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从治黄史诗到生态明珠的世纪跨越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4-06 08:10: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文|管泓博

20世纪中叶前,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区域的甘肃省永靖县深陷黄河水患困局,年均输沙量达1.6亿吨的洪流周期性摧毁沿岸农田。据资料显示,1946年,一场洪峰流量达5600立方米/秒的水灾中,县域超80%的耕地被毁。‌1955年,全国人大通过了《黄河治理规划》。1958年9月27日,刘家峡水电站正式动工,2万余名建设者挺进黄河峡谷。

建设者们用钢钎大锤撞开导流洞,累计搬运土石方量1800万立方米。他们顶着烈日,冒着严寒,日复一日地奋战在工地上。他们双手布满老茧和伤痕,从未停下过手中的工具。每个建设者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老百姓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洪屏障。1968年截流工程中,建设者以草土围堰技术创造世界水利史奇迹,1974年竣工时建成的147米混凝土重力坝打破亚洲纪录,单机容量22.5万千瓦的水轮机组填补了国内空白。工人们奋斗不休的身影定格在那个艰苦创造的七十年代,他们的精神,如同滔滔河水奔腾不息,激励着当时见证者和后代受益者不断前行。

刘家峡灌溉系统覆盖甘宁蒙三省1400万亩耕地,占黄河流域总灌溉面积的18.7%。‌这片曾经饱受干旱之苦的土地,如今已是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陇中旱塬由此成为了年产值超10亿元的高原菜篮,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生态调控系统通过250立方米/秒的基流保障,使黄河鲤等7种土著鱼类种群恢复至建设前的3倍规模。太极岛湿地修复工程新增水域面积12平方公里,吸引了200余种候鸟在此栖息。‌每当夕阳西下,湖面上波光粼粼,候鸟们翩翩起舞,仿佛在为这片重生的土地欢歌。‌

刘家峡水电站现存1958年制造的龙门吊、1973年投产的5号水轮机组等完整工业遗存,于2018年入选为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当前,刘家峡水电站正推进智慧化管理系统建设,计划2025年实现全流域水文数据实时共享。通过与龙羊峡等上游电站联合调度,水资源利用效率预计提升15%。这座镌刻着建设者血汗历史的工程,正以水光互补模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黄河上游续写着清洁能源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刘家峡水电站,不仅仅是一座水电站,更是一段传奇、一种精神、一份情怀。它见证了中国人民不畏自然挑战,敢于战天斗地、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它的混凝土坝体上至今镌刻着1958年首批建设者用红漆书写的誓言——“誓让黄河献明珠”,斑驳的字迹在阳光下依旧滚烫如初。那些穿着粗布工装、肩扛扁担的身影,曾在零下20度的寒风中用体温融化结冰的测量仪,在暴雨倾盆的深夜手挽手筑起人墙保护刚浇筑的坝基。

