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日照日报
丁玲
过年了,年味一天比一天浓。我想起在故乡过年的日子。
快过年的时候,母亲总会蒸枣馒头,母亲说:“蒸枣馒头,蒸出一年好彩头。”母亲和好面,然后再一个个做成馒头状,然后用手把整个馒头对称地捏出几个小洞,再把洗干净的枣一个个放到小洞里,轻轻压好,枣馒头便做好了。然后放到炕头上让它们“开”着,“开”好了再上锅蒸。做好后,母亲会撕一块让我尝。那么香喷喷的味道,咬起来又松松的。母亲还会做鸡冻。父亲杀了鸡,母亲把鸡肉剁成块,然后炒好,之后加入水炖一个半小时,然后把整锅鸡放入大盆里,放到挺冷的南屋,什么时候吃,去取出来几块就可以了。母亲还会带我去超市灌肠,把碾碎的肉腌制好了,再用机器灌肠,灌好了肠,我们便把腊肠拿回家,放到阴凉的地方让它风干,一般十天之后就可以煮着吃了。
结婚以后,我住在了一个叫田家窑的地方。这里的集市比我们故乡的集市还要大,年集就更拥挤了。快过年了,我去买年货。看到有好多美味的小吃。那个卖朝鲜打糕的老太太说她是朝鲜族人,她说她做的打糕是最正宗的,于是买了十块钱的。再往前走,看到一个小伙子在卖驴打滚,驴打滚也是一种糕,看起来也漂亮,圆形的,里面一层层的,我买了八块钱的,小伙子把糕切碎了,我惊叫着,说可惜了,小伙子淡然一笑,说就是切碎了吃的。我又去买了二十块钱的烤猪皮,那是从一整个猪的猪皮上切下来的,猪皮烤得外焦里嫩。我还买了糖葫芦,是啊,小时候过年时总会去买糖葫芦吃,如今长大了也不例外。回到家坐下来,吃着这些美食,感觉年味越发浓了。而故乡的年集,肯定一样的红火吧。
不管长多大,也不管走出故乡多远,春节最不能代替的吃食便是饺子。婚后,我和老公一起回他的老家过年,公公很高兴,待公公往锅里放饺子的时候,对准备好放鞭的老公说:“好了!放鞭炮!”这时老公点燃了挂好的鞭炮,噼噼啪啪的声音响彻耳际。这是他们的习俗。待公公端上饺子,我们仨一起举杯,祝贺新年的到来。
王安石写过一首《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述了宋代的春节。时光流逝,现代的春节一样让人喜悦啊,而春节的吃食,更让我难以忘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8 09: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