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汉代“驸马墓”出土青铜镜,尺寸是世界最大,挖到一半专家却喊撤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23 21:2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我们需要了解过去的5000年,以便掌握未来的100年。——德·西拉姆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延续下来的国家,向世界展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从古代到现在,中国不仅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更迭,而且还创造和发展出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化,其中包含了中国的青铜文化、陶瓷文化。在当代,中国许多珍贵的古代文物被收藏在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中,而在拍卖市场中,中国的文物也经常受到全世界的热烈追捧。

汉代“驸马墓”出土青铜镜,尺寸是世界最大,挖到一半专家却喊撤

虽然由于近现代的一些原因,许多文物流到海外,又或者被损毁,但是它们都曾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灿烂。而且中国还有不少文物都不曾现世,即使是中国考古界也不曾看到过。它们在哪里呢?它们在地下,在墓里。尽管从古至今都有不少的盗墓贼,但是中国仍有不少古墓保存完好,等待着人们的挖掘和发现。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曾经组织过考古队对一些古墓进行挖掘和研究,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在考古过程中,出现过不少的意外事故,使得一些文物受损,甚至完全被破坏,不得不说这是一件憾事。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驸马墓”挖掘的故事。

汉代“驸马墓”出土青铜镜,尺寸是世界最大,挖到一半专家却喊撤

在这座“驸马墓”里出土了一面世界上尺寸最大的青铜材质的镜子,但是就在挖掘考古工作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考古专家却命令全体工作人员停止手上的工作,保护好现场,准备撤回。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墓中发现了什么,又因为什么而撤走呢?

这件事情说来话长。时间回到了1978年,当时正赶上位于山东淄博的窝托村修建铁路,需要大量的土沙。而在窝托村附近正巧有一个被当地称为“驸马墓”的地方,当时工人都去那里取土。尽管“驸马墓”的说法在当地流传了很久,但是也没有人去打它的主意,最多就是取一些上面的土。直到这次扩建铁路,在“驸马墓”上取了大量的土,才让它的真实面目出现在人们的眼间。

汉代“驸马墓”出土青铜镜,尺寸是世界最大,挖到一半专家却喊撤

在施工过程中偶然的一次取土,当时的工人挖出了一些青铜器,这在当时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在报告相关部门后,这个情况迅速引起了当地文物局的重视。在文物局的安排下,很快就成立了一支考古工作队,随后就前往“驸马墓”进行考古工作。

在对“驸马墓”进行一系列的勘探测量后,确认了“驸马墓”是一个规模巨大并且规格极高的古代陵墓。在经过认真商讨后,考古工作队确定了挖掘方案,开始了对这座古墓的考古挖掘工作。在挖掘过程中,先后挖掘出了5个陪葬器物坑,出土了大量的具有极高考古研究价值的文物,其中包括了铜器、陶器、漆器。在之后的统计过程中,各类出土文物总数多达1万余件,这在中国考古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汉代“驸马墓”出土青铜镜,尺寸是世界最大,挖到一半专家却喊撤

不仅如此,考古人员在第5号陪葬坑中挖掘出一面巨大的青铜镜。这面青铜镜呈矩形,刻有龙纹,长度约110厘米,宽度不到60厘米,更令人吃惊的是,这面铜镜的厚度只有1.2厘米,可以说这是当时中国青铜文化高度发达的体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而且这面铜镜以其形体之大,成为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镜,也被中国列为第一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

汉代“驸马墓”出土青铜镜,尺寸是世界最大,挖到一半专家却喊撤

随着考古人员对出土文物的研究,这座陵墓被确定为西汉时期的古墓,而和其他已经发掘的古墓对比,发现它具有明显的战国后期墓葬的特点,与西汉中期的墓葬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断定这是西汉早期的一位权贵人物的陵墓。之后根据相关历史资料,专家推测这很有可能是西汉第二代齐王的陵墓。当然,因为在出土文物当中并没有直接表明墓主身份的器物,使得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推测。真正要确定墓主人的身份,考古人员还要对主墓室进行挖掘研究。

