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俗话说:“春捂秋冻。”
近日,南京气温波动起伏,感冒生病的人也逐渐增多,尤其是儿童。专家提醒:早晚温差大,市民还是要注意保暖,该“捂”则“捂”。说到“春捂”,到底应该怎么“捂”?“捂”哪儿?“捂”到何时?一起来看看!
春天为啥要“捂”?
究竟什么是“春捂”?省疾控专家解释,“春捂”是指在春季,气温刚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功能与冬季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春天为啥要“捂”呢?专家表示,“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此时天气乍暖还寒,往往是太阳出来暖洋洋,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很容易出现倒春寒。如果不注意天气变化,过早脱去厚衣服,一旦气温降低,身体很容易遭受病菌的侵袭。
研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侵袭、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如感冒、消化不良、气管炎、关节炎、心肌梗死、中风等。因此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要经常关注天气预报,跟随气温变化加减衣物,该“捂”则“捂”。一般认为,昼夜温差大于8℃就是该捂的信号。
另外,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捂则是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需要,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的阳气。
应该怎么“捂”?“捂”哪儿?
“春捂”虽然是要多穿一些衣服,但并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全身上下捂得严严实实。专家建议,“春捂”需要重点关注身体的几个部位:
捂头颈:春天保护好头颈部至关重要,建议根据温度戴好围巾、帽子。
捂腰:不要过早穿露腰的衣服,从中医角度讲,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腰为肾之府,如果腰部受凉,可以及时用热水袋等热敷缓解不适。
捂腹: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肚脐部位的保暖。
捂小腿、膝足部:常言说,寒从脚下起,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年轻的女性不要为了漂亮过早穿短裙露小腿、脚踝。春捂穿衣可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则,秋裤先别着急脱。
春季人体内阳气向上外发,若捂过了头,体内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引发春火,患上风热感冒、鼻出血等。专家建议:“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其中,老人体质偏弱,穿着理应保暖一点,衣服不要减得太快,尽量慢慢减。而对于儿童,很多宝妈认为春天气温变化大,捂着点儿好,其实宝宝皮肤较薄,皮脂腺的发育不完善,皮肤抵抗力弱,一味地捂、不及时增减衣物,很容易导致宝宝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捂”到何时为宜?
那“春捂”到底要捂到何时?省疾控专家表示:一般来说,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和“不捂”的临界温度。
“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相对稳定时,可以适当减少身上衣物,但减衣还是以气温持续7-14天没有变化时为宜,体弱者或者高龄老人要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减衣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专家表示,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2周。
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小孩、体质偏寒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而体热者可以少捂几天。
另外“春捂”也因人而异。平时体质虚弱的年轻人、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久病之人以及儿童需要“捂”;对于青壮年,尤其是体质偏燥热、湿热的人,春捂就不一定适合了。
专家强调,春季常见病多发,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疾病等,所以建议在“春捂”的同时注意饮食、加强锻炼,家里也要每天开窗通风换气。
“洋葱式”穿衣法帮你健康过春天
掌握穿衣方法,也能帮助科学“春捂”。春季昼夜温差大,疾控专家推荐“洋葱式”穿衣法。
“洋葱式”穿衣,顾名思义,就是像洋葱那样一层一层地穿衣。内层可穿排汗功能良好的衣物,中层衣物保暖,最外层防水防风,应对天气变化。根据场合与温度,可一层层及时增减衣物。
“第一层穿贴身纯棉衣物,是吸汗速干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将皮肤表面的水分带走,防止热汗变冷汗,受凉感冒。”专家解释,“第二层是保温隔热层,这一部分主要是制造蓬松的空气隔热层,阻止热量的流失。这一层可以穿软壳、抓绒、羊毛、羊绒制品,或者一些小的羽绒或夹棉马甲。第三层也就是最外层,是防风防水层,目的是制造一道屏障。便于穿脱的外套比较合适,保暖效果会好很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9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