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健康问太和 | 肾脏病患者如何进行水肿的自我监测?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18 20:29:00 来源:十堰广电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龚艳琳)肾脏病患者常遭遇反复水肿问题,这一现象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不仅表现为组织肿胀,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加强水肿的自我监测对肾脏病患者至关重要,有助于更有效地管理症状,降低健康风险。那么,如何进行水肿的自我监测呢?

6月18日,FM101.9十堰交通音乐广播《健康问太和》节目邀请了十堰市太和医院肾病内科副主任医师危正南,为肾脏病患者解答疑惑。

健康问太和 | 肾脏病患者如何进行水肿的自我监测?

危正南介绍,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中液体积聚过多,导致组织肿胀。根据发生范围,水肿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种。全身性水肿常表现为颜面及四肢对称性水肿,而局部性水肿则局限于某一部位,如眼睑或上肢。

从病因角度分析,全身性水肿包括肾源性、心源性、肝源性等多种类型。危正南强调,肾源性和心源性水肿是肾脏病和心脏病患者需关注的风险因素。此外,局部性水肿可能由炎症、淋巴管或静脉回流障碍等引起。

水肿不仅影响患者外貌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因此,危正南建议出现水肿的患者,尤其是患有肾脏、心脏等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同时,日常生活中应调整生活方式,限制水和含水食物摄入,减少含钠高的食物摄入,以减轻水肿程度。

加强自我监测是预防和治疗水肿的关键。危正南建议患者每日监测血压、心率、体重、尿量及水肿变化,并记录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医生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危正南强调,水肿是多种疾病的重要表现,患者应加强自我监测,及时就医。同时,公众也应提高对水肿的认识,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8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保护好身体的“清洗工厂”
...,起病隐匿,极易漏诊、误诊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就是尿毒症,因此这座“工厂”需要我们好好爱护。世界肾脏日来临之际,我们请衢州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张志忠为广大读
2024-03-13 01:23:00
得了肾病严不严重该怎么看?是看泡沫尿,看水肿还是看血肌酐
...少量的丢失,肾功能正常,这说明病情是比较轻的。那么肾脏病的患者如何让自己的病情能够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呢?第一,控制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很多肾脏病患者会合并肾性高
2023-06-30 07:45:00
当心脏病患者感冒时,过量饮水可能增加心脏的负担
...分摄入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体内液体积累,可能引起水肿、血压升高,甚至加剧心脏负担。因此,水分摄入需要根据个人的肾脏健康状况来调整。调整水分摄入的策略个性化水量控制:感冒时,
2024-01-25 12:25:00
“肾”重生活 共享健康
...莹流行病学显示,全球约13.4%的人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肾脏病。自2006年起,国际肾脏病学会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日”,目的在于提高全社会对慢性肾脏病的认
2024-03-13 10:48:00
保持肾脏健康的五种方法,建议学习下
...能受损的重要标志。二、肾功能受损的3个重要症状(1)水肿水肿是由于在人体组织中残留过多液体导致的,尽管水肿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各个部位,但水肿更容易发生于手臂、足部、踝部和腿部。
2023-03-09 20:40:00
美丽“冻”人也冻肾
...记者王婕妤据统计,全世界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慢性肾脏病,目前全球慢性肾脏病患者已超过1.2亿,因患慢性肾脏病导致的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共护肾脏健康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问
2024-03-19 01:02:00
奇山医院科普:警惕“沉默的杀手”——肾脏病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王永梅 曹平 烟台报道肾脏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其症状不显著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而当出现浮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等症状时,往往说明肾脏已经出现严重
2025-02-17 17:23:00
慢性肾脏疾病:早期症状和延续的风险
...,应引起警惕。CKD可能导致体内水分和盐分的潴留,造成水肿,特别是在下肢、腿部或眼睑出现水肿。水肿的出现可能意味着肾脏已经出现问题,无法有效地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由于肾脏功能
2024-04-26 10:05:00
肾脏病应早防早治
...进行代偿性弥补,一旦有肾功能损害,就是不可逆的。慢性肾脏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会悄无声息地发展,一旦有了明显症状就来势凶猛,因此肾脏病的早防早治至关
2023-12-13 02:38: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