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唐朝名妓李娃,皇帝亲封为汧国夫人以彰其德
...功成身退。皇帝被她的大义所感动,封其为汧国夫人以彰其德,她就是名妓李娃。常州刺史荥阳公的宝贝儿子荥阳生,自幼聪慧无比,“隽朗有词藻,迥然不群,深为时辈推伏”,常以吾家千里驹称之。未到加冠之年,荥阳公就...……更多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郑颢与万寿公主的婚姻奇缘
...说和影视剧中,读书人中状元后通常都会迎娶公主,成为皇帝的乘龙快婿,如《三侠五义》中的负心汉陈世美,但在中国历史上,从隋朝开设科举到清末废除科举的一千多年间,有据可查的状元有700多人,其中成为驸马的仅有一...……更多
中国历史上10大状元排行榜
...有成竹不慌不忙,最终因为内容闪光立论高深而备受乾隆皇帝的青睐而被评为一甲第一名。第八位:张孝祥上榜理由:史上作词最好的状元 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和书法家,他在宋高宗赵构统治时期的绍兴二十四年也就是公...……更多
状元李春芳的幸运与平庸:科举考试背后的故事
...一席之地。科举考试被视为文人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而皇帝对这些文人格外看重。朝廷中的大臣多为大家族出身,更多是为家族效力。与之不同,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的人,大多是穷苦的读书人,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这使...……更多
...,即每年由县、州(府)、道至中央礼部层层考试,有时由皇帝拍板。这种考试虽显得有一点公开、公平,但内容繁杂,关卡多多,录取的人数极少(每年能进京参考的有七八百人,被录取者仅20人左右),远不能满足泱泱大唐治理国...……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类,一个常科,一个制科。每年规定时间举行的是常科,皇帝开恩科临时举行的是制科。主要考试内容是论时务的对策和诗赋文章,也就是所谓的进士。在唐朝,很多宰相都是进士出身。而这些考生的生源,一个是国家学馆出身...……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秋闱”的主考官,不再有各省自主委派学官担任,而是由皇帝亲自选派钦差大臣监考。届时,一省“秀才”就会齐聚省城,参加“秋闱”,通过考试者即为“举人”。注意,获得了“举人”功名,就等于获得了进入仕途做官的资...……更多
清朝时期的七品知县能够面见皇上吗?
...清朝的七品芝麻官。七品知县能够面见皇上么?在古代,皇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七品芝麻官虽然是一个官员,但是品阶较低,地位和权力都比较小。在官场上,七品芝麻官通常很难有机会见...……更多
​长庆元年的科考舞弊案,是“牛李党争”的导火索
...皇甫湜答道:“陛下寤寐思理,宰相忧勤奉职。”还请求皇帝可以“日延宰相与论义理”。随后,他指出,如今朝政最大的问题在于:“夫裔夷亏残之微,褊险之徒,皂隶之职,岂可使之掌王命,握兵柄,内膺腹心之寄,外当耳...……更多
上官婉儿:从罪奴到唐朝女官的崛起与陨落
...害了刘邦的儿子们,还用极其残忍的方法对待他的宠妃戚夫人,也就是“人彘”,还有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妲己,赵飞燕等被人们认为是妖媚惑主的女人……所以古代人们将美女视为猛兽,祸水,评价都不是很好,不过历史...……更多
清朝科举案揭秘:一品重臣柏葰因何无辜丧命?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地位是非常尊崇的,他们掌控着国家最高的权力。而为了确保这份权力,统治阶级往往会想方设法。战争期间一般会采取武力镇压,而和平时期便会采取思想专制,用一个俗称,便是“文字狱”。提起“文...……更多
和珅的聪明才智:凭借对乾隆的了解成功押题作弊
...太多,很容易被防线。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一关考试和皇帝有很大的关系。而和珅只有这样才能作弊。殿试考试的前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之后是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只要考中,就都是进士了。殿试是科举考试中...……更多
宋太宗科举制度之完善,进士有贡献吗
...增加了两种考试:一种是每年举行的定期考试,另一种是皇帝临时决定举行的系统考试。武则天在位期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增加,并首次引入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科举考试的一部分,整个唐朝都非常重视科举...……更多
柳永四次科举三次落榜,第四次高中却被皇帝下旨去青楼填词
