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WDD),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为纪念 Frederick Banting 的诞辰而设立的。今年“世界国糖尿病日”宣传活动的口号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哪些人更易患糖尿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本期科普由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张颖为大家介绍。
专家介绍
张颖,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中共党员、医学硕士。
重庆市医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青年委员。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学习,2019年被评为渝北区人民医院“十佳好医生”,2021年被评为“渝北区年度优秀医生”。擅长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甲亢危象、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骨质疏松症、痛风性关节炎、儿童生长发育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0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所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症。其特征是血中葡萄糖含量异常升高及尿中出现葡萄糖。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02了解风险: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1.有糖尿病前期史;
2.年龄≥40 岁;
3.体重指数(BMI)≥24 kg/m2 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5.缺乏体力活动者;
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
7.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的女性;
8.有黑棘皮病者;
9.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
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mmol/L 和(或)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治疗者;
11.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史;
12.有类固醇类药物使用史;
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者。
03了解应对:我们应该怎么做?
(1)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食物摄入量和身体活动量是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体重的两个关键因素。成人健康体重的体质指数(BMI)应该保持在18.5-23.9kg/m2之间。
饮食方面:
1.应尽量限制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
2.在控制碳水化合物总量的同时应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碳水化合物,可适当增加非淀粉类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精加工谷类的摄入。
3.进餐应定时定量。
4.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5.女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男性不超过25g(15g酒精相当于350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45ml蒸馏酒)。每周饮酒不超过2次。
6.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可进一步限制摄入量。同时应限制摄入含盐高的食物,如味精、酱油、盐浸等加工食品、调味酱等。
运动方面:
1.在相关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运动,制定合理的运动目标。
2.每周至少150min(如每周运动5d、每次30min)中等强度(50%~70%最大心率,运动时有点费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包括健步走、太极拳、 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等。
3.坚持每周2-3天抗阻运动,隔天进行。每天8-10个动作,每个动作做3组,每组重复8-15次。
(2)规律用药,定期复查
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除了饮食、运动控制外,规律用药也是必不可少的。定期就诊,复查血压、血脂,随访血糖,调整治疗方案,以期早日控制达标。(特邀专家/张颖 编辑/王凤 图/视觉中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4 15: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