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如何为日常饮食著书立传?日常饮食算不得什么“大事”,但还真算件不小的事。不管亲疏远近,凡是见了面,大家总要问一句:“吃过饭没?”美食美味刺激人的口舌,细细咀嚼或是狼吞虎咽,皆有其独到之处,妙不可言。盛慧是一位充满温情的作家。他虽然是江苏人,却对广东的地道美食情有独钟。一部《粤菜记》洋洋洒洒二十余万字,以美食折射出岭南的风土人情,无处不是人间冷暖,读来更显回味悠长。
《粤菜记》以纪录片的独特风格,向读者展现了粤菜美食的全貌。从篇章结构布局来看,第一章名为“饮和食德余味长”,所取标题来自于粤菜馆内常挂的字,“饮食和德”意为使人感到自在,感受和乐。“和”指食材要有中和之美,和合之妙,“德”中最重要的是事物的真味。第二章“恰似雨后入空林”,多谈清淡饮食与独特气候条件下的山珍野味。第三章取名“暖心最是家常菜”,“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从家中寻常菜肴说起,洗尽铅华,更显朴实。在第四章“美食深处是故乡”中,美食更是化不开的情牵忆往。
《粤菜记》封面写着“用粤菜,读懂中国”——这并不是一句大话。粤菜,虽不能比肩鲁菜咸鲜纯正,亦无法匹及川菜麻辣清鲜,但尝过一道道粤菜所感受到的不仅是鱼鲜的清凉爽嫩、红烧大群翅的韧中带脆、腊肠包肉饭的绵密可口,却折射出千万生命个体之斑斓生存经验。美食的价值并不仅仅包含“吃”的物质效益,从生活的视角看,美食打通了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界限,又承载陈年往事与风俗人情,饱含烟火温情与人间冷暖。《烧味与腊味》一文,老者塞入孙子口中的一块小小叉烧勾起了作者的童年回忆;“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山茶酱缘何成为潮汕牛肉丸的奥秘;人世间那些刻骨铭心的美好食物都由爱包裹,正是由此,外婆给客家妹头的鸡腿才显得尤为珍贵……看来,全文三十多篇章串起的不仅仅是粤菜的“博览会”,美食、历史与情感的耦合构成了物质享受与人文关怀的隐秘对话。
盛慧的文字充满情调,有叙事之美,但不流于空虚而忽视历史底蕴与现实关怀的那份厚重。饮食是粤港地区的重要文化名片,《粤菜记》从饮食入手,钩沉粤菜历史,叙述其中的传说与演变,不但使得各式美食融汇一炉,更得以一窥广东民众的性情风貌。诚如苟文彬所言,盛慧是一个作家,但首先是一个精致的生活家。想要把握一份美食从制作到完成的过程异常困难,客观而不失公允地描述事物的原本滋味,则更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风险。
品味美食,也是品味人生。当我们用心地感受生活中因美味而幸福的时刻,我们有理由承认,《粤菜记》中粤菜的文化品位贯穿于生活。搜集食材、制作菜肴、细品滋味,作者不吝笔墨,使读者既获得真切的身心感受,又得以领略生活的旨趣。阅读之余,《粤菜记》或许可以弥合现代人日趋疏离的亲情以及消费社会带来的感官刺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7 12: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