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丘凤娇
喜欢一句话:“美食是一道门,轻轻一推,就能看见背后的故乡、故事和故人。”
上周末,父亲的一对旧友夫妇到厦门看望女儿,特邀我前去做客。
阿姨年轻时开过小餐馆,厨艺一向了得。自然,午饭的餐桌上摆满了阿姨亲手烹煮的各色美食,但独独一盘普普通通的姜蒜蘸豆腐吸引住了我的眼球。
“记得你爸以前最爱豆腐了!”叔叔一句话瞬间打断了我的恍惚。
我怎能不知呢?父亲生前最喜食物非“豆腐”莫属。姜蒜蘸豆腐、香煎豆腐、红烧豆腐、油焖豆腐、炸豆腐……无一不爱。
姜蒜蘸豆腐,最是简单易做。只需将洗净的生姜、蒜头放入石臼,撒适量盐巴加以捣烂,而后冲入适量开水,放入豆腐,蘸之即可。印象中,这道菜经常出现在我们家的餐桌上。
未过油的姜蒜,有股自然的辛辣。年少时的我并不觉得那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因而,我一直对姜蒜蘸豆腐带有一种小情绪。
年少时,家中并不富裕,平日的菜肴极少,一家人只围着一盘菜就饭是常有之事。
那时,常有这样一幕——父亲命我捣姜蒜,我便重重捣之,发出巨大声响以示内心的对抗。吃饭时,我总是面容扭曲着生吞或干脆故作呕状让父亲看见。然而,一旁的父亲吃得津津有味,好似吃的是美味珍馐。我只好无趣地斜眼看他,默默扒完碗中白白的米饭。
“这种姜蒜蘸豆腐,原汁原味,十分好食(客家话,美味的意思)。”父亲常眉飞色舞地跟我讲述,“那种刚出锅的、热腾腾的酸浆豆腐最好了,而且豆腐啊,太老或太嫩都不好。太老的豆腐呢,很难入味,而且吃起来硬邦邦的;太嫩的豆腐呢,入味是入味,但筷子一碰就碎了,夹不起来,也是不好……”
“嘁,吃个豆腐还这么多讲究!”那时的我,内心独白往往是这样的。
当然,父亲也不总是这样图省事而让自己孩子受此委屈,往往是忙到没有时间做饭才会这样,比如农忙时节,或者,姜蒜蘸豆腐只是餐桌上的配角。
“日日食豆腐”对父亲而言,一点也不为过。如此,父亲对豆腐的烹饪也算极有研究。他能做出各种各样美味的豆腐,而且在做的过程中,常向我传授烹饪技巧,比如:想要让豆腐更入味,可以先将豆腐切块,然后铺开撒盐,让盐巴渗透进去;油焖豆腐,水不宜多,水开后,锅盖打开,转小火,咕嘟一阵再起锅,这样煮出来的豆腐,既入味又鲜嫩……如此种种。
后来,家中菜品逐渐丰富,且因父亲故去多年,那道姜蒜蘸豆腐的味道就在我的记忆中渐渐远去,直到模糊了身影。
“快吃啊,别愣着了!”阿姨在一旁催促。
我夹起一块豆腐,轻轻放入嘴边,细嚼,满口黄豆和姜蒜的香气,连同着我的种种思绪,瞬间弥漫在我的口腔里,继而,一滴泪落下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8 20: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