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放心豆腐圆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1-20 02: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放心豆腐圆

韦静宁

豆腐圆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寓意。国人喜欢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每逢节日喜事,壮家人少不了这道暖心暖胃的家常菜。特别是春节,家家必上豆腐圆。

老家的“放心豆腐圆”有几层意思。一是指豆腐圆的品质,吃了让人放心。二是指豆腐圆的“馅”,馅好肉鲜,吃了让人喜欢,上瘾。“馅”为里,豆腐为皮。包起来,煎得两面焦黄,色香诱人。咬一口,先皮后馅,嘴尖之人,入口就品出豆腐圆的品质,馅的构成,肉的分量。口感好,适合自己,下回继续上这儿买。口碑好的豆腐铺就是在人们的舌间嘴里流传开的。

小时候家穷,想要吃一次豆腐圆,得做一年的谋划,从点豆开始。我们家的自留地在下坡石。三月种玉米,间种白菜、辣椒、葱蒜,五月点豆,立秋前种红薯,冬种萝卜,反正一年四季都长满了农作物。那块地,就像母亲的一生,从来没闲过。

那时以粮为纲,只有自留地可以自由发挥,任由你栽葱点豆,种出来的东西全部归自己。一块自留地彰显了一个农民的勤劳,细致,寄予了他们全部的深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想艾青写的可能不是自己,而是农民,一个站在自留地上的中国农民。

我们家的自留地,年景好的,可收三五十斤黄豆。

母亲平时省着用,小节做豆腐肴,大节打豆腐圆。父亲带几斤去学校,偶尔炒豆解馋下酒。

做豆腐肴需要豆粉。抓两把黄豆倒进石臼里,踩碓子。“借身践碓”是个体力活,下肢快速发力踩碓踏,碓头扬起,“吱扭”一声,轻松抬脚,“嘭”的一声,碓头落在石臼里,不断重复,把黄豆砸碎成粉。

豆粉冷水下锅搅匀,慢火煮。扯两叶芥菜,剁碎,加点酸水,母亲有时还加点小鱼小虾,或是碎油渣,这样的豆腐肴,香飘五里。

我刚参加工作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月工资40元。月初像个“暴发户”,花钱大手大脚,月末是“月光族”,跑回家踩碓舂豆,吃豆腐肴过日子。

一年再穷,母亲也想方设法在节日包一次豆腐圆,为家人打牙祭。温平老家喜欢叫打豆腐圆。包豆腐圆最后一个程序是用两个手掌窝托着豆腐圆轻翻几下,目的是让豆腐圆结实、圆润、光滑。也有过不了打豆腐圆这一关的,做出来的豆腐圆软塌塌一坨,下锅后,皮破漏馅,散成一锅糨糊。

自制手工豆腐需要耐心。母亲对这样的活计总是做得恰到好处,不急不躁。有句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是对的,心急也做不好豆腐。

磨浆既需体力,更需耐力。转磨不能快,要匀速,豆得一勺一勺地加入槽内。磨一圈,加一勺,就这样转呀转,五六斤黄豆磨成浆,大概要两个小时。烧一锅沸水,水是清早挑回来的泉水,沸水和豆浆比例是一比一。灌进布袋里挤压,浆渣分离,将石膏水倒进豆汁里,这叫“点卤”。“点卤”是制作豆腐的关键技术,关系到做豆腐的成败。卤水中主要含氯化镁、硫酸钙等化学物质,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凝结。静置两小时后,成了一缸白花花的豆腐。这时舀一碗加糖,就是鲜美的豆腐脑。

把豆腐脑舀进铺了布的木架里,把布的四角往中间掖好,盖上木板,压上重物,定型两个小时,豆腐大功告成。一斤黄豆可加工成六七斤的豆腐,一斤豆腐可打七八个豆腐圆。母亲一般要做一大锅的豆腐,留给自家吃外,其余的摆在家门口,供村里人或买或换。一斤黄豆换两斤半豆腐。

豆腐变成豆腐圆,是豆腐另一个完美的蜕变。把豆腐块揉碎抓细,放漏篮沥水。豆腐馅料因人而异,最好是五花肉。那时穷,五花肉是精肉,贼贵,买不起。母亲买便宜的“鸡冠油”、泡囊肉、槽头肉、刀口肉等,炒炼后分离出油和油渣。油装进陶瓷罐,以后食用。油渣剁碎,葱头蒜叶切细,撒上盐,拌上糯米饭。包好,煎得两面金黄。油渣米饭馅的豆腐圆,我们个个吃得津津有味,满嘴生香。

当时父亲在三美小学教书,家离学校二三十里地,回来一趟得走半天的路。父亲好像鼻子装有雷达,半夜突然回家,揭开锅盖一看:一锅豆腐圆,还有半碗饭,不管三七二十一,吧嗒吧嗒吃个精光。

母亲一直叨叨这事:你们父亲一次能吃下13个豆腐圆。后来父亲过世了,每每扫墓或供台时,母亲都提醒我们别忘了带上豆腐圆,说父亲好这口。

父亲在清潭小学教书时正是大炼钢铁,大办集体食堂之年,老人称为荒年。有一次,父亲半个月没米下肚,吃野菜,啃树皮,咽米糠。父亲面黄肌瘦,四肢水肿,奄奄一息。一位女学生发现后,告诉了她的父亲,她父亲是粮站干部,偷偷送来两斤黄豆,叫父亲煮了吃。两天后,父亲能下床走路了。两斤黄豆救了父亲一命。

