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举荐制度、学校制度和科举制度:明朝时期的当官途径
...些地主势力强大的地区,明太祖朱元璋则是更狠了,当时江南的地主豪强势力最为强大,这些地主豪强拥有大量土地,还鱼肉百姓横行霸道,甚至隐藏丁口和土地,向农民转嫁赋役负担,使朝廷的统治延伸不到下面,是一大不稳...……更多
陈循:从孤儿到明朝不老松的绝世文臣
...从举人走向自己的状元之路的?二、科举之路陈循最初在乡试中获得第一名,但乡试中参加考试的人不多,取得第一名并不稀奇。接着他又参加礼部举办的会试,再次考取第一名。会试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人才同场竞争,能在众多...……更多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武艺高强无人能敌
...有忘记自己为国尽忠的誓言。 光绪丁酉年,张三甲参加乡试,他家境清贫,衣着不显。因为古代穷学文富学武,故而能供得起孩子学武的家境大都不差。可这些人却没有几个有真才实学,只想要通过贿赂长官赢得科考。恰逢恭...……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的奇特现象与统治者的微妙心理
...盈,是一个十分富足的皇帝。但他却贪图享乐,多次南下江南,耗费大量钱财,晚期更是大力推行所谓的闭关锁国国策,使得中国开放的大门从此关闭。可以这样说,大清帝国的国运,正是在乾隆帝统治时期开始发生转变,而慈...……更多
程光霞:心系困难群众 闯出致富新路
本文转自:芜湖日报榜样程光霞:心系困难群众 闯出致富新路□记者 王世宁在无为市高沟镇,有一家食品公司,常年向困难群众敞开招工大门——40多名员工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残疾人。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她,更是带领员工辛勤...……更多
忠臣还是‘奸臣’?黄观与靖难之变的纠葛
...小的黄观种下了忠义的种子。洪武二十三年八月,黄观在乡试中解元。第二年三月,会试中会元。四月,参加殿试,在策论中,他的“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的观点,深得朱元璋...……更多
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在登基第四年后,朱元璋下令重开科举,将三年一次的乡试改为一年一次,以选拔人才,弥补朝堂人手不足的问题。对于学子而言,苦读多年,就为了能够在科举考试之中大放光彩。如今乡试次数增加,也代表着自己入仕的几...……更多
让朱元璋心灰意冷的殿试,为何大放光彩
...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当年八月即恢复科举,举行乡试,十八年(1385)二月举办会试,三月初一日,会试中试者参加殿试。殿试仅考策问一道,按例由皇帝亲自主持,此次殿试策题为皇帝亲拟,以取士之道为主题。前文...……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癫清朝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在浙江省举行的一次乡试中,金法顺利考中了举人。但是,就在家人为金法庆祝的时候,他突然想起自己的考卷中有一道问题没有作答。他非常担心被主考官发现后,会取消自己参加会试的资...……更多
章佳·阿克敦:一个另类的清朝官员
...西北也不安宁,而且朝廷内部也兴起了文字狱,能够前往江南赈灾的官员几乎没有。但去南方救灾是必须的啊?不把人民的死活放在心上,你雍正还想当皇帝不想当了。于是雍正把军机大臣张廷玉叫来商量意见了。张廷玉给雍正...……更多
古代没有摄像头,古人如何防止科举作弊
...的成绩还都不错。 到了宋朝替考风气更甚,连最基础的乡试都有人明码标价,只要出三十两银子就能替考,之后为了抑制替考的现象,便出现了古代版“准考证”浮票,由于古代没有照相机,所以他们的“准考证”上,记录的...……更多
追寻中国走向近代的轨迹
...入“选海难渡”的仕途困境。特别是靖康之变后,南宋在江南建立,政治和经济中心合二为一,政局动荡、国土锐减、官僚机构压缩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南宋时期“员多阙少”的士人谋职局面愈加凸显。苏东坡“读书不求官”的...……更多
...童子试,不仅考中秀才,进入府学为附生。1902年8月参加乡试,中湖南第九十九名举人。1904年3月,清政府组织甲辰科会试。由于此前顺天贡院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被烧毁,尚未修复,所以会试地点放在了开封。此次会试分为...……更多
洪武科举丑闻:南北榜案的争议与真相
...心(朱元璋选择了南京建都),而南宋多年的偏安也使的江南地区文风极盛。与此相比北方自靖康之乱后受金、元屠杀影响极大(金灭北宋、元灭金,元末的红巾军和元朝在中原殊死搏斗),连年的战争让百姓流离失所,田土荒...……更多
运河重镇聊城孕育三大文化家族
