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明江山将在其手中败亡。兵部尚书跟随朱祁镇亲征,而将于谦留在兵部,以防不测,也正是这个决定,挽救了大明。关键时刻,兵部侍郎于谦顶着压力,呵止了建议南迁的大臣,而朱祁钰也同意了和京城共存亡,于谦被提拔为兵...……更多
为大明续命200年的少保——于谦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生于风景如画的浙江杭州。他是明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御史、巡抚、兵部侍郎和兵部尚书等。在众多明代官员中,他以两袖清风的清廉和刚正不阿的品性而独树...……更多
罗通:从进士到边关守将,铁血忠魂捍卫大明疆土
...捕下狱,并贬任为广西容山闸官。到了朱祁钰监国时,在于谦、陈循等大臣的推荐下,罗通被重新提拔任用为兵部员外郎,负责前往居庸关守备。朱祁钰正式登基成为代宗皇帝后,罗通被提拔为右副都御史,继续守备居庸关重地...……更多
明朝于谦后代下场?朱祁镇有没有赶尽杀绝
明朝于谦后代下场?朱祁镇没有被赶尽杀绝,是留有余地。于谦,我称其为大明英雄的男人。朱祁镇在太监怂恿下御驾亲征来犯的蒙古瓦剌,结果在土木堡大败,不但耗尽大明家底,自己也成为“瓦剌留学生”。国不可一日无...……更多
大明皇帝被俘之后,哪个大臣怎样打赢首都保卫战
...在此危难之际,一个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那个人就是于谦。于谦其人▼1421年,于谦成为进士,进入仕途。初期被任命为御史。在朱高煦叛乱中申斥朱高煦,得到了明宣宗的赏识,后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并巡抚陕西、河南。...……更多
于谦为何拥立朱祁镇的弟弟为帝
...最大的危机。如果朱元璋泉下有知,必然会气得吐血! 于谦拥立朱祁钰是形势所逼于谦最终被英宗处死,最大的罪状就是他拥立朱祁钰登基,所以英宗复辟之后,第一个就拿于谦开刀。站在帝王的角度,这样做并没有错,但是...……更多
王振与于谦:明朝的权力斗争
...祁钰也是六神无主。危急关头,兵部侍郎挺身而出,他叫于谦,浙江杭州人。于谦官职虽不高,但在朝中的声望还不错。他曾经因不给王振送礼而被关进牢里,王振本想屈打成招废了这个不识相的小官员,没想到碰到了硬骨头。...……更多
于谦手握重兵,完全能制止“夺门之变”,却为何坐以待毙
...复辟的明英宗朱祁镇在接受百官朝贺后,下诏将兵部尚书于谦等人当场逮捕,仅仅过了五天,这位功勋卓著的明朝“救时宰相”就被处死了。于谦虽然挽救了大明王朝,但在明英宗看来,他毕竟是景泰帝朱祁钰的亲信,加上他扶...……更多
大明因于谦而续命两百余年,为何有人说其死得不冤
...大臣们给镇住。发出这声怒吼的人,正是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之所以朝堂混乱,是因为明英宗朱祁镇被大太监王振怂恿,再加上自己本身不军被统帅的能力,仓促之下就御驾亲征冒犯边境的瓦刺,最终致使二十万明军在土木堡...……更多
为何世人皆知于谦是冤枉,明英宗朱祁镇还要背负骂名,将于谦杀害
...。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明朝以后再无功臣于谦。论一个朝代的兴起,少不了贤明的君主与忠诚的大臣,另一个朝代的衰败,更少不了昏聩的君主和奸佞臣子。对于明朝的于谦来说,位列人臣,战战兢兢,临危受命...……更多
他保住了大明王朝,却被冤杀,抄家时穷徒四壁只有一个箱子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作者叫于谦,彼时他只有12岁。《明史》称赞于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为“西湖三杰”。于谦年少时刻苦读书,志向高远,他以“人生自古谁无死...……更多
名将于谦如何取得京城保卫战胜利
...许多明朝为人称颂的名将,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名将之一于谦的故事。于谦于谦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年考中进士,后踏入仕途。宣德初年,于谦任兵部右侍郎,并在山西、河南一带做过巡抚。在任期间,于谦克己奉公,爱民...……更多
是什么导致于谦被杀,又为何说他的死决定了明朝气数将尽
...巨大,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了大明的气数将尽。这件事就是于谦被杀,于谦死了,一个一心为国,于危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忠臣死了。他的死对于整个官场来说,实在是一场“大地震”,此后的明朝虽然维持...……更多
为何说“夺门之变”是改写明朝政治走向的一件大事
...变搞出如此大的动作,当时,身为明代宗心腹的兵部尚书于谦是否知晓,当晚,他又在干什么呢?对于政变当晚,于谦近乎缺位的行踪,《明史》中的《英宗纪》《景帝纪》《于谦传》中均无记载,难道于谦当晚真的失踪了?这...……更多
聊聊大明王朝景泰八年的诛心之问
...样记录朱祁镇的反应的:景皇帝闻钟鼓声,问左右云:“于谦耶?”左右对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皇帝未登殿而宫前钟鼓呜,必是宫廷生乱。慌乱之下,朱祁钰下意识的发出了作为皇帝的诛心之问:难...……更多
此战损兵十万皇上被擒,他反败为胜却以谋反被杀,比岳飞死得都冤
他叫于谦,明朝著名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中进士后,曾任河南巡抚、兵部侍郎,为官清正,两袖清风,深得百姓拥戴。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进攻大同,大败明军。英宗命郕王朱祁钰和于谦留守北京,自率王振、邝埜等百余...……更多
徐有贞:从土木堡之变到夺门之变的关键人物
...?徐有贞话音刚落,立刻就遭到了众人的反对,兵部侍郎于谦甚至直言不讳,掷地有声地说了这么一句话:“言南迁者,可斩也。”——《明史》于谦的意思很简单,他是在直截了当的告诉徐有贞,退守南京是不可能退守的,你...……更多
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后,为何会受到优待最后还被送回?
