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想我中华悠悠五千年历史文明,河南自古又被誉为“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数千年来多少英雄豪杰为领一时风骚而逐鹿中原;也正因如此,这片黄土地上星罗棋布分布着无数的古墓,也为如今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文物证据。可谁也没想到,河南不仅在地上分布着无数古墓,就连水下竟然也有;就在1977年,亚洲最大的人工湖“丹江口水库”,一个放羊娃竟然在干涸的水底发现了我国级别最高的“楚国”古墓群。
且说河南淅川县就位于“丹江水库”之畔,这里北有伏牛山,东可俯瞰南阳,自古就有“丹淅龙背”之说,也是一处千年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就在1977年这里出现大旱,当地百姓为了抗旱,不断的抽取水库中的储水,导致丹江口水库的水位不断下降。自古有“物极必反”之说,丹江口水库的水位下降也不单单只是坏事,居然把淹没了数十年的“龙山”给露了出来;说起这做“龙山”本不应该称为山,不过是个规模颇大的土堆而已,但当地却有着“龙山藏百宝”之说。
只可惜过去战乱不歇,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又修了这座规模空前的水库,龙山”也最终被大水所吞噬;1977年“龙山”重现人间,两个渔民在水边捕鱼,捞出来的却不是鱼,而是一件件锈迹斑斑的“铜疙瘩”,此反常现象一下子把全中国的目光都吸引到了此处。因为“龙山”本地处水中,这两个渔民捞出青铜器也属偶然事件,况且当地人也视此地为“风水宝地”;因此时隔许久之后,这里貌似又恢复了平静,可随着一个放羊娃的出现,“龙山”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
依然在1977年,一个小放羊娃又来到丹江口水库干涸的水底放羊,来到了“龙山”附近;孩子天性淘气贪玩,一边挥舞着鞭子,一边追逐着羊群嬉戏。一个不小心,脚下似乎绊到了什么东西,孩子被摔了一个大跟头;放羊娃被摔疼了,一边揉着胳膊,一边回头寻找是什么绊了自己。竟然是一个黑乎乎又隐约泛着青光的一只“耳朵”露出了地面;也是出于好奇,放羊娃拽着这只“耳朵”就给拉出了地面;谁知竟是一件奇形怪状的“铜锅”,上面似乎还有密密麻麻的花纹,那只“耳朵”正是铜锅的把手。
再次发现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这次惊动了当地的文物部门,看来之前捞到文物并非偶然事件,这座“龙山”下面或许真的藏有百宝;于是有关部门迅速组织了一支精干的考古力量,迅速对“龙山”附近区域展开了实地勘察。这一勘察不要紧,考古专家竟然又轻易的发现了数件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器和玉器;不仅如此,先进仪器也显示“龙山”下面还隐藏着大量的金属物质。由此专家基本断定,“龙山”根本不是什么山,也不是普通的大土堆,而是一座规模庞大的“楚国”古墓群。
这座“楚国”古墓群已经历经数千年,又在水下浸泡了数十年之久,土质已然酥松;况且之前已经数次被人无意间发现文物,如果不及时发掘的话,或许墓葬内的文物还会引来更为专业的“观光客”。基于这个原因,考古专家向上级请示进行抢救性发掘;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此时正值水库干涸期,一旦到了雨季,“龙山”肯定又会淹没于水底,大量文物还有被水冲走的危险。此时“时间”显得最为重要,虽然考古队抓紧时间进行发掘工作,但仍赶不上水位上涨的速度;最终“龙山”再次淹没于水底,考古工作也被迫中断,直到1978年水位下降时才又一次展开。
也就是说,这次“龙山”考古活动是名副其实的争分夺秒,在场的考古工作者几乎到了“狂挖”的地步;但发掘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整座古墓的内部结构,即使是“狂挖”也显得时间颇为紧张。就这样,考古专家们断断续续,疯狂发掘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龙山楚墓”的发掘工作才算完成;这次考古工作收获颇丰,整座古墓群共发现文物达万余件,尤其是2号墓是整座墓葬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墓,仅这一座墓中就发现了文物6098件文物。
以此座古墓为例,发现的文物中包括各类礼器、乐器、兵器、车马等,尤其是价值最高的“青铜器”,仅是带有铭文的就有69件之多;其中还有三件更是国宝级的文物,它们分别为“王子午升鼎”、“云纹铜禁”和“王孙诰编钟”。这三件国宝各有特色,堪称是世所罕见的稀世珍宝;仅以“王子午升鼎”为例,这件器物可不仅仅是一件古代礼器这么简单,它还是一件“不锈”的青铜器。
一般来讲,“青铜器”是铜和锡的合金,铜与锡的含量依制作的年代、地点、原料来源、工艺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说来,铜的含量在70%-80%或稍高、锡的含量在10%-20%左右,但大多容易生出锈迹;但是“王子午升鼎”不同,据专家检测的结果为铜量约为80%-83%、含锡量约为16%-17%,另外还有少量的铅和铁,也就是说“王子午升鼎”铜含量比较高,又长时间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虽然历经数千年,这件青铜重器身上依然“不锈”(不可能不锈,仅是少有锈迹)。
再说“云纹铜禁”,工艺精湛复杂,四周盘龙踞虎,其复杂和精美程度让人叹为观止;专家只知道这件器物采用的是古代“失蜡法”制作而成,但是以今天的科技,想要再制作出一件“云纹铜禁”,就算是借助先进机械设备也很难做到,各何况数千年前还是以纯手工制作而成。公正的说,这件“云纹铜禁”是一件不可复制的国宝级文物,目前全中国发现的云纹铜禁只有7件,其中唯有这件体积最大、时间最早;也正因如此,2002年,这件“云纹铜禁”还被认定为“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当然,“王孙诰编钟”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国宝,它不仅是一件古代楚国庙堂之上重要礼器,还是一件技艺精湛到无可超越的文物;整套编钟最大的一件重153公斤,最小的重3公斤。每件甬钟都铸有精致的花纹,突起的乳钉纹中均有许多铭文,仅是这样的特殊造型和罕见铭文,就足以将它推上“第一”的宝座;不仅如此,“王孙诰编钟”为双音编钟,一个编钟以正鼓部和侧鼓部可以同时敲出一个非常和谐的三度音程,其音域可跨越四个半八度。这样的音律结构,如果以如今的史料记载,直到明朱棣时代才出现;但随着“王孙诰编钟”的发现,整整将中国古代音乐史向前推进了千余年的时间。
虽然今天的“龙山楚墓”又一次沉入丹江口水底,但它的考古收获却是十分可喜的;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淅川楚墓”直到今天仍是我国发现级别最高的古楚墓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7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