...经书,曾从师于当时的名儒,明义理之学。傅以渐投身科场,乡试中举,接下来的会试得中贡士。殿试对策时被擢为一甲第一名,成为清代第一位状元。傅以渐后来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职衔。为示恩宠,顺治皇帝又封赠傅以渐的...……更多
白圭:从神童到内阁首辅的传奇人生
...惊人 第二年,刚满十三岁的白圭就跟随父亲去了邻县参加乡试,希望能够一举夺魁。出乎意料的是,白圭在这次乡试中并未能如愿。原来,这次乡试的主考官是湖北巡抚顾璘。他在看到白圭的策论后很快就发现这是个天资聪颖的少年...……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礼部试”即相当于后来元、明、清三代定期实行的“乡试”“会试”。这意味着,王朝时代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在唐初正式定型。古代科举考试图01正如《通典》所言:“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最早采用科举取士的,...……更多
明朝行政区划与地方管理的复杂性
...对制度进行了调整:先进行县试,考中的称秀才;再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完了就是于京师举行的会试,考中之后才能被打上进士的标签。由于明成祖朱棣时规定,吏胥不准考进士,这就导致那些沉淀在底层给各级官员做幕...……更多
...州府组织的地方考试,考中就是举人,相当于明清时期的乡试;省试是由中书省或礼部组织的中央考试,考中就是准进士,相当于明清时期的会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主要是给通过省试的准进士们排名次,只要不出意外,差...……更多
...八岁时通过了县试,到了二十三岁那年,他又参加了湖南乡试,考中了举人,名列第三十名。嘉庆六年(1801年),陶澍北上参加会试,但却名落孙山。第二年,朝廷增加了一次会试,陶澍这一次把握住了机会,排名第六十三位...……更多
揭秘朱元璋钦点“明代首元”的精彩人生
...。公元1370年,朱元璋重开科考,举行了开国后的第一届乡试,出身书香门第的吴伯宗在其中名列第一,获得解元;洪武四年,吴伯宗赴南京参加殿试,被朱元璋亲自擢升为第一名,从而成为有明开科举士后的第一位状元。据尹...……更多
重读隋炀帝杨广:历史书上说他是一昏君,客观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把统治中心转移到洛阳,经常巡幸江南,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发掘人才等等。但是国家的军事力量主要还是掌握在关陇贵族手里。最后隋炀帝想出一个办法,通过征高丽调整国内政治秩序,关陇军事贵族自然...……更多
历史揭秘:风流才子唐伯虎的真实人生,充满坎坷与不幸
...过了三年的寒窗苦读,他终于在29岁的时候考上了应天府乡试的第一名,一些人一听乡试感觉没什么大不了,但是我要告诉你,这个成绩放到现在就是江苏省的第1名。当年以这个成绩当一个公务员,问题是不大的。但比较尴尬的...……更多
曾国藩连考6次不中,这期间他做了什么
...。是这爷俩笨?还是秀才难考?大清的科举制度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4级。有条件人家的孩子从7、8岁就开始跟着老师学习四书五经,通过县试和府试后成为童生,这才有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童生通过院试成为秀才,虽...……更多
古代没有文旅局长,地方旅游怎么出圈
...有十四府、十七州、九十五县,其生员都要参加应天府的乡试,由于参加考试的人数众多,明王朝加大了对应天贡院的建设力度,使其成为全国最大的贡院。 那时,每科参加应天乡试的士子达数千人甚至上万人,再加上应试者...……更多
...分展示了他们的才情和志向。1893年,骆成骧参加了四川乡试,考中秀才第一名。他接着入京参加会试,但次年的恩科会试表现不佳,只得留在北京谋生。他以优秀的文才和学识留在八旗官学教书。然而,他的机遇即将到来。1895...……更多
明朝重臣杨荣:从科举状元到皇帝智囊的传奇人生
...岁的时候,他也凭借自己优异的成绩,成功摘得了福建省乡试第一名的好成绩。在第二年的时候,杨荣考取了二甲第二名,成功考取了进士。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之下,科举考试的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所以在官场上,已经很少出...……更多
为何说隋朝一个短命的朝代,历史贡献超越千年引领时代
...伐,以经济的不断发展。(京杭大运河) 随关中关东与江南水上运输渠道建立和大运河的开拓,中国历史开始崭新一页。而且营建东都和京杭大运河,其实也是经过精心规划的。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隋炀帝首先下令修...……更多
赵翼苦读入仕,居官不上,退而立言,终成大家〔243〕
...勋,而延至其家,修纂《国朝宫史》。第二年,他在顺天乡试中举,极受主考汪由敦器重,待《国朝宫史》修毕,又聘他入幕。汪大人长于文学,又藏书极富,他受益匪浅,文学大进。此间,他虽会试败北,但以文理通畅,考取...……更多
唐朝“蛀虫”元载贪污64吨胡椒,皇帝是如何惩罚他的
