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黄沙淬火,河泥重生:中卫古瓷再创丝路荣光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4-20 08:09: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文|管泓博

黄河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段,一种承载着黄河文明记忆的古老手工艺品——黄河古瓷,如今在匠人的努力和政策的扶持下已经重焕新生。这些以黄河沉积泥为原材料揉捏烧制的瓷器,胎质细腻、釉色温润,器型上融合了西夏瓷的粗犷与中原瓷的典雅,每一道纹路都流淌着母亲河的朴实与深沉。据统计,当地已恢复古法烧制技艺的12类器型中,茶具、文房用品等文创产品年产量逾万件,其中30%通过跨境电商销往阿拉伯国家,“旧法新用”成为文化交流的新载体。

母亲河从根本上孕育了黄河古瓷。宁夏中卫段黄河水携带的泥沙富含高岭土、石英等矿物质,经年沉积形成了独特的“胶泥层”,这意味着其可塑性远超普通陶土,非常适合用来制作瓷器。非遗传承人王永胜团队俯身田野,经过三年之久的实地调查,在黄河滩涂20余处取样点中,最终锁定了常乐镇一段古河床的紫红色黏土,作为黄河古瓷生胚捏制的最佳原料。“这些(黄河)泥要过淘洗、陈腐、练泥等18道工序,光淘洗环节就得沉(淀)7次,不去除里面沙砾做不出来好瓷器。”王永胜介绍,这种“黄河澄泥”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烧制出的瓷器敲击回声有如金石碰撞,釉面会随光线变化而呈现“朝霞泛金”的华贵效果,被业内收藏家称为“黄河窑变”。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黄沙淬火,河泥重生:中卫古瓷再创丝路荣光

黄河古瓷制作技艺的复兴背后,藏着一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考古发现表明,中卫地区早在北宋时期就有民窑烧制黑釉瓷,元代因黄河改道导致窑址湮没。当地在黄河防洪工程清淤时意外挖出明代龙纹瓷片,促使政府启动“黄河古瓷复兴计划”。项目组联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比对出土文物与现存工艺,还原出“黄河泥釉”配方——以特定比例混合黄河泥与贺兰山长石,在1280℃~1400℃高温下烧制,成品吸水率低于0.5%,达到现代高端瓷器标准。

黄河古瓷的重整旗鼓,还需感谢媒体人姚思杰创办的“品卫文创园”。这座由废弃工厂改造的文化空间,已成为中卫黄河文化创意产业的标杆。姚思杰团队在2021年启动“黄河古瓷复兴计划”,投资建立专业柴窑和研发中心,邀请了非遗传承人王永胜等12位匠人驻场创作。“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做黄河瓷,这项技艺可能就失传了。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复原技艺,更要让古瓷走进现代生活。”姚思杰介绍,文创园首创“前店后坊”模式,所有来体验的游客可以亲眼见证黄河泥从淘洗到成瓷的全过程,这种沉浸式体验无形中吸引了更多的游客。2022年,黄河古瓷制作技艺入选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品卫文创园园区内设置200平方米的“黄河文明微展馆”,通过3D投影技术还原了元代窑址的发掘场景,并有序陈列出明代龙纹瓷片等珍贵复刻品。更引人注目的是其“非遗+电商”的创新模式——2023年建设的数字直播间,让黄河古瓷通过直播带货走向全国,单场观看量上万人次。姚思杰还策划了“黄河手造节”,每年秋季集结黄河流域非遗传承人进行技艺展演,2023年活动期间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百万大关。

如今,黄河古瓷正成为讲述黄河文化的新媒介。中卫沙坡头景区非遗工坊产出的作品经素烧后能永久保存黄河原泥的赭红色,游客来此可体验“黄河泥拉坯”的经典手工艺;设计师张雯开发的“九曲纹”系列茶器,将黄河河道卫星地图创造性地画为浮雕纹饰,单款年销售额达百万元。同时,在品卫文创园的推动下,“九曲黄河”系列茶器更将卫星地图转化的河道纹路与非遗錾刻工艺深度结合,荣获2023年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文创园还与中卫中小学合作开发研学课程,让孩子们用黄河泥制作简易陶器,每年参与学生超过5000人次。

