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母亲的味道之菜蟒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5-29 00:1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周口日报

母亲的味道之菜蟒

晨之风

这里所说的菜蟒是豫东地区的一种民间食品。

淮阳的方言生动形象,往往都是直奔主题,把用面皮包裹时令蔬菜做成的这种食品叫菜蟒。后来我发现,不光淮阳这一带有这种叫“菜蟒”的食品,豫西一带也有这种叫法,并且做法大同小异。有人考证,菜蟒是正宗的河南菜。中国是闻名世界的美食国度,《舌尖上的中国》演绎的美食文化就是明证,饮食在美食家的研究里似乎都能延伸出一段文化来。研究起菜蟒的来历,肯定也可以引经据典。这些姑且不论,我倒是回忆起小时候母亲做的那些美食来,其中就有菜蟒,现在想来,依然令人回味。

我小时候,正处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庭生活还谈不上富裕,仅仅算是解决了温饱。幸运的是,出身农家的母亲总能变着花样做些“美食”,让我们在困难的年代大快朵颐。那时候每家都开辟有菜地,韭菜、荆芥、笋瓜、南瓜是菜畦里必不可少的蔬菜。人勤地不懒,不起眼的一片菜地就会生产出吃不完的菜。蔬菜吃不完,为了不浪费,母亲就拿来做菜蟒。

母亲把蔬菜剁碎,但不能太碎,不能切成包子馅或者饺子馅状。韭菜切成一扁指长,荆芥稍微一切就行,然后把调味品掺到韭菜或者荆芥里去,腌制一会儿,再兑入搅散的鸡蛋。和面要根据蔬菜的多少“量体裁衣”,这也是一门学问,要恪守不浪费的原则。面不能和得硬,要便于擀面皮时保持其柔软,面皮也不能太薄。擀好后将面皮摊开,把切好的韭菜或荆芥均匀铺到面皮上,将面皮上的菜慢慢裹起来,就像山东的大饼卷大葱一样,卷好后两头要捏紧,密封严实。每张面皮大小根据锅的大小而定,一般也就是十公分到二十公分,这个时候菜蟒初具形状。下面的一道程序是把做好的菜蟒放到锅里蒸。过去烧的是地锅,柴火不成问题。我小时候经常烧锅,其实当时很多时候是极不情愿的,但是没办法,作为家里的老大,就是要替母亲分担家务。母亲把做好的菜蟒放到箅子上,一开始要大火,水开后再改为小火。做菜蟒的食材,蔬菜占据了大部分,所以很容易蒸熟,大概五六分钟就可以出锅。

菜蟒尽管做起来不是太难,但母亲做菜蟒的机会并不多,所以母亲每次做菜蟒,都很吊我们的胃口。难忘小时候,菜蟒刚出锅,厨房里弥漫着蔬菜味儿,还有鸡蛋诱人的香味儿,让我们的食欲一下子蹿上来了。我们兄妹三个会围在锅台边,抢先去拿冒着热气的菜蟒。菜蟒太烫,只有交替着手拿着吃,一副馋猫的模样。菜蟒是蒸制的,在蒸的过程里保证了香味不外流。咬上一口,一股菜香扑面而来,令人齿颊留香。吃菜蟒要趁热,此时味道最好。如果凉了,菜蟒外面的面皮会变硬,口感不好。

印象里,母亲做菜蟒除了用韭菜、荆芥外,还用笋瓜、南瓜做过,味道也不错。年龄稍长,才悟出母亲做的这种食品为什么叫“菜蟒”。蟒蛇可以吞下比自己大好多倍的食物,而菜蟒也是如此,可以包下好多蔬菜,且它的外形像蟒蛇。细想一下,智慧来自民间,菜蟒的命名折射出老百姓的智慧光芒。

