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黄河沿岸的古老遗产在传承创新中熠熠生辉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0-21 16:34:00 来源:阿宅社会

黄河沿岸的古老遗产在传承创新中熠熠生辉

汤汤大河,涓流万户,孕育了民歌、戏曲、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延绵不绝的人间烟火。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记忆,呈现着黄河两岸独特的民俗风情。沿黄各省区正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探索融合发展的传承模式,让古老非遗传递黄河文化的新声,在新时代焕发璀璨的光彩。

黄河沿岸的古老遗产在传承创新中熠熠生辉

黄河记忆绵绵不绝“八月十五月儿圆,牡丹开得红艳艳,我站在你跟前,花儿越唱越喜欢。”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中国花儿之乡”甘肃省岷县的一座公园内,“花儿”传承人刘郭成在观众簇拥下,手执话筒开嗓,宽广的音色激荡人心,将独属于“花儿”的幸福和喜悦散播。“花儿”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是多民族共创共享的民歌,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嘹亮的歌声依然响彻西北大地。尤其是盛夏期间,数万名群众自发汇集在山川草原和城镇公园,开启数百场“花儿会”。人们在诗与歌的狂欢中,尽情释放喜怒哀乐,传唱岁月变迁。每年春节过后,山西省永济市长旺村的汉子们冒着严寒袒胸裸背地表演背冰。他们在锣鼓伴奏下列队前行,模拟下河、破冰、匍匐前进、刀枪不入等动作,展现黄河儿女彪悍强壮的阳刚之气和“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武精神。“永济背冰”是当地一种原生态民间舞蹈。冰块的制作历经了从黄河捞冰、拿脸盆冻冰到冷库制冰的演变,但村民背冰的热情依旧。“年长的六七十岁,小的十几岁,不乏父子、祖孙三代齐上阵的。”76岁的传承人相建峰说。随着时代变迁,有些非遗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河曲河灯会已由古代纪念大禹治水的活动,演变成现在祈福祝愿的旅游项目。每到农历七月十五,山西、陕西、内蒙古沿黄河岸的群众聚在鸡鸣三省的河曲县一起参加河灯会。皓月初升,河面上亮起飘动的灯火,宛如漫天星辰倒映长河。“放河灯是黄河文化独特的代表性项目。”河曲河灯会传承人刘喜才说,每年他要组织艺人制作3650盏灯,放的时候龙灯打头,象征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接着放四季灯代表四季平安,然后是箱灯寓意明明亮亮。

黄河沿岸的古老遗产在传承创新中熠熠生辉

传承创新结出硕果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政府和民间持续不断的保护与创新,黄河沿岸的古老遗产,在传承古典文化与融合现代潮流中熠熠生辉。在位于黄河边的山西临猗县古戏台上,王午村十几名村民化着戏妆、穿着戏服,正在演唱“锣鼓杂戏”《三英战吕布》。短短二三十分钟,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作为这个戏班子年龄最小的演员,55岁的果农王佩峰农闲时经常开车载着大家到各地巡演。随着年龄增长他越来越喜欢戏曲,在锣鼓杂戏里能感受到奔放的豪情。“吼两句,心情舒畅。”

黄河沿岸的古老遗产在传承创新中熠熠生辉

果农王佩峰(右一)在山西省临猗县古戏台上表演锣鼓杂戏(2023年3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学涛摄群众对锣鼓杂戏的热情离不开政府对这一濒危剧种的支持。锣鼓杂戏因音乐不用管弦乐器,只以锣鼓伴奏而得名,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2021年起山西争取到文旅部、财政部实施的戏曲公益性演出项目,包括锣鼓杂戏在内的26个濒危剧种分别得到每年50万元百场演出的资助。在这项政策支持下,临猗县眉户剧团聘请非遗传承人担任老师、指导排练,更好地传承锣鼓杂戏。“好几个村庄唱起了锣鼓杂戏,现在已形成村民、传承人、专业剧团立体传承的模式。”副团长秦红洲说。随着越来越多青年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被赋予当代审美内涵、注入青春活力。近日,一场名为“大唐雅韵·钟鸣鼓乐”的西安鼓乐演出受到观众追捧。青年演奏者在继承“西安鼓乐”核心特质基础上,融入现代技法和现代人的审美,并对灯光舞美进行大幅度调整,让西安鼓乐展现新的面貌。

黄河沿岸的古老遗产在传承创新中熠熠生辉

这是西安大唐芙蓉园内的西安鼓乐演出(2023年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刘潇摄“西安鼓乐”已流传1300余年,因演出人数众多,涉及乐器广泛,被誉为“中国古代交响乐”。七年前,西安外事学院的十余名教师组建了鼓乐团,如今已发展成员30余名,多数为“90后”。他们的初衷就是让鼓乐之韵唱响西安。“我们不希望这么好的艺术只能从课本或博物馆里了解。”乐团中古琴的演奏者、西安外事学院国乐系主任薄鸿宇说。时代变迁改变了非遗的生长土壤,也为它们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短视频、网络直播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搭上数字化快车,打开了更广阔的传承空间。《陕西非遗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抖音上陕西地区非遗短视频播放达141亿次,是2017年的300多倍;非遗直播观看量达5.4亿次,是2019年的50多倍。2022年,共有1.9万名陕西非遗主播在抖音开播,带来超264万小时的技艺演出。27岁的张晶琪自幼学习秦腔,他将一些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歌词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现代戏曲调相结合,以“老调新唱”的方式在短视频平台直播,短短一年多已收获10万粉丝。“在剧场表演一场可能仅被500名观众欣赏,但通过视频直播,可以让20万人感受到千年戏曲的魅力。”他说。

