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高高在上的礼器“飞入”寻常百姓家,来看2000多年青铜文化演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3 15:07:00 来源:新华报业网

近日,由江苏省文物局主办,淮安市博物馆、金坛区博物馆承办的“‘铜’你说话——青铜器精品展”在淮安市博物馆展出。88件文物,时间从春秋晚期到近现代,类别涵盖青铜酒器、兵器、生活用器等。曾经是高高在上的礼器,渐渐发展为带有烟火气息的日常用器,2000多年来的青铜发展演变可窥见青铜文化中所蕴含的历史智慧、社会价值和审美情趣。

不少成语、典故与青铜有关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由此也产生一些与青铜相关的成语、典故。

一般人最为熟知的是与“鼎”有关的成语,比如问鼎中原、大名鼎鼎、三足鼎立、钟鸣鼎食、力能扛鼎等等。

在青铜器中,“鼎”是主要的食器,相当于现在煮肉的大锅,它主要用于祭祀和宴飨。相传,大禹治水成功以后,将天下分为九州,还铸造了九个鼎来象征九州。后来夏商周三代君王都以九鼎作为传国重器,鼎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这些成语的意思也与原意或延伸意相关。

高高在上的礼器“飞入”寻常百姓家,来看2000多年青铜文化演变

越式青铜鼎

此次展出一件越式青铜鼎。越族系百越族的一支,长期地处于东南一隅,与中原各诸侯国少通音讯,越国青铜器呈现出了它独特的文化面貌,与中原文化的青铜器在造型上差异较大,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

高高在上的礼器“飞入”寻常百姓家,来看2000多年青铜文化演变

制作精良的戈

青铜兵器在商周时代曾大量铸造,按照它的用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攻击型兵器,器型包括戈、戟、刀、剑、弩机、匕首等,还有一类为防御型兵器,器型有胄、甲。戈是古代最常用的兵器,此次展出的戈制作精良,造型优美,锋刃如新。

历史上有著名的“鲁阳挥戈”的传说:战国时,楚国的鲁阳公率军与韩国交战,鲁阳公愈战愈勇,眼看就要打垮敌人的时候,这时天色已晚,太阳快要落山。鲁阳公举起长戈,用力一挥,吼声如雷,太阳竟为他返回(倒退)了三舍(舍是古代长度单位,一舍三十里),大地又恢复了光明,鲁阳公也终于消灭了敌军。后人遂用“鲁阳挥戈”称赞人的勇敢,能力挽危局。

高高在上的礼器“飞入”寻常百姓家,来看2000多年青铜文化演变

铜鉴

铜鉴是盛水及冰的用具。古代在没有普遍使用铜镜前,常在鉴内盛水以照面,因而后来把铜镜也称为“鉴”。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高高在上的礼器“飞入”寻常百姓家,来看2000多年青铜文化演变

鐎斗

鐎斗是便携式的温食器,常用于军旅之事。有一说以为鐎斗即“刁斗”“金柝”,白天用于烧饭,晚上用来敲击巡更。所以《木兰辞》里有“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名句。这里看到的鐎斗出现较晚,其用途更单一,只作为温热流食,如羹汤,或温酒之用。

高高在上的礼器“飞入”寻常百姓家,来看2000多年青铜文化演变

青铜壶

青铜壶,还有一个称呼叫“钟”,同型而异名,用途均为盛酒或水,钟还兼作容量单位使用,如“千钟粟”就是指付给官员的俸禄,宋真宗赵恒著名的《劝学诗》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即是此意。

商周青铜器铸造为什么达到顶峰?

中国的青铜时代,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其中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的铸造达到了顶峰,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艺术成就,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高高在上的礼器“飞入”寻常百姓家,来看2000多年青铜文化演变

车舆铜饰件,是研究古代青铜工艺史和车舆装饰史的重要实物

为什么会在商周达到顶峰呢?记者从淮安博物馆了解到,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不仅在于一代代无名工匠薪火相传的努力,也在于王朝统治者的极端重视,将青铜器视作国家重器而孜孜以求。在礼制盛行的商周时期,除了有众多繁复的礼仪制度来祭祀国家大事,历代统治者还从物质层面对“礼”进行诠释,他们选择了寓意吉祥美好,闪烁着黄金般光泽的“吉金”——青铜作为原料,制造出各种类别的青铜器,再将这些青铜器依据其类型、品类、大小、数量作不同方式的组合来彰显“礼”的精神。如青铜器类中最重要的鼎的使用,“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这就是青铜器称为“礼器”的由来,其用途超越了实用,成为权力与财富的象征。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不但达到艺术和技术的顶峰,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也成为主流用器,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青铜器既是显示朝堂气派和威严的陈设,也是象征江山社稷的重器。所谓“问鼎”,即是有染指天下的野心;而九鼎八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为天子所用,是西周时期诸侯和王室的顶级配置,诸侯为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高高在上的礼器“飞入”寻常百姓家,来看2000多年青铜文化演变