值得补充的是,黄河古瓷的新生还促进了大家所关注的生态问题——黄河水土流失、泥沙堆积问题的解决——每烧制1吨黄河古瓷,可消耗约3吨清淤泥沙,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河道治理的双赢。“每件古瓷都是黄河的DNA密码,”姚思杰说,“我们正在做的,是把母亲河的基因编码进当代生活。”正如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所言:“捧起一件黄河古瓷,触摸的是黄河的筋骨,听见的是文明的回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0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舌尖上的黄河记忆
...糖醋河鲤真正的秘方不在灶上,在选鱼时看鱼鳃是否沾着河泥——黄河鲤鱼咽下的每一粒砂,都在鱼肉里酿成了穿越九省的浑厚。每条河道中的,泥坑里的,游入寻常百姓家的,无一不展现劳动人民
2025-03-31 06:09:00
...中国出土的古陶器大都是含沙量极高的彩陶和红陶,而以河泥为原料的黑陶可以说是四千多年前东夷民族所独有的创造。在制作工艺上,龙山黑陶采用快轮制陶工艺,经过拉坯、修整、打光、雕刻等
2025-07-26 07:07:00
淬火丨第三集 荣光照耀新征程
济南战役的胜利,开创我军攻克敌军重兵设防大城市的先河。前身为“济南第二团”的陆军某旅,如今在合成营备战训练上开始了新的征程——数十种专业力量攥指成拳,才能“1+1>2”,克敌制胜
2024-09-14 21:22:00
淬火丨续写新荣光!人民军队淬火成钢
...里,任何时候都要顶得上来、豁得出去,不断用新的荣光淬火砺锋。 海军福建舰 高枫:从窑洞航母梦到实现航母国产化,我们一代代追梦人,一路奔跑都觉得慢了。使命催征,我们的荣光是远
2024-09-21 11:32: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浑脱泅渡,如旅如叙如许
...河功能基本丧失,转而服务娱乐。人们出行旅游,在宁夏中卫的沙坡头河段,或在甘肃景泰石林龙弯村河段,依然能乘上羊皮筏子这古老的运输工具,在黄河之上领略大漠风情和黄河石林那粗犷壮美
2025-05-03 08:07:00
兰行、兰马第11次携手续写城市荣光
...州银行以本土地标和文化为主基调推出“玫瑰之畔”和“黄河之滨”两款兰马纪念章,以服务每一名参赛者为目的设置7个赛道补给站,以激发动力、活力派出跑团和方阵参与,持续推动品质升级和
2024-05-01 04:18:00
从田间到舌尖的新鲜约定 容声“寻鲜之旅”解锁中卫双鲜密码
7 月 18 日,宁夏中卫的田野上迎来了一场特殊的 “寻鲜之约”——容声冰箱“寻鲜之旅”公益助农活动在此启动。容声冰箱携带“养鲜”技术,与中卫的硒砂瓜、枸杞这两种原产地地标性农产
2025-07-22 17:18:00
淬火成钢启新程!万年三中2025级新生军训圆满落幕
烈日当空,晒不退少年意气;汗水淋漓,浇不灭青春豪情。9月上旬,万年县第三中学2025级新生为期一周的军训画上圆满句号。这段浸满汗水与荣光的时光,不仅是新生们的“开学第一课”,更成
2025-09-11 17:38: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银川12月11日电 题:河润中卫景色新新华社记者李钧德、杨稳玺地处河套平原的宁夏中卫市,得黄河水滋润物产丰饶,素有“塞上江南”美名。近年来,中卫市加快推动黄
2023-12-11 17:2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开展医疗卫生机构救护车清查、严厉打击“黑救护”等违法违规行为、疏堵结合引导医疗照护转运服务良性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等6个部门11月3日发布通知
2025-11-04 08:04:00
记者11月3日从教育部获悉,《关于做好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于日前印发,要求有关高校要认真落实特殊类型招生考生报名资格审核的主体责任
2025-11-04 08:04:00
11月3日,贵州赴上海举办“爽居贵州”旅居产业(长三角地区)招商推介会,邀请长三角地区游客、友商来黔定居。贵州自然风光一眼入心
2025-11-04 05:31:00
近年来,贵州文旅持续破圈,不少游客从“走马观花”到“停留居住”,2024年省外客群在贵州购房3.06万套,销售金额超百亿元
2025-11-04 05:32:00
11月3日《经济日报》以《主动靠前服务保障供暖入户》为题,报道了太原市出实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报道介绍,随着冷空气频繁造访
2025-11-04 06:42: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连日来,我市十县(市、区)委常委会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小店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强调
2025-11-04 06:43:00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10月30日至11月1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198条,其中,南昌市西湖区南站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
2025-11-04 07:09:00
本报讯(万礼妍 全媒体记者谢凌瑾)入住10年,吉水县山水豪城的住户帅先生还在为用水犯愁。近日,帅先生向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记者反映
2025-11-04 07:09:00
11月1日,由市城管局市政建管中心负责实施的北排洪汾西南路下穿通道(北岸)渗水治理工程完工,成功阻断了渗漏水对道路路基
2025-11-04 07:13:00
“晋闽携手,构建文旅新发展格局”交流座谈会,11月3日在晋祠博物馆举办。此次座谈是我市对接南方市场、深化区域协作的重要实践
2025-11-04 07:14:00
11月1日,阳曲县商贸新街停车场正式投入使用,一次性解决了周边老旧小区停车难、充电远的双重痛点。该停车场对面积2375平方米的区域进行改造
2025-11-04 07:14:00
11月1日上午10时,随着最后一座检查井水位回落至正常范围,后王南街下游管道排水功能全面恢复,路面积水逐步消退,周边道路排水恢复正常
2025-11-04 07:14:00
实现全周期陪伴、助力“开业第一步”、提供定制化服务……近日,迎泽区税务局聚焦街区业态,以“线上远程帮办+线下走访答疑”模式
2025-11-04 07:14:00
六合引入7台移动式粮食烘干机粮食“不落地” 晒粮“不看天”南报网讯(通讯员胡宏记者孙敬清)不用“看天”晒粮,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烘干服务
2025-11-04 07:41:00
“开镰米”收割,5名公证员全程在场跟踪记录
“开镰米”收割,5名公证员全程在场跟踪记录大米“贴封条” 扫码可溯源收割机在田间作业,全国首款公证“开镰米”在南京浦口正式开镰收割
2025-11-04 07: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