黄河沿岸的古老遗产在传承创新中熠熠生辉

融合发展添彩美好生活金灿灿的河面上,羊皮筏子穿梭漂流,大大小小浪头制造出起伏节奏,游客随波漂流,爽朗的笑声在风中飘扬……兰州黄河风情线上的羊皮筏子项目格外受欢迎,岸边码头围满了前来体验打卡的游客。筏子以羊皮为囊,充气、扎缚、用木架捆绑而成,是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现已成为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市七里河区羊皮筏子非遗传承人马建华说,以前羊皮筏子作为黄河水上重要载具曾繁盛一时,后来随着汽车的兴起而衰落,如今在游客追捧中,古老筏子再度浮现在黄河水面,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今年暑期,我们的5个羊皮筏子每天跑20多趟,载着游客体验独特的黄河人文印记。”马建华说。在传统文化热潮持续高涨的当下,沿黄各省区发掘非遗文化IP,探索“非遗+”融合发展新路径,鼓励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连接,以更广泛的传播、更灵活的手段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和稳定增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山西霍州年馍不仅是舌尖上的美食,也是指尖上的艺术。这一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用传统酵头发酵,纯手工制作,有步步登高、如意枣花、年年有鱼、勤劳巧手、五福盘寿、圆满圆馍、美丽如花等多种造型,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黄河沿岸的古老遗产在传承创新中熠熠生辉

山西霍州年馍非遗传承人韩爱英展示花馍(2023年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学涛摄这一飘溢着文化气息的地域特色面食,正搭乘文化和产业融合的快车,走向全国。2022年霍州年馍产值达1.5亿元。闫玉龙开年馍厂12年来,销售一年比一年红火。每逢过年,他的年馍厂就格外忙碌。能干的师傅甚至一手揉一个馒头,每天能挣100至300多元。“如今,非遗变成了特色产业,小小年馍承载着农村幸福生活的图景,老百姓的日子越走越宽,越走越踏实。”霍州年馍传承人韩爱英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1 1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逛黄河大集 品文化盛宴”泰山区冬季黄河大集启动仪式举办
...记者 韩宇 摄)大众网记者 韩宇 泰安报道12月31日,“逛黄河大集 品文化盛宴”泰山区冬季黄河大集启动仪式在岱庙街道举办。开场节目《威风锣鼓》(记者 韩宇 摄)此次启动仪式
2024-01-01 10:28:00
临淄区18项活动伴你欢喜过大年!
...八)至3月11日(农历二月二)期间,将举行临淄区“冬季黄河大集”暨2024年“万事大集”双线年货节、2024临淄区春节联欢晚会、“俺村除夕年味浓”随手拍短视频和摄影活动、20
2024-01-19 09:50:00
宁夏沙坡头景区迎来大批游客
...里沙漠拍摄的星星酒店(无人机照片)。盛夏时节,地处黄河之畔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宁夏中卫市沙坡头景区迎来大批游客,人们在这里体验羊皮筏子漂流、沙漠冲浪、滑沙、沙漠观星等项目。据了
2023-07-22 15:51:00
赶黄河大集 赏家乡好戏丨沂水县夏蔚镇文化站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活动
...次演出象征着龙降祥瑞、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适逢黄河大集,琳琅满目的商品,精美绝伦的演出,让这个二月二令人难忘。(通讯员 袁君玉)
2024-03-12 10:20:00
...肃日报【看台】旅游节目《远方的家》走进甘肃贾鑫跟随黄河奔流的足迹,旅游节目《远方的家》摄制组日前走进甘肃,呈现了黄河甘肃段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
2023-03-17 05:25:00
甘肃兰州气温攀升 黄河两岸民众享受休闲时光
...:中国新闻网3月中下旬,甘肃省兰州市迎来气温攀升,黄河两岸茶摊吸引民众品茶。据中央气象台信息显示,近期兰州最高温度突破20℃,也是2024年来首次突破20℃。随着气温攀升,兰
2024-03-22 17:34:00
敲鼓敲上热搜!他从网吧老板成为客座教授
...是流行于山西临汾的打击乐拥有4000多年的历史临汾地处黄河壶口瀑布段狂野的自然塑造了当地人粗犷高伉的性格而荡气回肠、鼓声如雷的“威风锣鼓”也同时沿袭了这一特点 但即便是“天
2023-09-26 11:35:00
周步诗歌:兰州的黄河,给我母亲一样的感觉
...的影响太为深刻我半生的时光走南闯北至今无法把母亲和黄河这两个词汇拆开或单列分割也许是兰州的地理尤其独特黄河从它身边流过,那一声声号子哟像母亲的呼唤一样亲切黄河把兰州紧紧搂着从
2024-02-14 19:07:00
记者 张婧婧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过去,也深刻影响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因此,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仅如此,文化
2023-07-13 22:3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