...城。他自己也想不到的是,在他25岁时这一年的科举上,皇帝宋真宗赵恒不仅不欣赏他,反而觉得他“属辞浮糜”,直接刷掉了他。愤怒、失望,是他得知情况时的反应,于是,柳七写下了《鹤冲天·黄金榜上》,其中有这么一...……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举的荣耀。凡是金榜题名的所有进士,按照榜单的名次,皇帝都会亲自一个一个召见,这种方式称为“传胪”。能够被皇帝召见的读书人,都将是人生最大的荣耀,就连王公大臣也要对他们毕恭毕敬。随着一阵鼓乐声和鞭炮声过...……更多
清朝宗室子弟的官场生涯:升迁与限制的谜团
宗室子弟,指的是与皇帝有着血缘关系的人,如子女、叔伯、兄弟等人。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宗室子弟一般都能够享受优厚的待遇,加官进爵不在话下。可是,在清朝时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宗室子弟很少出来做...……更多
科举考试:古代的公平选拔与官场变革
...不批阅试卷,只是考官将其中最优秀的让天子进行批阅,皇帝审阅合格以后成为天子门生文状元为六品官职在武则天新创武举之后,就出现了文状元和武状元。由于所考的属性不同,在官职的任用之上也多有不同。十年寒窗苦读...……更多
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制度的雏形其实诞生在十六国时期,当时十六国中的后赵皇帝石勒为了加强国民教育,让青少年能够接受系统性的教育,于是下令国家开始设立“学官”这一职位,并且每一郡都要设立博士和祭酒两个人,挑选一百五十个学生,...……更多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状元的历史变迁与影响
...的官僚集团。另外元代科举还存在着“殿试”一说,即由皇帝亲自出题进行考试,但并不是所有皇帝都喜欢这个“节目”,比如在宋真宗时期就有个考生叫郭登“无考”而被淘汰了。这说明在元代,状元并不是人人都能考上了,...……更多
俞鸿图的死,吓得乾隆做了一个什么决定
...来发生了一件俞鸿图怎么想也想不到事情。俞鸿图有两房夫人,恰好都是爱财之人,得知有仆人因为受贿赂被处罚后不仅没觉得受贿是一件不好的事,反而学了起来。于是,俞鸿图的这两房夫人就联合了几个下人“卖考题”。这...……更多
让朱元璋心灰意冷的殿试,为何大放光彩
综述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它应皇帝的政治需求而生,又随着皇权的强化而完善,是科举考试中与皇帝联系最为密切的环节。明代殿试的沿革以科举为依托,以皇帝的政治需求为标尺,经历了确立发展、稳定巩固、变更强化三...……更多
科举制下的寒门困境:唐朝科举真相揭秘
...先被压制的五姓七望又趁着安史之乱兴旺发达起来。比如荥阳郑氏,在唐朝进入中期后,连续产生了十多位宰相,史称“郑半朝”;又比如清河崔氏,自中唐开始,累计有8人为宰相……五姓七望彼此联姻,成为一体,所以他们...……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制之中的最高等级的考试,并非由礼部主持,而是由当朝皇帝亲自监考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此时的榜单已经变成了金色,被人们称为皇榜或者金榜,考中的学子就会获得进士功名,榜首则被人称为状元郎,榜眼和探花则是...……更多
考官卖考题被判死罪,说了何事免去死罪
...在接受惩罚的时候说了一段话,正是因为这句话,当时的皇帝唐高宗居然免除了他的罪,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监考官“监守自盗”龙朔三年,也就是公元663年,作为右史的董思恭和当时的考功员外郎权原崇一起主考科举。右...……更多
...考试,考中就是准进士,相当于明清时期的会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主要是给通过省试的准进士们排名次,只要不出意外,差不多所有参加殿试的考生都能成为进士。从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开始,宋朝科举制度就基本成熟...……更多
武则天当皇帝后,大力改革什么制度
一说起武则天,绝对是毁誉参半的一个人,在古代没有哪个人像武则天这样走两个极端,要么是死忠粉,要么反对到底,关于武则天的评价说法纷歧,但是她从政后的史书功绩是有证可依。最大的伟绩便是完满科举制,知人善...……更多
到底是怎样的“要事”,值得左宗棠舍弃大义,非要完成
...在他看来,“同进士出身”类似为给小妾抬房硬称作“如夫人”,而自己就相当于“进士及第”“进士出身”者的小妾。即使官位相当,名分上总是差那么一截。因此,曾国藩后来耻于提及自己的功名,认为这是身上的一道瑕疵...……更多
墨水惩罚:古代科举制度的奇葩法律
...这种说法并不被后世认同,只不过后来的“李世民”做了皇帝,负责写史的官员不敢把这种“丢人事”真实记录罢了。“李世民”喝了墨水也好,不喝也罢,总之以后当了皇帝就马上废止了一条法令;此举不难猜出,李世民对“...……更多
清代科举探秘:状元头衔背后的荣耀与仕途起点
...三年在巡抚驻地举行的乡试,考试时间在八月,监考官由皇帝亲自指派。通过乡试后,就可获得举人头衔,及获得进入会试的资格。乡试排名第一的,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更多
