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原来,唐代中期发生了一场比“安史之乱”还严重的封建叛乱。
然而,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仅仅20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为严重的叛乱几乎终结了唐朝的统治。这次叛乱,史称“奉天之乱”。
公元779年,唐太宗李煜驾崩,37岁的太子李适继位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但随后发生的“安史之乱”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唐德宗继位后,心中充满了野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唐重现昔日的辉煌。当下最紧迫的问题是铲除那些不受控制的城镇,恢复中央集权统治。于是他在即位第二年就发动了削藩战争。
唐德宗前期开战减藩,少数反对朝廷的藩镇节节败退,第一步减藩即将成功。
然而,唐德宗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本来,斩藩这种事,要“温水煮青蛙”慢慢来,他却打算一步到位。于是,帮助朝廷镇压叛乱的幽州刺史朱韬见势不妙,加入了叛乱阵营,斩藩形势瞬间恶化。
公元783年中,朝廷派往前线的靖远军在路过长安时发动兵变,本已糟糕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唐德宗及其臣子守不住长安,只好逃往西北小城奉天(今陕西干县)。不久,统率唐朝河中军的唐将李怀光也发动兵变,唐朝真正陷入四面楚歌。
“安史之乱”爆发时,虽然安禄山叛军来势凶猛,但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将唐朝视为正朔。
但是到了唐德宗的时候,各地节度使拥兵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唐朝的皇帝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控制力,可见当时的形势有多么严峻。
然而,就在这生死关头,一位年轻的翰林学士完成了力挽狂澜的使命。此人名叫陆植。当时陪同唐德宗逃亡的朝廷官员并不多,卢植就是其中之一。他建议唐德宗放弃控制整个帝国的努力,并宣布大赦发动叛乱的节度使。唐德宗只好下了卢植起草的诏书:《奉天改元大赦制》。唐德宗在诏书上坦言,他“安居忘危,不知耕种之艰,不知征伐之艰……罪当真,我永远惭愧”,并宣布赦免参与叛乱的李希烈、魏博节度使田越、承德节度使王武均、平卢节度使李那、幽州节度使朱韬等人罪名成立,“各恢复了他的头衔,并像以前一样受到对待。
”唐德宗的下诏立即得到众多节度使的积极响应,原本铁板一块的叛军阵营迅速分裂。朝军趁势发起反攻,将决心与朝廷抗争到底的叛军一一击溃,终于从生死边缘被拉了回来。
虽然“奉天之难”的结局是叛军被成功平定,但朝廷并没有取得战争的胜利。大唐积累了20年的元气一下子耗尽,朝廷被迫以相对屈辱的方式向叛军妥协。唐德宗一心希望重现唐朝的盛世,结果唐朝却更进一步走向深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9 09: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