汉代“驸马墓”出土青铜镜,尺寸是世界最大,挖到一半专家却喊撤

正是在考古人员基本推断出这是西汉齐王墓后,这座墓基本确定是一个帝陵规格的墓葬。尽管考古人员十分好奇,但是按照国家的有关考古的规定,不得不停止对该陵墓的考古挖掘工作。专家不仅命令全部工作人员撤离,而且在整理好已发掘部分后,对齐王墓进行埋土回填。之后,淄博市政府对其也是予以高度重视和保护,而那面龙纹矩形铜镜现今收藏在淄博博物馆中。

汉代“驸马墓”出土青铜镜,尺寸是世界最大,挖到一半专家却喊撤

考古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中国曾在这方面犯过不少的错。如果可以,国家会在将来条件更加成熟,技术更加先进的时候,对有关陵墓进行挖掘考古工作。我们期待着这座古墓能够早日向世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让墓主人的身份正式确定下来,同时希望主墓室能够给予中国考古界更大的惊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4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汉朝的青铜透光镜是怎么形成的
...水力来春米、去粮食壳皮的水碓,更有天平式的湿度计及青铜卡尺等很多“逆天”的“黑科技”。后来,考古学家又给大家展示了另一个神奇的物件——“透光镜”。古代早期的镜子是用金属制作的
2023-04-19 21:31:00
非遗传承人于安君的青铜之路
...岐山的京当、青化、祝家庄、北郭等地曾出土数以万计的青铜器,岐山被誉为“青铜器之乡”。于安君是土生土长的岐山人,是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因为父亲曾在文博单位工作,从
2024-06-12 10:55:00
河南老汉带全村“制假售假”,一年赚1.6亿,警察调查:没有违法
...转来到1963年,方兴庆偶然间弄来了一个古董。这是一面青铜镜,虽然它的表面已经在岁月的摧残下,变得残破不堪,但经常读书的方兴庆,却一眼认出了这个东西。在他看来,如果自己能把这
2024-06-03 11:16:00
日本富雄丸山古坟挖出3枚青铜镜、多把梳子 曾出土日本最大铁剑
...圆形坟墓“富雄丸山古坟”近日出土了新文物,包括3枚青铜镜和多把梳子等。“富雄丸山古坟”此前曾出土过两件特别的随葬品,即日本国内最大铁剑“蛇行剑”和最大盾形铜镜,引发外界热议。
2024-03-14 11:36:00
高高在上的礼器“飞入”寻常百姓家,来看2000多年青铜文化演变
...淮安市博物馆、金坛区博物馆承办的“‘铜’你说话——青铜器精品展”在淮安市博物馆展出。88件文物,时间从春秋晚期到近现代,类别涵盖青铜酒器、兵器、生活用器等。曾经是高高在上的礼
2023-08-13 15:07:00
...铜器冶炼对中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齐家文化可能是青铜冶炼技术传入中国的一个枢纽。有人甚至认为,齐家文化就是夏朝文化。那么齐家文化到底是什么来历呢?一,齐家文化的来源齐家文化
2024-04-29 22:07:00
中国的青铜器在历史上到底意味着什么?
...所以可以说,没有镜子的出现,美妆行业就发展不起来。青铜镜的出现,实际上就是古人青铜冶炼技术的一个缩影,因为青铜镜的铸造对含金量的要求非常之高,锡过多则易碎且不够光亮,锡过少的
2024-09-02 11:50:00
卦符号上周——宛丘之上
...倜,男,汉族,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现为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古玩商会副会长,齐鲁古玩商会常务理事。周倜是一位实力派鉴宝专家,业余时间多年游艺学习于各大博物馆
2023-08-01 16:40:00
「多彩云南·文化」石寨山考古遗址 讲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程
...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石寨山国家遗址公园 璀璨青铜记载各民族共创共享的文化符号历史的尘埃中,尘封了数不清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成为了真实历史的载体。它们散发着岁月气息,我
2023-08-29 17: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
周总理临终都在牵挂的福州人,又上央视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庆将至一位福州人的事迹在央视播出他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余则成是虚构的但吴石是真实的今年9月30日这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天
2025-09-30 22:45:00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