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3月9日—15日,是第18个“世界青光眼周”,济南市眼科医院(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推出系列专题科普文章,介绍相关知识,提升社会公众对青光眼的认识与防治水平。
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科学防护需从预防、早期发现和规范管理三方面入手。医院眼三科(青光眼专业)主任、主任医师刘伟给出以下具体防护建议:
一、高危人群筛查(早发现是关键)
1. 高危因素:年龄>40岁、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600度)、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眼外伤史。
2. 定期检查:
- 每年1次眼科检查,包括眼压、眼底(视神经杯盘比)、视野检查。
- 高度近视或糖尿病患者建议每6个月检查一次。
二、日常防护措施
1. 避免诱发眼压升高的行为
- ❌ 长时间低头(如伏案工作、瑜伽倒立)、用力屏气(举重、吹奏乐器)。
- ❌ 一次性大量饮水(建议少量多次,单次<200ml)。
- ❌ 黑暗环境用眼(关灯看手机、长期戴墨镜),暗环境可能引发瞳孔散大,阻碍房水排出。
2. 生活习惯调整
✅ 适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可辅助降低眼压,但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
✅ 饮食清淡:减少咖啡、浓茶摄入(可能短暂升高眼压),多补充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深色蔬菜、蓝莓)。
✅ 情绪管理:焦虑、愤怒等情绪波动可能导致急性青光眼发作。
3. 谨慎用药
- 避免自行使用含激素的眼药水或口服药(如泼尼松),长期使用可能诱发激素性青光眼。
- 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青光眼病史,部分药物(如抗抑郁药、解痉药)可能加重病情。
三、已确诊患者的科学管理
1. 规范治疗
- 严格遵医嘱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前列腺素类滴眼液),不可擅自停药。
- 若药物控制不佳,需及时考虑激光(如SLT)或手术治疗(小梁切除术等)。
2. 术后护理要点
- 术后1周避免揉眼、弯腰提重物,防止滤过泡感染或出血。
- 定期复查眼压和滤过泡功能,警惕术后并发症(如脉络膜脱离)。
四、紧急情况处理
若出现突发眼痛、头痛、视力骤降、虹视(看灯光有彩虹光环),可能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需立即就医(24小时内黄金救治期)。
总结:青光眼防控重在早期筛查和终身管理。高危人群定期检查、健康生活方式、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失明风险。建议通过专业眼科机构制定个性化防护方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7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