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秦都市报
历史教育作为一门文化传承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而思政教育,目前侧重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核心素养与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紧密度极大,因此,思政教育在历史课堂的渗透,进一步加强了历史学科“以古鉴今,面向未来”的功能价值,这也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历史教育发展需要探索的新领域。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上渗透思政教育呢?
首先,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培养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意识。
有效的历史情境教育,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情绪,从而达到培养家国情怀的目的。
在教学《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课时,我们探索在导入部分中加入了视频剪辑《抗日战争地图演变》。视频播放完,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中,我们国家所面临的情境,感染了学生的情绪。
此外,通过对比反差,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意识。
在教学五四运动的内容时,教师以五四运动为背景,以巴黎和会为切入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弱国无外交”的观点,然后辅以今天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例子,加深学生对这个观点的认识,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爱国就是爱家,就是爱护自己”“无国就无家”的概念,这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精神的。
最后,把握好现实与历史的关系,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学生国情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经济全球化发展,重新联通丝路,加强东西方沿途经济贸易文化往来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比,将今天放在历史的背景中去理解,将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一起。
总之,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用真实的案例,既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传承民族精神,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正是历史教学中思政教育的真正实践价值。
西安西港花园高级中学教师 李婷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2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