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宰相武元衡遇刺背后的权力博弈:藩镇与中央的较量
...暂,而这次进入的黑暗终成永夜。五十余年后,一位落第豪强在长安喊出“百花开来我花杀”,随后在一片金黄的世界中,大唐唱响了属于自己的丧曲。 ……更多
盘点汉朝被废的四位皇帝
...朝称制。刘辩在位时期,东汉朝廷已经名存实亡,宦官与外戚斗争更为激烈,相互残杀。刘辩即位后不久,外戚何进借机杀死宦官蹇硕,并与司隶校尉袁绍密谋尽诛宦官,召令并州牧董卓进京援助。后尽除宦官之谋泄露,宦官张...……更多
汉武帝杀钩弋夫人,为防外戚专政之先例
...又为什么落个如此下场?西汉存在的两百多年间,共历十二帝,但是外戚干政的情况中一直都有出现。吕后的故事大家应该也或多或少听过一些,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趁刘邦在外征战之际,与萧何用计杀掉了韩信,杀人立威;...……更多
刘疆让位:光武帝刘秀的明智之举
...的让位成了定局。原来"度田事件"的出现,让刘秀深感豪强势力依然强大,宽仁的刘疆难以驾驭这些颐指气使的勋贵们,自己"以柔道治国"也不能对他们残忍处置,唯有性格暴躁但刚猛有力又有韬略且爱民如子的儿子刘阳可...……更多
赵构的\\\
...海上朝廷”。1、靖康之变靖康之变的本质上,更是徽钦二帝玩出来的人祸。辽朝崩溃后,金和北宋成了邻居。金朝在灭辽过程中,发现了宋军的虚弱。而北宋的道君皇帝则考虑如何从金朝控制下的辽朝遗产中,多分一部分出来...……更多
汉桓帝刘志统治时期的成就与矛盾
...子,东汉第十一位皇帝,即位初期,太后梁妠临朝听政,外戚大将军梁冀掌握大权。一、汉桓帝亲政公元150年,梁太后病重,临终之时,她下诏归政于刘志。梁太后死后,为了安慰梁氏家族,刘志又增封梁冀万户食邑。至此,梁...……更多
汉朝酷吏义纵的争议与政治矛盾
...的一把手,可以说是火速飞升。当时汉武帝正在大力打击外戚势力,义纵心领神会捉住了太后的外孙狠狠地惩罚,看上文,太后可是举荐他做官的恩主啊!太后的外孙,不就是汉武帝的外甥吗?还真不是,王太后在嫁给汉景帝之...……更多
汉灵帝刘宏:一个因荒淫无度而英年早逝的皇帝
...宏才11岁,没有经过系统皇帝教育的他只能屈居于强大的外戚之下。而此时宫中的宦官则给予了他极大的关怀,于是祸根从此埋下。彼时的朝廷,窦武因为拥戴皇帝有功而受封闻喜侯,整个窦氏家族也因此升迁,一时风头无量,...……更多
东汉皇帝为什么一定要跟士族集团过不去?
...去世,灵帝继位。就在这个节点上,工具长了脑子。针对外戚和士族的联合绞杀,宦官们搞了一波反清洗,而且发动了第二次党锢之祸。宦官不就是工具吗?他们怎么会长了脑子?宦官卑贱是真卑贱,但亲近也是真亲近。官僚干...……更多
揭秘荆襄七郡:刘表如何稳固荆州,成为三国鼎立的关键
东汉末年,中央主要力量依靠:士人、宦官、外戚这三大集团,其中的宦官和外戚常年争斗,导致东汉末年皇帝更换频繁,各地盗贼横生,朝廷力量薄弱,让各州、郡、县自己征兵御敌。黄巾起义把天下搅的大乱,东汉朝廷更...……更多
东汉外戚的崛起与衰落:阎氏家族的兴衰史
...主持国政,太后们代理政务,却只信任自己的亲属,于是外戚逐渐崛起。随着皇帝逐渐长大,不甘成为傀儡,又无法倚重于亲信,只好依赖身边的宦官。于是,外戚和宦官成为东汉中后期政治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两大势力。这形...……更多
汉桓帝明明是一位昏君,为何东汉还美谥为“桓”
...。二延熹二年(159年),因为年龄的增长,汉桓帝不甘心外戚干预朝政,而梁冀因为汉桓帝的主动退让,更是放松了警惕。所以,汉桓帝决定发起反击。对此,汉桓帝召集了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瑗、左悺等人,和他们歃血为盟...……更多
窦婴之死:汉代外戚的辉煌与冤屈
窦婴,一个有本事的外戚,他可以力挽狂澜,和周亚夫一起平定七王之乱;可以阻止梁王刘武继位,成为大汉储君;还可以支持汉武帝刘彻推行建元革新,兴儒学废黄老;更在势微力竭时,可以直斥田蚡恶行,而不畏生死;还...……更多