战国时期青铜盉

到了西周中后期及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势力渐渐衰弱,“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僭礼用器、造器屡见不鲜。各诸侯国都发展出了具有本土艺术特色的青铜器,出现了青铜冶铸的再度繁荣。

青铜器在各方面得到广泛运用

汉代以降,青铜器的实用功能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厨房用具、照明灯具、熏香器具以及交通工具等在考古发掘中经常被成批发现,涵盖了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

高高在上的礼器“飞入”寻常百姓家,来看2000多年青铜文化演变

铜熨斗

这件为汉代的铜熨斗,平底,器身一侧有长柄。熨斗这个名称的来历,古书中有两种解释,一是取象征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量器中的斗,因而以此为名。更多的学者倾向于第二种说法。熨斗最早出现于西汉,据学者考证,中国古代熨斗的发明比外国早了1600多年,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并使用熨斗的国家,这件汉代熨斗就是实物例证。

高高在上的礼器“飞入”寻常百姓家,来看2000多年青铜文化演变

铜火锅

吃火锅是现在人们生活中极为普遍的饮食方式。清代实行满蒙联姻,“涮羊肉”这一从元代即在蒙古族流行的饮食方式很自然地影响到满族,尤其是清代帝王与贵族对火锅的喜爱,使得火锅迅速在社会上流行开来。乾隆皇帝即嗜食火锅成癖,他在多次巡游江南期间,随处均备有火锅。他曾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余个,与宴者达5000余人,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而“千叟宴”上使用的火锅就是与馆里所看到的为同一形制。

高高在上的礼器“飞入”寻常百姓家,来看2000多年青铜文化演变

甪端形香炉

甪端形香炉,甪端是传说中的神兽,头有角,与麒麟相似。甪端据说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而且只陪伴明君,专为明君传书护驾。以甪端造型为香炉,明清两代均盛行,不仅可用于熏香,也是文人雅士的案头陈设。

高高在上的礼器“飞入”寻常百姓家,来看2000多年青铜文化演变

耳杯

此外,还用于盛酒的耳杯、捣药的铜臼杯、铜鐎壶、青铜兽形席镇等等。

“透过这些锈迹斑斓的精美器物,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铸铜工匠的妙手巧思,也能从中窥见当时的社会生存状态,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有如与他们进行了超越时空的对话。”淮安市博物馆一负责人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图片由馆方提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3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樊建国||从陕西美食说开去
...弱,礼崩乐坏,原本只属于最高统治层的器物才逐渐进入百姓家。秦代以后,代表礼仪与秩序的豆、簋、簠等食器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不过,虽然食器被请下了神坛,但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却丝毫
2023-08-03 13:01:00
朱炳仁为家乡衢州赠青铜礼器贺孔子诞辰2575周年
...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向衢州特别捐赠青铜礼器《狮狮如意炉》,作为纪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的贺礼。▲捐赠环节朱炳仁与衢州的情缘深厚,始于战乱纷飞的上世纪四十年代。其父
2024-09-23 11:24:00
殷墟博物馆新馆:穿越三千年,寻根“大邑商”
...妇好作为祭司,曾主持商王室祭祀。墓里出土的大量青铜礼器、兵器等文物,展示了一位骁勇善战的女政治家之风采。墓葬中出土了数百件簪子、骨髻,还出土有象牙杯、调色盘等,显现出妇好爱美
2024-03-01 18:20:00
西周盛世:宗教政治改革与青铜礼器的辉煌时代
...化制度成果都对后世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而青铜礼器作为西周文化的一个外在物件,也与西周这场宗教政治观的变革有着莫大的关系。一、西周宗教政治改革的原因及背景众所周知,周人起
2024-05-13 10:50:00
青铜之光耀古今丨何以“中国”?来“青铜器之乡”找寻答案
...今的“礼序乐和”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青铜礼器见证了中华文明之初的秩序构建,也奠定了此后3000年中国的礼制根基。《礼记•乐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之
2024-10-28 18:42:00
...动应运而生。我们将行礼之时所用的规范化器具称之为“礼器”。近日,一批夏、商、周三代的青铜礼器,正在良渚博物院展出。它们跨越了数千年光阴,静静述说着青铜时代的中原故事,以及中原
2023-07-14 10:33:00
透过商朝的青铜礼器,谈商朝的“竞争性宴饮”
...性质,通过对商代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过程,商代的青铜礼器通过用途可分为祭祀、宴饮、陪葬等,竞争性的宴饮是贵族成员之间,为权势而采取的拉拢下属的饮食方式,是获取政权和巩固自己地位
2024-06-21 19:16:00
介绍商代玉器的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
...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共出土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六十四个妃子之一,深受武丁宠信,她的名字在甲骨文中出现多
2024-06-03 15:19:00
南博讲坛|走进二里头,触摸“中国最早王朝”的历史脉动
...的城市道路系统、最早的宫室建筑群和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以青铜冶铸作坊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为代表的最早的官营作坊区……伴随着诸多开创性的成就被相继发现,一
2023-09-17 20:5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