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适如何避免奉天之难?如何平息二帝四王之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06 19:2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唐朝的“藩”与其它朝代的“宗藩”不同,它的根系太发达,如果像唐德宗那样治标不治根,其结果必然失败,哪怕强如唐宪宗、唐武宗,最终也只能功亏一篑。

“二帝四王之乱”也称“奉天之难”,它是中唐历史中最惊心动魄的事件之一,这件事的起源跟唐代宗的“河朔分封”有关。

“安史之乱”结束后,平叛功臣仆固怀恩为了自固,与安史叛将田承嗣、李怀仙、李宝臣、薛嵩四人达成秘密协议,由仆固怀恩保举四人在河北就藩,做为回报,四人自然以仆固怀恩马首是瞻。

藩镇勾结,如此荒唐的提案,估计放在任何一个皇帝身上都会把仆固怀恩的屁股打烂了。然而,更荒唐的是唐代宗居然接受了,他下旨任命:

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统领魏、博、德、沧、瀛等五州;

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统领幽、营、平、蓟、妫、檀、莫等七州;

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统领恒、赵、深、定、易、冀等六州;

薛嵩为相卫节度使,统领相、卫、洺、邢、贝等五州。

这四人包圆了整个河北(含幽州),前三者后来就成了毒害大唐的“癌细胞”,史称“河朔三镇”。

河北地区被安史叛军统治了八年,士庶都对朝廷的向心力不够,唐代宗竟然将最薄弱的地区交给降将自治,结果可想而知。

果然,这些藩镇根本不听朝廷指挥,也不纳赋税,不接受朝廷任命的官员,甚至节度使之职也变成了世袭,成了独立王国。唐代宗曾经讨伐过,但都失败了,只好捏鼻子吞苦果。

唐德宗即位后决定改变这一切,建中二年(781)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其子李惟岳向朝廷请求承袭节度使。

按照唐代宗的规矩,朝廷只能盖个橡皮图章予以承认,然而唐德宗很硬气:不准,不服就干!

李惟岳火了,以前我们三镇都是这么干的,惯例啊,你这不公然破坏“国际规则”嘛,干就干!于是李惟岳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举兵作乱。

于是唐德宗令淮南节度使李希烈出兵平叛,李希烈确实很牛,不到一个月就干掉了梁崇义。

可是唐德宗的庆功酒还没喝到嘴边,就又得到一条惊人的消息:李希烈企图吞并梁崇义的地盘。

按下葫芦起了瓢,这特么什么人呐!于是战火越烧越旺。

建中三年(782年),幽州节、成德、淄青,四镇节度使仿照“战国七雄”的惯例“四镇相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杀李惟岳取而代之),朱滔称冀王、李纳称齐王。四人自称“寡人”,各设官职,大封百官,拿大唐帝国当空气的架势。

不久,李希烈在四人的怂恿下称帝了,建国号“楚”。

事件越闹越大,唐德宗火了:你们割据已经很过分了,这会儿居然称王?称王还不过瘾,又称帝了?征调泾原兵马,往死里磕!

于是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领他的兵马从泾州出发,途经长安奔赴前线。

泾原兵最早是由“大唐第一先锋官”李嗣业从安西、北庭带出来的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勤王兵,这支队伍打遍北方战区,屡立奇功。

长期的漂泊塑造了泾原兵顽强的作风,也让这支队伍注入了桀骜不驯的风格,十几年间士兵哗变屡屡发生,节度使都被干掉了几任。

按照惯例,泾原兵经过长安时,皇帝要予以“慰劳”,所谓慰劳无非是赏赐财宝、酒食,在做一些承诺,以激励士气。

然而,唐德宗似乎忘记了那年头士兵们的诉求,居然忘了赏赐,仅仅派使者去城外赐了一顿酒食。而使者也似乎没拿这支队伍当回事,所赏赐的酒食粗劣不堪。

士兵们火了:这是要干哈啊?太不那咱当人了!老子是泾原兵啊,你们不给咱就抢!