...三股势力,可以影响到历史的走向,他们分别是:宦官、外戚,以及权臣(士族大家)。袁绍就出生于这三股势力中的最后一股。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袁绍的家世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四世三公。那么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更多
唐文宗与三名假国舅的闹剧
...宗李昂即位。作为一个出身不正的皇帝,李昂一心想通过外戚政策来巩固皇权,首先就想给母亲萧太后找一个“国舅”。文宗此举用心良苦,他出身宗室旁支,继承大统的合法性存疑。如果能找到一位真正的皇族血亲担任国舅,...……更多
清静恭俭:汉景帝的政治智慧与儒家治理
...国者,以收到杀一儆百的功效,让那些不法官僚、豪强、外戚等个个惴恐,收敛其不法行为,通过阶级关系的局部调整,更加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由于汉景帝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进而促进了汉景帝时期经济迅速发...……更多
史丹谏言保太子:汉元帝临终前的权力争夺
...和霍光以及群臣决定拥护汉宣帝继位,史家因为是汉宣帝外戚的原因得到了鸡犬升天的机会,史家的三个儿子,都因此被封侯,汉宣帝在位期间史家的史高,做到了最高的大司马,骠骑将军,统领尚书等高位,史家因为汉宣帝走...……更多
五千泾原兵引发的长安兵变:唐朝削藩政策的失败与反思
...王,李纳称齐王,朱泚称秦帝,李希烈称楚帝,故史称“二帝四王之乱”。为解奉天困局,唐德宗只能将尚在前线御敌的李晟、李怀光、马燧等召回身边,希冀凭神策军、朔方军、河东军的通力合作,扭转局势。然而,正当人们...……更多
哪个皇帝的独子被皇后迫害,历经艰险成了皇帝
...后、权臣还有太监手中的棋子。这个时候宦官为祸、而且外戚掌握权力,朝堂民间很乱。当然,因为这种乱象,很多皇帝都想要反抗,他们一直想要维护自己皇帝的权威,比如东汉第7任皇帝。汉顺帝刘保就是其中一人,他生于...……更多
汉顺帝刘志:从软弱到坚强的皇帝之路
刘邦去世之后,外戚吕氏家族掌握政权,之后的多位皇帝朝中都有着外戚的身影,东汉的第11位皇帝汉顺帝性格十分软弱。他是因为娶了太后的妹妹得以继承大统,在位时期,手中几乎没有什么权利,政权都被外戚和宦官把持。...……更多
光武帝刘秀采防止功臣居功自傲的方式
...驾车素服,亲自送葬。此外,刘秀大力鼓励这些文士打击豪强。如“强项令”董宣在国都洛阳任县令时,执法严明,不畏权贵,连刘秀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都敢斩杀,刘秀非但没有处置他,反而赐钱30万。 ……更多
汉朝四大昏君揭秘:从汉元帝到汉灵帝的覆灭之路
...也就有了后来篡位的资本。所以,汉成帝消极怠工,重用外戚王家,这是导致西汉灭亡的直接原因。当然,除了这个错误之外,汉成帝还做出了很多标准的昏君事迹。比如说汉成帝宠爱妖后赵飞燕,生活奢靡无度,沉迷后宫享乐...……更多
刘敬移民建议的利弊:从西汉初年的政策选择看治国智慧与失误
...、代王陈豨等人反叛,汉景帝时期有七王之乱,西汉末是外戚掌权。朝廷主要防备的应该是这些有兵有权的群体,而无需担心六国家族。有人说这些人慢慢就发展为地方豪强势力,欺压百姓。这个在西汉前期几十年内,一直不是...……更多
为何说董卓是最不得人心的王霸
...插手朝政。果然,不久后汉灵帝驾崩,汉少帝刘辩继位,外戚何进辅政。何进因与宫中宦官矛盾重重,和司隶校尉袁绍密谋诛杀宦官,但又得不到何太后的支持,于是召集手握重兵的董卓和丁原两人,分别率凉州兵、并州兵前来...……更多
历代皇权斗争与政变背后的真实权力游戏
...在手的王莽,而到了东汉,掌握朝中大权甚至敢于弑帝之外戚更是层出不穷,使得皇帝不得不用宦官之力来遏制之。 三国已经说了,而之后的两晋乃是皇帝的悲哀时期,西晋皇后和皇族在那边争权,把皇帝当幌子用,等到东晋...……更多
唐前期皇位过渡为何如此波折
...巩固,甚至还能创造本朝的强盛和辉煌,如西汉时的文景二帝。相对应的,一个软弱无能甚至品行恶劣的继承人则会带领王朝走向灭亡,如秦朝的胡亥和东汉的桓灵二帝。但在众多朝代之中,却出现了唐朝这样一个在继承人选定...……更多
明熹宗朱由校到底是文盲皇帝还是木匠皇帝?
