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星光耀征程|七夕:从诗赋典故里走来的文化符号,藏着国人的浪漫根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8-29 16:39:00 来源:鲁网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每当七夕临近,《古诗十九首》里这几句诗总会在心头流转。作为最具诗意的传统节日之一,七夕从不是简单的“中式情人节”——在文人墨客的诗赋典故里,它藏着古人对星辰的敬畏、对巧手的崇尚,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情”与“礼”的深层密码。

古人的七夕,是“诗”与“礼”的交融。早在《诗经·小雅》里,就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的记载,那时的人们已把银河两岸的星辰想象成“织女”与“牵牛”,赋予天地星辰人文温度。到了汉代,“穿七孔针”“祭杼柚”的乞巧习俗渐兴,《西京杂记》里“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让“乞巧”成了七夕的核心仪式——少女们对着月光穿针引线,不是为了情爱,而是以“巧”寄寓对生活技能的追求,这是古人“修身齐家”的朴素表达。

文人笔下的七夕,更把这份习俗酿成了诗。杜牧写“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不写热闹的乞巧场景,只留一帧清寂的观星画面,让星辰成了安放闲情的载体;秦观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跳出鹊桥相会的传说本身,把恋人的相思升华为对“长久”的哲学思考——原来七夕的浪漫,从不是“朝朝暮暮”的腻歪,而是“隔河相望仍牵挂”的笃定。就连白居易写《长恨歌》,也特意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誓言放在“七月七日长生殿”,让七夕成了“情之坚贞”的文化符号,可见这一节日在国人心中的分量。

有人说现在的七夕“变味了”,可细想便知,传统文化从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它总在时代里生长。如今年轻人晒“手写情诗”,何尝不是对古人“以诗寄情”的延续?非遗传承人在直播间教“做巧果”,正是把“乞巧”的习俗从古籍里拉到生活中;就连航天爱好者对着银河讲“鹊桥号”中继卫星的故事,也是用现代科技给“鹊桥传说”添了新注脚——就像古人从星辰里读出“织女牵牛”,今人从星辰里探知宇宙,那份对“未知”的好奇、对“美好”的向往,从来一脉相承。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今夜若有闲暇,不妨抬头看看银河。或许能看见,杜牧笔下的“牵牛织女星”仍在闪烁,秦观写的“两情久长”仍在流传,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浪漫与温情,正顺着这星光,悄悄融进我们的日子里。(文/王鹏)

责任编辑:崔永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30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潘安仁变成潘安跟贾南风有什么关系
...的净土,是孝母至诚,对妻专情,对亲朋情怀真挚。潘岳诗赋文皆擅,总体成就不小,但最重要的是他“首创悼亡诗题材”,是魏晋时期最出色的哀诔文章高手。哀诔文章加上哀情诗赋,构成其作品
2023-07-27 17:09:00
当文化成为乡村的“灵魂”,治理与经济便有了“筋骨”。在城市化浪潮下,中国乡村普遍面临人口流失、文化断层等问题。乡村发展陷入“重经济轻文化”误区,导致文化资源闲置、治理效能低下、产
2025-02-21 17:34:00
...于感恩,更在于传承。正如敦煌壁画中“一灯传诸灯”的典故,每位教师都是点燃他人心灯的火种。那些被粉笔灰染白的鬓角,终将化作学生记忆中的星光;那些被红笔批改过的青春,终将在某个清
2025-09-10 17:17:00
当黄海之风吹拂栈桥,青岛的碧波之上迎来全球8座友城的市长们。在2025“世界市长对话·青岛”的现场,这座城市化身“世界会客厅”,以海为桌,以城为盏,共酿一席人类文明的盛筵。海洋经
2025-07-24 16:41:00
近期,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在抖音发布的首条视频引发热议,其中他胸前佩戴的海尔兄弟胸针意外走红,成为大众关注焦点。这一看似小小的胸针,背后却蕴含着大众怀旧情结、民营企业实力体现
2025-03-24 20:29:00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宵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要一环,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将华夏儿女紧密相连。在新时代,元宵节习俗既坚守着文化根脉,又在创新发展中展现出前所
2025-02-13 15:50:00
绿水青山如何变金山银山?潍坊用“一村一品”的差异化密码,书写了乡村旅游从“量”到“质”的跃升答卷。近年来,全国乡村旅游市场井喷式发展,但同质化竞争、低端化服务、资源开发粗放等问题
2025-03-12 16:35:00
仲夏的鲁西平原上,工笔牡丹在绢帛间舒展花瓣,储能电芯在无尘车间流转成型,汉服衣袂在T台上翩然生风——菏泽这座古老“牡丹之都”,正以破茧成蝶的姿态,书写着“中国创造”的生动篇章。文
2025-08-11 17:24:00
...试的科目虽然屡经变革,但有四个科目差不多是必考的:诗赋,经义,论,策。殿试通常都是试策。各个科目各有其功能,用宋人的话来说,“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
2023-08-18 15: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