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春捂秋冻” 科学吗?捂哪里?怎么捂?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2-21 04:0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春捂秋冻” 科学吗?捂哪里?怎么捂?

听中西医专家 详解换季养生 那些事儿

“春捂秋冻” 科学吗?捂哪里?怎么捂?

春季气候多变,冷热不定,是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近一段时期,关于“春捂秋冻”的养生文章在网上流传。“春捂秋冻”指的是: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厚衣服;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增加衣服。那么,“春捂秋冻”科学吗?应该捂哪里?捂多久?怎么捂?2月20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多位中西医专家。

为什么要“春捂”?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孙思邈曾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

“‘春要捂,秋要冻’是有一定道理的。春天乍暖还寒,更要警醒。春季气候冷暖交替多变,时而春风和煦,时而寒风袭人;白天温暖宜人,晚上又可能寒冷异常。因此,不可天气稍暖些就猛脱衣,要学会捂一捂,要早晚增衣,中午减衣。衣着以保暖御寒,增减适度为好。要懂得‘捂’之理,避免因不会‘捂’而染病。”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综合外科主任、移动医大医生集团微创外科专家谭志刚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推拿教研室主任曹锐教授介绍:“春捂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因为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总要保持在37℃左右。人体保持恒定温度,一是靠血管的收缩和皮肤出汗来调节,二是靠增减衣服来维持。如果过早减掉衣服,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影响身体健康。‘春捂’有利于抵御风寒,人体同自然界一样,在春天开始复苏,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一旦冷风袭来,就能长驱直入,使人感到寒冷。”

应该捂多久?

多少温度不宜再“捂”?

“春捂”应该捂多久?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曹锐提醒大家,先要了解“倒春寒”这个概念。进入春季温度开始升高,皮肤腠理也慢慢打开。但春天气温忽高忽低,如果在15℃以上就可以不捂了,但一旦气温降到15℃以下,寒邪就会侵袭已经打开的腠理进而伤害身体。一般情况下,即使气温回升了,也需要多捂一周左右,体弱多病或高龄老人需要捂两周以上,身体才能适应。所谓“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是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曹锐特别强调,“春捂”要把握好气温,15℃是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需要“春捂”的人群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点。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哪几类人要“捂”?

谭志刚表示,“春捂秋冻”对于以下几类人尤为重要:

有呼吸道疾病和肺病的患者。寒气会刺激敏感的呼吸道,容易诱发肺部和呼吸道疾病。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这类人血管本身比较敏感,受到寒风刺激后会导致血管异常收缩,可能诱发心绞痛、心梗等风险,甚至诱发中风、偏瘫。

有胃肠疾病的患者。腹部受寒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容易出现腹泻等情况。反复发作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加重病情。

有关节疾病的人。寒冷会刺激人体,导致骨性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加重。

这四个位置要“捂”好

“‘捂’的位置很有讲究,绝不是‘不减衣服’那么简单。春季‘捂’对位置,养生效果事半功倍。‘春捂’不是指穿棉袄,包满全身反而容易让身体变得虚弱。‘捂’的位置有重点,早春时节,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要‘捂’好。”曹锐说。

1.手腕:守全身血脉

“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

方法:神门穴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平常没事的时候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可以去除烦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主治病症: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

提醒:外出时需要戴手套,同时遮盖好神门穴。

2.腰眼:肾好一切都好

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感到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按摩肾俞穴可滋阴壮阳,补肾健腰。

方法:除了点按,可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做36次。

提醒:外出时可以戴护腰。另外,尽量不骑电动车,电动车的速度较快,前后受风,容易造成小腹和腰部受凉。

3.小腿:聚阳气少疼痛

很多老人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恶心呕吐眼睛痛,这种表现属于肝阳虚,此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足临泣穴位于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隙的终点,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的位置。阳辅穴在小腿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位置。

提醒:要加强小腿保暖措施,如多穿裤子保暖。

4.肚脐:鼓舞脾胃阳气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

方法:采取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性相反),每次360下。

提醒:孩子和女性尤其应该注意神阙穴的保暖,可以内穿小背心或小肚兜,以免腹泻、腹胀等。如果肚脐受凉,可在肚脐处放一点食盐,然后再放新鲜的生姜片,把艾条放在生姜片上点燃,需要注意的是应保持一定距离,不然会造成烫伤。一旦感到灼痛,要将姜片连同艾炷围绕肚脐上下左右移动,可隔一段时间稍稍移动艾条。肚脐受凉还可以喝生姜红糖水,这样可以将体内的寒气逼出来。女性肚脐受凉容易月经不调,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该部位的保暖。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吴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1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春捂:遵循815原则
...掉厚衣服,可能会使身体受寒、诱发疾病。“春捂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否则不利于身体健康。”钱振东说,捂不要过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春季,蓄积于体内的阳气外发,若内藏
2024-03-12 16:05:00
科学应对\\\
...身体部位的防护,同时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让心情也得到科学调适。秋凉来袭易致病三个部位不宜冻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然而随着秋季到来,气温逐渐下降,很多人却因秋冻受凉生病
2023-10-13 10:21:00
“春捂”就是多穿点?错!做好这5点,让你少生病
...风邪侵袭,建议根据温度戴好围巾、帽子。腹部主要是捂肚脐,肚脐又叫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肚脐部位的保暖。膝足部都说“寒从脚下
2024-03-01 11:22:00
...么养生~李佃贵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白露养生要点抢先看【国医大师独家养生秘方】白露勿露身,避免着凉,适时添衣,多饮温水,西洋参冰糖茶以补气提神。宜
2023-09-08 10:27:00
这三个部位,过了寒露,就千万别再露了,做好身体的保暖
...出门穿一件贴身背心或是马甲,护住腰腹。特别是腹部的肚脐以及腰和屁股连接处的八髎,都是非常容易受寒的位置,八髎和生殖方面关系密切,很多人屁股凉,腰部的皮肤粗糙暗黑,都是瘀堵不通
2023-10-10 14:54:00
大雪节气助阳除湿
...,此时可以选择神阙穴和命门穴。神阙穴就是我们常说的肚脐,神阙穴位于肚脐的正中央。肚脐又名“命蒂”,人在胎儿时期,通过脐与母体相连,吸收营养,所以认为肚脐处存在着先天的经络系统
2023-12-13 02:47:00
乍暖还寒 如何春捂
...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捂腹主要是捂肚脐,肚脐又称“神阙穴”,捂腹有利于鼓舞脾胃阳气。肚脐下血管丰富,受凉后容易引起肠胃功能紊乱,导致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024-02-23 02:38:00
...窍活络、清利头目的作用。捂神阙体力充沛神阙穴也就是肚脐,中医对此穴多采用灸法,既可温阳散寒除湿,又可清利湿热,治疗泄泻、腹痛、胃寒呕吐等病。经常对神阙穴进行保暖施治,可使人正
2024-04-12 10:57:00
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习惯 天再热也要把肚子盖上
...加上夏季这点仅有的阳气还都散在体表;再者主要是做好肚脐周围的保暖工作。作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最后的闭合点,肚脐的表皮角质最薄,屏障功能最弱,且皮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是人体相
2023-07-03 00:3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