...因而科举制在忽必烈时代终究未能推行。直到元朝第四位皇帝元仁宗时期,科举制才得以恢复。1314年,科举制正式推行。对于考试的内容,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南人不同。唯我祖宗,以神武定天下。世祖皇帝设官分职,征...……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龙啸云死后,你看林诗音嫁给了谁?夫妻生下一子,爱上林仙儿女儿
江湖中无人不知小李探花的大名,小李探花李寻欢,出身名门,家世显赫。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他们一家就出了七位进士,父子三人更是高中探花
2025-02-07 21:44:00
中世纪最大会战的统帅是谁?是这个12世纪中国北方的失败者
历史上不靠谱的数字记载很多,有人会拿咱们的史书说事,说中国的百万大军是虚构,这就存粹是读书少,洋鬼子的纪录更加夸张。中世纪的欧洲战史动辄就是十字军遭遇了几十万异教徒骑兵
2025-02-07 21:45:00
为什么那么厉害的诸葛亮,曹操没对他评价一番?原因其实很简单
这个问题还挺有趣的,基本上我们了解三国的这段历史都是从三国演义上知道的,但这个毕竟是一本历史的小说,只是遵循了一些主要的脉络
2025-02-07 21:52:00
为何明朝皇帝大多表现平庸,却能维持300年统治,寿命超过汉唐?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句俗话,“皇帝多奇葩,明朝特别多”,但奇怪的说,明朝不仅没有因为出了这么多奇葩皇帝而短命早亡,反而存在了近300年时间
2025-02-07 21:54:00
中国古代的神医,寿命都很长
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孙思邈应该是中国古代知名度最高的神医了,他们生活的朝代不一样,但都留下了精湛的医术和不朽的佳话给后人
2025-02-07 22:10:00
古代这两人有多可惜?只差一步就统一天下,却偏偏没走好最后一步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在群雄混战的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2025-02-07 22:12:00
49岁的女博士履新重庆师大党委书记,优雅干练,曾任重庆二师书记
2023年9月,49岁的张艳任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有网友认为,张艳博士以思想政治工作见长,她的经历和领导能力表明她非常适合担任师范大学的领导
2025-02-07 14:39:00
身世富贵、倾国倾城的她,曾14次怀胎,36岁离世
李鸿章身为清王朝的一员大臣,曾拥有过荣华富贵,而这些富贵不但没有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反而一直延续至今,如今他的子孙后代依旧富贵如初
2025-02-07 15:01:00
一场空前大灾荒下的众生相
光绪初年(1876-1879年),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发生了一场特大旱灾饥荒,其中以1877、1878年尤甚,而这两年的阴历干支纪年属丁丑
2025-02-07 15:12:00
0.08毫克能让人致死,知道我国最毒的蛇有多毒吗?咬后几乎没痛感
大自然是平衡的,有生物赖以生存的一面就一定有它相应的天敌和弱点,人类虽然渺小,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大脑来做很多事情。大象虽然笨重
2025-02-07 15:14:00
高官死后,家族成“中国最牛豪门”,背后这位母亲有多厉害?
#妈妈的时光故事#华人星光原创内容作者:华人星光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一位好母亲,足旺三代人,今天是母亲节,讲一位中国妈妈的故事
2025-02-07 15:53:00
《康熙王朝》康熙最疼爱的女儿蓝齐格格:生前当工具,死后更悲惨
文/陈澄原创不易,请关注转发。1.怒摔八音盒,与康熙决裂蓝齐儿回京城看探亲,没有看见父亲和母亲在一起,便起了疑心。她根据好心太监的提示
2025-02-07 15:56:00
徽州年俗“上九”庙会
徽州人的一生,需要经过各种庙会的“洗礼”,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神鬼合一菩萨老爷的保佑,庙会伴随着每个徽州人的成长。如徽州区岩寺镇每年正月初九的举行“上九会”
2025-02-07 12:14:00
论文心画派文学与艺术的融合之道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长河中,艺术流派众多,而文心画派以其独特的理念和表现形式独树一帜。它强调文学与书画的紧密结合,追求心境与意境的完美融合
2025-02-07 10:26:00
新书速递 | 李晶彭庆阳新作《李世民书论解析与图文互证》出版
近日,由李晶、彭庆阳合著《唐·李世民书论解析与图文互证》一书由中国书店出版发行,该书是全国书法名家洪亮主编的“中国历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系列之一
2025-02-06 22: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