于是震惊天下的“泾原兵变”爆发了,他们调转枪口对长安发起了进攻。

唐德宗大惊失色,一面派人送来财宝企图亡羊补牢,一面召集神策军保卫长安。然而,士兵们的火一旦点起来就熄灭不掉了,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数万人编制的神策军竟然是到位了三四百人。

一顿饭引发滔天大祸,数千泾原兵竟然轻松攻克长安,打进皇宫,唐德宗仓惶出逃至奉天避难,成了既唐玄宗、唐代宗之后的第三位失国皇帝。

士兵们劫掠够了,头脑也冷静下来:接下来该干啥?总不能当山匪去吧?

节度使姚令言心一横,反正没有回头路了,咱自己拥立皇帝,前太尉朱泚在长安,咱请他出山。

这位朱泚就是幽州节度使朱滔的哥哥、前任幽州节度使。当初哥俩杀了李怀仙,帮朱希彩当上幽州节度使。后来朱希彩被杀,朱泚取而代之。

朱泚跟河朔三镇的节度使们不同,他带头勤王、奉诏,将朝廷感动得眼泪哗哗的。后来朱泚被弟弟朱滔做局,在入朝是被夺了节度使之位,朱泚只好留在朝廷任职,兼任泾原节度使。

朱滔举兵后,唐德宗担心朱泚会跟着作乱,便免去朱泚泾原节度使之职,提拔为太尉,悬挂起来。

朱泚那叫一个窝火,俺对朝廷忠心耿耿,朝廷却对我这么薄凉,既然如此也就别怪我了。于是在乱兵的支持下,他在长安称帝了,建国号“秦”。

这就是乱糟糟的“二帝四王之乱”,“二帝”就是指李希烈、朱泚,“四王”就是指朱滔、王武俊、李纳、田悦。

唐德宗原以为一巴掌就能拍死李惟岳,却不料被四王反抽得鼻青脸肿。脸上的肿块还没消失,又来了个“四镇相王”和李希烈称帝。李希烈的火没被扑灭,“消防员”泾原兵又反了,朱泚称帝了,他自己反而成了乞丐。

从来没见过这么刺激的事,也没见过这么倒霉的皇帝,他每次扑向大火的原来都不是水,而是油!

这还不算完,后来负责平叛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又反了,唐德宗又被迫流亡到梁州。亏得大唐又天降神人,李晟力挽狂澜再造大唐,这才又让大唐帝国续命一百二十年。

唐德宗在悬崖边上走了一遭,从此再也不敢提“削藩”的事,大唐进入“带瘤生存”的阶段。

毫无疑问,大唐要想避免灭亡,就必须削藩,唐德宗的思路没任何问题。可是结果为何这么糟糕呢?有办法避免吗?

如果仅看过程,似乎唐德宗太倒霉,很多事件有偶然性,属于操作不当,完全可以避免,事实为证:

其一,李希烈本来可以不反。因为他是唐德宗亲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只是野心大了点,如果采取怀柔一点的政策,满足他的一些愿望就能避免将他推到河朔三镇那一边。

其二,李希烈本来很快可以平定。在平定李希烈的初期战事还算顺利,后来朝廷干预不当,导致全面失利。如果时光倒流,完全可以避免。

其三,泾原兵变更不应该发生。事实上泾原兵变不是有预谋的行动,是唐德宗的一时疏忽,以及使者的处置不当,才催生的意外事件。

其四,朱泚之乱还可以避免。当初就不该粗暴地将朱泚、朱滔划归一类,或者在唐德宗逃离长安的时候将他带走,或者处理掉。

没错,这些事件似乎都是偶然,都可以避免,可问题是,这么多偶然叠加在一起,您还能说它是偶然吗?

我们再向后延伸,唐宪宗、唐武宗多牛,削藩大业几乎成功了,藩镇为何又死灰复燃了呢?还是偶然吗?

