需要派...……更多
...舍、内舍、上舍。类似于今天的本科、硕士、博士。天下读书人,可以通过考试,录取成为外舍生。外舍生再通过一年一度的公试,升补为内舍生。但内舍生如果三次月考(私试)不通过,要降为外舍生。内舍生有两年一次的舍...……更多
此人武功不敌林冲,为何在水浒中排行第一?
...易上贼船。草莽英雄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多年饱读诗书的读书人啦。今天,小编要说的就是一位读书人。在上梁山之前,他内心肯定经历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煎熬。他就是王伦,水浒之中最为特别的人物之一。王伦的故事,大家...……更多
从举子到文豪:宋濂的科举经历与文学贡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整个国家受着儒家的浸润,读书人抱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立志报国之心纷纷投入赶考科举的大潮,整个国家的风气更是演变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贵族...……更多
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武功在霍元甲之上,名气不如霍元甲
...还可以通过武术比赛的形式,作为步入仕途的一个途径。读书人可以考科举,而练武之人则可以考武举,在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最终拔得头筹的人就是武状元。大家都知道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晚清时期由于内忧外...……更多
为何古人中了探花比中了状元还要高兴
...相应的学历。就是你必须要有秀才的身份,秀才是古代的读书人,通过参加童生考试获得的身份。而成为童生之前要依次参加县试、府试、院试三关。在古代,很多人到了花甲之年也未能通过童生考试。秀才之后是进士,成为进...……更多
薛时雨、张謇和江谦
...。这样的教育理念,实已开近代先进教育理念之先河。在读书人普遍以科举为终极目标的晚清社会,他却认为科举“角艺如棋局外明,当场偶尔见输赢。名山可占千秋在,国士相期一第轻。”劝慰学子们不要把科举考试太当回事...……更多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部讽刺科举黑暗的传世之作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反复提到功名利禄皆是身外之物,读书人和世人舍生忘死地追名逐利,但到手之后才觉得食不饱腹,欲壑难平。这些道理何尝不也适用于现在,就像前段时间爆火的“流浪大师”引无数“网红”想蹭热度而...……更多
细数中国历史上科举状元中的奇人异事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脸...……更多
明代的文官试职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会去尝试,于是社会上便出现了一股“读书热潮”,这些读书人也是成为后来明朝文官势力的有利基础。当时明代的科举考试抽取的内容范围被要求从四书五经范围内抽选,考试的文体模式也变成了八股文,科举考试最终也变成...……更多
考官卖考题被判死罪,说了何事免去死罪
...指望走捷径的人希望落空了,剩下一批想要靠实力取胜的读书人也失去了良机,可以说这是科举届的一大丑闻。那么,董思恭为什么要卖题呢?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董思恭只是一个六品小官,从小...……更多
古代状元奇闻:不为人知的故事与背后的故事
在古代,科举考试是大多数读书人为官的唯一途径,科举考试中状元,则是众多读书人中的成功者。那么自隋朝创立科考制度以来,历代的状元都是有迹可循的,自唐至清,共有592名状元,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说说几个很奇葩的状...……更多
名扬千古之前的汤显祖在做些什么?与这个有关
...之书”,使得汤显祖博学多才,眼界和思想也比起一般的读书人要开阔高远的多。上图_罗汝芳(1515年6月13日-1588年10月21日) 高中进士自然就可以做官,于是汤显祖在大明陪都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更多
从“学而优则仕”到“读书不求官”
...流动方向是“自下而上”的,即在士大夫政治的鼎盛期,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实现读书做官,完成阶层上升;到了南宋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缩减与受教育的文化阶层的扩张,本就僧多粥少的仕途之路变得相当难走。到了元代...……更多
梁灏:历经五代战乱,82岁终圆状元梦
...是一篇讽刺小说,但也反映了古代的科举有多难。古代的读书人非常多,即使家里再困难,也会砸锅卖铁送孩子去念书。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光宗耀祖。但中状元何其艰难,先要经过乡试,再要考过省试,...……更多
你知道范进后面做的官有多大吗
古代读书人要想出人头地的最佳方式就是参加科举考试了。一般来说那些榜上有名且名次越靠前的官职就越大,最高的也就是状元了。一旦考取了功名就算出人头地了,从此地位一下子提升了许多,也算是完成了人生的逆袭。...……更多
秀才是怎样炼成的
...并在日后掀起“太平天国”运动。01科举时代,一个普通读书人想要入仕做官,一般来说,需要经历三重考试,即乡试、会试、殿试。通过乡试的称举人,通过会试的是贡士,唯有殿试以后才能成为进士,进而入朝为官。但实际...……更多
元朝对历史的贡献,为何没有人愿意承认?