从治黄史诗到生态明珠,刘家峡的每一次机组轰鸣都在续写着人与自然的和解。它用钢铁的骨骼撑起了万家灯火,又用碧波的柔情滋养着万千生灵——这或许正是中国人特有的生存智慧:在征服与敬畏的辩证中,将苦难酿成史诗,让牺牲化作星辰,把一条桀骜的大河,变成了永不停歇的希望长卷。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从治黄史诗到生态明珠的世纪跨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06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探秦汉黄河改道以鉴今
文|冯骏祺黄河之水自远古奔涌而来千年,在华夏大地上谱写讴歌,勾勒点染了自然与文化的悠久画卷,黄河在先秦两汉文人史家笔下从来不是温顺和睦的一股清澈之流,自奴隶至封建,从懵懂到文明初
2025-04-18 15:05:00
孙佳睿五千年黄河浪涛里,一声“嗨哟”刺破风雨。这是先民脊梁抵住洪峰时的呐喊,是木桩砸进堤坝时的震颤,是纤绳勒进血肉的集体节拍。在没有机械的年代,黄河船工们用最原始的声浪驯服黄河,
2025-07-29 07:41:00
孙佳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对古人来说是天堑一般的存在。想要涉水渡河就得靠船,而“渡口”就是渡船停靠的河港码头。有人曾说,如果将黄河比作一条龙,那么黄河沿岸
2025-07-22 10:36: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黄沙淬火,河泥重生:中卫古瓷再创丝路荣光
文|管泓博黄河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段,一种承载着黄河文明记忆的古老手工艺品——黄河古瓷,如今在匠人的努力和政策的扶持下已经重焕新生。这些以黄河沉积泥为原材料揉捏烧制的瓷器,胎质细腻
2025-04-20 08:09: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黄河入诗,成为千古传颂的隽语名句
...唐诗千句寒沙卷狂澜。李白矗立在陇西高原俯瞰吟作:“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千年后大浪依旧滔滔,无数后人与之共鸣。王之涣登上鹳雀楼望见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
2025-06-15 16:26: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舌尖上的黄河记忆
文|冯骏祺来到东阿府定要品尝一下肥嫩的黄河大鲤鱼。午间,府前街东的社区农贸市场仍是熙熙攘攘,迎面就看到水产店的招牌,三大铁盆里面,造氧机汩汩水中大鲤鱼活力不减,穿胶皮裤的鱼贩子老
2025-03-31 06:09: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铁牛入水护佑五百年安澜
...拓荒牛”,牛,成为中华民族性格底色的生动隐喻。而在黄河岸边,有这样一种牛,毅然挺立于渡口夹岸,历经了千余年的浪刷风蚀,守护了域内百万人的五谷丰登,隔绝着边疆四伏的狼烟战火,而
2025-04-11 09:14:00
刘奕雅舒在甘肃永靖县黄河岸边的岩画上,先民们用赭红色颜料勾勒出这样的场景:数个鼓胀的皮囊首尾相连,漂浮在激流之上,有人跪坐其上,手持长篙划破水面。这幅距今四千年的岩画,正是羊皮筏
2025-07-24 16:42:00
孙佳睿几千年前,黄河裹挟着泥沙滚滚东流,在下游的华北平原沉淀了一层黏性大、颗粒细腻的红色胶土。当地的先民们在对这种胶土进行加工后,进行一次次的揉捏、旋转,最后经过烈火的淬炼,制作
2025-07-26 07:0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赤水市两河口镇:民宿联营聚沙成塔 文旅融合快速出圈
多彩贵州网讯 近年来,赤水市两河口镇依托紧邻赤水丹霞旅游区·大瀑布景区的区位优势,通过盘活闲置房屋、整村联营等方式,推动镇域内民宿产业向特色化
2025-11-06 22:43:00
东南网11月6日讯 近日,三明市生态环境局依据有关规定,责令尤溪县荣福碳业有限公司限期(5日内)修复自动监测设备的湿度计
2025-11-06 14:00:00
超2200家赣企进博会组团“掘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黄浦江畔风正劲,“四叶草”中客如潮。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推进重点质量攻关项目153个、批复筹建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5个、全省质量融资增信累计授信额度121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以前买地下车位,总怕“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以后南昌居民不用愁了!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发布公告
2025-11-06 06:46:00
太重集团11月3日发布消息,太重承制的狮子洋通道项目散索鞍鞍头毛坯全部完成验收,即将进入加工装配阶段。狮子洋大桥剑指“五项世界第一”的双层悬索桥
2025-11-06 07:10:00
1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围绕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六大重点,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将努力当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2025-11-06 07:10:00
秋风起,澄澈蓝天下,金灿灿、红似火、绿如翠的树叶轻舞,秋季的太原,吸引着各地骑行爱好者打卡。前不久,经专家评审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评议
2025-11-06 07:10:00
为推进跨境法律服务,近日省司法厅发布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山西省开展合伙联营工作的相关规定,为我省企业和群众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2025-11-06 07:11:00
近日,省人民医院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康复医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省人民医院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体医融合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
2025-11-06 07:11:00
11月2日清晨8时,57岁的刘建国轻轻叩响杏花岭区独居老人李奶奶的家门。作为“窗帘行动”的志愿者,他每天的到访已成为建设北路北社区老人最安心的守望
2025-11-06 07:11:00
红叶季 “警”相随 太原公安多维守护景区安全
图为民警在龙山景区开展巡逻防控。金秋时节,太原龙山、崛围山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往登高赏秋,人们或漫步林间
2025-11-06 07:11: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近日,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
2025-11-06 07:11:00
11月3日,市妇联携手市女企业家协会,走进定点帮扶村阳曲县六固村开展“消费帮扶 金秋行动”活动,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路
2025-11-06 07:11:00
最美“助攻”!南京高校志愿者为“苏超”热血守护
晓庄学院学子进行花球啦啦操彩排。 学校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 通讯员孙兴盛实习生黄佳琪11月1日晚,随着“苏超”冠军的诞生
2025-11-06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