有人认为,“藩镇”的厉害之处根本在于“割据”,他们拥有了独立财政权、人事权、军事权,成了第二朝廷,所以割不动。

如果您这么想,我就想问:西汉有藩镇,西晋也有藩镇,明初也有藩镇,为何都被割掉了?为何唐德一百多年都没办法?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唐朝藩镇的厉害之处根本不在于他们有独立的权力,而是有政治基础,即他们已经成了庶族阶级的根,成为庶族集团对抗以朝廷为中心的豪族集团的根据地。

唐朝是以豪门集团为基础的政权,豪门大族享有特权,他们从生下来就比庶族阶级高若干等。读什么学校、获得什么待遇、将来当多大的管、跟什么样的家族通婚,一切都由姓氏所决定。

庶族阶级呢?他们只能通过科举考试谋求出路,相当拥挤,而且不是主流,像张九龄这样的人生实在是凤毛麟角。

自从唐玄宗时期,实行藩镇士兵、将领本地化的政策之后,藩镇就成了庶族阶级谋求个人发展的孳生地。如果您仔细研究唐玄宗时期的将领就会发现,他们都是世代服务于藩镇的本地豪族。

随着朝廷阻断藩镇将领进入朝廷高层的途径被阻断,藩镇的离心力越来越强。同时,那些进仕不能的读书人也只好委身于藩镇,这让藩镇人才济济,逐渐形成了强大庶族阶级政权。

所以,唐朝朝廷与藩镇的矛盾,其实质是豪门集团与庶族集团的矛盾,是两大阶级的矛盾,除非朝廷能将庶族阶级消灭了,否则不可能完成削藩大业。

庶族阶级能消灭吗?不可能的,庶族阶级取代豪族阶级是历史发展的去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我们再反过来看西汉、西晋、明初,那些割据藩镇有这个基础吗?没有,他们只是诸侯王个人与朝廷的对抗,一个缺乏广大政治基础的个人,注定是要失败的。

