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淄博日报
□本报记者 张鹏飞 通讯员 王其超
又到了春暖花开、燕归于林的季节。但我国自古就有“春捂秋冻,少生杂病”的说法。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中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于慧杰说:“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所以大家还是要依从‘春捂秋冻’的养生之说。”
元代著名养生学家、医药学家丘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有春天“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而秋季则“寒甚方加棉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唯无寒而已”。唐代药王孙思邈也有“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的说法。中医理论认为“天人合一”,即人体与大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要顺应天时的变化,才能长久地保持健康。
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地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会难以适应,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春季气候冷热多变,经常一天之内气温起伏很大,而人的机体在经过一个寒冬之后,在御寒防护下,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循环相对较慢,机体体温调节系统功能降低,抵抗力也因此有所降低。
春捂捂哪里:
1、捂脚
古时中医认为: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春捂应该注意“下厚上薄”,俗话说“寒从足生,冷从腿来”,尤其老年人更应该注意腿部和足部的保暖。
2、捂背
春末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塞咳嗽。背为“阳中之阳”,督脉贯穿整个背部被称为“阳脉之海”,是一身阳气汇聚的地方,所以背部保暖同样至关重要。
3、捂腹
人体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捂腹主要是捂肚脐,肚脐又称“神阙穴”,捂腹有利于鼓舞脾胃阳气。肚脐下血管丰富,受凉后容易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导致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4、捂颈部
颈项部有风池穴和风府穴是容易中风邪的地方,保护好颈项部可以避免风邪侵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3 05: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