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羊皮筏子的抗战之旅:跨越2000公里运输油料

类别: 发布时间:2025-07-24 16:42: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刘奕雅舒

在甘肃永靖县黄河岸边的岩画上,先民们用赭红色颜料勾勒出这样的场景:数个鼓胀的皮囊首尾相连,漂浮在激流之上,有人跪坐其上,手持长篙划破水面。这幅距今四千年的岩画,正是羊皮筏子的原始图腾。当青铜时代的桨声划破黄河的晨雾,西北先民发现将整张羊皮充气后扎成的筏子,竟能承载比木舟更重的货物。

羊皮筏子历史悠久。唐代《水经注》中记载“革囊”,宋代《宋史》中改称“浑脱”,这种以动物皮革制成的浮器,在明清时期演变为真正的皮筏。兰州水车园现存的最古老筏子,由13个羯羊皮囊捆扎而成,每个皮囊都经过盐水脱脂、胡麻油浸晒的特殊处理,这种工艺至今仍在七里河区的作坊里传承。当1941年抗战物资运输陷入困境时,2000个羊皮囊编成的巨筏,竟在嘉陵江上创造了日行百里的运输奇迹。

1941年,甘肃玉门油矿局生产的油料成为抗战的重要支撑。然而,从玉门到重庆,2000多公里的路程,汽车运输成本极高,油价一路攀升。正当油矿局总经理孙越琦发愁时,他听闻兰州有种水运工具比木船还快——羊皮筏子。

孙越琦赶赴兰州,找到从事筏子运输业务30多年的王信臣。两人商议后,决定用2000个羊皮囊,拴成5只巨型羊皮筏,将汽油运往重庆。经过15天的艰难航行,王信臣率领的筏队终于抵达重庆。而“羊皮筏子赛军舰”的名头也不胫而走。

羊皮筏子可谓是刀尖上的生存艺术。制作羊皮筏子的匠人被称为“筏客子”,这个称谓里带着黄河特有的粗粝感。选羊也很有讲究,要求“公羯不过三”,即选用不超过三岁的公山羊,这样的皮张既柔韧又轻便,筏子的耐用性也更强。剥皮时匠人需屏息凝神,从羊颈开口,仅用指尖的触感将整张皮完整褪下,稍有破损便前功尽弃。

褪毛工序堪称魔法。匠人将皮囊浸入盐碱水反复揉搓,再用胡麻油与草木灰混合物涂抹内壁,最后悬挂在通风处接受黄河风与烈日的洗礼。当皮囊变得黄褐透明时,匠人会对着皮口吹气,直到这个直径半米的“气球”鼓胀如斗。扎制过程更显匠心,水曲柳木条在麻绳缠绕下构成菱形骨架,每个节点都要用牛皮条加固三道。

在宁夏沙坡头景区,游客们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筏子客罗崇孝赤脚踩着皮筏,用特制的木桨点破漩涡。这位省级非遗传承人掌握着祖传的“观浪法”——通过观察水纹走向判断暗流位置。他的筏子由13个皮囊组成,每个皮囊能承受200公斤压力,这种结构在1949年包兰铁路修建时曾创造奇迹:600个皮囊编成的巨筏,竟将大型机械设备运进了宁夏石嘴山矿区。

羊皮筏子的文化密码远不止于此。兰州方言中"吹牛皮"的典故,源自筏客子吹胀皮囊的艰辛;河湟地区的婚礼习俗里,新郎需独自划筏渡河以示勇气;甚至在抗战时期,这些"远古战船"曾载着玉门石油突破日军封锁,成就"羊皮筏子赛军舰"的传奇。

当快艇在黄河上划出白色航迹,羊皮筏子正经历着命运的转折。在兰州黄河风情线,每个筏子客日均要载客20余趟,他们的收入从过去每月300元涨至现在的6000元。但罗宏担忧的是,30岁以下的传承人不足5人,制作一个标准筏子需要20天工时,年轻人更愿意去工厂打工。