...,是大明君臣的骄傲自大、决策失误造成了自己的大败。于谦其次于谦等大臣拥立朱祁钰登基,迅速形成了新的领导层,没给瓦剌人趁虚而入的机会。明英宗朱祁镇兵败被俘后,瓦剌人打着送“英宗回京”的旗号妄图让明朝军队...……更多
明代宗的“靠山”于谦,为何没有入内阁主政
...内部因素是明英宗的儿子年幼,加上刚刚升任兵部尚书的于谦的力挺。于谦当时的地位很独特,因为是他极力主战,成为出头鸟,所以大家在危急关头也愿意让这么个强硬派领头,带领明朝渡过难关,《明史·于谦传》中记载:...……更多
大明最忠诚的战神是谁,为何遇到最残酷的背叛
指挥打赢北京保卫战以后,兵部尚书于谦成为明景帝眼中绝对信任的人,也成为国家栋梁,加官为少保(从一品),总督军务。于谦才力过人,军务紧急顷刻变化时候,他指挥若定,眼睛看着奏折,手头屈指计算,口授机要,...……更多
“夺门之变”于谦为何不反抗,保护明代宗
...因为一来,景泰帝只是重病,并未去世,二来,兵部尚书于谦掌握一定的兵权,并且及时知道了夺门之变的消息,那么,于谦为什么不宣布勤王,维护景泰朝廷,而是坐视景泰朝廷的覆灭?这一切,要从明英宗第一次当皇帝的时...……更多
于谦抗击瓦剌为大明续命200年,8年后为何被问斩?
于谦,一个在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中绝对算得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无论是从人物品格等精神层面的内容来看,还是从推动社会发展、保卫国家安全的功业来看,于谦都可以算是当之无愧地做到了名留青史。然而,就是...……更多
2022-12-16 20:43于谦,大明
从游方和尚到救国宰相:于谦的传奇人生
...上只有寥寥四字的记载:天下冤之。——题记(文天祥)于谦的父亲于仁,是个不折不扣的追星族。老爷子不追倡优,不追戏子,专门追随一位叫做文天祥的人。文天祥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南宋名臣,抗元将领,一生忠心...……更多
害死再造于谦的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前面我们讲到了朱祁镇复位之后,曾经被于谦训斥过的徐有贞和石亨为了报复,力主除掉于谦,而朱祁镇虽然经历过一次任用小人奸臣结果霍霍掉了大明的精锐。可再次复位,他明显还是没有学会辨别忠臣和奸臣,再加上本身...……更多
...先是立了朱祁钰为皇帝,稳定了朝中人心,随后又提拔了于谦为兵部尚书,统御京城兵马,全权负责京师保卫战。君臣一心,共同拱卫京师,护大明子民。于谦身为一介文人,自怀风骨,怀着与京师共存亡的必死决心,调兵遣将...……更多
此人被斩首时天空阴云密布,刽子手见后竟然含泪自杀
...不过在他上位之后,立刻下达一个命令:少保、兵部尚书于谦入狱论死。这件事情惊动朝野内外,于谦在朱祁钰在位期间很受重用,他的话皇帝听了都是言听计从,于谦为官清廉一心为公,再加上统领指挥北京保卫战,没有他,...……更多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京师保卫战,几乎成为明初中兴的最后希望。护国英雄于谦的淬火重生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护国英雄于谦挺身而出,径直走上了为国捐躯的道路。他与兵部尚书王佐交好,深得景帝器重,之前曾大力整顿军纪,深受将士爱戴。...……更多
...,一个男孩呱呱落地。这个孩子便是未来拯救大明王朝的于谦。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五日,由于明英宗朱祁镇和权阉王振的骚操作,二十万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灭。明英宗也在此战中沦为俘虏。悲剧发生时,驻守怀来的...……更多
明朝第一忠臣是谁,被冤斩后锦衣卫抄家时落泪
...让忠臣下场凄惨的历史总是在不断地上演。明朝第一忠臣于谦的冤死,甚至让去抄他家的锦衣卫流泪,久居深宫内的太后得知后更是茶饭不思。那么,于谦的死究竟有何冤屈呢?为什么让他人有如此反应呢?公元1398年,于谦出...……更多
从土木之变到夺门之变,大明王朝完成了她由盛而衰的转折
...官富户们,纷纷南逃。有许多大臣提出迁都,而兵部侍郎于谦则极力反对。于谦要求坚守京师,并诏令各地武装力量至京勤王。 由于瓦剌太师也先,挟持明英宗朱祁镇作为进攻明朝的政治工具,于谦就针对性地提出了“社稷为...……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徽州年俗“上九”庙会
徽州人的一生,需要经过各种庙会的“洗礼”,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神鬼合一菩萨老爷的保佑,庙会伴随着每个徽州人的成长。如徽州区岩寺镇每年正月初九的举行“上九会”
