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跨越80年!国际援华医疗队后裔齐聚图云关,共缅烽火情谊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8-30 11:44: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我们为先辈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也是他们自己的战争。”在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图云关旧址纪念碑前,国际援华医疗队队员、匈牙利医生沈恩·乔治之子彼得·绍莫吉(Peter Somogyi)深情回忆起父辈们在烽火岁月中与中国人民并肩抗战的历史。

8月25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园被纳入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次日,这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20余位来自保加利亚、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德国等国的国际援华医疗队员和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队员的后裔齐聚于此,共同缅怀八十年前那段跨越国界、血火相融的友谊。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跨越80年!国际援华医疗队后裔齐聚图云关,共缅烽火情谊

时光回到1939年,抗战正酣。爱国华侨林可胜博士率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辗转来到贵阳图云关,建立起中国最重要的战时救护大本营。此后,在伦敦“国际医药援华会”的组织下,一批来自保加利亚、波兰、德国、罗马尼亚、匈牙利、美国等国的医生、护士组成“国际援华医疗队”,冒着生命危险奔赴中国前线。

在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与中国医务人员并肩救死扶伤,推广疫苗注射,阻击瘟疫,抢救无数伤病员。他们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却以共同的人道精神汇聚成一支坚不可摧的力量。

“我们知道她曾在这里战斗,但这是第一次真正走进这里。”在纪念馆的照片墙前,美国护士埃尔希·陈(中文名陈贞洁)的女儿伊莱恩·袁(Elaine Yuen)久久驻足,眼中闪烁着泪光。她的母亲如今已107岁,是目前唯一健在的国际援华医疗志愿者。80年前,她翻山越岭来到图云关,留下青春与汗水。

纪念馆内,褪色的照片、磨损的医药箱、泛黄的纸张,拼凑出国际援华医务工作者在炮火纷飞的抗战前线救死扶伤的日日夜夜。沈恩·乔治的两个儿子在展柜前久久凝视,仿佛与父亲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

“人们必须铭记反法西斯战争和争取自由的斗争,记住那些为自由而战的人。”沈恩·乔治的儿子彼得·绍莫吉(Peter Somogyi)动情地说。当天,他再次向纪念馆捐赠了父亲的印章等纪念物品,寄托着对先辈的敬仰与对和平的坚守。

来自保加利亚的安东·阿戈夫(Anton Agov)讲述了祖辈甘扬道的故事。1939年,甘扬道随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奔赴前线,足迹遍及湘、桂、滇、黔。他曾与中国队员张荪芬结为伉俪,并给子女取名“保中”“保华”,将深厚的中保情谊镌刻在家族血脉中。如今,安东选择来华留学,研习中医,并成为传播中医文化的使者,延续祖辈与中国的情缘。

图云关之外,国际援华医疗队员后裔们还走访了贵州多地,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记忆的土地上体会先辈们曾经的岁月与情谊。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跨越80年!国际援华医疗队后裔齐聚图云关,共缅烽火情谊

晴隆“二十四道拐”

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蜿蜒盘旋的山道如同历史的印记,见证着抗战时期无数物资与医疗器械翻山越岭、驰援前线。罗马尼亚医生达维德·扬库(中文名杨固)的女儿纳迪娅·杨固(Nadia Iancu)凝望良久,感慨万千:“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工程,当时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至关重要。虽然父亲未曾亲自走过这条路,但我相信,如果他知道那些物资曾经通过这里送到前线,他一定会感到欣慰。”

在黄果树瀑布前,奔腾的水声仿佛与历史的洪流交织;在坝陵河大桥上,后裔们感叹中国今日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在西江千户苗寨,他们与当地群众共舞,体验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在绣里淘集市,他们惊叹于贵州非遗手工艺的传承与活力。这些经历让他们更深刻理解了贵州人民的坚韧与创造力。

八十年前,图云关的群山见证了中外医务工作者携手抗敌的英勇;八十年后,松柏依旧,碑文长存,他们的后代再次相聚于此,共同种下纪念树,许下和平的誓言。

他们的故事,生生不息;他们的精神,永远回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璇 王旗

编辑 喻辉

二审 赵昆 杨韬

三审 闵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3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寻找图云关:37万人的追寻,与一场跨越80年的生命致敬
...藏品,提升了图云关的影响力。图云关抗战纪念馆展出的医疗队员在图云关工作期间使用过的物品。2022年初,“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馆”建成开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永不褪色的
2025-08-26 21:47:00
【图云关·跨越八十年的回响】援华医生后裔重访战地: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前行 Descenda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lief Corps revisited Tuyunguan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图云关旧址纪念碑前,国际援华医疗队队员匈牙利医生沈恩·乔治之子皮特·绍莫吉(PeterSomogyi)深情述说起那段烽火硝烟中,以父亲为代表的国际援华医
2025-08-30 18:30:00
黔行十年,一个演员与贵州山水的相互成就
...纪念馆,翻阅大量史料,力求还原1942年前后,国际援华医疗队在图云关组织防疫、抗击日军细菌战的悲壮历史。“饰演这样的角色,不仅仅是在表演,更是在传承一种精神。”杨骏说。这种对
2025-07-23 14:54:00
在二十四道拐 二战援华医生后人感慨:祖辈若看到今日中国,必感震撼而欣慰
...重温那段以医济世、以爱扶危的岁月。8月27日,国际援华医疗队队员后裔参观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并留影 邓冰摄林可胜出身新加坡,留学英国爱丁堡,20世纪30年代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
2025-08-29 06:34: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安放一张手术台|一见·抗战贵州④
...在当时是全国抗战的医疗救护中心,培训医生和护士组成医疗队派到战场,烽火硝烟中和战士在一起。图云关还是一个医疗物资的集散地,我父亲曾在回忆录上说,图云关那时候白天的路上是没有车
2025-08-27 19:07:00
【微纪录片】东方战场的生命堡垒
...赴中国,白求恩则先于白乐夫到达后前往延安。国际援华医疗队部分成员在贵阳图云关合影1941年,日军在常德投放细菌弹,鼠疫肆虐。肯德等外籍医生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封锁抵达疫区。他们
2025-08-31 21:34:00
国家级+1 贵阳图云关抗战救护史诗传颂和平大爱
...纪念园。园区占地3公顷,包含救护总队旧址、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碑、纪念馆等多处历史设施。自2022年开放以来,这里已成为中国红十字精神与抗战救护历史的重要教育基地,参观人次已突
2025-08-31 21:34:00
【图云关·跨越八十年的回响】美国援华护士陈贞洁女儿伊莱恩·袁:在这里,我懂得了她的义无反顾
...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活动,伊莱恩带着儿子和孙女第一次踏上了这片母亲曾经不计生死战斗过的土地。伊莱恩带着儿子和孙女与母亲照片合影抗日战
2025-08-31 21:0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80年勿相忘,随百鸟,到湄江!
...在才明白,这是从故乡到‘另一个故乡’的圆梦之旅。”薪火永相传,精神植童心浙湄情谊的传承,在湄潭口耳相传80年,更在湄潭校园的朗朗读书声中扎根向上。80年勿相忘,随百鸟,到湄江
2025-09-01 16: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