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
程永珺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腊尽春回,年关将近,每到此时,老屋的石磨到了最忙的日子,母亲会泡好黄豆、绿豆,石磨子一摇一回,香浓的浆液从磨盘里慢慢渗出,老卤点的豆腐白嫩香滑,我最爱的却是那松软清香的绿豆粉。
记忆里,小时候在凤冈县城,每逢春节前,家家户户开始灌香肠、舂粑面、推豆腐和绿豆粉……大家忙在灶房里准备年食,祈福接春。腊月二十五,母亲会把提前准备好的绿豆与大米反复淘洗两三次,再用井水泡上一夜。豆子在盆里吸收了水分慢慢膨胀,万籁寂静的夜里,偶尔会听见有水吃得太多而裂开的豆子忍不住蹬出脚发出轻轻的“啪”“啪”声。天亮了,浸泡一整夜的绿豆和大米轻轻一捻,在手指搓成细末,这时候就可以磨浆做绿豆粉了。
冬日天晚醒,天空挂着蒙蒙的灰,母亲已忙碌于厨房刷锅烧灶,平时还在被窝里酣睡的几个小孩也齐刷刷早早守候一旁,就为了等待第一锅出炉的新鲜面皮。磨豆子是一件技术活,也是一件劳力活,但家里从来不缺劳动力,兄妹几个分工明确,小点的打下手舀豆米,一小勺一小勺,井水掺和着绿豆、大米小心填进石磨孔,年长的两个堂哥把使着磨杆,身子低俯,杆子前冲,磨子转半圈,人后回收劲,磨子又转半圈,伴着节奏,推磨和掌磨步调一致,石磨“嘎吱”声响,浓浓的浆液从磨盘流入石槽,最小的表弟就会见缝插针用竹帚扫入桶里。推磨时,添豆子的人手里一刻不停,眼睛瞪如铜铃,看着磨心的豆子消得差不多了,平端勺子飞快倒入接上,动作行云流水。磨不停歇,小半晌功夫,堂哥额头上渗出亮晶晶的汗水,淡绿色的浆积累大半桶,灶膛里的柴火烧得红彤彤的,映得一群馋涎欲滴的孩童两颊浮起一层红霞。
浆磨好,接下来就是下锅烙面皮。锅有两小孩合抱那么大,提前大火热锅,最后抽出烧得旺盛的木柴,只留红炭,炊烟穿过木房的黑瓦顶袅袅升起,母亲右手握住葫芦瓢,从锅边从外沿内均匀倒浆画圈,既为了面皮好成形,又是讨个口彩寓意“春节团团圆圆”,左手则用木刮子匀力推浆。在热力的作用下,木炭的烘焙气息混合着浆液在锅里撞击出浓郁清香。待单面烤得微黄翻身,很快,锅里就呈现一张圆圆的面皮。母亲边烙边念讨彩头:“谷家米家,一切眷顾,田积仓廒,米积升斗,阖家团圆,平平顺顺。”当年岁数虽小,但母亲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在潜移默化里感染着我,直至成年,很多习惯养成却是在那时候奠定的基础。
刚出锅的第一张面皮,必然是均分为双掌大给我们包各类配菜吃,土豆、红萝卜等切丝焯水,绿豆芽、海带丝……五颜六色,刷一层辣椒酱,按自己喜欢铺满菜丝,裹成卷,狠狠一嘴下去,新鲜的面皮松软香甜,与酱料夹带一起形成独特的味道在口腔回荡。对于小时候没有多少零食的孩童,这裹满配料的卷饼是一年一次的饕餮盛宴,舌尖粮食的鲜甜像生活透出最朴实的美。
一张张烙成锅盖形的面皮从锅里飞出挂上竹竿稍加冷却,折叠成扁筒状,再切成筷子宽的条。最后,母亲会用袋子方方正正地一包包装好,这是给奶奶家的,那是给大伯的……所有工序完成已接近晌午,边推边吃的小孩们个个肚滚圆,待母亲发令可以收工,立马作鸟雀样飞往外面玩耍,下班回家的父亲则用一碗烫熟的绿豆粉,和着翠嫩的豌豆尖大快朵颐。
小时候总是不明白,为何大年初一早上不能吃米饭?后来长大了,从事地方文史相关工作才知道,凤冈古属夜郞之地,土著居民主要有苗族、仡佬族和土家族,随历史演变,后汉族迁入,发展为现多民族并居,但少数民族的一些移风易俗却一直保存。大年初一不动甑、不吃米饭,隔年的饭要过初一才吃,意思是“年年有余”,所以大年初一得吃汤圆、绿豆粉。吃饱穿好,待一切准备妥当,我们拿着装好的绿豆粉和其他年货跟着父母出门拜年。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但礼轻情意重,亲友互往,热闹融洽的记忆从童年里蔓生滋润我一直到现在。
岁月流逝,如今绿豆粉在凤冈街头餐饮店里随处可见,各类吃法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而增加样式,随便踏入一家店铺就可以听见厅堂里有人高喊:“老板,烫碗绿豆粉。”而母亲早就没有自己推绿豆粉,石磨子在几次搬家后不知所终,但每年春节前,她会趁赶集时去常光顾的老店里称上几十斤绿豆粉,除了给我和姐姐两家人准备够分量,再分装密封好寄给外地的亲戚朋友,因为他们常念叨:过年时的绿豆粉,是家乡的味道,牵引着千里之外的乡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9 10: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