2023年,甘肃农业大学团队将兽医学科引入非遗保护,羊皮筏子的转机也来了。团队成员用环保鞣制剂替代传统化学药剂,研发出了可延长皮囊寿命的新工艺。在七里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孩子们通过“浮力实验”认识祖先智慧;抖音直播间里,筏子客们展示着“单桨急转”的绝技,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

如今,羊皮筏子成为旅游体验项目,结合非遗保护与现代科技,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羊皮筏子正以崭新的姿态,继续书写着属于它的传奇。

站在兰州中山桥上远眺,夕阳将羊皮筏子染成金色,这些漂浮在母亲河上的"文化细胞",仍在讲述着人与自然的故事。当非遗遇上科技,当传统碰撞现代,羊皮筏子不再只是渡河工具,而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脐带。正如筏子客们常说的:"只要黄河水不断流,羊皮筏子就会永远漂下去。"这或许正是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密码——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重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4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浑脱泅渡,如旅如叙如许
文|管泓博“倘采羊皮筏子,如旅如叙如许。小舟轻摇兮,可以乘风消愁,省得伤神无绪。浪颠波光兮,可以丢病,扫了阴霾归去。风行浪打兮,可以甩穷,约上俗阜相处。如斯亲临黄河,遥天横水,尽
2025-05-03 08:07:00
本文转自:兰州晚报羊皮筏子“摇”上舞台原创陇剧《大河东流》首演倒计时兰州晚报讯 《大禹治水》刚刚在陇声陇韵中唱响,甘肃陇剧人又用他们对黄河的热爱把羊皮筏子“摇”上了舞台,让黄河儿
2024-05-16 02:39:00
鸣钟村:村民吃上“文旅饭”
...张希科夫妇在自家经营的农家乐小院里“晒”幸福。羊皮筏子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德寿展示羊皮筏子的制作过程。 村民刘文栋正在给萌宠乐园里的鸵鸟喂水。虽然是淡季,但也要认真清扫房间,为
2024-01-12 06:44:00
宁夏沙坡头景区迎来大批游客
...夏中卫市沙坡头景区迎来大批游客,人们在这里体验羊皮筏子漂流、沙漠冲浪、滑沙、沙漠观星等项目。据了解,进入暑期,宁夏中卫市沙坡头景区客流量大幅增长,日客流量最高超过1万人次。
2023-07-22 15:51:00
河北卫视《袅袅余音又一村》 走进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 看万里黄沙变金滩
...村)古老技艺焕新机,非遗留住天下客九曲黄河十八弯,筏子起身闯河关。以前,羊皮筏子是黄河两岸载客渡河、维持生计的工具。但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往来游客争相体验的旅游项目。坐着羊皮
2024-05-24 18:12:00
黄河沿岸的古老遗产在传承创新中熠熠生辉
...。”他说。融合发展添彩美好生活金灿灿的河面上,羊皮筏子穿梭漂流,大大小小浪头制造出起伏节奏,游客随波漂流,爽朗的笑声在风中飘扬……兰州黄河风情线上的羊皮筏子项目格外受欢迎,岸
2023-10-21 16:34:00
陇剧《大河东流》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首演
...陇剧院“黄河三部曲”作品之一。该剧以抗战时期“羊皮筏子赛军舰”的传奇故事为蓝本,通过陇剧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生动演绎了兰州筏客子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用羊皮筏子运送
2024-10-17 23:28:00
甘肃兰州气温攀升 黄河两岸民众享受休闲时光
...4年来首次突破20℃。随着气温攀升,兰州黄河茶摊、羊皮筏子、快艇等逐渐火热起来。李亚龙 摄3月21日,黄河两岸茶摊吸引民众品茶。李亚龙 摄3月21日,黄河两岸民众享受休闲时光
2024-03-22 17:34:00
...河记忆”展台前,70岁的船工李大爷正给年轻人讲“羊皮筏子渡黄河”的往事,手里摩挲着褪色的筏子绳。隔壁摊位,00后姑娘小林把滩区枣子做成了“黄河浪”造型的糕点,包装盒上印着堤坝
2025-07-15 17:24:00
更多关于的资讯:
阳光奔跑的样子清爽,仍有春天的味道摇曳的月季一排又一排,像绯红的浪涛遍山的黄栌,一簇簇、一丛丛在优雅的秋风中含笑高粱像一只只火炬一片一片
2025-10-14 18:27:00
