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放心豆腐圆
韦静宁
豆腐圆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寓意。国人喜欢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每逢节日喜事,壮家人少不了这道暖心暖胃的家常菜。特别是春节,家家必上豆腐圆。
老家的“放心豆腐圆”有几层意思。一是指豆腐圆的品质,吃了让人放心。二是指豆腐圆的“馅”,馅好肉鲜,吃了让人喜欢,上瘾。“馅”为里,豆腐为皮。包起来,煎得两面焦黄,色香诱人。咬一口,先皮后馅,嘴尖之人,入口就品出豆腐圆的品质,馅的构成,肉的分量。口感好,适合自己,下回继续上这儿买。口碑好的豆腐铺就是在人们的舌间嘴里流传开的。
小时候家穷,想要吃一次豆腐圆,得做一年的谋划,从点豆开始。我们家的自留地在下坡石。三月种玉米,间种白菜、辣椒、葱蒜,五月点豆,立秋前种红薯,冬种萝卜,反正一年四季都长满了农作物。那块地,就像母亲的一生,从来没闲过。
那时以粮为纲,只有自留地可以自由发挥,任由你栽葱点豆,种出来的东西全部归自己。一块自留地彰显了一个农民的勤劳,细致,寄予了他们全部的深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想艾青写的可能不是自己,而是农民,一个站在自留地上的中国农民。
我们家的自留地,年景好的,可收三五十斤黄豆。
母亲平时省着用,小节做豆腐肴,大节打豆腐圆。父亲带几斤去学校,偶尔炒豆解馋下酒。
做豆腐肴需要豆粉。抓两把黄豆倒进石臼里,踩碓子。“借身践碓”是个体力活,下肢快速发力踩碓踏,碓头扬起,“吱扭”一声,轻松抬脚,“嘭”的一声,碓头落在石臼里,不断重复,把黄豆砸碎成粉。
豆粉冷水下锅搅匀,慢火煮。扯两叶芥菜,剁碎,加点酸水,母亲有时还加点小鱼小虾,或是碎油渣,这样的豆腐肴,香飘五里。
我刚参加工作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月工资40元。月初像个“暴发户”,花钱大手大脚,月末是“月光族”,跑回家踩碓舂豆,吃豆腐肴过日子。
一年再穷,母亲也想方设法在节日包一次豆腐圆,为家人打牙祭。温平老家喜欢叫打豆腐圆。包豆腐圆最后一个程序是用两个手掌窝托着豆腐圆轻翻几下,目的是让豆腐圆结实、圆润、光滑。也有过不了打豆腐圆这一关的,做出来的豆腐圆软塌塌一坨,下锅后,皮破漏馅,散成一锅糨糊。
自制手工豆腐需要耐心。母亲对这样的活计总是做得恰到好处,不急不躁。有句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是对的,心急也做不好豆腐。
磨浆既需体力,更需耐力。转磨不能快,要匀速,豆得一勺一勺地加入槽内。磨一圈,加一勺,就这样转呀转,五六斤黄豆磨成浆,大概要两个小时。烧一锅沸水,水是清早挑回来的泉水,沸水和豆浆比例是一比一。灌进布袋里挤压,浆渣分离,将石膏水倒进豆汁里,这叫“点卤”。“点卤”是制作豆腐的关键技术,关系到做豆腐的成败。卤水中主要含氯化镁、硫酸钙等化学物质,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凝结。静置两小时后,成了一缸白花花的豆腐。这时舀一碗加糖,就是鲜美的豆腐脑。
把豆腐脑舀进铺了布的木架里,把布的四角往中间掖好,盖上木板,压上重物,定型两个小时,豆腐大功告成。一斤黄豆可加工成六七斤的豆腐,一斤豆腐可打七八个豆腐圆。母亲一般要做一大锅的豆腐,留给自家吃外,其余的摆在家门口,供村里人或买或换。一斤黄豆换两斤半豆腐。
豆腐变成豆腐圆,是豆腐另一个完美的蜕变。把豆腐块揉碎抓细,放漏篮沥水。豆腐馅料因人而异,最好是五花肉。那时穷,五花肉是精肉,贼贵,买不起。母亲买便宜的“鸡冠油”、泡囊肉、槽头肉、刀口肉等,炒炼后分离出油和油渣。油装进陶瓷罐,以后食用。油渣剁碎,葱头蒜叶切细,撒上盐,拌上糯米饭。包好,煎得两面金黄。油渣米饭馅的豆腐圆,我们个个吃得津津有味,满嘴生香。
当时父亲在三美小学教书,家离学校二三十里地,回来一趟得走半天的路。父亲好像鼻子装有雷达,半夜突然回家,揭开锅盖一看:一锅豆腐圆,还有半碗饭,不管三七二十一,吧嗒吧嗒吃个精光。
母亲一直叨叨这事:你们父亲一次能吃下13个豆腐圆。后来父亲过世了,每每扫墓或供台时,母亲都提醒我们别忘了带上豆腐圆,说父亲好这口。
父亲在清潭小学教书时正是大炼钢铁,大办集体食堂之年,老人称为荒年。有一次,父亲半个月没米下肚,吃野菜,啃树皮,咽米糠。父亲面黄肌瘦,四肢水肿,奄奄一息。一位女学生发现后,告诉了她的父亲,她父亲是粮站干部,偷偷送来两斤黄豆,叫父亲煮了吃。两天后,父亲能下床走路了。两斤黄豆救了父亲一命。
《本草汇言》给了大豆一个医学的注解:“煮汁饮,能润脾燥,故消积痢”。
公纠是我们隔壁屯人。“豆腐是我的命”的故事因他而起。有一天,一户人家新房上梁,请村民帮忙,没有工钱,只管饭食,进桌时,一锅白花花的豆腐和猪肉,公纠一上来就夹了一块五花肉,旁边的人帮他夹了一块豆腐说:“你夹错了,豆腐是你的命呀!”“对呀,豆腐是我的命,但是见到了肉,我是连命都不要了!”
这不是公纠的错。饥饿让人出洋相,逮得一顿是一顿。先吃好的,再吃次的,这是生存的本能。
其实那个年代,豆腐不只是公纠的命,也是我们一家人的命。
温平街妈贝的豆腐圆是远近闻名的“放心豆腐圆”。她不像早些年我母亲制作豆腐馅那样抠门,尽捡些杂碎便宜肉。她大清早买五花肉,现场剁馅,现煎现卖,一个人一天能包上千个,她制作的豆腐圆口味纯正,口碑好。班车路过温平街停下,一个人买一两袋,一袋十个,带到南宁、广东等地。
去年大年三十中午,我路过妈贝家门口,进去买豆腐圆,她说,没有了。见我盯着长桌上排列整齐的豆腐圆有些疑惑,她爽快地说:“这是人家前几天订的,我留了几袋自家吃,送姐一袋吧。”我不好意思地说:“哎呀,又白吃白拿了!”
现在豆腐已不是什么稀缺食品,豆腐两三元一斤,豆腐圆两元一个,五花肉馅,加了香菇、木耳等。素多肉少的,肉多素少的,品种繁多,口味丰富,任由你挑。
当我们能肆无忌惮地吃豆腐圆的时候,自制手工豆腐已离我们越来越远。母亲过世后,我们家的手工豆腐也跟着她走了。
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肉馅豆腐,团团圆圆。富贵吉祥,千年一馔成为日常,家家都可以吃上放心的豆腐圆,这不是老百姓所追求的幸福生活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0 05: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