所以,我很悲观地认为,不是唐德宗个人无能,哪怕他三头六臂,他也没办法避免“奉天之难”的发生。

除非他挥刀自宫,废掉以豪门集团为基础的政治架构。但如此一来,大唐不就亡了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6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德宗李适收到一条令他兴奋得要飞的好消息:成德节度使李惟岳被干掉了!一年前,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了,其子李惟岳向朝廷打了一份报告,请求接班老爸。按照以往惯例,朝廷应该在这份
2024-05-11 13:31:00
奉天保卫战,两个胡人保住大唐最后的生机
...朱泚被灭。朱泚跟河朔三镇有仇吗?当然不是,其中幽州节度使朱滔还是朱泚的亲弟弟,已经被朱泚封为“皇太弟”。事实上,朱滔已经联合回纥,发兵40万,号称要与朱泚会师于洛阳。岂料大军
2023-06-12 07:07:00
浑瑊:吐蕃的噩梦与唐德宗的守护者
...蕃入侵,征调各部至西北边境,集结重兵严阵以待。朔方节度使在一支少数民族骑兵部队中,惊讶地发现属下乳臭未干的儿子纵马驰骋,弓马娴熟。得知孩子年仅十一时,节度使忍不住开玩笑:“小
2024-04-29 07:41:00
五千泾原兵引发的长安兵变:唐朝削藩政策的失败与反思
...“听调不听宣”的河朔四镇(成德、魏博、平卢、卢龙)节度使,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作为一位曾带兵讨伐过“安史之乱”的天子,唐德宗很早就意识到藩镇割据对中央集权统治的威胁。自即
2023-11-11 06:10:00
名将浑瑊为何能做到“上不疑我”
...首5000人”,取得了新的业绩。(二)德宗的救世主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期间,唐德宗突然收到浑曜写给李希烈的亲笔信,承诺参加叛乱。他对真相表示怀疑,查阅青阳的档案,详细分析真伪
2024-04-30 11:24:00
聊聊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奉天之乱”
...分地区仍将唐朝视为正朔。但是到了唐德宗的时候,各地节度使拥兵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唐朝的皇帝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控制力,可见当时的形势有多么严峻。然而,就在这生死关头,一位年轻
2024-02-09 06:00:00
唐朝的藩镇割据:淄青节度使的崛起与归降
...了藩镇割据的时期。各个藩镇里,地盘最大的无疑是淄青节度使。淄青节度使实际上算得上是老牌藩镇了,最初是唐玄宗在天宝年间设置的平卢军。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平卢军与安史叛军进行了很长
2023-11-17 17:27:00
...底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于是引发了四镇之乱。781,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他的儿子李惟岳要求袭位,遭到了唐德宗的断然拒绝。于是,李惟岳与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镇李纳、山南东
2024-05-16 16:39:00
...计划,唐德宗不顾“父死子袭”的传统,断然拒绝了成德节度使之子李惟岳请求继承父位的上奏,气得李惟岳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共同走上了武装反唐的
2023-10-25 17: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讲好十堰档案故事 弘扬红色革命精神——2025年十堰市“红领巾读档人”活动记略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詹浩)档案是凝固的历史,少年是跳动的未来。当新时代的红领巾遇见泛黄卷帙里的岁月印记,当稚嫩童声触碰厚重历史的脉搏
2025-09-12 09:32:00
东湖评论:光耀通城,义举传千秋
夫通城者,鄂南明珠,钟灵毓秀之地,蕴德含仁之乡。山川形胜,承天地之瑞气;人文炳蔚,传千古之遗芳。见义勇为之风,于斯盛矣
2025-09-12 10:00:00
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
9月6日,丰县史志办与图书馆联袂举办、为期一月的“丰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文展”在县图书馆拉开帷幕。此次布展,旨在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图文展示
2025-09-12 10:55:00
大禹文化⑥丨大禹一生干了三件事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12 11:32:00
济宁举办《抗战三部曲》报告会,近100名读者与英雄后代参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2025年9月10日晚,由山东省作家协会、济宁市政协指导,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抗战三部曲>
2025-09-12 11:55:00
笔墨传薪 艺贯中西——书法家王世芳的艺术人生与文化使命
【引言:一位退役军人的笔墨传奇】在当代书坛,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以军人的坚韧锤炼笔力,以学者的深邃贯通古今,用一幅幅作品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2025-09-12 12:38:00
河北迁安:基层干部历时四年著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图为魏江荣走访长城。河北新闻网讯(张泽慧、朱艳辉、李敏丽)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镇基层干部魏江荣(笔名魏江蓉)创作的长篇抗战题材小说《长城谣》
2025-09-12 14:35:00
【马上见】长江文明,中华风骨
..从雪山到东海,奔腾6300余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三个省区市,孕育了厚重磅礴而丰富多彩的长江文化,涵养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5-09-12 16:47:00
【AI编辑部】杜甫携好友在第十四届酒博会再续《饮中八仙歌》
千年之前,杜甫于长安酒肆以一首《饮中八仙歌》定格盛唐酒魂,通过描绘八位嗜酒名士的醉态群像,既展现了盛唐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2025-09-12 19:36:00
文化中国行丨开放包容:不尽长江滚滚流
文明产生于河流。根据古代文献和传说,长江流域曾经生活着炎帝、祝融、共工、伏羲、女娲、蚩尤、盘瓠等早期先民,其中炎帝因为创制耒耜农具
2025-09-12 19:5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赴山海》的“莫寄托”酒杯竟藏在吉林
刚开播的电视剧《赴山海》中,由成毅饰演的萧秋水调制了一款“莫寄托”惊艳庄主,你可知道,萧秋水用来调酒的同款酒杯就藏在吉林省博物院
2025-09-12 22:29:00
暑假期间,我去五台山“乘凉”,途经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参观了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中出现过的佛光寺。影片中好多背景都取材于山西的古建筑
2025-09-12 22:31:00
高足玻璃杯:丝绸之路上的太原
北齐玻璃杯(太原市博物馆藏)这件玻璃杯,如玉般温润。浑身透出绿色荧芒,轻薄而透亮。大而圆的腹,小而深绿的类似青铜豆的足
2025-09-12 22:31:00
戴用章:投笔从戎铸忠魂
从赣东乡村走出的热血青年,在国难当头之际以生命捍卫家国领空。他叫戴用章,一位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空军英雄。其短暂而壮烈的一生
2025-09-12 07:10:00
跟着诗仙李白去体味安徽山水奇踪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安徽省美术馆获悉,“山水多奇踪——李白在安徽诗作书法展”9月10日在安徽省美术馆正式开展,将持续至10月15日
2025-09-11 17: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