...举确实搞得不怎么样,但有一利必有一弊。科举兴盛时,读书人把科举考试视为唯一的人生正途。说好听点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说难听点叫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因为元代停办了多年的科举,过去一大批依靠考...……更多
历史上最传奇状元,因一场火灾高中状元,六天后却离奇去世
...典”发展到明清时期,前面三场考试已经能把天下九成的读书人筛掉,在江南一些省份,甚至有成千上万人在争夺一个秀才和府生的名额。至于三年一次的乡试,竞争更是惨烈。乡试因每次于秋天开考,故又称作“秋闱”。想要...……更多
洪武年间的陈安,为何做了二十几天状元就被处以车裂?
...一场考试叫“县试”,由所在地的知县主持,每次参加的读书人有数百人,考试通关后,由县里取其优秀者推荐到府里,参加第二个考试“府试”。“府试”由所在州府的官员组织,通过者即可获得“童生”身份,也就是正式取...……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楚建锋专栏汉江泳思(之二十五)楚建锋(教师、杂文家)据载,西周末年郑国国破,外逃的部分郑国民众翻过秦岭迁至汉江上游求生
2024-06-01 00:37:00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深圳市坪山区政协——“东纵文化我传承”本报记者 白杨《&nbsp人民政协报 》 (&
2024-06-01 02:36:00
元朝末年,政治败坏、税赋沉重,加上天灾不断,老百姓怨声载道。白莲教大头目韩山童在淮河流域一带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2024-05-31 18:26:00
三国演义中,赵云是一个武力高强,且为人忠义的猛将,深受大家的喜爱,不仅是书本外,就算在书本中,也有许多人对赵云赞不绝口
2024-05-31 18:30:00
吴三桂起兵造反反抗清朝为什么会失败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信仰,吴三桂起兵反抗,掀起三番之乱打的旗号是反清复明,然而全中国的人都有资格打这个旗号
2024-05-31 18:30:00
“窦后违意,考盘于代”。历史上的窦太后是一个传奇的女人,以宫女的身份成功的当上皇后,又把政权牢牢地握在手中,就连皇帝也要对她言听计从
2024-05-31 18:31:00
李世民娶过弟媳、收过前朝皇后,当时他从来不强迫,他自有办法,让这些女人主动的心甘情愿的投怀送抱。我们介绍几个,李世民的女人
2024-05-31 18:31:00
作为春秋霸主之首的齐桓公,曾被有一统天下之雄心的曹操视作偶像,“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曹操专门为齐桓公所写的《短歌行》
2024-05-31 18:33:00
自从赵匡胤陈桥驿黄袍加身之后,历史轰轰向前的车轮,正式进入了宋朝时代。宋朝,这两个字虽然简单,但是其背后代表的含义却复杂的很
2024-05-31 18:34:00
当下二婚已经被社会普遍接受,可受传统文化影响,很多人对此依然有异样感官,特别是对二婚的女性。但在理学盛行前,女子二婚实属稀松平常
2024-05-31 18:36:00
自秦始皇以来,中国历史上的众多朝代,大多都和亲结盟,但是唯独明朝,是少有的不和亲,不割地的朝代,也是唯一个君王死社稷的皇朝
2024-05-31 18:37:00
当年曹操击败吕布后,刘备就跟随曹操一同来到许都。然而刘备志向远大,因此被曹操身边的谋士所忌惮,为了测试刘备的真实心意,曹操特意青梅煮酒
2024-05-31 18:38:00
被后人评判“有功于文,有罪于诗”的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工于诗词。后人有言辞偏激者,根据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批判他导致词逐渐在地位上压倒诗
2024-05-31 18:38:00
作为一名中国人,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但是纵观历史,在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总是会有许多奸人,为了自身利益
2024-05-31 18:39:00
说起顺治帝,他坐上皇位也是让人没想到的,毕竟当时豪格和多尔衮明争暗斗的,是个明白人都知道皇位肯定就在他们之间产生,谁知最后两人让年龄还是孩童的福临坐上这万人之上的位置
2024-05-31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