《本草汇言》给了大豆一个医学的注解:“煮汁饮,能润脾燥,故消积痢”。

公纠是我们隔壁屯人。“豆腐是我的命”的故事因他而起。有一天,一户人家新房上梁,请村民帮忙,没有工钱,只管饭食,进桌时,一锅白花花的豆腐和猪肉,公纠一上来就夹了一块五花肉,旁边的人帮他夹了一块豆腐说:“你夹错了,豆腐是你的命呀!”“对呀,豆腐是我的命,但是见到了肉,我是连命都不要了!”

这不是公纠的错。饥饿让人出洋相,逮得一顿是一顿。先吃好的,再吃次的,这是生存的本能。

其实那个年代,豆腐不只是公纠的命,也是我们一家人的命。

温平街妈贝的豆腐圆是远近闻名的“放心豆腐圆”。她不像早些年我母亲制作豆腐馅那样抠门,尽捡些杂碎便宜肉。她大清早买五花肉,现场剁馅,现煎现卖,一个人一天能包上千个,她制作的豆腐圆口味纯正,口碑好。班车路过温平街停下,一个人买一两袋,一袋十个,带到南宁、广东等地。

去年大年三十中午,我路过妈贝家门口,进去买豆腐圆,她说,没有了。见我盯着长桌上排列整齐的豆腐圆有些疑惑,她爽快地说:“这是人家前几天订的,我留了几袋自家吃,送姐一袋吧。”我不好意思地说:“哎呀,又白吃白拿了!”

现在豆腐已不是什么稀缺食品,豆腐两三元一斤,豆腐圆两元一个,五花肉馅,加了香菇、木耳等。素多肉少的,肉多素少的,品种繁多,口味丰富,任由你挑。

当我们能肆无忌惮地吃豆腐圆的时候,自制手工豆腐已离我们越来越远。母亲过世后,我们家的手工豆腐也跟着她走了。

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肉馅豆腐,团团圆圆。富贵吉祥,千年一馔成为日常,家家都可以吃上放心的豆腐圆,这不是老百姓所追求的幸福生活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0 05: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豆腐圆子系乡愁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乡随豆腐圆子色香味俱全,黔贵大地各不同。长顺山村长大的我,吃着妈妈做的豆腐圆子长大。在农村老家,一般要到过年过节,乡亲们才会动手做豆腐圆子。而母亲总是从过年一直
2024-02-01 16:42:00
故乡黄豆入梦来
...!即便豆花没吃完,余下的豆花被做成“两面黄”“鸡刨豆腐”“红烧豆腐”“小菜豆腐汤”“凉拌豆腐”“豆腐干”等,都是简约而不简单的美味。这些,都是母亲的“拿手菜”,总是千方百计变
2024-05-03 08:14:00
...自:贵州日报■ 刘国琪俗话说:“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豆腐的“腐”,同幸福的“福”,同富裕的“富”谐音,“豆腐”听起来像“都富”,寓意新年生活富裕、福气安康。有人说“豆腐
2023-02-03 04:16:00
年味里的豆腐香
...环抱、碧水萦绕,百十来户人家的布依村寨,家家户户做豆腐,那故迎新年的香味,会随着记忆中浓郁的年味,在我心里氤氲开来。平时寨子上,若不是遇上红白喜事,极少有人家做豆腐。不过,只
2024-02-02 04:43:00
本文转自:阳光报儿时的年豆腐周刚振记忆中的阴历年,农家人最有趣的事就是做年豆腐了。天还黑咕隆咚的就起了床,把头一天用水泡好的黄豆舀入小盆中,放在架石磨的木柯叉上,而木柯叉又是用两
2023-02-01 11:44:00
安徽宿松陈汉乡:延伸豆腐产业链 拓宽村民共富路
...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山好、水好、豆好,磨出来的豆腐更好。”安徽省宿松县陈汉乡独山村周妹豆腐坊主人周海兰从小就帮着父亲磨豆腐、卖豆腐,一干就是20多年。“石膏点豆腐、一物降
2025-01-13 17:42:00
回山村过年
...用砂锅做的猪肉炖粉条也很好吃,至今令我回味无穷。做豆腐也是家乡人过年必须准备的一项事情。我们村二三十户人家,只有村东头老槐树下有石磨。过了腊月二十,这个石磨很忙碌,每天只能为
2024-02-08 01:23:00
过年打豆腐
本文转自:黄石日报○ 周桂芳“二十五,打豆腐”,是家乡农村过年的传统习俗。过了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五,农村每家每户就要忙着打过年豆腐了。每年,腊月二十五,附近打豆腐的作坊就十分繁忙
2024-01-27 07:04:00
传统手艺留住老味道
本文转自:石家庄日报平山古月豆腐制作技艺——传统手艺留住老味道平山古月豆腐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文学,看着刚做出的豆腐喜不自胜。经“点卤”凝固好的豆腐脑,人工挤压后用石块压制搁置
2023-03-17 06:2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