...亲眼中远近闻名的少年秀才,踌躇满志的他准备再次参加乡试,乡试通过便成为举人,真正他踏上仕途之路。可是老天爷似乎觉得元载早年太一帆风顺了,要戏弄一下他,他连考了好几次都没中第,眼看就要老去。心灰意冷的元...……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朱安:曾卑微讨好情敌,为让丈夫不厌恶,小脚的她请教小叔学识字
朱安朱安,鲁迅先生的原配妻子,晚年时常想念鲁迅的爱人许广平,和他的独子周海婴。她一生没有选项,临终前曾流泪倾诉一个心愿
2025-02-22 15:24:00
杜牧一生不羁,老了睡不着时写此诗,充满禅意,最后10字发人深省
唐代有两个“杜”,一个杜甫,一个杜牧。杜甫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是一代诗圣。而对于杜牧,长期以来,很多人心中却很难形成一个鲜明的形象
2025-02-22 15:35:00
书画雅趣丨墨染簪雪,笔绘瓮春
“世事总归簪上雪,人生聊寄瓮头春。”岁月如画,光阴似墨,簪雪与瓮春交织成诗,书画艺术恰似这岁月的记录者,将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深情凝于笔端
2025-02-22 10:32:00
借助AIGC技术,我们让七位贵州历史名人跨越百年与今人重逢。张之洞的深邃目光、丁宝桢的凛然正气、奢香夫人的睿智风华,在算法精准还原下面容纤毫毕现
2025-02-22 01:2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孙现富水泊梁山,我的老家。每当别人问起家乡,我都这样自豪地回答。“迤俪梁山,荦确延岱宗脊脉;浩淼水泊
2025-02-22 04:23:00
首次!吉林省档案馆公布杨靖宇信件一封,系东北抗联与日伪军警战斗时被劫掠内容!
2月21日,杨靖宇信件档案媒体见面会在吉林省档案馆举行,首次公布杨靖宇信件一封。这封日文版的信件对杨靖宇同志事迹研究,乃至东北抗联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25-02-21 18:26:00
山村老汉挖出简陋古墓,出土18件宫廷宝物,墓主身份令专家不齿
北京丰台区右安门外彭庄,如今可能是一个相对繁华的地方,但是在60多年前,它只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小山村。1957年,有一个长期在当地居住的山村老农
2025-02-21 18:33:00
才女闻母国遭难后千里救国,写首令人热血沸腾之作,流传2600多年
上下5000千,我国出现了不少女诗人。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唐代的290年间就出现了207位女诗人。到了宋元明清,诗坛也从来不缺才女
2025-02-21 18:40:00
山西朔州一桩女子婚外情引来的报复惨案
在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娶了一个美若天仙的老婆潘金莲,潘金莲不喜欢武大郎的矮小与老实
2025-02-21 18:44:00
当年中国男子不顾家人反对,坚持娶了泰国人妖皇后,现在生活怎样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现在人们对爱情看的很开,为了追求自己的真爱,很多人不在乎年龄和地位。在中国,有一个人不顾家人的反对
2025-02-21 18:57:00
年龄比皇帝大17岁,长相也一般的万贵妃,却为何能宠冠六宫呢?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无关年龄,无关身份,无关国藉,甚至无关距离,无关时空。在当今社会姐弟恋早就不稀奇了,而在古代也有这样一对姐弟恋
2025-02-21 19:21:00
1983年,尤太忠司令员请河南省长吃饭,说家乡的事就拜托了
尤太忠与家乡的不了情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将领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在这群光辉的英雄中,有一个人格外引人注目
2025-02-21 19:21:00
真实晚清老照片:乞丐饿死街头无人问津,小少爷肉乎乎的呆萌可爱
上图是晚清街上的一名商贩,他们经常在走街串巷,挑着担子,特别累,但是为了养家糊口,再累也要坚持住。此时正有人向他询价,他将东西放在地上便开始耐心介绍
2025-02-21 19:37:00
德国公主有何魅力,为何俄国皇室喜欢娶德国公主
文/寂寞的红酒俄国和德国是欧洲地区的两大强国,两国在近代经常互掐,两次世界大战两国甚至灭了对方。不过,在一战前,两国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
2025-02-21 19:44:00
美洲发现汉化最大的国家,华人统治引国人热议,至今我国密切关注
在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国家,它不仅将汉语中的客家话定为国家法定语言,在2014年该国政府还把中国农历新年确定为全国永久性公共节假日
2025-02-21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