今天的菜蟒发生了变化,模样开始变得规则起来,类似韭菜盒子、春卷,面皮卷的菜内容更多,放进了虾仁等食材。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不过做法还是和过去差不多,算是继承中有创新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9 05:45:4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家乡的荆芥菜
本文转自:商丘日报清明前几天回老家参加母亲三周年忌,从工作的矿上驱车一路南下,到老家时已是傍晚,生我育我的村庄略显凋敝,村外是大片整齐的麦田,绿得让人迷醉,林间散落的油菜花和梧桐
2024-04-19 01:16:00
梧桐花香里的手擀面
...们宣告着夏天的到来,淡淡的花香中夹杂着一丝丝香甜的味道,让人沉迷。梧桐花开,我的生日就快到了。俗话说,儿女的生日,娘的苦日。从小到大,自己过生日的时候,正是吃第一刀小园韭菜的
2023-05-08 15:58:00
菜饼这么做太绝了,外酥里嫩,香气四溢,一口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拥有这样的力量。源自北方的传统食品,菜饼因其独特的味道和丰富的变化而走红。无论是在忙碌的早晨,还是闲暇的午后,一块金黄酥脆的菜饼总能带给人满满的幸福感。菜饼的魅力,在于它那简
2024-08-01 20:27:00
卷个春如醉
...间春之味,春卷在味蕾绽开之时,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味道、幸福的味道,更感受到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积淀。难怪清人林兰痴对春卷赞美有加:“调羹春饼佐春色,春到人间一卷之。”(全文共
2024-04-01 08:19:00
走,咥面皮
...于好看好吃色香诱人,更处处散发着氤氲在面皮里母亲的味道、家的味道。周末日上三竿,难得休假清闲的汉中人,一家老小的早餐大多是一碗面皮菜豆腐。走在街头巷尾,偶遇个熟人打一声招呼—
2023-07-01 01:16:00
...不主动开口。因为,记忆中的包子已经够我吃一辈子了,味道自然是天下无双。
2023-04-17 01:15:00
浓浓年味  美食飘香(新春特辑)
...灶火烟熏火烤。这样的腊味从浅栗色渐渐变成了焦黑色,味道却是越来越醇厚。家住城里,没有柴火煮饭,但熏制的腊味仍是必不可少的年货,否则年就少了味道。还记得当年居住的家属院里,闲置
2023-01-21 05:52:00
...下去,新鲜的面皮松软香甜,与酱料夹带一起形成独特的味道在口腔回荡。对于小时候没有多少零食的孩童,这裹满配料的卷饼是一年一次的饕餮盛宴,舌尖粮食的鲜甜像生活透出最朴实的美。一张
2023-01-29 09:44:00
秋吃韭菜花
...内散发着韭菜花的香味、辣椒的辣味和生姜的辛味,几种味道混合在一起,已然勾起我的馋虫,口水直流了。母亲接着把一大盆拌好的韭菜花放进坛子里封口,开始腌制。在急不可耐地等过一个星期
2023-10-12 09:5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学会这些,一起共赴“好孕”之约~
备孕须知生理准备是基础夫妻双方应戒烟、戒酒,烟草和酒精都可能对精子和卵子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受孕成功率。此外,适量运动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有效手段
2025-04-05 14:17:00
解码生化妊娠:一次未完成的着床,不是终点
当受精卵像迷途的种子,在子宫外徘徊却未能扎根,医学称之为生化妊娠。这并非传统意义的流产,而是生命最早期自然选择机制。可能经历着这样的场景
2025-04-05 14:28:00
春季口腔溃疡高发,如何平息这场“口腔内战”?
喝水痛,吃东西痛,就连呼吸都痛袁颖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春日来临,万物复苏,本应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可35岁的刘先生(化名)却被口腔溃疡折磨得苦不堪言
2025-04-05 11:45:00
“六十年一遇”的清明养生局别错过 这样做顺应春气,调养身心
昨日是清明,你知道吗?今年的清明极为特殊,是60年才一遇的“三月闰月双春清明”,而且气候变幻莫测,堪称养生的关键转折点
2025-04-05 12:16:00
一天狂卖1000斤!杭州人爱的这口“鲜”上市
随着春日的到来,毛笋新鲜上市,它以“鲜、嫩、脆”的独特品质受到青睐,近期正成为杭州市民餐桌上的“新宠”。杭州有摊主透露
2025-04-05 09:12:00
春笋、荠菜、马兰头……“菜篮子”拎出春天味道
肉禽蛋批发市场,市民采购鹅肉。清明时节,正是春季品鲜的好时机。各类春菜、传统糕点等集中上市,将春天的鲜味装进了市民的“菜篮子”里
2025-04-05 09:13:00
马拉松比赛前后饮食指南:为你的奔跑助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康岩2025济宁马拉松开赛在即,参与马拉松,无一是一场对跑者体力与耐力的极致挑战。而合理的饮食,就如同为这场征程注入强大动力的燃料
2025-04-05 09:27:00
专访高春花 肩负使命 传承高氏三绝针法的中医传承人
在中医针灸的广袤天地中,高春花宛如一颗璀璨之星,闪耀着传承与创新的光芒。作为非遗高氏六合脉针第四代传人、专业中医执业医师
2025-04-05 10:07:00
3月份,济宁市蔬菜批发价格稳中有升
资料图大众网记者 尹荣耀 济宁报道4月5日,记者从济宁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3月份,全市蔬菜批发价格稳中有升。根据对定点批发市场3月份蔬菜批发价格统计
2025-04-05 10:43:00
餐后血糖高怎么办?6个零成本妙招,助你轻松降糖!
餐后血糖升高,不仅会加重胰岛负担,长期如此还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今天世颐堂为大家分享6个零成本的妙招
2025-04-05 10:44:00
研究发现:每周吃2次鱼,可防糖尿病肾病!正确吃法看过来!
据统计,超过1/3的糖尿病患者会合并肾病。且肾脏一旦受损,几乎无法逆转!然而,一项发表在《美国肾病期刊》的研究发现,每周吃2次鱼
2025-04-05 11:08:00
清明时期,青团这样吃更健康!
清明节是由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融合而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重大春祭节日。悠久的祭祖文化与饮食密不可分,在清明节吃冷食习俗一直保留至今
2025-04-05 12:16:00
近日,“49岁男子被确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这一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广泛讨论。据了解,该男子此前突发持续高热
2025-04-05 07:41:00
体检发现脾胃不好? 这三种水果要少吃!
随着一年一度体检季的到来,不少人在体检报告中发现了脾胃功能不佳的问题。脾胃作为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营养摄入和免疫力
2025-04-05 07:10:00
肩关节里放气球? 这项技术修好了他的“折翼”
“咔嗒”一声闷响后,51岁的徐先生(化名)右肩彻底“罢工”了。不久前,骑电动车被撞的那一瞬间,这位家庭“顶梁柱”当即就感觉到肩膀剧痛
2025-04-05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