10月14日最佳情报|黑虎泉水花飞溅,大明湖日出美如画!恭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互动编辑 孟德霞大明湖日出波光粼粼别有韵味找记者,上壹点!分享身边见闻,来情报站随时随地@记者,零距离与记者在线互动
2025-10-14 23:25:00
晴日泰安太治愈!初秋风裹阳光,光斑跳着走
10月14日,泰安终于告别连日阴雨,将澄澈的蓝天与温柔的阳光还给街巷。走在望岳东路与望岳西路,初秋的气息裹着清新的风扑面而来
2025-10-14 18:24:00
鸟类种类占全国三分之一,河南多部门给迁徙通道加装“安全带”
大河网讯(记者 刘瑞朝)秋高气爽,候鸟南翔,河南进入今年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时间。郑州市惠济区南裹头广场上,98只野生动物被放归自然
2025-10-14 18:39:00
吉镜头|氛围感直接拉满!伪满皇宫的银杏进入“高光时刻”
伪满皇宫博物院银杏已经变为金黄色伪满皇宫博物院银杏已经变为金黄色 游客打卡拍照果实挂满银杏枝头 果实挂满银杏枝头果实挂满银杏枝头 银杏树前的红豆杉长满了红色的果实伪满皇宫博物院银杏已经变为金黄色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10月14日
2025-10-14 18:56:00
梨也分公母、无花果有花?河南这场林草科普比赛含“科”量十足
大河网讯(记者 刘瑞朝)你吃的苹果可能是去年的,买梨的时候是公梨好一点还是母梨好一点,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对于桂花你真的了解吗
2025-10-14 19:10:00
结合近期我市气候现状,市疾控中心10月14日发布提示,今年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气温波动大,公众要增强防灾防病意识,做好相应物资储备
2025-10-14 19:28:00
作为锦绣太原城的核心区域,迎泽区近年来全域旅游建设成绩斐然,形成“一核三带”全域旅游格局。迎泽区文旅局近日发布三条旅游线路
2025-10-14 19:28:00
10月14日,太原市气象台预报,受冷空气影响,预计10月16日至19日,我市将先后出现降水、降温、霜冻天气过程。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10月16日夜间至17日
2025-10-14 19:59:00
全网寻找第113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最甜锦鲤”
来源 | 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2025-10-14 20:58:0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风过处,草浪浮沉,流转着雾色与风吟。这片无垠的碧色,是高原铺展的静谧诗卷。每一脉青峦,都是大地深沉的呼吸。来源:六盘水市钟山区融媒体中心一审:曹轶二审:汤成伟三
2025-10-14 20:58:00
科学周刊|西北大学科研团队揭秘5亿年前动物骨骼起源
从蜗牛的壳、螃蟹的甲,到人类的骨头——动物的“硬骨架”是怎么来的?地球上的动物骨骼是如何长出来的?近日,西北大学张志飞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胡亚洲及团队成员
2025-10-14 22:24:00
织金:智能大棚竹荪抢鲜摘
10月13日,记者走进织金县金荪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荪公司)智能菇棚基地,只见29栋现代化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电子显示屏实时跳动着温度
2025-10-14 22:43:00
史铁生笔下的栾树,承包了福州的秋日浪漫
福州新闻网10月14日讯(记者 石磊磊/文 包华/摄)作家史铁生笔下的栾树,是北京地坛的风景。而在今年10月,福州市属道路和超过5000株的各类栾树
2025-10-14 22:48:00
探访邯郸鲲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转换光和热,太阳能造雪
转换光和热,太阳能造雪——探访邯郸鲲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9月24日,在邯郸鲲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太阳能镜场中,47000多块槽式集热太阳镜随日转动
2025-10-14 08: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