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今日秋分 御寒保暖为养生重点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9-22 09:47: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

健康“医”点通

今日秋分 御寒保暖为养生重点

陈子源

今日,我们迎来秋分节气。秋分这一天昼夜均而寒暑平,此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热转凉。秋分时节养生要注意些什么?为此,人民网采访了温州市中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中医师潘锟镭。

潘锟镭表示,秋分养生当以御寒保暖为主,以防耗损阳气。如果平时体虚,机体免疫力较差,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不足,风寒之邪猝不及防,很容易引起伤风感冒,有慢性咳嗽、哮喘等病史的患者可能旧病复发,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若疏于防范可能加重病情。

潘锟镭指出,秋分节气时宜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多加几层衣物,如薄毛衣或外套,中午气温较高时适时减少衣物,避免出汗过多。此外,中医认为“寒从脚下起”,因此还要做到足部保暖。除了穿上袜子,换棉拖鞋以外,平时可以做做踮脚运动,站立时踮起脚尖,再缓慢放下,重复数次,直至微微出汗。踮脚运动有助于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增强保暖效果。

“不少人在此时会出现手脚冰冷、乏力等症状,尤其是偏瘦的女性,这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建议时常在晚上泡脚。”潘锟镭解释,脚上穴位较多,例如涌泉穴,可通过热气往上蒸腾的作用将体内寒气驱散,对于体虚的人有很好提升阳气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泡脚水温一般40摄氏度左右即可,时间以15分钟为宜。可以尝试在泡脚水中加入具有散寒温中功效的紫苏叶或艾叶,以达到更好的暖身驱寒作用。

潘锟镭提示,秋分时节,燥气仍存,容易伤肺。因此,在饮食上可以选择具有润肺生津的食材,如梨、银耳、莲子、蜂蜜等。这些食物能够帮助滋阴润燥,预防秋燥引起的咽干、皮肤干燥等问题。

“秋分时节,情志调养同样不可忽视。秋天易引发忧思和悲伤的情绪,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影响身心健康。”潘锟镭建议,多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如散步、静坐冥想、与朋友交流、参加户外活动等,以减轻秋季对人体心理与情绪上的不良反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2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生者少。”这段文字的意思可归纳总结为三点,即闭藏、御寒、养肾。一、闭藏顺应自然天人相应冬季天寒地冻,朔风凛冽,草木凋零,昆虫蛰伏,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处于冬眠状态,是万物收藏之季
2023-01-06 21:34:00
...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医师王省表示,这个时候养生的重点在御寒保暖,从中医角度上讲就是要注意“藏”和“养”。小寒节气养生要注意“藏”和“养”王省称,一般进入小寒以后也就进入了“三九”
2023-01-05 05:54:00
滋阴补阳 防风御寒 中医专家为你支招大寒养生
...”同时,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温热性食物,能够帮助人体抵御寒冷,增强抗寒能力。羊肉、牛肉、鸡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闲暇之余,不妨试着熬煮一碗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性温热,补肾又暖胃;当
2025-01-20 07:38:00
大寒将至  中医教您如何养生
...三,要做到早睡晚起,当阳光照耀时坚持冬季锻炼,提高御寒能力。日常生活如何调养?饮食调养。由于冬季重于养藏,大寒时节人体机能降低,新陈代谢减慢,需要适当进补。对正常人来说,进补
2024-01-16 02:43:00
今日大寒|冬去寒将尽,养生待春归
...,却是水流不息。大寒·养生常言道,“大寒大寒,防风御寒”,现在空气寒冷,是心脑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尤其老年人更应该提高警惕。在这个时候,人们应该注意祛寒保暖,潜
2024-01-20 08:42:00
...家界日报贴士一:早睡晚起,注意保暖“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应该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养精蓄锐,要记得增添衣物防寒防风。在“大寒”节气应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门,因为一般昼夜
2023-01-21 10:29:00
节气微科普丨“少洗澡,多泡脚”,大雪节气千万别让阳气外泄
...阳气”。寒邪容易损耗人体阳气,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御寒和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宁丽琴介绍,日常饮食中,宜多吃些御寒食物,比如大蒜、韭菜、红枣、生姜、洋葱、桂圆等,可以提高人体的
2023-12-06 20:04:00
立冬:养生讲究“藏” 起居防“五寒”
...最易中伤肾阳。因此立冬后宜多食养肾食物,以提高人体御寒能力。肾阴虚者,可多食海参、枸杞子、银耳等食物;肾阳虚者,宜多食羊肉、韭菜、肉桂等。温热补益的食物可以御寒,以羊肉、牛肉
2023-11-07 17:45:00
今日大雪|进补养生时机至,衣食住行这样做
...体的阳气将潜藏于内,大雪节气的养生应当以温润护阳、御寒防病为重点,以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特别是老年人以及阳虚体质之人,应当“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温寒”,为来年春天生机
2023-12-07 15:38: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