2025-02-07 12:14:00
论文心画派文学与艺术的融合之道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长河中,艺术流派众多,而文心画派以其独特的理念和表现形式独树一帜。它强调文学与书画的紧密结合,追求心境与意境的完美融合
2025-02-07 10:26:00
新书速递 | 李晶彭庆阳新作《李世民书论解析与图文互证》出版
近日,由李晶、彭庆阳合著《唐·李世民书论解析与图文互证》一书由中国书店出版发行,该书是全国书法名家洪亮主编的“中国历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系列之一
2025-02-06 22:48:00
鳌拜手握重兵推翻康熙易如反掌,可为啥不造反?康熙晚年说出答案
前言在清朝初期,顺治皇帝登基时只有6岁,大权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多尔衮野心勃勃,将自己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和皇父摄政王
2025-02-07 01:20:00
金门战役惨败,叶飞上将自责,后勤部长透露隐情:船都给厦门了
1992年11月7日,金门岛解除长达36年的戒严,结束了“战地政务”,实行地方自治、军民分治,还政于民。金门岛离中国大陆虽然遥远
2025-02-06 18:07:00
民工捡到估值3亿的古董金镯,选择上交考古队长,却被私吞送女友
1988年11月,两个陕西农民受托帮考古队干些体力活,并在古墓里捡到了价值不可估量的金手镯。他们选择主动上交给考古队长
2025-02-06 18:08:00
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却让狄仁杰上前:你看这是什么?
作为历史上唯一敢称帝的女性,武则天的实力毋庸置疑,虽然历史上女性因为种种手段独揽大权的不在少数,可是真正敢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称帝统御天下男人的却也只有武则天敢了
2025-02-06 18:33:00
让杨素成了隋朝第一“绿帽侠”的三个爱情典故
在中国数千年的岁月长河里,曾流传过很多凄美的爱情故事,虽然多系文学作品或神话传说,且往往以悲剧收场,但也不乏有真人真事
2025-02-06 18:44:00
秦的来历,两个版本哪个比较可信?
秦是嬴姓民族。春秋战国一番争斗后,秦最终统一了中国。秦国最早连诸侯都算不上,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历史上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
2025-02-06 18:45:00
英国爱德华八世:为娶3婚女放弃王位,换来的却是妻子的冷漠刻薄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女人不坏,男人不爱。”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并不乏验证,因为许多行为浪荡的女人却能轻松地俘获一众优质男人的心
2025-02-06 18:45:00
老汉无意中捡到一堆破布,被儿子20元卖掉买酒喝,如今价值超4亿
故宫,宛如时间的宝库,聚藏着无数的奇珍异宝,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座古老的宫殿,见证了中国几百年的兴衰荣辱
2025-02-06 18:50:00
聊聊吴用和晁盖的关系
在吴用眼中,晁盖是个傻大个。两人一狐一虎,上山之前,各得其所,亲密无间。然而他两关系能够稳固,主要是在上山之前,晁盖是一村之霸
2025-02-06 18:50:00
雍正年间地方改革的多样性和基本原则
雍正年间的奏折制度和火耗归公财政改革,带来了非常直观的后果。奏折所传递的信息率先提醒雍正注意地方财政真实的不稳定状况。正是在皇帝对奏折的答复里
2025-02-06 19:01:00
清末中国西部的“盗墓者”,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古代乃至原始社会时,陪葬习俗的兴盛标志着对死者的一种特殊仪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陪葬品变得日益奢华丰富,引起了广泛关注
2025-02-06 19:12:00
诗丽吉背叛丈夫,“刮宫”后跪地为国王献鲜花,姿态卑微另有所图
泰国前国王普密蓬和妻子诗丽吉的爱情故事堪称传世佳话。二人初识于普密蓬在欧洲求学时,当时他已经是泰国的新国王。在家国重任压力下
2025-02-06 1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