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重庆晨报
□黄丽
1933年,江苏人朱元章和重庆人陈德在市中区(现渝中区)较场口附近合伙开店,两人各取名字中的一字为店招——“德元”,以制作销售“北平酸梅汤”“广东伦教糕”等冷饮、冷点为主。
重庆夏季酷热难耐,酸梅汤解暑效果好,很受老百姓喜爱。一日,一位走南闯北的顾客喝了酸梅汤,给朱元章提了些意见。北平的酸梅汤名气很大,所以东南西北的酸梅汤都喜欢用“北平酸梅汤”做招牌。顾客觉得朱元章制作的酸梅汤,口味在重庆已算上乘,但是离最好的酸梅汤有一些差距,汤汁不够浓稠,香味不够浓郁,入口不够柔和,整体不够醇厚。顾客一针见血地指出“北平酸梅汤”的不足,朱元章不仅没有生气,反倒是对其连连作揖,这些中肯的意见让他如获至宝。
待顾客走后,朱元章潜心钻研,集京津沪粤酸梅汤之长,对酸梅汤进行数次大的改进。他首先从主料入手,先后使用过酸果、甜梅和綦江乌梅,最后确定用“酸味浓略甜”的重庆綦江乌梅,将冰糖改为“色纯味香”的内江红糖,增加汤汁的浓酽和色泽。他在汤内加入自制的橘子精油、蜜玫瑰、蜜桂花,酸梅汤不仅入口有橘子的回甘,还能在入口前让顾客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味。朱元章还对梅子发酵的时间进行了严格把控,使得汤汁柔和醇厚。经过数年努力,酸梅汤的制作工艺日臻完善,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制作配方,这个配方传承至今。
货真价实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让德元酸梅汤很快家喻户晓。到了20世纪40年代中期,市民冒酷暑排长队,用保温瓶、锑壶、茶缸买德元酸梅汤,成为重庆冷饮市场的一道别致风景,不少“老重庆”至今还津津乐道、回味悠长。
当时重庆人称去解放碑为“进城”,其他区的市民进城,喝上一杯德元酸梅汤,口舌生津、回味无穷。返家后还意犹未尽,眉飞色舞地给邻居冒半天皮皮,听得邻居口水直流。
(作者系重庆市渝中区作协会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7 06: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