...大肆政击之下,罢免了魏忠贤。东林党上台后废除了江南豪强的赋税制度,但是却把增加赋税放到老百姓头上,大明国库出现了空虚。崇祯二年,后金趁着明朝皇帝用人失误,成功打破明朝两翼的牵制,战场态势从守方变成了主...……更多
...败,哪怕强如唐宪宗、唐武宗,最终也只能功亏一篑。“二帝四王之乱”也称“奉天之难”,它是中唐历史中最惊心动魄的事件之一,这件事的起源跟唐代宗的“河朔分封”有关。“安史之乱”结束后,平叛功臣仆固怀恩为了自...……更多
汉灵帝:从亭侯到皇帝的崛起与争议
...政权。到了汉灵帝之后,政权到了一个很小的孩子手里,外戚与宦官的平衡没有被维持好,所以,最终导致了本来就很脆弱的王朝体系的崩溃。很多人说汉室的衰微是因为汉灵帝出身有问题,他本来只是一介亭侯,当上皇帝之后...……更多
碾压孝庄、武则天,凭一己之力挽救东汉江山的太后是谁呢
...),汉和帝驾崩后,邓绥临朝听政。因为她的远见卓识,外戚也没敢出来作乱。此刻朝堂上,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02延平元年(公元106年),二十五岁的邓绥临朝后,当时东汉王朝正面临着“水旱十年”的难刷经验,而汉和...……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说起赵匡胤,我们都知道,他是发动“陈桥兵变”,从而黄袍加身,摇身一变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的,夺取了后周柴荣的江山。但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后
2024-06-19 20:58:00
伍子胥是在父兄被杀以后受到牵连选择逃亡的,他的目的地是吴国。伍子胥本来是和太子建的儿子胜一起逃亡的,到了韶关,韶关的官兵要捉拿他们
2024-06-19 20:59:00
作为一个人的身份,渔丈人的回答告诉伍子胥,你在我这儿已经不是秘密,你就是那个被通缉的人!作为一种行为,渔丈人已经用行动作出了回答
2024-06-19 20:59:00
朱祁钰和崇祯同样面对明朝存亡危机,为何一个成功另一个失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历史剧就总能带动人们对某个历史时期的喜爱。就像前些年清宫剧带动大家热烈探讨康雍乾的后宫秘辛一样,近些年
2024-06-19 21:00:00
我们只能说惶恐之中的伍子胥想不到那许多,因为凭伍子胥的智慧和对人情世故的透视他不应该这样做。楚平王要杀他们父子三人,开始只是囚禁了他父亲一人
2024-06-19 21:00:00
明英宗为什么会废除殉葬制度
在明朝开国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还有明成祖,朱棣都采用了殉葬制度。殉葬制度虽然是惨无人道的,但是对于高高在上的君王来讲,他们根本感受不到下面人的悲哀
2024-06-19 21:01:00
明英宗复辟后,朝廷为何有那么多人想要于谦的命
夺门之变以后,徐有贞、石亨等嗾使其同党劾于谦、王文等谋迎立外藩襄王朱瞻墡的儿子作皇帝。在廷审时,王文辩白说:“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
2024-06-19 21:01:00
宋代以前的史书没有奸臣传,为何宋朝开始设立奸臣传
中国的历史较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来说,传承性以及可延续性是比较强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每个王朝当时的统治者,或者是一些民间人士会撰写当时的史书
2024-06-19 21:03:00
朱元璋锯开刘伯温棺材一角,露出6个大字,是怎么回事
刘伯温在1311年出生于浙江青田县,年少时就聪明伶俐,机智过人,勤奋好学,跟着他的父亲读书认字,据说刘伯温读书的速度非常快
2024-06-19 21:05:00
明代最惨的皇帝是谁,比崇祯还要可怜
前言:说起明朝的皇帝,大家都是津津乐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要不就是一个个的大奇葩,但是战斗力都很强。本篇要说的皇帝
2024-06-19 21:06:00
朱棣为什么没杀沐英
朱棣是在1399年发动的靖难之役,沐英在1392年已经去世了,距沐英去世已经过去7年了,朱棣也就无法杀沐英了。我们可以尝试分析一下朱元璋为什么不杀沐英
2024-06-19 21:08:00
秦观在苏轼面前班门弄斧写首词,为何至今仍令人动容
作为宋代文坛的两位顶级高手,苏轼与秦观,一个是豪放派一哥,一个是婉约派词宗。但卸下这样的荣耀,他们其实更是一对心心相惜的师徒
2024-06-19 21:09:00
历史上的朱家父子长什么样?朱棣威武,太子霸气
历史正剧大明风华正在热播,剧中讲述了朱家父子自靖难之役后祖孙三代继位,开创仁宣之治的故事。明成祖朱棣原是朱元璋的第四子
2024-06-19 21:10:00
中国最后一位丞相胡惟庸到底冤不冤
胡惟庸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也是最后一位中书省丞相,一将功臣万骨枯,最后却被朱元璋怀疑谋反而处死,九族被灭,3万人做了垫背
2024-06-19 21:11:00
朱元璋强占下属遗孀,谋臣看不惯,最后如何处理
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打宣州,大将韦德成战死。朱元璋抚恤他的家人时,见到了肤如凝脂美若天仙的韦德成之妻,立即以“抚恤忠臣家眷”的名义给强占了
2024-06-19 2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